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原厂电瓶生产日期怎么看?
合格证等材料齐全的话不限牌城市基本在1-2天,具体看车管所情况,比如年底或者系统升级等,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常规来说是1天就可以了,程序分别是验车,缴纳购置税,选牌照号,拿牌照。对于限牌城市,上牌时间会相对较长,比如上海,验车,交税后会有审核额度,选择牌照,最后牌照会在一周左右快递给你。新能源车的话上牌时间更长,涉及到充电桩,各个厂家的额度,整个城市的额度等,三个月内搞定是幸运的,半年没搞定的也见过。
大众新宝来刚提车几天,冬天早晨启动困难,要三次才能发动,但一旦发动着,其他时间发车都是一次就着,怎么回事?
去年12月7号在广州提的车,上佛山的车牌,到现在3个多月了,还没有上到,说好的6000块包上车牌,妈的,大众4s店太屌了,那个经理说两个选择,一,你再等 等,二,换其他地方的车牌,我现在办了3次半月的临时车牌,再加上出了550买的一个月临时车牌。当初不该在广州买车。
车主点评#【车主:提车一个月一-ID
#车主点评#【车主:提车一个月一-ID.6X用车 感受大分享 】
ID.6 X 2023款升级款617km极智长续航版7座
裸车价:23.50万
平均油耗:500km
[车辆信息]
车型:上汽大众ID.6X2023款极智长续航版
提车时间:2023年11月官方
NEDC:617km
坐标城市:宁波
车身颜色:白色(后来改色为电光金属战斗灰)⑤[提车价格]
官方指导价29.5w,落地价23.5w。 0购置税,保险7000元。没有加装。4S送了前挡风玻璃膜,还有脚垫跟后备箱垫。并且销售送给我几张油卡,赔上-套免费的改色膜。
壹. [购车经历]
甲1.多方权衡后的选车
在我看来,车子最重要就是安全与稳定。
由于今年我刚生二胎,而且与家里的父母住在一 起,所以说原本的ID 4x电车已经不够用了,必须换-辆七座的电车。七座的车可不好找,市面上可供选择的车型也不是很多。当时在选择的时候朋友也推荐过我新势力的一些车系,比如某想的L8,某迪的唐这两款车型。虽然他极力推荐我,但是我在对比分析了他们的优劣势之后,还是果断的选择了上 汽大众ID 6X。
首先,我觉得某想的定价实在是没有什么性价比。落地40万的车,对我来说负担太大,而且我看过很多车友的测评,都说他是油电混动,买了之后价格与体验感不符。其次,某迪的唐虽说也是七座的车,但第三排几乎没有腿部空间,开启第三排的情况下,后备箱容量也很小,只能应急。
所以,多方的寻觅之后,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掏出钱来买单的还是这款上汽大众ID6X。
上汽大众的油车制造实力大家有目共睹,百年造车工艺水平能让他在制造电车的时候拥有同样的安全 与稳定。ID 6X虽然是一辆大型的电车, 但是它不失运动时尚感,整体风格造型跟内饰都比较适合我这种有两个宝宝的家庭。
●2.实车- -眼心动
实车我是在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看到的,当时就被他的大灯所吸引。去了两家4S店,分别见到了白 色与黑色这两款经典的ID 6X车型,发现还是白色的最适合我。后期进行改色、改装也比较的方便。里[用车感受之满意之处]
1.续航
提车后快了,大概两个月左右,我对他的动态显示续航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的车子是有热泵空调,除了冬天宁波气温很低的时候,续航明显缩水。其他情况下,续航基本是很给力的。春夏季长途出差,高速430没问题。
降温后,续航变化还是蛮明显的,上一周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所以车内一直开着暖风空调,我测算了一下,续航在300公里左右。所以说,我的结论是,市区周边开,空调很暖,用车很爽。春节长途驾驶,还是要提前做好用电补电攻略的的,在沿途高速充电站补电也是挺方便的。
2.充电
我家是有家充的,所以说充电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对我而言,只要下班回家插上充电桩就可以充电了。当然偶尔我还是会用快充的,这个车车充电速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充电功率最高是
100kw。
平时去商场玩的话,洗个手,吃个饭的功夫,就可以补百分之三四十左右电。
3.底盘和操控
ID.6X的底盘和操控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德系车的 底盘调校没得说,前两年我在ID 4X上就已经充分 体验过了。ID.6X很稳 重扎实,开高速的时候比较稳健。即使是我元旦放假回老家,在那种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开,颠簸感也是降的比较低的,即使是容易晕车的人,坐在副驾驶,不适感也会大大降
4.改装后颜值高
不得不说,上汽大众4s店服 务态度是很好的,买完ID.6X,它还免费送了我一套改色膜-斗灰。它是上汽大众特别定制的原装附件,它不仅 提升了车辆的外观美感,更赋予了车辆- -种独特的战斗气息。在店里免费改色贴膜之后,我把车开出去,在日光下一照,啧啧,真的是美呆了。
伊[用车感受之最不满意]
1.车机系统
ID系列的车机系统相信是所有ID车主的心头痛。关 于ID 6X的车机联网,两个多月体验下来,我的结 论是它比ID 4X升级改善了不少。平时听歌,看电视都还是比较稳定的,但-到信号不好的地方,就容易崩坏。
而且很重要的是,ID 6X的车机系统似乎还是十多年前油车那一套的老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性的功能,可开发性非常的小,所以还是十分有待加强的。
2.360全景系统不灵敏
还有一点很让我不满意,ID.6X的360全 景系统只有在倒车的时候,它会自动开启,平时遇到障碍的话会失去灵敏度。所以虽说有这一个功能,但总让我觉得有-点鸡肋。
[总体感受]
总的来说,提车-个多月,ID 6X还是没有让我后悔的。虽然它有一些硬件以及操控上的小毛病,但毕竟它的价格摆在这里,已经算是很有性价比的七座车了。有了它之后,我们一家四口便能在2024这新的一年,拥有-段新的旅程,体验美好出行的天伦之乐。
本文来自易车社区用户——一颗大蒜头
从5年到3年!大众缩短新车开发周期,时间会从哪儿挤?咱怎么看?
众所周知,大众汽车的一块金字招牌就是品控,这也就是为何国人对德国车的第一印象就是质量好的原因。
品控做得好,其实分两块:一个是在开发过程的严丝合缝,打个简单的比方,从专业产品质量的角度,你会发现大众产品的缝道和面差都做到了最小;第二个是制造阶段,这么多零件的安装匹配都可以做到精益求精。
或许大众的产品颜值不是最高的,但总给人很精致的直观感受,上面两点缺一不可。
不过,这两点靠得都是反复地打磨验证,而这需要的是时间。
在过去,大众一辆全新开发的车型从立项到投产目前的时间为50个月,也就是四年多,相比一些自主品牌两年就能出一辆车,时间要翻了一倍。
最新消息传来,大众汽车正在计划将整个开发和生产周期从50个月缩短为36个月,也就是3年,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缩短开发周期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大众目前遇到的困境谈起。
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大众的燃油车和丰田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属于头部的行列。
但在全球如火如荼的电气化转型浪潮中,大众这艘巨轮有些找不到北了,虽然已经喊出口号All in 纯电,但砸下去的钱、精力还有勇气,却没有在浪潮中激起多大的水花,这也让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两点。
其一,中国转型如火如荼,但大众没有更上节奏,海外市场对纯电汽车的缺点以及绿色环保的实践仍有动摇,这让大众有些进退两难。
那么,紧跟市场脚步无疑就是当务之急,如果一款产品投下去50个月之后说,市场风格变了,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36个月的确能增加很大的灵活性,这也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敏捷开发的逻辑。
其二,控制成本的需求。
假如在中国,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直接减少了14个月,我们按300人员来估算的话,公司为其缴纳的工资福利,以及软硬件设备投入保守估计算每人50万人民币一年,那么光人力资源这一项,一年就可以省下1.75亿人民币。
大众集团旗下这么多品牌,这么多车型,这将是非常可观的现金流。
初步估算,大众此举每年将为集团省下10亿欧元,即78亿多人民币。
哪些流程会发生改变?要想知道哪些流程会发生改变的话,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套全新产品的开发流程包含了哪些步骤。
按照大众PEP开发流程来讲,大大小小的节点非常多,最主要的是这四块: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产品验证和产品量产。
其中,最没有办法省时间的是产品验证阶段,比如大灯,照明亮度、动态模拟、夜间测试等,在拿到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验收之前,试验测试是一轮接着一轮,并且涉及到法律法规的标准,基本是无法妥协的。
第二个难以妥协的环节,我认为是产品量产阶段,这其中分为小批量生产、质量提升至量产级别、产量提升等。
这个环节关乎交付给客户的质量,时间给的越长,产线上下来的量产产品质量越高。
而产品定义阶段,涉及到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并且在大众产品线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时间是有机会缩短的。
除此之外是产品设计阶段,在造型创意灵感结束之后,数字模型设计、3D结构设计,到模具设计、零件设计,这些可以通过劳动力的提升进行优化。
简单而言,本来一个人设计一个零件,两个人一起做时间肯定短了,或者说一个人加班做,时间也能缩短。
因此,如果要把全开发周期缩短至36个月,那么压缩的力度从大到小排列应该为产品设计、产品定义、产品量产和产品验证。
其中,产品设计阶段的速度提升也是目前车企在提升效率方面最好使用的手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车企的工程师们过往的朝九晚五到现在的“996”的工作时间上可见一斑。
对消费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开发进度发生变化之后,和消费者相关的自然就是产品质量了。
在制造阶段,缩短开发周期可能会导致质量把控的难度增加。
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新车型的开发,可能会对质量检测和验证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某些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特别是目前大众已经存在的车机智能化等等相关的问题,或许会进一步放大。
第二个就是曾经引以为傲的细节处理或许将不够完善,毕竟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一个零件安装没有满足公差的要求,那可以说是“谬以千里”,而这也会影响到振动频率等,影响到性能和体验,可靠性以及最终的体验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结束语:当然,上述的这些潜在问题,大众内部肯定是会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全套的解决方案的,说不定,应对之策也早就有了。
而眼下,包括大众在内的所有车企都需要通过更加敏捷机动的策略来应对风云莫测的市场,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实现全面的电动化战略目标才是存亡之道。
否则的话你想啊,如果有一天连大众的造车品质都下降了,你还会选择大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