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最大的车

上汽大众被传关厂,燃油车厂正在消失

来源:时代财经APP(ID:tf-app) 作者:张旭

近日,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被传永久关停。

消息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其中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的第一工厂在2022年7月结束生产,目前已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二厂已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班;三厂大概率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

6月7日,据接近上汽大众的知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一厂不是关停,而是功能转型。“实际是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安亭基地升级转型一系列动作中的一环。”

在车市愈发激烈的竞争面前,合资车企及其工厂正在经历一系列的重塑与再造。

上汽大众工厂升级,大众集团加码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安亭第一工厂建于1984年,规划年产能为16万辆,主要负责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途铠等小型车的生产。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动,上汽大众安亭基地的升级改造早已被提上日程。

2015年6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关于上海大众汽车安亭基地升级改造及纯电动技术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改造完成后,安亭生产基地将形成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制造体系,产能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从2015年起,上汽大众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安亭基地转型升级。2017年,启动汽车二厂升级改造,2018年启动MEB工厂建设,以及围绕电动化的一系列升级转型项目。

上述知情人士同时表示,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Polo、T-Cross)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充分用足沪外基地的潜能。汽车一厂的员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将继续支持MEB工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同时,安亭基地依托MEB工厂及相关配套和研发基地,聚焦电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户的研发能力建设。

根据上汽大众的规划,未来安亭将建设成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等为一体的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

大众一边升级基地,一边加码中国市场。

2020年,大众汽车对江淮大众增资10亿欧元,股份增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合资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此后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对大众安徽加码,不仅在合肥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工厂;宣布下一代纯电动平台 SSP将在大众安徽投产;还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

在5月28日的“投资安徽行”启动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介绍,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约231亿元人民币,其中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发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大众安徽CEO葛皖镝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众安徽在华只生产新能源车。“在技术研发层面,大众安徽更多关注车联网技术,包括信息娱乐技术、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从大手笔投入和定位来看,大众汽车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理想汽车被曝接手北现工厂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上汽大众选择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部分合资品牌则选择了转让。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现代一工厂是现代在中国最早建立的整车制造工厂,2002年开始投入运营,年产能30万台,一时风光无两。然而,随着传统燃油汽车竞争加剧、消费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崛起,2019年初,该工厂被曝停产,生产厂房陷入闲置状态。

2021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称,理想汽车将在北京顺义区新增一家工厂,工厂总投资60亿元,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按照规划,该工厂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不过,双方彼时并未公开回应过此事。

而据北京顺义区政府官方网站此前消息,理想汽车北京顺义工厂将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配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人才2000人以上,项目计划于2023年投产,2024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目前智能制造工厂进展如何?时代财经6月7日采访了理想汽车方面,截至发稿前暂未取得回应。

神龙汽车出售工厂,东风本田接手扩产?

神龙汽车与东风本田同为东风系合资品牌,但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冷热不一。财经网汽车报道称,神龙汽车二厂被同在武汉的东风本田接手。

神龙汽车在国内曾有四个生产基地,其中一厂、二厂、三厂位于武汉,2015年建立的四厂位于成都。四家工厂彼时规划的年产能分别为30万辆、15万辆、30万辆和36万辆,合计规划年产能达111万辆。

这些工厂是为销量一度突破70万辆的神龙汽车准备的,但四厂建好的第二年,神龙汽车销量跌破60万辆,此后一路走低,2020年,神龙汽车销量跌至谷底,仅剩5万辆左右。

为降本增效,神龙汽车进行了一系列产能“瘦身”。据报道,2019年7月,神龙公司启动F99项目——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将武汉工厂一厂、二厂产能向三厂集中。2020年和2021年神龙汽车年报显示,神龙汽车产能为36万辆。经过一系列调整后,2022年神龙汽车销量增长至12.7万辆。

财经网汽车报道称,神龙汽车将原来的二厂转让给东风本田,后者将该工厂改造为专门生产纯电汽车的新工厂。

新工厂距离投产越来越近。武汉经开区5月11日发文表示,按照施工计划,5月各大车间厂房主体结构完成,6月开始设备安装。

据介绍,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包括改扩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整车检测等车间,一期形成年产12万辆车产能,预计2024年投产、2027年达产。这是本田在全球的第一个新能源标杆工厂,将生产本田全新的e:N系列电动化车型,也将助力东风本田的电动化转型。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坚定表态。“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2023年是东风本田成立的二十周年,也是东风本田数字化驱动电动化转型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东风本田展台上没有一辆纯燃油车。

在产品方面,东风本田将于2024年初推出e:NS品牌第二款车型e:NS2。第三款车型“e:N SUV 序”也将于明年推出,第四款车型e:N GT Concept将于2025年后上市。

2030年后,本田在中国将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本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产品的销量占比,将在2030年达到40%,到2035年达到80%,到2040年达到100%。

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车企产能TOP20合计3749万辆,占总量近九成,整体利用率却不足五成。

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仅有5家车企,其中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可以说是以新能源车产能为主,其余车企的产能大头还是在燃油车上。部分燃油车比重较大的车企,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四成。

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燃油车工厂该何去何从,已经变得越来越急迫。

[本文作者时代财经APP,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tf-app)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21日,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时股东股比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50%、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25%、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15%、中国汽车工业公司10%,合资期限25年。至2002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股权结构改变为德国大众4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上汽集团40%、中汽总公司10%。同月,该公司经中德双方股东续约20年合营至2030年。同月30日,该公司股东一致同意中汽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合营公司1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汽集团。至此,上汽大众汽车股东中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和上汽集团分别占股40%、10%和50%。上海大众汽车总部位于上海安亭于田路7号。2010年,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资产总额581.3亿元;总占地面积52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万平方米(包括南京分公司);员工2106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288人,生产工人及辅助人员17772人。

上海大众汽车主要引进生产德国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汽车。1983年4月,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以SKD方式组装成功,1985年开始正式生产大众品牌轿车。2007年6月,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Octavia明锐轿车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双品牌发展。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生产和销售大众品牌的POLO波罗、Santana桑塔纳、Lavida朗逸、桑塔纳Vista志俊、Passat帕萨特、Tiguan途观和Touran途安等车型以及斯柯达品牌的Fabia晶锐、Octavia明锐、Superb昊锐等车型,覆盖A0级、A级、B级、SUV、MPV等细分市场。

上海大众汽车成立后,大力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战略。1985年,国产化率从2.7%开始起步。1988年7月,公司牵头成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组织开展以“上海牌”“中华牌”为重要特征的横向国产化建设。1990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迈上60%重要台阶,其中包括上海大众汽车承担的车身和发动机两大部件的纵向国产化。1993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再次迈上80%重要台阶。1996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超过90%。1995年,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经过10年努力,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的成功经验,带动上海和中国汽车工业初步建成现代化、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体系。

上海大众汽车在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攻坚项目的同时,积极建设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生产能力。1990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单班3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1年5月,公司单班轿车产量达到100辆,创造中国轿车生产单班纪录。1992年1月1日,上海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汽车,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提升生产产能。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二期工程建成,增加单班6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8年,第三代桑塔纳轿车即帕萨特轿车项目获国家批准,该车型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9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12月15日,首辆帕萨特轿车下线。2000年4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建成。公司在上海安亭拥有汽车一厂、二厂、三厂和发动机一厂、二厂5个工厂,形成68.5万辆整车和74.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工厂规模和装备水平在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收购南京菲亚特公司组建南京分公司并启动工厂改造,当年5月5日该基地生产的第一辆桑塔纳志俊轿车下线,7月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逐步形成15万辆整车年产能力。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位于上海和南京的两大基地具备年产83.5万辆整车的能力。同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组建位于江苏扬州的仪征分公司,开始建设沪外第2个生产基地。至此,公司拥有7个工厂,包括5个汽车厂和2个发动机厂。截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机加工设备、汽车生产工艺设备、通用检测设备共计4500余台套,总价值约89.5亿元。

上海大众汽车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992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成立。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下线,这是中国轿车合资企业第一次参与国际联合开发。1999年11月,具有世界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落成启用。该中心填补汽车研发整车台架、电磁干扰、碰撞安全、声学试验、燃油蒸发等方面的空白,提高国内轿车开发水平。2003年8月,上海大众汽车试车场作为中国第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轿车试车场建成投入使用。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主持开发了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新领驭、波罗劲情、劲取等轿车。

【泰达企业巡礼】一汽—大众华北基地: 一汽—大众最先进的工厂在这里!

【泰达企业巡礼】专栏

泰达,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崛起的国际一流产业新城,也是数以万计扎根于此的企业温暖的家园。穿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岁月回望,这里鎏刻了众多名企辉煌的过往,更孕育茁壮了无数企业奔赴梦想的力量!企业是泰达的根与魂,更是与泰达一道创造发展奇迹的挚友与伙伴!

新篇已启,未来已来。天津经开区推出【泰达企业巡礼】专栏,聆听企业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共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汽一大众华北基地,了解一汽一大众最先进的工厂。

厂区环境绿树成荫,生产车间先进智能,产业带动力强,公司福利待遇好、员工满意度高……这些或许是人们心目中“完美工厂”的模样,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就是这样的理想之地。8月底,这里刚刚迎来投产5周年的重要日子,实现第一个100万辆整车下线里程碑。

自2018年6月实现首车下线,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在泰达走过了五载春夏秋冬,如今已成长为产品竞争力强、经济贡献力高、区域影响力大、战略地位重要的区域制造业标杆,为天津汽车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伴随着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加快,这里在持续深化高效益转型增长的同时,“津”彩奏响绿色智造的“交响曲”。

仅需55秒!新车下线就是这么快

55秒,能干什么?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总装车间里,一台台车辆通过轮带缓缓驶出,鸣笛2声,代表已经完成装配——这里平均下线一台整车不到1分钟。

作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最年轻的整车工厂,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总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堪称全球先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代表,在生产、质保、管理等方面革新升级,开创了一汽—大众整车生产体系的新维度。2018年建成投产后,更是在智能制造、数字化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品质 高效率”智慧工厂。

走进总装车间,会立即感受到一种现代科技的力量:数台橘色长臂机器在对整车关键部件连接处的间隙和平度值进行着精密检查,把好下线前质量关。长长的机械手臂灵巧又机敏,仅需1分钟,整车中超过30个检测信息就显示在屏幕上,哪里不合格一眼就能看得出。“这是我们新引进的车辆间隙平度在线自动测量设备,功能强大,以往这一工序,需要4名检验师傅,现在一台设备都搞定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的检验品质。”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总经办主任张立中表示。

在焊接车间,上千台库卡机器人替代了原始的工人劳动,全机械臂焊接精准高效;在冲压车间,板材开卷落料到冲压成型都是全自动化的;在各组装线,AGV(自动导向搬运车) 像餐厅里的“配菜员”一样,有序且迅速地运送零部件……

“华北基地的设计产能是30万辆/年,设计节拍是60JPH,就是每小时可以下线60台车。随着我们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节拍可以实现65JPH,仅需要55秒就可以在总装车间下线一台车!” 张立中自豪地说。

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需要智能装备、软件等基础,更要把人才及技术创新放在关键位置。作为一汽—大众最新基地,创新的气息在这里特别强烈。“华北基地每年会投入大量创新资金,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这里共有8个创新工作室,涉及到冲焊、涂总、物流等所有领域,已累计完成96项自主数字化项目开发,节约工时每年约达6万人时。”张立中介绍。

刷新纪录 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99%

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现代环保的汽车生产过程与美丽的厂区合奏着一曲动听的交响曲,连湿地的“居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也经常飞到这里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绿色工厂”的典型代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打造绿色生态标杆作为企业愿景。从建厂伊始,这里就从源头执行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应用最为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节能技术。去年底实现并网发电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更是每天可以提供30000度电的清洁能源,占基地生产总用电量的12.9%,未来基地还将开发地热、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这里先后取得国内外一系列绿色制造体系的最高级别认证,并在今年成为天津市首家“无废”企业试点单位。在这些绿色奖项中,有一项非常特别,即获评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称号。

“与其他产业相比,汽车产业链条长、拉动力强,从原材料到后市场,涉及众多产业领域。若把‘绿色工厂‘形容成‘一枝独秀’,绿色供应链便是‘春色满园’。作为一家整车企业,我们也希望发挥龙头作用,通过绿色供应管理、绿色采购、运输等方式,引领并指导上下游企业齐齐绿色转型,带动全产业链竞争力和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张立中表示。

为了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汽一大众华北基地与供应商不断深入交流,将一汽一大众的绿色理念、绿色经验向供应商导入,倡议上下游加入到绿色供应链建设中,助力了20家供应商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在绿色物流方面,大力推行器具共享循环项目,采用周转器具替换一次性包装,每年减少使用纸箱450万个/年、木托盘120万个/年,通过不断优化取货路线,每年减少了运输100万公里。目前华北基地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99%,刷新大众集团中国区的记录,也达到汽车行业的领先水平。

“龙头”效应 规模大、产值高的配套都来了

曾有专家用“一座工厂,一个千亿级产业群”来评价一座整车厂的投产。一座整车制造厂的落地,往往会吸引数十、上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进入,有效带动当地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的供应商中,有五十余家是当地供应商,其中三十余家是跟随天津分公司来到天津,为天津汽车产业链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他近二十家是天津当地原有供应商,也因为华北基地进一步释放了自身的工厂产能与活力。

“这些本土配套企业虽然只占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配套企业数量的17%,但供货零件数量占比达62%、成本占比达68.5%。也就是说,一辆汽车关键重点的、价值高的零部件都放在天津来生产,这些零部件企业也都是规模大、产值高的配套企业,大家以华北基地作为支点,进一步促进了天津汽车产业集聚和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张立中说。据测算,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直接带动天津当地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就业达到5万人,本地供应商的年产值达到120亿规模。

产业集聚、企业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经开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下,华北基地仅用时23个月便建成投产,创造了大众集团康采恩体系的记录。在基地投产后,管委会又在这里设立了政务服务工作站,基地内即可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同时他们也积极改善基地周边交通、解决员工生活等难题,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张立中表示。

作为天津汽车产业的主承载区,泰达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十四五”期间,将紧跟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这也令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发展信心更足。今年年初,总投资20余亿元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将为下一代车型更新换代做足准备。“目前华北基地重点生产2大家族,5款车型,包含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探岳GTE,今后会有更多新能源车型投产。”张立中说。

在颠覆性创新的时代,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显然已铺好在新赛道“加速”前进的路径。这里将在绿色生产、数智化转型在内的重要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丰富“天津造”产品阵营,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最大的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