感受大众途锐:车内氛围、细节处理与技术含
20年前,我曾试驾过第1代大众途锐。前几天,跟它的第3代车型,进行了第二次握手。这款新车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特有的氛围,诸多细节上的讲究,以及作为一辆汽车,最为重要的技术含量。
首先说说它的氛围
通常来说,起步价在50万元以上的车,氛围与普通车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即使不怎么接触车、对车比较陌生的人,只需打开车门,就会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扑面而来的气息,能让您立刻领悟到,这不是一辆便宜车。
就好比酒店。普通车给人的感觉,大致上是两星级或三星级的酒店,而途锐车里的氛围, 犹如四星级酒店。
当然,我指的是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最近几年,接触过一些售价不菲的新势力产品,发现,他们的车无论定价多高,也没有上述感觉。这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没夸张。
也许有人不信。
还是拿酒店做比喻,国际品牌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的那种氛围,多数都是非常独特的,非国际品牌的同级酒店,可以把面积做的更大,但很难复制出那种氛围。
与同平台的卡宴、添越相比,途锐不能算作“豪华车”,它的起步价比同级的奔驰GLE和宝马X5都要低,但是,在氛围方面,它一点儿也没缺失,这个级别的车、所应该具备的氛围,它完全具备。
汽车朝向智能化发展,不是什么新鲜事儿,40年前的科幻小说里就有所展现,眼下,只是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目标走而已。在现阶段,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内饰在追求“科技感”方面过于激进,差不多就是把科幻影视里的设计,直接搬进汽车,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在科技与传统之间做出良好平衡,需要花点儿心思。
途锐的内饰,我认为还不错,它没有简单地竖起一块液晶屏,而是将其与原本就比较温馨的设计语言,融为一体。既不失科技进步,又满足了这个级别的消费需求——坐在车里,要获得一定层次的享受。眼前所见,很养眼;车内氛围,很独特。
氛围之感,其实很难完全靠文字传递,最好的法子,是亲身体验。就拿氛围灯来说,20多万元的车也有,似乎没什么稀奇,但这里所说的,不是“有”与“没有”的问题,而是不同级别的车,所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只能由您自己,亲自去感受一下——或许,您就会同意,我这一大段关于氛围的讲述。
接着说说细节处理
对于一辆50多万元起步的车来说,内饰讲究一些,理所当然,但细节方面的打磨,未必全能做到精致。途锐在这个阵营里,属于相对便宜的车,肯定无法与豪华品牌相提并论,但它仍然具备一些亮点,充满了人性关怀。
比如,全景天窗配备了遮阳帘,帘的做工相当精细,一看就知道是个品质货。由此想到,最近接触过的好几款车,都宣称天窗玻璃能自动防晒,可烈日之下,害得我到处找报纸和胶带,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昔日的裱糊匠。
再比如,它的遮阳板分为两层,打开第一层,与常见的设计、包括化妆镜和照明灯,没什么不同。
如果侧面有阳光,不想被晒,就把第一层遮阳板转过来,再把第二层遮阳板降下。
这个设计实在太贴心了。
不知道别人,我自己非常需要这种设计。出于安全考虑,我的车的第一排,左右车窗从不贴膜,而最为有效的防晒,是借助遮阳板,但是,每当把它转到侧面,正面又暴露出来——我喜欢把遮阳板永远降下,因为我很讨厌这几年,路上逐渐增多的“闪光灯”,闪的眼睛很不舒服。
还有,每当外界光线变暗,车内不仅会亮起氛围灯,车顶也会有两道微弱的照明,光线十分柔和,既不会让车内陷入全黑,又能做到不影响驾驶。
前排电动座椅是标准配置,有趣的是,它的椅面可以电动伸缩。如果您的腿比较长,对标准椅面的支撑,不太满意的话,就让椅面伸展出来,延伸的幅度约为40毫米。
储物空间的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主要是材质与做工,比较精细,比如副驾旁边的“网兜”、储物盒里的贴绒,等等。
行李厢地板,是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做工也没马虎,不仅板材较厚,内外均贴有绒面,还配备了个支撑杆,就像发动机仓盖那样,给使用带来便利。
说到行李厢,多啰嗦几句。途锐的外观尺寸并不大,行李厢容积却不错,厂家的数据是810升,我用4个24英寸行李箱试了试,并排放入,还有一些富裕空间。
于是,换上2个26英寸行李箱(我手头只有俩,要是有4个就好了),依旧还有富裕。根据尺寸推算,遮挡帘以下,可以并排放入4个26英寸的行李箱。
把遮挡帘收起,上面就能多放一个箱子,由此得知,总共可以容纳5个。对于家庭来说,这个成绩恐怕已经是很棒的了,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操作方面,空调控制面板集成在中控屏里,与时下的流行保持一致,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也是触控操作,以上两点,不如实体键来的方便。但在中间平台上,它没有跟风,全部保持实体键,其中最好用的,是音量控制拨轮,以及中央扶手前面的两个旋钮,分别用于空气悬架和驾驶模式。
最后说说技术含量
虽然放在最后,但底盘与动力,才是途锐最具技术含量的地方,也是它“最值钱”的部分。毕竟,无论汽车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它是一台行走机器的本质,电脑与互联网的加入,使其功能大幅度扩展,被誉为科技出行,本质其实没变。
途锐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最初定位于硬派越野,它的这个硬派是真的,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观很酷的层面,连续3年在达喀尔拉力赛中夺冠,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中,底盘当中的前后悬架,都是多连杆独立式,配以空气减振。下图是后悬架,您注意看,下横臂的上面,不是常见的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而是一个橡胶制成的气囊,这便是在乘用车里,比较贵的车才用的空气悬架。
这是前悬架的上半部分,从这个角度,空气悬架当中的气动减振器,看得更清楚一些。
空气悬架可以做到软硬可调与高低可调,能够更好控制车身姿态,提高舒适度,提高通过性。刚才说到,中央扶手前面有两个旋钮,其中之一是空气悬架的控制键,可以根据需要,抬升或降低底盘,操作时,仪表盘上会有相应的显示。
下面这张图,是底盘处于最低状态,轮胎与轮眉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抬升底盘之后,轮胎与轮眉的间距,随之增大,里面的减振器,此时都能看到。
底盘升高的幅度,分为普通、载物和越野,在越野模式下,底盘升高约25毫米,此外还有个越野+,升高幅度约为70毫米。如果遇到坎坷,借助这个功能,就有可能安然通过。
在技术方面,另一个值得夸耀的,是由托森差速器构成的全时四驱。早在皮耶希时代,托森差速器首次进入大众集团的奥迪,诞生出第一代quattro四驱系统。此后,奥迪车队连续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奖牌拿的实在太多,以至于国际汽联后来规定不许用quattro技术参赛。
这几年,电子四驱已经出现,与之相比,托森差速器所构成的机械四驱,可以让动力按需分配,避免浪费,因而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机械四驱的可靠性与耐用性,相当出色。
从配置可以看出,当年我试驾过的第1代途锐,强调越野,性能与纯粹的越野车不相上下。这次试驾的第3代途锐,舒适与城市处于更主要的位置,尽管如此,它的性能,还是远超街面上的许多SUV车型。该车前后轴的扭矩分配是4:6,极端情况下,前轴最高可获得70%的扭矩,后轴是80%。由于条件限制,我没能进行通过性体验,据同行此前的测试,无论前轴、后轴、交叉轴,还是最为极端的单一前轮或后轮,它都能通过。也就是说,托森中央差速器与四轮电子限滑搭配,具备较强的性能。
目前进口到我国的途锐,动力分为2.0T和3.0T,发动机纵置,2.0T是四缸机,比功率0.071千瓦/千克,3.0T是六缸机,比功率0.092千瓦/千克。毫无疑问,如果愿意多花几万块钱,还是3.0T更好。毕竟,V6发动机的平稳、舒适与性能,都值得称道。根据厂家数据,2.0T的百公里加速6.8秒,3.0T是5.9秒。
我试驾的这辆车,是2.0T,它的变速器和3.0T一样,也是8AT,具体感受是:
1,初段加速偏向沉稳,油门反应不是很敏捷,呈现出一种四平八稳的态势。如果希望疾走,需深踩油门,更强的动力才会显现。
2,中后段加速非常持久,尤其是80往上,经常是感觉没怎么踩油门,时速已奔150,赶紧抬脚,以免被罚。
3,挡位切换基本无感,十分顺滑。急加速时的降挡亦很积极,动力衔接很好。
上述第一条感受,在我的预料之中,中大型SUV配2.0T,往往会在起步阶段,感觉不够给力。换成3.0T,立刻激情四射。
不过,绝大多数驾驶者,或不具备相应的驾驶技术,或由于交通环境的制约,或出于性格、安全、身体等方面的考虑,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从不把车开到极限。尤其市区,稳稳当当随着车流,是特别普遍的用车场景。在这种情况下,舒适比动力重要。
说到舒适,途锐基本做到了。空气悬架所带来的那种特有的稳重感,在它身上体现的挺不错,感觉很舒服。尤其是在高速状态下,它的表现会让您觉得:1,还得是德国车;2,这笔钱花的值。
驾驶模式的选择分为7种——经济、舒适、标准、运动、个性化、越野和雪地。对于2.0T的车来说,如果在盘山公路上疾行,不妨改成运动模式,换挡延迟,转速提升,感觉更有劲儿。
在个性化选项里,方向盘分为标准和运动,底盘分为舒适、标准和运动,驱动分为标准、运动和经济,空调分为标准和经济。这是个挺有趣的选择。但它毕竟是一辆原汁原味的德国车,许多方面更富于质感,其中就包括方向,要么标准、要么运动,根本没有轻柔的选项。大概从2008年开始,国产的大众车,转向助力有些偏向亚洲,追求原先那种感觉的话,只能是进口车。
作为一辆进口车,质感依旧,但能耗没有依旧,而是与时俱进。这方面的功劳之一,是发动机转速——时速80公里,发动机转速约1250转,时速100公里,约1550转,时速120公里,接近1900转。昔日时速120,转速过3000的情形,一去不返了。
买得起途锐这个级别的车的消费者,恐怕不太在乎油耗,但作为一项指标,不能不看——2.0T标定的是9.18升/百公里,3.0T是9.9升(均为WLTC标准)。拿到车的第一天,我在北京市区跑了将近1个小时,没怎么堵车,平均时速30公里,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9.5升。
当天晚高峰,驾车从公司回家,18公里的路,走了1小时15分钟,比我平时骑自行车慢了15分钟,仪表上的油耗,升至11.5升。这是此次试驾中,出现的最高油耗。
随后,驾车沿京津塘高速公路,从北京前往天津塘沽,路况比较好,除少数几次遇到慢车、以及大货车借道超车所构成的阻碍之外,全程基本保持匀速,按限速驾驶,抵达时,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6.4升——这是此次试驾中,出现的最低油耗。回程走限速较高的京津高速,平均时速115公里,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7.8升。
试驾结束,归还车辆时,仪表显示共行驶554公里,总的平均油耗是9.5升,续航还剩下400公里。
总之,这辆第3代途锐,与20年前的第1代途锐相比,定位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它变得时尚了,氛围变得更符合它的身价,车内车外的诸多细节,都显得挺讲究,空气悬架与全时四驱是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因此创造出很好的性能。
所有这些,汇成了享受。
与它相比,第1代途锐有点儿像个单纯的户外爱好者。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没有好与不好,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需求。
大众ID. Buzz AD于慕尼黑上路演示,并开启美国道路测试
9月4日,在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大众汽车商用车旗下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纯电动大众汽车ID. Buzz AD (AD意为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也同步进行了上路演示,直观地为各界投资人、媒体及公众展示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相关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主要聚焦欧洲和北美城市中心区的商用领域,包括共享出行和运输服务。
“在欧洲和北美开展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是我们全球战略路线图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长期投资的成果,”大众汽车商用车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自动驾驶发展的Christian Senger表示,“这使我们能够同时在欧洲和美国的道路上对这项技术进行测试、验证和完善。”这一项目旨在拓展商业运输服务,助力大众汽车集团发展更加多元的移动出行业务版图。
据了解,纯电动ID. Buzz AD融合量产技术,并搭载来自科技企业Mobileye的自动驾驶系统。规模持续扩大的测试车队不断收集在各种驾驶情境下的行驶数据。根据美国SAE标准L4级别自动驾驶的要求,每辆车都配备了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技术。在测试阶段,所有车辆均始终配有安全驾驶员,并可容纳四名乘客。未来,在相关准备完成后,该车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出行和运输需求。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美国公司对于该车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测试项目也正式启动,全新设立的Volkswagen ADMT, LLC子公司将支持加利福尼亚州贝尔蒙特团队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团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未来运营方面,大众汽车表示,将不会独立运营自动驾驶服务,而是携手移动出行与运输领域的外部合作伙伴开展业务。
另一方面,在德国,集团子公司MOIA作为共享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自2018年至今已服务超过850万名乘客,并将由此产生的数据用于日常研发工作。在投放上,自动驾驶车辆也将率先通过MOIA投入运营,推进商用车队的快速发展、落地。
“德元朗”升级?剑指别克威朗 全新一代大众朗逸试驾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在汽车这个行业中也同样适用,无论是性能、外观、内饰甚至是座椅只要做得足够好,都会有人购买。可一招鲜也怕招招全,上汽大众朗逸就在上市的十年里以销售量350多万这个数字向我们证明了招招全绝对是有市场的。而近日全新一代朗逸传出消息将于5月25日上市,新车在设计、尺寸、空间等六个方面都有所提升,笔者有幸得到了这次参加全国首次媒体试驾的机会,所以就让笔者先替大家试一试这款车,看看上汽大众的全新一代朗逸在招招全这条均衡发展的路上究竟走了多远。
采用大众全新家族式设计语言
自我看到全新一代朗逸的第一眼,无论是从车身尺寸还是从整体造型来说,都让笔者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宽大饱满的车头,采用LED光源的大灯以及形似溜背设计的C柱。使得我反复询问身边的朋友,你确定这是以前那个处处均衡的朗逸?可我的朋友们都非常肯定的告诉我,这是朗逸!
从外观上来看,全新一代朗逸采用了全新的大众家族式设计语言,作为第一个使用全新设计的国产车型,其辨识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全新一代朗逸前脸设计比现款要丰富了许多,这一设计语言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全新一代CC,虽然其在颜值方面依旧还是没有CC帅气,但相比于现款车型还是美观大气了不少。另外新车前脸采用了明暗相间的镀铬饰条,通过不同材质的使用,让前脸在明暗光影相交间更加的精致,并且镀铬饰条还巧妙的将大灯组与前中网相连,让整车看起来更加大气与精致。
大灯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全系标配光源为LED的大灯组,造型更加沉稳,L型日间行车灯的采用让大灯组的整体效果更加抢眼。
此外全新一代朗逸发动机舱盖上设计的两条轮廓线配合着车前脸处的镀铬装饰条,让新车整体感很强,看起来非常立体。
睹影知竿
从外观方面来说,在我看到全新一代朗逸的车侧处时,我第一反应不是全新朗逸多好看,而是从车侧处很轻易的就能看出大众的设计师们在全新朗逸上付出了多少心血,环绕式立体双腰线设计的采用,让整车看起来更加锐利,立体感非常强。
另外,全新一代朗逸后部造型采用了形似溜背式的设计,让整车看起来更加修长与运动,配合上C柱处的三角形小窗,让车身整体动感十足。
门把手处可以看出新车配备了无钥匙进入功能,虽然朗逸采用的是实体按键把手,在高级感上要略次于触摸式,但操作准确性却提高了许多,并且在日常使用时,实体按键的采用也可以在按压锁定后及时拉动把手确认,对于强迫症患者,绝对是一大福音。
在车身侧面的翼子板处,还加装了一个镀铬装饰条,上面印着LAVIDA,向人们宣告其全新朗逸的身份。
轮胎方面,新车采用了17英寸轮圈+高扁平比的轮胎,意味着更加协调的视觉比例,但却非常考验悬挂调校,毕竟轮胎的吸震效果会有一定降低,并且更大的轮毂也意味着更大的重量,轮胎跳动的惯性也会更大。
车身尺寸全面升级
现如今消费者们对汽车的车身尺寸要求愈来愈高,全新一代朗逸在这方面也不甘示弱,在长宽高方面分别增加了65毫米、41毫米和14毫米,达到了4670毫米/1806毫米/1474毫米。而轴距方面,新车也增加了78毫米,达到了2688毫米。
内饰整体更加精致
全新一代朗逸在外观方面提升明显,那么在内饰方面怎么样呢?从整体来看,新车内饰风格依旧沿用了大众的简洁的风格,但是在其中尽量的加入了一些特点,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精致。
中控台方面,新车融入了贯穿式中控台等全新的设计元素,与现款朗逸相比,中控屏与空调出风口的位置进行了调换,让整体的区域划分更加明显的同时也为中控台上方带来了更好的贯穿感。
另外新车内部渐变拉丝风格饰板的采用,也令内饰整体年轻了不少。
新车在中控台上方整体材质依旧采用了与现款车型相同的塑料材质,如果有可能的话,个人认为在这方面新车还仍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
方向盘方面,新车采用了三幅式多功能平底方向盘,手感整体还算不错。
而中控屏处,新车配备了一款8英寸彩色触控屏,虽然其屏幕尺寸在如今这个大屏横行的年代并不算什么,但其上集成了的手机映射功能绝对可以称之为亮点。
空调方面,新车搭载了一款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Climatronic双区自动空调,可以为车内乘客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虽然新车在内饰方面整体提升较大,但依旧存在一点不足,就是其后排地台高度是在太高,着实会对后排的乘坐者产生一定的束缚感。
两款动力供消费者选择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朗逸分别搭载了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1.5L自然吸气发动机,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0千瓦(149马力),峰值扭矩为250牛·米。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也可以达到85千瓦。而传动方面,可较为遗憾的是笔者今天仅仅试驾到了1.4T版本车型,所以并未感受到这款全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魅力。
空间整体设计合理
全新一代朗逸在驾乘空间方面表现总的来说还算不错,笔者身高一米八五,无论是坐在驾驶位还是第二排,都可以很轻松的坐进去,但头部空间方面对于笔者可能还是矮了些。
经过亲测,前排头部空间剩余两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的身材来说,是绝对足够使用的。
而第二排的空间整体非常充足,腿部空间足足剩余两拳,完全留出了足够让你伸展的空间。
后排头部空间仅剩余三指,但坐在里面并不显得拥挤。
作为一款家用轿车,后备箱空间是许多消费者所关注的。而全新一代朗逸在后备箱空间方面还是非常抢眼的,其有效容积可达510L,可以在放下三个32英寸的拉杆箱后仍空余一定有效空间,足以应对大多数家庭用车的需求。
综合驾驶感受良好
在驾驶感受环节,整体来说新车整体表现不错,虽然发动机仅为1.4T,但在超车与提速时并不显得吃力,并且油门调校的非常舒适与轻快,让你每一次超车都更加自信。不得不说作为一款以代步和带家人出游的紧凑型轿车,其很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而针对指向性来说,全新一代朗逸新车方向盘操控起来并不沉重,指向性较为明确,毕竟对于朗逸的车主们来说,激情与操控性也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而制动方面,全新朗逸也可以给你足够信心,制动起来非常线性与柔和,不会让车内乘客与驾驶员感受到跌跌撞撞的感觉,但是在紧急制动时又能很好的刹住车,非常符合其代步车的定位。
降噪方面,总的来说还算不错,在正常铺装路面行驶时,其风噪与胎噪并不明显,相比于老款朗逸来说确实可以看出其经过明显优化。但是全新一代朗逸在降噪方面依旧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例如在高速行驶时,其噪音还是有些明显。但在同级别车型中,其降噪水平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另外,全新朗逸依虽然更换为MQB平台,但其依旧与采用了与老款相同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的悬架结构,但整体调校更加舒适,对于路面的细小颠簸过滤的很彻底,在过减速带时也不会让你感觉到太过剧烈的颠簸,使得行驶品质有所增加。
写在最后
其实,在这次的试驾中让我感触颇深,毕竟在我印象中的朗逸是一款各个方面都非常平均,无论哪一点都拿不出手,但又哪一点都说的过去的车型。而这次试驾的全新一代朗逸,凭借其帅气的外观,精致的内饰,与非常不错的行驶质感狠狠的给了我一个嘴巴,让我认识到朗逸不在平平无奇,而是将充满亮点。
对于现款朗逸来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它的平淡,而全新一代朗逸这次却一反常态,无论是从精致的外观,还是提升明显的内饰与行驶质感,都很好的让我们看到了其要更加强大的决心。如果说现款的朗逸更多的是务实的选择,那么更加精致的全新一代朗逸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拼搏。
据悉全新一代朗逸将于5月25日上市,与现款朗逸同时销售,据笔者分析,其售价会高于现款朗逸,价格区间可能为12万元-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