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学习 为人民服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歌剧译配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好的译配不仅能实现意义的传达,还能完成意境的重塑,使作品更加完美
一部音乐作品能否经久流传,是一代代观众选择的结果。节目单上最频繁出现的作品,一定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这粒“为人民”“为社会”的种子,是青少年时期就种下的,伴随我人生阅历的丰富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很看重音乐对人生的滋养、对性格的塑造。岁月静好时,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陪伴;需要众人同仇敌忾时,音乐更能凝聚人心。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唤起民族觉醒;抗美援朝时期,“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表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
不同的文化创造了不同的音乐,其中的优秀作品、经典曲目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发扬光大,为人们所共享。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指挥家,我最看重的事业,就是在“难懂”的交响乐、歌剧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桥梁,使人们能够享受音乐之美,获得精神的愉悦和陶冶。在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人们对好音乐的强烈需求,这促使我全力以赴做好音乐普及工作,一做就是一辈子。
帮助人们领略璀璨“明珠”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再好的艺术如果只是自己懂,自娱自乐,价值能有多大?文艺说到底要为人民服务。歌剧是西方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我推动“洋戏中唱”,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深入领略这门艺术的魅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文版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在天津演出,一个多月连演39场,每场2000多观众,场场爆满。我和青年译者孙慧双合作配歌的法国歌剧《卡门》演出了100多场,也受到观众的喜爱。100多年前,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受李白等中国古代诗人启发,创作了《尘世之歌》,成为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常奏曲目。原作用德文演唱,2017年我在国家大剧院指挥了译配为中文的《尘世之歌》。这是在“中为洋用”之后,再让它“洋为中用”,从而使我们的观众既能听懂它原初的意涵,又能了解外国作曲家怎样用音乐表现中国传统意境。1962年,还是留学生的我在莫斯科指挥了用俄语演唱的意大利歌剧《托斯卡》。如今我92岁,希望有生之年能为《托斯卡》译配中文,在国内上演。
推进“洋戏中唱”,基础是做好译配。歌剧译配比文学翻译更为复杂:不仅要做到文本翻译的信、达、雅,还要让汉语的平上去入、节奏韵律贴合音乐,避免和音乐表情、音乐句读相违和。可以说,歌剧译配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好的译配不仅能实现意义的传达,还能完成意境的重塑,使作品更加完美;而不好的译配既不适合唱也不适合听,让人对经典敬而远之。相信只要有更多人才加入进来,假以时日,一定能出更多精品,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歌剧之美。
目前,很多地方都建造了配有乐池的歌剧院,但拥有专业歌剧院团的并不多,我们要让热爱音乐的普通人也能参与到歌剧中来。我曾多次到北欧、东欧等地指挥歌剧,各地做法给我很大启发。我在芬兰的一个小城观看歌剧《阿依达》,伴着壮阔的《凯撒进行曲》,400多人的歌剧合唱队踏着矫健的步伐,一路高歌穿行在观众席间,艺术感染力非常强。这部剧的主演和乐团来自国家歌剧院,但是合唱队的大多数成员是歌剧爱好者、志愿者。他们中有农民、工人、银行职员、老师,利用假期参加排练和演出。我现在在厦门创建歌剧艺术中心,就是借鉴这种方式,让普通百姓也能参与到歌剧的创演中来。
专业音乐人应悉心培养观众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我的理想。歌剧和交响乐都是外来艺术,需要培养观众,这离不开专业工作者的悉心耕耘。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刚调入中央歌剧院,那时国内观众对歌剧和交响乐还比较陌生,演出时剧场里声音嘈杂。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观众: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到位。于是,每场演出前,我都先做一个20分钟的讲座,一做就是40多年。只要是我指挥,我都提前带着砖头录音机、演出服,夹着总谱,在剧场门口吆喝:“有兴趣的,跟我到休息厅去,我给大家讲讲今晚的演出!”观众的喜爱程度出乎我的意料,可见大家多么需要这种艺术普及。
要提升大众的古典音乐修养,除了要有专业人士做普及,更重要的是要持续将高品质的音乐会送到广大观众面前。为此,1990年我和朋友们创建了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乐团由专业演奏员组成,6年里不计报酬地在各地演出了241场。多年后,当我带着乐团去国外演出,当地华人华侨特意组织了一个200多人的合唱团,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当年“爱乐女室内乐团”的观众——你用心播的种子,早晚会开出花来。1998年我69岁,应邀南下参与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助民办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我结合实际,借鉴了先进的乐团管理激励机制,大大释放了乐团中青年演奏者的活力。我带着大家辛勤耕耘,15年中演出了1200余场,在交响乐领域收获了“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果实。
一部音乐作品能否经久流传,是一代代观众选择的结果。我比较关注不同地方乐团、合唱团的节目单,节目单上最频繁出现的作品,一定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今年4月,青年作曲家刘湲创作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三次应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在演出结束后,作为指挥,我应观众强烈要求返场,台上200多位合唱团成员带动台下观众,3次齐声高喊:“郑老师——我爱你!”我瞬间落泪,这比得什么大奖都让我欣慰。这部表现客家文化的原创交响诗篇,之所以能够在国内20多个城市、世界12个国家巡演,离不开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夯实“为人民”“为社会”的人生追求
与个人的功成名就相比,我更看重自己是不是创造了社会效益。这几年,我看到各地业余合唱团蓬勃发展,但是普遍缺少指挥人才。于是,我在网络上推出“郑式指挥法基础”系列课程。目前,我正在录制音频节目“让耳朵更聪明”,为更多人欣赏歌剧和交响乐提供帮助。
这粒“为人民”“为社会”的种子,是青少年时期就种下的。我有一个银色封面的小本子,上面是史良、沈钧儒等前辈写给我的话:“幸运的小瑛你要学着,追赶着!负担起中华儿女应有的责任来,才是真正的救国”“年龄没有大小,对于目前国难的严重同样要负起责任,培养自己能力,参加到整个的抗战力量里面去”……这个本子陪伴我近80年。年少时的我未必懂得长辈的重托,但这些话如同种子,伴随我人生阅历的丰富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年后接受的革命教育让我更加夯实“为人民”“为社会”的人生追求。19岁那年,我来到解放区,成为一名文艺战士。大街上、田埂间、山林里,我和同志们打着快板宣传党的政策、党的纪律。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奠定了我的人生底色。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向生活学习、为人民服务,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大有可为。
(作者为中央音乐学院终身荣誉指挥,本报记者徐馨采访整理)
制图: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20 版)
@大众号号主,大众号热闻推荐月度盘点来了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上线以来,全省16市、136个县(区、市)、77个省直部门单位、64所高校等教育机构、616个省市县三级政法机关已陆续入驻大众号,截至目前,大众号号主数量已达1462个。大众号江湖风起云涌,千余大众号号主齐发力,输出优质内容,同频共振展现美好图景,每周五,大众号一周热闻推荐如约而至。
千名大众号号主同台竞技
新老面孔并驱争先
阳春三月,大众号一周热闻推荐栏目精彩纷呈,各大号主活力满满,紧跟时下热点话题,摩拳擦掌输出极具创意的高质量融媒产品。大众号产品每日推荐区为大众号板块“推荐”固定位,热闻推荐榜单每周五发布一期,每期推荐10件产品,本月已发布5期。
在热闻推荐榜单中,权威性、服务性是政务号号主和教育号号主上榜的关键,其中,政务号号主“文旅山东”表现遥遥领先,共上榜4次。其选题丰富,聚焦“三八妇女节”推出女神福利,跟着热播剧《南来北往》、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打卡城市地标性景点,走进文物展览对话千年古文明,将影视、节日、传统文化与文旅相结合,让大众在现代工艺里探寻文化底蕴,在文旅融合中感受节日氛围。政务号号主“山东消防”和“山东海洋”均榜上有名,用视频呈现科普知识与美景。“山东消防”以原创定格动画和独特的IP形象吸引大众眼球,将文本类科普知识可视化呈现,让大众在观看之余受到消防安全警示教育,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山东海洋”推出系列海洋人文类短视频和硬核海工装备集锦,展现齐鲁游海景壮丽美景与“海工产业链”正在拔节生长的过程,带领大众探索时间与生命的定格,感受文明与自然的融合。新面孔“山东农业农村”首次登榜,在春耕时节绘制科技范儿的“齐鲁粮仓”,刻画出一幅幅山东的现代化春耕图景。
(图源大众号号主“文旅山东”)
(图源大众号号主“山东海洋”)
(图源大众号号主“山东农业农村”)
教育号号主是热闻榜单中的新兴力量,在每个节点产出批量优质创意产品。号主“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三月的春天增添了一丝生机,学生们朝气蓬勃的身影在光影流转的岁月里留下了最美的模样。常驻热闻榜单的大众号号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科院)”和“山东大学”稳定输出,用艺术碰撞科学,用活力浇灌成长。
(图源大众号号主“山东师范大学”)
(图源大众号号主“山东大学”)
政法号与地方政务号全力输出
热闻推荐形成可视化产品转化
地方政务号表现尤为突出,实力“抢镜”,占据每周热闻推荐榜单的半壁江山。“巨野融媒”和“青州融媒”在三月份一马当先,4次登榜,贡献了一批出圈之作。其霸榜因素不仅有令人沉醉的视觉画面,还配备文艺、抢眼的标题和适配的背景音乐,精准捕捉大众喜好,掌握抓住大众眼球的致胜法宝。号主“即墨发布”“济宁新闻网”和“兰山融媒”均2次上榜,表现不俗。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中让大众获取最直观、最全面和最有趣的内容,是他们能够出圈出彩的关键。除外,“青岛城阳发布”“烟台黄渤海新区”“曹县融媒”“乳山发布”“今日历下”“邹平融媒”“博山融媒”“岱岳融媒”“东营区政务”“李沧融媒”和“幸福钢城”等号主也“现身”推荐榜单,呈现万象更新的迎春新面貌。
政法号是大众号的活跃矩阵,他们选题丰富,迎合新时代受众的阅读喜好,内容涵盖正能量、活动宣传、便民信息、防范提醒等,信息价值高,充分体现了政法团队工作的温度。政法号号主“潍坊公安”“山东检察”和“平安历下”多视角展现警务人员的使命与担当,“平安博兴”“山东政法”讲述“不平凡”的书信故事,“潍坊政法”“崂山公安”推荐全国第一只柯基警犬和“00后”警花,担当警营新力量,“枣庄公安”“淄川公安”“东营公安”和“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等号主用文字和视频传播政法声音,传递政法情怀。
为增强大众号号主获得感持续赋能,大众号进一步创新表达方式,让热闻推荐动起来,推出可视化产品,于3月15日和3月22日上线两期视频版大众号一周热闻推荐,反响热烈。3月29日,大众号启动“U”计划,首期联动优质大众号号主“青州融媒”,并于日后邀请各位优质号主陆续走进演播室,推介大众号每周热闻并成为大众号热闻推介官,探索用户融合互动新路径,讲山东好故事,共舞大平台。
(图源大众号号主“巨野融媒”)
(图源大众号号主“青州融媒”)
(图源大众号号主“潍坊政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蔡昕然 策划 吴永功)
江苏耿车:从“废塑加工场”到“创业梦工厂”
耿车镇大众村村貌(4月16日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苏耿车:从“废塑加工场”到“创业梦工厂”
新华社南京4月27日电 题:江苏耿车:从“废塑加工场”到“创业梦工厂”
新华社记者 赵久龙
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曾因“玩转”废旧塑料加工创造的“耿车模式”闻名全国。然而,以牺牲环境谋求发展让耿车陷入“垃圾围城”困境。
近年来,耿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污减塑,倒逼绿色转型,发展家具电商、多肉绿植等绿色产业,全力打造“创业梦工厂”、“生态示范镇”,一个绿色、崭新的耿车出现在苏北大地。
耿车镇白鹿湖生态公园(4月16日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耿车味”:繁荣埋下“重疾”
阳春时节,耿车镇大众村一派水墨田园景象。
耿车踞宿迁西大门,过去属于黄泛区,十粮九不收,不少村民被迫出门“拾破烂”糊口,有的成为“讨饭郎”。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耿车乡、村、户、联户“四轮齐转”发展废塑加工业,逐渐形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塑加工基地。最高峰时,全镇3.8万人有2.5万人从事这一产业,年交易量逾150万吨,交易额30多亿元,对镇财政和农民收入贡献率达8成以上。
空气污染超标20倍,河流水质劣V类水……这种低效益、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损害当地环境。2012年,耿车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
大众村是耿车镇污染最严重的村子。乡村干部去开会,都带着一身塑料味儿。“连过路车都不愿开窗,受不了‘耿车味’。”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说。
耿车刘圩村村貌(4月18日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另起炉灶”:党员能人带头转型
“2015年,废塑加工30亿元,利润仅1.5亿元,税收只有200万元。”徐光良算了一笔账,加工一吨废旧塑料只赚约200元,但从治污成本看,当年耿车区域的水、气、土壤等污染治理费用高达10多亿元。
变则通。耿车必须摆脱旧有发展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2015年末,宿迁市在耿车打响“塑料垃圾歼灭战”,提出“彻底禁、禁彻底”。2016年1月,出台全面关停耿车镇废旧塑料加工企业的决定。
习惯了“躺着赚钱”,“另起炉灶”并不容易。
在耿车电商物流园,工人在搬运货物(4月17日无人机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转。”老党员、“塑料大王”邱永信带头购进机器,转型做板式家具并“触网”销售。大众村原副主任张先进的废塑加工企业规模最大,他率先转型发展盆景园艺。这样一来,其他村民陆续跟进。
两个多月时间,耿车取缔关停近5000个加工点和货场,清运垃圾50多万吨,同时疏浚河道、复垦土地、栽植苗木、修复生态,困扰群众20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瞧,这口鱼塘是由垃圾堆改造而成的,我们把它疏浚挖深。旁边建广场添置健身设备,成了村民健身‘小公园’。”大众村党委书记王加银带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
在耿车镇大众村,小朋友在栈桥上玩耍(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提升“含绿量”:重“塑”新生活
耿车人再次掀起干事创业热潮,绿色园艺、电商创业、物流快递、塑料制品精深加工“四大产业”集聚约2万人。记者看到,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了30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培育多肉植物6000万株。
“转型后,我家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发展多肉种植。”李平说。她和丈夫从事多肉植物种植,去年销售额逾4000万元,并带动130多名村民就业。
25岁的青年创客王赞,自称“在垃圾堆里长大”。现在,他创办家具公司,在网上销售,研发的宿舍神器成为爆款。33岁的任杰去年底从浙江台州来到耿车,创办了一家宠物玩具企业。“租金只有台州七分之一,政府服务很好。”他说。
在耿车一家宠物用品公司,工人在组装产品(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转型后的耿车,去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比2015年增加20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万元,比2015年增加4000多元。全镇有网店2759家,2.2万人从事电商及相关工作,先后获评“中国淘宝镇”“省级生态乡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耿车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说,“我们正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