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进,油电双增!上汽大众1-4月累计销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8.1%
【2024年5月11日,上海】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34万辆,同比上升8.1%,新能源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128%。而在刚过去的4月,上汽大众整体销量达9.2万辆,同比增长4.2%;新能源突破1万辆,同比劲增56%,继续领跑合资阵营。
上汽奥迪方面,前四月品牌销量已成功突破1万台,同比增长177.5%。其中Q6、Q5 e-tron均在去年同期基础上翻番,A7L的同比增幅更是达到282.7%。
立足40周年发展新起点,上汽大众在持续提速加码电动化智能化、巩固燃油车传统优势的同时,打响“油电同智”第一枪,为推动燃油车、电动车、混动车“三线并进”注入新动能。
“大单品”保值焕新0焦虑,新能源销量一路长虹
新能源方面,上汽大众一系列创新营销举措,叠加北京车展势能,助力ID.3在4月延续“大单品”爆款势头,带动ID.家族销量一路长虹。1-4月,大众品牌新能源销量达3.5万,稳居合资新能源销冠。
为持续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今年3月以来,ID.3不断加大攻势,打出营销“组合拳”:3月初推出了“1.99万起零压首付、1,399元起贴地月供、3年至高6折保值回购”的金融政策;三周后,再推招商银行专享金融方案,追加“用车3年后尾款再减8000元+”的感恩回馈礼,助力用户将纯电优选轻松开回家。
面对车市高潮迭起的价格战,上汽大众坚持长期主义,从用户拥车成本考虑,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购车的长期价值。继ID.3升级推出ID.Care保值包后,在北京车展上,上汽大众宣布将ID.Care保值包适用范围推广至ID.4 X、ID.6 X,即购买ID.家族任一车型,3年累计里程≤9万公里、3年累计理赔≤30%车价,可参与拥车3年后6折回购,为用户带来保值焕新0焦虑的购车体验。
与此同时,ID.家族持续创新玩法、直连用户。近期,ID.3还携手超级猩猩为年轻人打造了#年轻不脆皮 开启新ID.#的主题活动,用户可前往7城55家ID. Store,完成互动体验即可获得超级猩猩优惠券,薅羊毛、开新车一举两得。
开启“油电同智”新时代,持续领跑燃油车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上汽大众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率先打破“油车与智能脱钩”的认知误区,首发途观L Pro,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新标准,带来“油电同智”新体验;同时,上汽大众“出众”兄弟团持续发力,推动燃油车销量起势,助力大众品牌摘得1-4月燃油车累计销量单一品牌第一。
作为上汽大众的龙头产品,途观上市14年来,经过持续迭代、优化,成为SUV市场明星产品,赢得了超280万用户的信赖。北京车展上,途观L Pro进阶而来,带动一波高关注,推动途观家族4月销量突破1.6万辆。途观L Pro不仅拥有先锋前脸与R-Line运动前脸的双前脸设计,还搭载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带给用户更适合中国路况的高阶智驾辅助。此外,同级独有的IQ. 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灯、6屏交互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座舱,为消费者带来设计、智驾系统、智能化配置更出众的燃油车选择。
在B级车市场,上汽大众也拿出了40周年回馈用户的诚意之作,帕萨特2024出众款起售价仅为18.83万元,全线搭载380TSI高功率发动机,更配备了丰富的实用性配置与高智能化装备,以“高性能+高智能”刷新B级车品质标杆,为用户打造合资B级车性价比之王的超值体验。4月帕萨特销量达到1.9万辆,同比增长22.1%。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上汽大众40周年感恩好礼再加码,即日起,用户购车即可享受以旧换新国家补贴至高1万元、大众补贴至高2万元,以及出众车型官降至高4.6万元等五重福利,全方位打造“买无忧、用无忧、养无忧”的购车体验。进入40周年的上汽大众将秉持“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立足中国用户实际需求和用车场景,携手合作伙伴美美与共,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高品质产品,与用户共同书写更美好的中国故事。
失意的大众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屋顶已经着火,这是最后的警钟。”
上周的一场管理层会议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afer)少见地表达了危机感。危机来自高企的成本,以及中国市场。
7月14日大众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大众在全球多个地区交付量实现两位数正增长,唯独在中国,出现小幅下滑。
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大众曾经的主导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去年一汽大众销量被比亚迪超越,今年甚至可能“南北大众”加起来都不及比亚迪。
大众这位燃油车时代的霸主,来到了它命运的十字路口。尽管对电动化的未来早有布局,然而在残酷的现实和短期承压的财务指标的压力下,大众显得步履蹒跚。
时不我待,在全球电动车格局不断重塑,百年汽车工业被颠覆的进程中,大众也要加速自己的步伐了。
阵痛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市场遭遇“滑铁卢”。
从总体数据来看,大众集团全球交付还不错。上半年交付437.22万辆,同比增长12.8%。从细分市场看,在西欧这个主要地区市场,大众集团上半年交付164.35万辆,同比增长了26.9%;北美、南美等市场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
但在中国,大众集团的交付量同比下滑1.2%,为145.19万辆。中国的销量占比降至33.21%,低于欧洲地区;而在去年上半年,中国还是大众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占其销量的的37.94%。
大众在中国也跑输了大盘。按照乘联会数据,上半年中国乘用车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
比亚迪等车企的一路高歌猛进,让南北大众两个加起来也有些不够打;在多个细分市场里,大众集团在华推出的产品阵列,遭到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夹击,阵痛在所难免。
去年,比亚迪以180.46万辆销量超越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乘用车销冠,终结了合资车企当老大的历史;今年上半年,剔除海外销量后(7.43万辆),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18.13万辆,南北大众加在一块,才以21万余辆胜过比亚迪。
如果这势头得以持续,今年比亚迪超越“南北大众”,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也不远了。
另据乘联会数据,大众旗下奥迪品牌上半年在中国销量约为29.6万辆,不仅在BBA的序列里“吊车尾”,甚至与特斯拉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华交付29.4万辆。
大众也有所反击。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通过引入新的动力总成,焕新了途观及途铠,这两款车型均实现了同比10%的增长。其另一王牌车型帕萨特上半年也实现了同比10%的增长。
最终,从乘联会公布的零售销量排行榜来看,相比其他合资车企动辄两位数的下滑,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勉强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其中上汽大众上半年零售销量同比下滑0.1%,至53.25万辆,一汽大众则同比下滑2.8%,至83.87万辆。
相比燃油守局的艰难,去年势头还不错的大众ID系列失速,更让外界看到合资车企转型不易。大众集团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在中国纯电汽车交付量同比下滑约2%,至6.24万辆。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众ID系列虽然驾控感很好,是辆好开的车,但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表现,逊色于自主品牌。后者也是看重智能网联、车内互动体验的新一代消费者,购车时的主要考量因素。大众必须对此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7月初,面对自主品牌加配置不加价、合资燃油车价格不断下探,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也先后宣布,对ID系列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最高降幅6.3万。
此外,近期市场上也有传闻,称奥迪准备向中国车企采购电动平台。奥迪中国方面则回应华尔街见闻称,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
加入价格战、采购中国车企电动平台,大众显得也有些急了。面对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变革时期的中国汽车市场,这家称霸中国车市已久的巨头,也要走出阵痛,找到新能源时代的解题之法。
出路
大众集团需要一场大的变革。无论是MEB纯电平台,或是软件子公司CARIAD,这都是大众集团上一任CEO迪斯任上的成果,在他离开后,狼堡便陷入高层频繁变动之中,在产品上没有大的进展。
大众改革的关键仍是,如何在新能源市场最前沿的中国,找到出路。
在6月下旬的投资者日上,大众方面给出一个相对保守的目标:在华保持跨国车企第一,全品牌前三的市场地位。
这是个清醒、务实的认知。大众中国区CEO贝瑞德上任之初,就曾公开表示,大众品牌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再是其他合资品牌,而是比亚迪。
要赢得新能源汽车时代最终的胜利,大众也需要在长短周期里,做出相应的安排。
接近大众中国的人士向华尔街见闻分析,对于大众来说,目前在中国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如何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做上去,而是作为企业,要考虑到财务、收益的问题。在新能源方面,要解决的是成本、盈利性的问题。
对大众而言,燃油车依旧是其全球千万销量的基石。根据麦肯锡等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占当年汽车销售额占比达50%。大众希望,接下来在燃油车上进一步聚焦,砍掉不赚钱的低价车型,专注于少数核心热销车型。
贝瑞德也在7月初表示,虽然燃油车市场规模在缩小,但大众可以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继续保持可观的盈利。
同步地,大众会有节奏地对新能源市场进行布局。有熟悉大众的人士表示,大众在中国最重要的优势,便是将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优势转化到产品、成本上,进而反映到销量上。
比亚迪和特斯拉能够分别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具备定价权,甚至掀起价格战,一个核心能力,便是通过产业的垂直整合,让自己有效控制成本。在燃油车时代靠着供应链、产品称霸的大众,也深谙此道。
一个典型的成本便是电池。2020年5月,大众中国耗资60亿人民币,一举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股东。而国轩高科直到去年11月才对外表示,取得大众标准电芯正式量产定点,预计会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装车。
国轩高科即将供给给大众的电池,就包含磷酸铁锂电池。这意味着,大众ID系列能够在现有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之外,把更经济适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放入供应链中,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大众中国也能够借此,完善自身在新能源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能力。
不只是电池,包括在华成立全新研发公司,与中科创达联手开发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娱乐信息系统,与地平线在自动驾驶和芯片设计领域合作等等。在这些显著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的领域,大众正在补课,并希望借此做出改变。
只是从眼下来看,大众的这些布局正式转换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优势尚需时日。在供应链成熟之前,稳住燃油市场基本盘和开拓新能源新市场,两条腿仍需协调并进。
和宝马、奔驰等跨国车企的选择相似,大众也在管理、工作模式上做出改变,让从中国研发的前沿技术,能够同步到其他地区的研发中心,快速适配到全球。
贝瑞德指出,大众在中国被集团赋予了更多自主权和决策权。通过快速拓展本土开发能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逐步成为集团的第二总部。
在“屋顶着火”的危机前,大众的改革也逐渐进入到深水区。大手笔、无成效的投入成为过去,接下来大众要通过精准投入,聚焦新能源,来应对时代的挑战。
这家燃油时代的霸主,仍想在新能源时代延续自己的辉煌。它要面对的,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