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ll

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子孙后代“逆袭”,改写祖辈贫苦命运

《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作的短篇小说,一直被选编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之中。故乡里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闰土,他的真名叫章闰水,他也是真实存在过的。

在鲁迅的眼中,少年的闰土简直就是鲁迅崇拜的偶像,他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能捡五彩的贝壳,会抓各种小鸟,最厉害的是在夏天夜里的西瓜田里,用叉子刺住乱跑的猹。

二十年后,两人再见时都已中年,再次看到闰土时,鲁迅几乎认不出了。

他在《故乡》里这样写到:“长大后的他, 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脸上布满很深的皱纹; 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手已经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在鲁迅眼里,那个自由精灵的少年闰土,已经变成了一根会呼吸的木头。

而鲁迅心中多年的“白月光”也随之黯然了。

闰土和鲁迅各自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的后代又有着怎样的瓜葛?

今天就和大家讲讲闰土和鲁迅以及两家人后代的故事。

少年鲁迅和闰土

鲁迅10岁那年,祖母在腊月里去世,家中又正好轮到做大祭,迎来送往忙碌的不可开交,做大祭在绍兴当地可是非常重要的庆典,与平日里一般的祭祀不同,整个家族会推举一家为主祭人,准备丰盛的祭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器也是崭新的。于是鲁迅的母亲就叫来章福庆(闰土的父亲),帮忙打理家里的一些粗活。

这些大大小小的祭器可值不少钱呢,人多手杂的,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来看着。“让我的儿子来帮着看吧,他机灵得很,人也老实的。”新年到了,闰土和他父亲一起到了周家帮工,第一次来到大户人家,闰土有些不知所措,他躲在厨房里不肯出来,见到不认识的人也不敢主动打招呼。鲁迅可是迫不及待地想结识这位新朋友了。他早就听说闰土可是会抓鸟的呢。

看见少年的鲁迅,闰土不再害羞,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闰土闰土,“听说你会抓鸟,我们去抓吧”鲁迅央求闰土,闰土说“现在不行,要等到大雪天,在沙地上扫一块空地,用短棒支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等鸟儿来吃时,我们就远远的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就把小鸟罩在竹匾下了。”闰土接着邀请鲁迅夏天去他们乡下玩,一起去看西瓜,防止猹来偷吃。平日里底层少年在大自然中玩的寻常游戏,却是城里小少爷眼中稀奇的事情。两个少年相处的时间虽然不久,但是彼此心里都将对方视为了最好的玩伴。

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大祭也结束了,章福庆带着闰土要回乡下去。两个相处融洽的小朋友听到要分开了,大声哭着不肯,两个人的小手紧拉着不松开。周家奶奶没有办法,只能用力掰开两只拉紧的小手,鲁迅被强行抱进了内室,闰土也被他父亲拖拽着走出了周家的门。

中年鲁迅和闰土的隔阂

一别二十年,两人再见时都已中年,鲁迅满心欢喜地期待两个人重续童年时的友谊,想着两个人那么久没见,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没想到看到闰土,鲁迅几乎认不出来了,闰土戴着破旧的毡帽,身穿薄薄的棉衣,灰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又肿又红,双手也是布满了老茧。

鲁迅兴奋地招呼道:闰土哥,你来啦。闰土脸上闪过一丝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过了一会终于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老爷“。这声老爷,让鲁迅突然明白,眼前这个一几个不再是少年时的闰土了,两个人之间单纯美好的友谊也不复存在了。 闰土来到周家前,听街对面的豆腐西施说,小时候的迅哥,如今已是娶了三房姨太太,出门八抬大轿的道台老爷,哪里还有一点兴奋,只剩下惶恐不安。那些年幼无知所做的事情,现在想来都是些不懂事、没规矩的冒犯。

鲁迅问起闰土的近况,闰土摇摇头叹息到,非常难,第5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收成又坏,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鲁迅能感觉到闰土心里的苦,这苦里有对社会的控诉,对生活的麻木无奈,和对未来的失望,以至于这苦,已复杂的无法用言语表述出来了。

其实鲁迅也是有无法表达的苦,周家虽然在底层人眼中,还是大户人家,但已经实实在在无可挽回地败落了,要不然也不会连祖屋里破旧的家具也要变卖。这次举家北上,不知道何时还能再回故乡,而在遥远的北京,未来又会怎样,鲁迅一样迷茫但又无奈。这些苦,同样是复杂的无法用言语表达,而且即使说出来,闰土也已经不会明白了。

鲁迅,和章闰水就这样在隔阂中分别,再无见面的机会。闰水的儿子水生与鲁迅的侄子宏儿相处的到是一气,鲁迅看到虽然欣慰,不过在这样动乱的就社会,分属于不同阶层的他们能够长久保持友谊的希望吗?他不知道。

命运多舛,周章两家断了联系

分别后,闰土一家的日子过得越发凄惨,5个孩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本就难养,全家人总是吃不够,6亩薄田,种出来的粮食本就不多,捐税又重,卖不卖都没法维系生活。1934年,中原和江南一带突遭大旱,数月滴水不降,河港枯竭,田苗旱死,农民们眼见秋收绝望,举家逃生异地,更有甚者,悬梁自尽或投河毕命。闰土不得已将薄田变卖,到处给人打工艰难度日。1936年又不幸染上了背疮,原本糊口都难的家庭,再也负担不起医疗费用,闰土就这样在困苦中死去。儿子章启生(故乡小说里的“水生“)20岁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1934年中原和江南大旱,灾民流离失所,鲁迅在搬到北京后,日子也不好过, 担任北大教授期间经济上相对宽裕,但是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天通过战斗的笔与腐败的政府和右翼作家交锋,还常常面临军警特务的威胁, 1936年,在上海病逝,恰巧与章闰水同年。鲁迅的亲侄子周丰三(故乡小说里的“宏儿“),在他的汉奸老爸的家里,拿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20岁。宏儿,再也不可能接到水生的邀请,去他家玩了。周章两家自此断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闰土后人逆袭成功

章启生(水生)在章闰水(闰土)死后,接过养育全家的重担,他不仅要养育年迈的母亲还要养活四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年轻,除了种田之外,还给别人打短工,夜里在家编竹器补贴家用,为了这个家,他费尽了所有的力气。但是连连征战,民不聊生,水灾旱灾交替肆.

章贵原本会像他祖辈闰土和父亲水生一样,被压迫在社会的底层永远不能翻身,幸运的是,章贵16岁那年,新中国成立,劳苦大众的生活终于有了盼头。章贵的命运也有了改写的机会。他参加了新中国扫盲运动进入冬校开始读书识字,本来就聪明的他非常勤奋刻苦,经常看书到深夜。1953年鲁迅纪念馆建成,考虑到他章家和鲁迅的关系,纪念馆馆长邀请章贵到纪念馆工作。章贵非常忐忑不安,没读几年书的他,能胜任这份研究工作吗?馆长一句话,打消了他的顾虑,“要说认字,比你认字的人多,但是要说关系,没有人比你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近呢”。

年轻时的章贵

到了纪念馆以后,章贵一边读书识字,一边阅读鲁迅大量的书籍文章,终于成了研究鲁迅的专家。1973年绍兴鲁迅纪念馆建成,章贵应邀担任纪念馆的副馆长一直到退休。闰土的后代命运得以彻底改变,成功逆袭。

半个世纪后,两家后人重逢

1965年,章贵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去上海参加鲁迅坟墓的迁葬仪式。同时,章贵欣喜地了解到,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和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也将会参加鲁迅坟墓的迁葬仪式。终于可以见到鲁迅后人了! 整整45年了,距离两家人上一次分别,没有新中国,哪里还能有这一次的相会。

鲁迅之子周海婴

周、章两家重新建立起了联系后,交往越发频繁起来,相互间的通信从未间断。尽管身处不同城市,逢年过节也会互送礼品祝贺,周海婴虽然比章贵大4岁,按照辈份差了一辈,但是,他却像兄长一样照顾着章贵。

章贵与周海婴 许广平 周建人合影

章贵有时诙谐又感慨地说:从我曾祖父给周家打工算起,直到现在,已经四代了,如今,我也是在给周家打工,给鲁迅先生打工,把他的思想传播下去。

章贵与周海婴见面

如今章贵已经从鲁迅纪念馆退休,2011年周海婴也在北京病逝,但是章贵的儿子女儿和周海婴的儿子周令飞又成为了好朋友,两家人走的越发亲密无间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算起来,鲁迅和闰土章闰水的初次相识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如果说鲁迅和闰土的友谊是建立在少年时“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的玩耍之乐上的,那么章周两家后代的交往是建立在为新中国建设的各自劳动岗位上,是兴趣爱好,信仰和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所谓“道同气合志相感,虽旷百世如同僚“,周章两家人已经走出了一条路,并且一定还会继续走在这条世代永好的友谊之路上。

陈翔六点半:看似草根团队的创业,实则是各路神仙的聚集

提到《陈翔六点半》,很多爱刷短视频的人都不陌生。它是由陈翔导演自制的网络爆笑短片,其中演员都不出名,内容浮夸,道具简陋,扑面而来的就是很LOW的吊丝气息。

可就是这样的爆笑段子,却成为了短视频圈内的一匹黑马。在2015年上线之后,不足一年时间,就迅速爆火了起来,四十多个平台都有它的身影。

而每个月的播放量甚至超过数十亿次,全网的粉丝也有两亿之多。这样惊人的成绩,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期子牙童趣网红观察就带你走近《陈翔六点半》,去看一看它背后的故事。

一年轻人去面试,提出月薪一万的要求,被面试方拒绝。他怒而起身之际,面试方说你的要求太低了,我们公司薪水是十万起。

当年轻人开心地回来时,对方又说可惜我不是面试官,年轻人怒极殴打对方;这时女秘书推门而入惊呼:“董事长”,年轻人吓得赶紧抱住董事长不迭地叫“爸爸”.....

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不停的反转,把观众们的视觉体验一步一步带往愉悦的巅峰。这就是《陈翔六点半》,一个靠搞笑短视频迅速在各大平台走红的IP大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陈翔六点半”这个名字,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那个时候的陈翔就读于云南大学,而云南大学规定要到早上六点才会给学生宿舍供电。

于是陈翔和他的小伙伴们便养成了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工的习惯,并给自己的团队取了个名字,就叫作“六点半工作组”。这个名字后来也就被陈翔延用了下来,被人们所熟知。

如果说高产为《陈翔六点半》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但那也是最基础的东西,视频内容能否吸引粉丝们的的注意力才是能够长久生存的根本。

和其它的视频风格不同的是,《陈翔六点半》给人感觉甚至有些低俗,总是充斥着土豪、吊丝、绿茶......这样的人物。

而它的剧情会怎样发展,也是你绝对想不到的,前一秒可能还在正正经经地说着故事呢?后一秒就可能给你来上一个超级大反转,结局总是在人意料之外。

他们会把生活中看似不相干的东西都糅合到一起,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谁能够想象得到出门吃自助还能够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还可以去洗头洗澡洗衣服呢?

最后还能够顺道收一下破烂,这脑洞开到这样大的程度,真是让人大天眼界,自然也就会让屏幕前的粉丝毫无压力地追完整条视频啦!

人红是非多,对于《陈翔六点半》也是这样。它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内部的创造压力,还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在紧盯着它。

2019年年底,天津磨铁娱乐将《陈翔六点半》告上了法庭。原因是《陈翔六点半》当中有一期节目内容直接抄袭了其文学作品《童话进行时》。

而且在《陈翔六点半》的片尾,也明确编注了是“陈翔导演作品”“原创”等等字样,给大众以错误的引导。

磨铁娱乐要求《陈翔六点半》立即停播当期节目和相关的视频,并且提出了82万元的天价索赔。这一事件对《陈翔六点半》的打击很大。

外界纷纷传来质疑的声音,谴责《陈翔六点半》的洗稿行为,这一度让《陈翔六点半》陷入了低谷。

但这也给他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让陈翔在以后的创作审核工作中更加的严谨和仔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虽然《陈翔六点半》已经稳坐短视频收视率的榜首,但是导演陈翔还是不够满意,想要转做网络电影。

从2017年开始,他们以每年一部的频率开始推出电影,目前已经累积播出四部电影了,都收获了不少的好评。

在电影《民间高手》中,《陈翔六点半》依旧延续了它用小人物说故事的风格。电影里有穿着球衣患老年痴呆的老大爷,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非主流少年。

还有拿着菜刀当球拍使的面馆师傅,梦想着成为八卦记者的狗仔强,一心想帮爷爷弥补青春遗憾的双喜……

组建了一个实在不怎么入流的乒乓球队,去参加民间组织的乒乓球大赛,争夺十万元奖金。看似一场平平无奇的乒乓球比赛,其实高手云集,笑料不断。

他们的对手有广场舞大妈,还有说哭就哭的天才少女,有用中国功夫来打乒乓球的少女天团,更有人在球场上使出了“美丽计”。

《陈翔六点半》的脑洞之大,让观众笑出了眼泪,不过,笑着笑着,剧情便发生了反转,这场看似无厘头的比赛竟然只是一场骗局。

是为了帮爷爷圆梦的双喜一手导演出来的闹剧。爷爷的老年痴呆更加严重了,双喜带着爷爷去了真正的赛场。

虽然双喜最后还是输了,但是爷爷看到了一个长大之后蜕变得独立勇敢的双喜,终于圆了他心里的梦。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一生很长,其实一生很短,最棒的是不后悔,最难的是不遗憾。人生就像打球一样,输了就再来一局。

这就是陈翔说故事的风格,好的故事梗概就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陈翔讲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搞笑了,有笑点,也有泪点。

有满满的温情也有阳光励志的精神,所以才会得到众多粉丝们的认可,成为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刚开始的时候,《陈翔六点半》的视频里演员都没有什么名气。随着IP的大火,这些演员们的名气也跟着水涨船高,渐渐被人们所熟知。

可能我们一开始看《陈翔六点半》的时候,觉得那些演员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草根阶级,并不专业,但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比如演”妹大爷”的应宝林,他就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是公认的老戏骨了;剧中的“闰土”李洪刚,看上去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

其实人家是云南艺术大学喜剧导演系毕业的,也是《陈翔六点半》的编剧之一;留着搞笑蘑菇头的黄晓飞也是喜剧专业出身的,曾经出演过电影《爆笑三人行》,用一头标志性的蘑菇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欢。

人人喜欢的“小柳岩”球球,不仅仅长得漂亮身材一流,还在电影《危险的爱》中饰演女主角,大方性感的形象让大家印象深刻。

而邰光远在《陈翔六点半》中看上去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但人家可是国家二级演员,还获得过多次优秀演员称号。

看了以上这些有才华又优秀的演员班底,你还觉得《陈翔六点半》是草台班子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专业能力强大的演员们的演绎,才让人看到了如今收视稳定的《陈翔六点半》。

现代人的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在闲暇之余,刷一刷长度几分钟的《陈翔六点半》成了很多人消遣放松的美好时光。

这也是《陈翔六点半》带给大家的快乐和它存在的意义,谁能够拒绝一部这样高品质的下饭神剧呢?

那么,你喜欢《陈翔六点半》吗?你认为它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转发并点赞,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成为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闰土少年时期聪明机灵,跟鲁迅称兄道弟,为何成年后变得胆小麻木

文·段宏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洁的精神家园,它就是故乡散发着泥土味道的乡间小路,清澈见底有鱼儿遨游的小河,点缀着五颜六色野花的山野,一起玩过捉迷藏的小伙伴,以及那些渐渐远去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是从故乡开始了解人情世故和大千世界,故乡带给他的情感总是五味杂陈的,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不论是富贵贫贱,在情感上都无法摆脱故乡的牵绊。

鲁迅(1881年——1936年)先生是在1898年春天,离开了他生活17年的故乡绍兴,乘船去“南京水师学堂”踏上求学之路,之后,他辗转多地求学和工作,很少再回到绍兴,几乎一直在外生活,直到去世。

然而,他为数不多的“回家”,目睹物是人非,总能给他心底带来极大的震荡。

在外地生活的日子,鲁迅虽然在空间距离上跟故乡遥远了,但在心里距离上,故乡始终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始终以一名作家,乃至哲学家的目光,遥望和审视着故乡的万物,并透过万物,用文学的手段,对着他生活的时代不断抗争。

1921年,进入不惑之年的鲁迅,已经“弃医从文”15年,在文学创作上完全进入了成熟期,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玩得炉火纯青,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常常以故乡绍兴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题材,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刻的思想和语言,把所见所闻和盘端出,如一把锋利而精准的手术刀,剥开了一个时代虚伪的面具,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也是在这一年,鲁迅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乡》,这是一部6000多字的短篇小说,着重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主要艺术形象,通过对比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时间段的形象气质,把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以及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鲁迅笔下的闰土,完全是被时代命运和个人命运相互浸染在身上后,催生出来的典型人物,读懂了闰土,就读懂了成年人的悲哀,看清了人情世故。

鲁迅笔下的闰土,之所以塑造得很成功,是因为他有艺术原型,并且,其原型跟鲁迅十分熟悉。

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家里长工章福庆的儿子,他比鲁迅年长两岁,由于出生在农村,自小跟大自然为伍,认识许多花花草草和飞禽走兽,从见识上来看,要比鲁迅高出不少,生活常识似乎也比鲁迅丰富许多,能玩出许多花样逗鲁迅开心,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比如,闰土会根据节气变化来判断鱼儿大致在什么时间跳龙门,然后到那一天领着鲁迅前去观看;大雪过后,闰土通过观察雪地里飞鸟留下的爪印,会在恰当地方设置好机关来捕捉;海潮退后,闰土会带着鲁迅来到海滩捡一些漂亮的贝壳当玩具。

最让鲁迅敬佩的是,童年时期的闰土,不但聪明机灵,身上还有一种英雄气概。西瓜成熟的季节,借助皎洁的月光,闰土手握钢叉,领着鲁迅埋伏在西瓜地,刺杀偷吃西瓜的“猹”。在鲁迅眼里,闰土是勇敢的插猹少年,这是他无法比的。

因此,鲁迅时常以崇拜的眼光看着闰土,并把闰土亲切地称作“闰土哥”,他很需要闰土这样的大哥哥跟他一起勾画圆满的童年时光。

少年时期的鲁迅和闰土称兄道弟,关系不但非常亲密,而且是平等的,完全没有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区分,有好玩的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两人相互分享。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有两个原因。

一是,两人都是小孩子,心灵世界纯洁清澈,还没有被复杂的世俗世界所污染,心里没有那么多小九九,不存在戒备心,相互交心交底,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大家都很单纯,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二是,两人在孩童时期处在平等关系里,不存在任何的阶级对立,对成人世界里那种由身份、地位、贫富所造成的阶级对立根本不懂,所以能玩到一起,把对方当作亲密朋友。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两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就逐渐打破了。

打破这种关系的,无疑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也就是传承了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礼教文化里的“三纲五常”,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枷锁,会把一个人锁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圈子会越发牢固和封闭,别人的圈子对自己来说就像禁区,根本无法涉足。若要强行涉足,会付出很大代价。

现实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也许,大家都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只不过在后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进入了这个圈子,我进入了那个圈子,他又进入了另一个圈子,大家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固定圈子里,很难再产生交集,若有交集,也只有生意上的往来和利益上的关系。

大学四年的同窗关系,同样逃不脱“阶级观念”的检验,当上老板身价过亿的同学肯定不会跟工薪阶层的同学在一起探讨人生,昔日的班花也肯定不会嫁给家境贫穷的男生来证明爱情的伟大……成人世界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难怪许多人经历了世俗社会的熏染后,会发出“我不想长大”的感慨。与其说这是在逃避长大,还不如说是在逃避真实的人性和复杂的人情世故。

当闰土明白了自己的圈子属于“仆人”,鲁迅属于“主人”,他们完全不在一个圈子时,首先从心理上对鲁迅疏远了,这个疏远在闰土成年后体现得十分突出。

创作短篇小说《故乡》的前几个月,鲁迅回到阔别20多年的绍兴,抱着白雪一样纯洁的心情,去看望母亲鲁瑞和妻子朱安,当然还有他少年时期的好伙伴闰土。

没想到,看到闰土的那一刻,鲁迅的美好幻想破灭了,闰土的所作所为让他感到了一种窒息的绝望。在鲁迅眼里,现在已是民国时期20年代,城市中早已接受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气象,而农村依然这样落后,人们依然如此麻木。

闰土看到鲁迅的那一刻,几乎是小跑着来到鲁迅面前鞠了一躬,然后叫了一声“老爷”。闰土这一声“老爷”把鲁迅心里叫得五味杂陈,等于是直接跟鲁迅之间划清了界限,也宣告他们童年和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友谊破碎了。

更加令鲁迅震惊的是,闰土一把拉过自己的儿子水生,几乎是以批评的口气说:快给老爷磕头。

鲁迅是怀着浓郁的乡土情结和美好幻想回到故乡绍兴的,但是,他看到的全是文化心理上的错位,看到的是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在农村永无止境的延续,看到的是在这种观念下缔造出来的一个个麻木的灵魂和萎靡的精神。

这对弃医从文,旨在医治民众精神思想的鲁迅来说,是何等的痛心疾首,让他深感工作的艰巨。所以,在文章末尾,鲁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无疑是鲁迅的最大愿望,他希望所有的实践者都像勇士一样坚守自己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带领更多的人闯出一条大道。这句话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自我激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ll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