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上海大众金融车贷

大众金融,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笔下寥寥几句,勾勒出盛唐时期的壮阔画卷。百万人口的长安城,天下财富聚集于此。公私仓廪,稻米流脂;东市西市,客商云集;邸店酒肆,酒旗招风;更有美貌胡姬,当垆浅笑;文人骚客,醉舞春风。

东西市珠光闪耀,光德坊异邦流连。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人才策略,使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周边地区的各类人才不断进入唐帝国的统治机构中,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一如王维诗歌所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商业的繁荣促使远距离的钱货流量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钱币运送的不便利。交易所用钱币携带出行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在这种背景下,柜坊出现了。柜坊经营的业务是代替客户保管金银等财物(客户在需要时可凭信物提取),并收取客户一定的保管费用。它的出现使当时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

这是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数次工业革命之后,现代科技文明以摧枯拉朽之势演进,现代金融行业也迎来了升级蜕变。在借鉴学习西方金融模式的过程中,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得以建立和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种种社会治理和经济转型需求的更替,在技术迭代创新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发生了深刻变化。

01

于变革下,争科技先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放眼历史,人类社会始终在求索发展和变革之道。金融的力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催化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现代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风险投资的萌芽。

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大量新技术直接被金融业应用,从而又衍生出许多新的金融服务。如19世纪中叶铁路和电报的发展推动银行设立其分支机构,海底电缆的运用使得国际金融交易成为可能。

如今,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已经被颠覆,就是正在被颠覆。

这是巨变涌动的尖峰时刻。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金融业创新再次提速。

人们从过去主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转向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了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需求,手机银行、移动银行、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以及银行客户端APP不断更新迭代,促使银行升级服务,创造全新的业态和使用场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金活水的渗浸,得以让金融业对业态变化有更及时的感知。早在数十年前,我国银行业就开始探索“科技+金融”这方天地。尤其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更加速了这一变革的应用。对于建行来说,这也是实践大众金融理念的重要”战场“。

这其中上层架构的搭建尤为关键。2018 年以来,建设银行全面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创新搭建了“金融科技部(总部机构)、运营数据中心(直属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子公司)”的组织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数据治理和市场化运营融合的总、分、子协同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对内支持业务转型发展,对外助力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单一的自身业务保障向搭建平台、培育生态、赋能社会的历史性跨越,逐步构建起“第二曲线”的脚手架。

科技的投入带来客户生态的转变。这集中体现在建行一个依托庞大线下商户基础并有线上生态服务及运营渠道的平台——“建行生活”APP,它与手机银行共同构成了建设银行“双子星”,打通了金融场景和非金融场景的流量通道,促进客户关系由资金账户关系向生态流量关系转变。

此外,建设银行研发推出的“惠懂你”APP创新打造“互联网获客+全流程线上信贷”新模式,集成了精准测额、预约开户、在线申请、支用还款等功能,包含云税贷、交易快贷、合同工商户经营快贷等多款产品,操作更简单、使用更便捷,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支就支想还就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大众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建行惠懂你”贷款业务流程示意图(图片选自《大众金融》)

同时,为了保障用户安全,建行打造“六位一体”普惠金融风控体系,即智能反欺诈拒险、大数据模型排险、系统机控防险、可视化监测判险、预警催收避险、专业处置化险,构筑贷前中后“三道防线”,主动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了外部欺诈风险,为网络金融用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在G端,建设银行依托技术先发优势和金融平台优势,与政府部门开展深度合作,涉及行业管理、保障性住房、城市和社区治理、农村治理等方方面面。银行通过加强与G端的系统和平台互联、服务和功能连接,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特别关注社会痛点问题,帮助政府部门提供成本更低、效果更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案,实现互促共进,既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又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8年推出金融科技战略以来,建行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其中2022年投入了23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金融科技人员从不到7000人增长到了1.58万人,科技投入和人才规模保持同业领先。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通过深耕技术,建行以科技手段助力“第二发展曲线”,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亦探索出改变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02

于细微处,圆安居梦

致广大而尽精微。

《礼记·中庸》的哲思凝练了建设银行新金融转型的策略和路径——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从而于平实中达到高明的中庸智慧。

大众金融着眼于和社会共生、与大众共享,将金融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将金融要素作为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工具。将金融服务渗透于每一个人的寻常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以能力支撑新金融的情怀,以专业夯实新金融的土壤。

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说——新金融是新发展理念下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其如同变甜的甘露,无处不在而又流向最需要滋润的地方,让人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租房是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住房租赁业务是建行对助力解决社会问题、帮助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动参与。凭借对住房金融的深刻理解,建行躬身入局,以金融力量激活住房要素市场、稳定租赁关系,打造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

从2017年起,建设银行开始进军住房租赁市场,并搭建了专门的住房租赁平台“CCB建融家园”,通过提供挂牌房源、租房、签约、申请租房贷款等服务,逐步形成了一套“平台+金融+机构+租赁产品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同时,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存房业务”、激活存量房源,共建产业联盟,努力用新金融的智慧和初心,让真正的住房需求者不在“居者不易”的感叹中焦虑。去年底,建行继续“探路”,发起设立全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在帮助更多百姓圆安居梦的同时,也努力探索住房租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家,才会有安身立命之所;有了家,才会有稳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行通过打造住房租赁业务,为一个个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并汇聚为一个国家砥砺前行的力量。

2017年11月2日,中国建设银行首个建融家园在广东佛山揭牌

03

于无声处,注金融活水

金融行业能否“定位向下”,不断让普通人和中小企业得到支持,是考验社会能否长久健康发展的标志。对此,建设银行深有体会,并将普惠金融作为其“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阿亮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了贵阳,创建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

两年后,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在高端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力度都很大,公司账上的余额眼看就要到零了,阿亮奔波于当地多家金融机构。遗憾的是,均因抵质押物要求高、业务办理时间长或贷款价格高等问题而搁浅。

踌躇之际,阿亮看到了建设银行“惠懂你”的产品介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下载了APP然后按步骤测算了额度。结果,竟然有 110万元信用额度,并且很快就贷了出来。

阿亮坦言:“我不懂金融,但我知道,银行的贷款产品对于我们小微企业应该更便捷。现在,我真的体验到了。”

建行普惠金融的实践是着眼精微处的又一表现。

自2018年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以来,建行通过改变传统做大企业、大项目的思维定式和运营模式,引导全行将战略重点转向大众市场,用普惠金融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建立长效经营机制。

此外,在服务体系层面,围绕服务“双小”,建行建立长效性政策机制,并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建构由上而下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广泛调动各基层机构的力量,下沉服务重心,全行近1.5万个网点均能开展小微企业服务,不断加大普惠金融特色的机构建设,提高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

2017~2022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趋势(图片选自《大众金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有效发挥金融的市场化精准支持作用,对于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意义。建行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形成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04

美好事业,服务大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难题,比如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如何最大限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等。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作为拥有近七十年历史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意识到,从金融服务的本质和初心出发,人民至上、义利兼顾,才能迎接挑战,实践为大众服务的使命。

基于道德和技术的基本考虑,建设银行以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作为路线图开启了进化之路。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推动新金融实践拓维升级。

建设银行探索形成的新金融业务逻辑(图片选自《大众金融》)

从规模上讲,排行世界第二的银行,它的探索是一种“大象跳舞”。不得不说,它的动作笨拙,跳起来费劲,也容易错步。但是它一旦跳了起来,则是一种内生动力的体质提升,成为一种“物种”的进化,将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究竟什么是金融的本源?中信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大众金融》一书。从历史的角度讲述金融在变革之下的升级迭代,金融机构又是如何在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服务大众。书内通过全方面解读建行近年来的诸多新方法、新实践,力证数字化革命让金融能为大多数人服务,而服务大多数人才能让金融回归本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一方面是数字革命带来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也是金融行业顺应历史发展的自觉行为。

田国立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冀望未来,大道宽广。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以建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着眼于大众需求,持续稳中向韧,精准落子新棋局。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说:“新金融没有固定的范式,无远弗届但并不神秘,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美好事业接续成长,未来可期。”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作者:夏忋追

预计突破三万亿元!2023年青岛金融展千重锦:贷款余额创新高,不良率创新低!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文鸿飞 图/CFP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2023年青岛金融业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各项贷款余额预计突破三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信贷不良率创十年来新低、“上市军团”持续扩容提质、改革创新结硕果……一起回顾下2023年青岛金融业那些耀眼的数据、傲人的成绩。

金融产业稳中提质各项贷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不良贷款率为十年来新低

金融如同“血液”,不仅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否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金融数据则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来自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初步统计显示,至2023年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突破三万亿元,增量超过三千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另据统计数据,2023年,青岛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37.8亿元,增长5.1%;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006亿元,税收占比75.2%,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比超过110%,处于历史最高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23个百分点。青岛金融产业稳中提质,去年以来,青岛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08%,为十年来最低值。

“上市军团”持续扩容

新增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总数达85家稳居全省首位

上市公司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推动企业上市是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记者从青岛市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专题会议上获悉,去年一年青岛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分别是洲际船务、思路迪医药、豪江智能、盘古智能、乐舱物流和永保云。从数量上看,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7家,均居全省首位。另有3家企业过会待发,8家企业在各交易所排队待审,17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38家企业拟申报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上市一批、待审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让青岛“上市军团”在2024年乃至更长的未来依然可期。

数量提升的同时,高质量发展的特质也很明显。目前青岛67家境内上市公司,涵盖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其中,48家上市公司与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关联度较高,占比超过七成,11家上市公司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37家上市公司与24条重点产业链密切相关;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占比超过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37家,占比近六成,有效助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15.7%超9成新增贷款流向生产领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一直把促进信贷的投放、提升融资的服务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密集出台优化金融服务、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等政策措施12项,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争取资金支持超千亿元。连续三年开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春雨行动,主要围绕制造业、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以及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了对接活动共200多场,228支金融辅导队累计走访企业1.56万家次,在6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部署“金融管家”试点,融资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有效提升。

青岛银行机构则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信贷投放,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持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为21070亿元,同比增长13.63%,增量突破2500亿元,达到2503亿元。如果加上个人经营性贷款,则流入生产经营领域的贷款增量达到2719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97.65%。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数据显示,至2023年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743亿元,同比增长15.7%,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34亿元,同比增长26.79%;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755亿元,同比增长15.69%。

优质金融资源聚集4家法人机构落户全市持牌金融机构已达296家

过去一年里,青岛金融业呈现出的良好生态和发展环境,让它的聚合力、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攀升,从而吸聚了更多的优质稀缺金融资源来此落地生根,且填补了多项空白。

2023年2月17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青岛首家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也是全省着力打造的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产业资源配置的对外开放新平台;2023年5月15日,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山东港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设立备案,成为全省首家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填补了能源产业管理港航端成本的空白;2023年6月,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迁址青岛,成为全省首家拥有线上、线下、跨境支付全牌照的全国性第三方支付机构;2023年9月,国联证券公告称,证监会作出核准国联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批复。根据批复,国联资管注册地为山东省青岛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到来,填补了青岛在券商系资管机构的空白。至此,全市持牌金融机构已达296家。

除四家持牌金融机构外,去年以来,国泰君安证券、联储证券、甬兴证券、东北证券、中天期货等6家持牌金融机构在青设立分公司,全省首个外资控股全牌照券商意才证券获证监会正式受理,青岛这座城市的金融资源日益丰富和完善。

改革创新频结硕果获批国家级创新试点10项“首单”业务不断涌现

过去一年里,青岛金融业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积累了一批先行先试“新经验”。据悉,在过去一年里,青岛新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点10项。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产品存续规模突破140亿元,养老金融改革创新已然走在全国前列。

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也很丰硕。2023年2月20日,外汇局青岛市分局作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试点资格的分局之一,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试点;一个月之后,获批青岛市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资格的青岛进益筑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完成首笔433.3万美元资金出境开展海外投资,标志着青岛市首单QDLP试点基金业务成功落地;三个月之后,中国证监会市场二部复函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并抄送青岛证监局,同意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标志着全国首家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启动。另外,青岛金融创新改革成绩单还包括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轨道交通场景无电无网支付应用、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启动运营、落地北方地区首单油气贸易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我国北方区域首只海洋经济主题指数——国证青岛海洋指数签约发布等。

重磅盛会精彩纷呈汇聚行业智慧共谋发展搭建合作平台引领风向

青岛,拥有国内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每年都会有数场重磅财富盛会开幕。届时,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2023年7月8日开幕的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来自财富管理领域的80余名专家学者聚首青岛,围绕“新变局新财富新动能”主题的畅所欲言。活动期间,5个金融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上合示范区首家融资租赁公司正式成立,CIPS上合跨境创新实验室同步揭牌。2023年5月12日、13日举办的2023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共有55个重点投资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总规模587.32亿元,并发布了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政策3.0版与《全球创投风投行业白皮书(2023)》。

过去一年里,半岛都市报社组织的享誉金融业界的重磅活动也不少。2023年11月17日,2023青岛财富盛典暨家族财富管理金家岭论坛完美收官,在以“洞察财富密码,致敬榜样力量”为主题的财富盛典上,专家学者与青岛金融业精英进行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与此同时,半岛都市报社举行的三大金融行业评选也在该次盛会上举行了颁奖典礼。2023年3·15期间,为树立行业优秀典范,“正是‘金榜题名’时”半岛3·15“试金”行动系列活动重磅推出,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累计点赞数达179791个,最终,经过各环节评出十佳支行/网点和优秀支行/网点。8月份,2023青岛保险业龙虎榜评选活动隆重登场,启动后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大众评审环节共计收获305576点赞量,经过大众审评、专家评审等环节,评出“个人精英榜”和“机构品牌榜”两大榜单。还是8月份,自2010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的半岛金融理财师专业大赛闪耀开启,本届大赛吸聚了来自省内青岛、济南、潍坊、临沂、威海等地的200多位理财师报名。后经一个多月的案例征集及筛选,13家机构37个团队的137位理财师进入初赛。经过大众评审、专家评审,最终13家机构及102名理财师胜出,拿下大赛各项大奖。

这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件件的喜事实事,都是过去一年里青岛金融机构努力担当、锐意进取的最佳印证。旧岁已展千重锦,但愿新的一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全国首笔!日照银行落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双标签贷款

7月12日,日照银行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由城商行独立承办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双标签贷款。该笔业务由日照银行为日照市某公司发放贷款,并由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贷款用途的绿色属性和借款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性分别进行独立认证评估,该双标签业务是日照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又一创新实践。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是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污降碳、单位耗能、ESG评级等多领域指标挂钩,通过创新运用动态价格调整机制,激励借款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工具。

此次“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双标签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天然气管道竣工长度”相挂钩,企业实现约定目标后即可享受相应优惠利率,以此激励企业推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郑志扬 报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上海大众金融车贷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