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已连续6年下滑,如今更是被奇瑞反超,上汽大众何去何从?
作为国内主流合资车企,上汽大众的发展,一直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让人担忧的是,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的单月销量不仅跌出了销量榜前5名,而且被奇瑞汽车反超。
大众ID.4X
跌出销量前5,被奇瑞反超,上汽大众遭遇“黑色四月”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单月零售销量为78313台,位居同期车企零售销量榜第6名。
这意味着,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的单月零售销量规模,已经跌出了国内车企零售销量榜前5名。
同时,在销量规模方面,上汽大众首次被奇瑞汽车反超。这对于一汽大众而言,是不多见的。
众所周知,上汽大众在国内车市的销量规模,一般都位居销量榜前5名。但是,2024年4月份,其已经被挤出了前5名。
4月车企销量榜
至于被奇瑞汽车的单月销量规模超越,对于上汽大众而言,应该是第一次。更为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的销量还同比下滑了21.7%。
这个销量同比降幅,是要超过同期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的整体降幅的。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3.2万辆,同比下降5.7%。
这意味着,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的销量增长态势,是要弱于同期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整体表现的。
显然,从上述几个层面来讲,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可以说是遭遇了“黑色四月”。这,多少是有些让人担忧的。
途观L
销量连续6年走低,从销冠到跌出前5,上汽大众让人担忧
作为国内重磅主流车企,上汽大众在国内车市诞生之后,凭借着多款重磅车型受到青睐,迅速在国内车市脱颖而出。
一度,上汽大众力压众多车企,在国内车市位居销量冠军的位置。但是,遗憾的是,这个销量势头并没有持续下去。
从2019年开始,上汽大众的销量被一汽大众反超,失去了国内车企销量冠军的位置。
上汽大众
一直到2023年,上汽大众都没能拿回国内车企年度销量冠军的位置。而且,在国内车企销量排名方面,上汽大众的排名也呈现出走低的趋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失去国内销量冠军之后,2019年-2021年,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一直被一汽大众压制,位居国内车企年度销量亚军的位置。
但是,2022年,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则被比亚迪、一汽大众和长安汽车压制,再次退居到国内车企年度销量榜第4名。
新途观L
2023年,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除了被上述三家车企压制之外,还被吉利汽车反超,退居同期车企年度销量榜第5名。
进入2024年4月份之后,上汽大众的月度销量甚至被奇瑞汽车反超,退居同期车企销量榜第6名。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这实在不是一个值得乐观的消息。应该说,上汽大众的销量排名之所以持续下跌,与销量持续下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凌渡L
乘联会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就进入下滑通道之中。当然,彼时上汽大众依然位居国内车企年度销量冠军的位置。
此后,一直2023年,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之中。换言之,从2018年开始,截止到2023年,上汽大众的年度销量,已经连续6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了。
对于一个车企而言,销量连续6年下滑,显然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消息。进入2024年之后,从第一季度的销量来看,上汽大众的销量有所回升,实现了同比上涨。
帕萨特
但是,遗憾的是,2024年4月份,上汽大众的月度销量再度下滑,并且跌出了同期车企销量榜前5名。
我认为,这值得上汽大众反思。要知道,尽如2024年之后,国内车市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扭转连续6年的销量下滑趋势,应该上汽大众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了。
途昂
否则,上汽大众2024年的销量排名,是否会退出国内车企销量榜前5名,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当然,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局面,相信也不是上汽大众乐意看到的局面。在此,我们希望上汽大众能够断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挽救当前的销量下滑的趋势,从而获得更好的销量成绩。
毕竟,得益于上汽大众多年的精耕细作,其在国内市场是有着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的。只要救市措施得当,我相信,上汽大众是有实力挽救当前“销量6连跌”的局面的。
上汽大众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1041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新车横评】长安逸动PLUS对比大众朗逸 能否成为性价比之王
对比车型:长安2021款逸动PLUS 蓝鲸NE 1.4T GDI DCT旗舰型 官方指导价10.39万与其对比的车型是来自上汽大众2021款朗逸280TSI DSG舒适版,官方指导价14.69万。长安逸动PLUS,基于长安蓝鲸NE平台打造,外观上,前脸面积超大的中网,造型夸张,两侧与大灯组连接,灯组造型犀利,营造出极富前卫造型的车头设计,更适合年轻人的审美追求。
大众朗逸,基于大众MQB平台打造,车头采用了非常硬朗的线条设计,平直转折的中网造型,配合大量横向线条,视觉感受相当坚毅,朗逸设计上谈不上主流与前卫,但是整体更显稳重耐看。
长安逸动PLUS车身侧面,逸动PLUS造型更加流畅,浮雕效果的侧面腰线让这款车更具俯冲效果,运动感更强。在车身数据上,长安逸动PLUS长宽高分别为:4730*1820*1505mm,轴距:2700mm
数据上也达到了今天紧凑级轿车的主流参数水准。
朗逸车身侧面造型,偏于成熟稳重的姿态,侧腰线从头至尾几乎水平端庄,条线依旧转折凌厉,符合朗逸车型至始至终在大家心中的成熟形象。
数据上,朗逸长宽高分别为:4670*1806*1474mm,轴距2688mm数据上不及长安三围尺寸。
长安逸动PLUS车尾造型,呼应车头的夸张设计,车位概念语言同样很明显。采用了类似X层次的尾灯设计,与下方仿扩散器造型的反光灯形成上下运动化的组合,立体效果表现出色。下方双出排气,反而感觉装饰性略有突兀,如果改为隐藏式排气,反而更显得自然。
大众朗逸车尾造型依旧没有突出亮点,线条转折简单明了,突出车尾厚度感,让人看起来显得“很结实”,给人带来偏于成熟稳重的设计风格。
长安逸动PLUS内饰设计是近期以来长安的卓越之处,一体式的数字仪表盘与中控屏幕衔接,微微侧倾驾驶员,同时屏幕右下方采用舒缓线条走势的烤漆装饰,与副驾驶面板自然衔接。显得整个中控台面相当整洁。
整体悬浮式的中控台,偏窄的空调出风口以及空调物理按键区,既能保证实用性,又突出了科技化的设计语言。
朗逸的内饰设计,采用了对称的T字形造型,第一眼看上去并无亮点可言,机械仪表今天来看也比较有年代感了,仪表中部的单色行车电脑可以显示基本参数。中控8英寸显示屏一直都不是大众的擅长,尺寸不大,且偏黑的UI界面,上手度一般,屏幕反馈感也不及主流手机触感。
该屏幕功能上也偏于单一,仅能提供基础的倒车影像,收音机以及手机互联媒体。
下方旋转操作的空调旋钮,在行车途中使用更为直观,方便。
同时这个价位的朗逸并不提供一键启动,机械钥匙就略显可怜了。
长安逸动PLUS方向盘尺寸并不算小,皮质包裹偏紧,多功能按键质感还不错,全系均提供四向调节。
朗逸舒适版只提供了塑料方向盘,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是握感细腻度依旧不差,同时盘型大小适中,手感方面不输长安皮质方向盘,标配多动能按键,操作简单易上手。
长安逸动PLUS采用机械档把,换档吸入感一直都是机械档把的特色。挡位旁边按键布局简单,除了电子驻车按键还有360环视和行车记录仪紧急录像功能。后方则为两个不带限位器的杯槽。
朗逸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同样也采用了机械档把,挡位后方提供两个带限位器的杯槽。同时具备两个卡槽和一个储物槽。
长安逸动PLUS驾驶辅助配置上,配备了全速域的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和主动刹车功能。
长安逸动PLUS,座椅椅型整体偏运动,两侧护翼造型也比较高,但是填充整体偏软,尤其是两侧护翼,有待对填充加强,那样包裹感以及侧倾时的支撑性会更出色。
座椅支持六向电动调节,符合当今的主流配置。
朗逸座材质上,为皮织物混搭材质,样式中规中矩,座椅填充中等偏硬,但是座椅内陷感和两侧护翼的包裹性较长安逸动更为出色,这种成熟的人机模型,也是成熟车企必备的优势。
座椅调节上,只提供了手动调节。
长安逸动PLUS后排座椅,坐垫填充厚度优势明显,能提供充足的弹性,但靠背角度来说,作为一款轿车,角度略有些抖,同时填充再柔软一些会更舒适。
后排地板带有凸起,纵向空间能挤下43的鞋子。同时中间位置有独立头枕,短途载客还可以。
朗逸后排空间,后排座椅的人机模型依旧是大众的优势,虽然填充偏硬,但是座椅主动内陷感尤为明显,同时能感受到护翼对身形的聚拢感,中间地台比较高,且坐垫偏短,虽然提供了独立头枕,但舒适性较长安逸动中排依旧略逊。
长安逸动PLUS后排配置,提供空调出风口,一个USB接口,上方具备全景天窗。
朗逸后排配置,提供空调出风口,俩个USB接口,但是没有中央扶手拖。
长安逸动PLUS动力方面,搭载一台160马力1.4T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最大扭矩260N·m,与其匹配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这台动力总成,在时速90km/h以下,动力响应都是够用的。起步时,变速器响应积极,能感受到动力的及时释放,略带闯劲,符合运动化车型的驾控定位。当车速超过90km/h再超车时,能够感觉到动力略显疲惫。哪怕双离合变速器已经及时做出响应,但是动力释放依旧偏于慵懒。所以这套动力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非激烈驾驶使用。
动力上,朗逸搭载150马力大众EA211系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50N·m,与其匹配七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这套动力总成,油门轻盈,但低速起步略带油门迟滞,动力输出上来之后,油门释放趋于线性,同时这套动力储备,日常高速驾驶也基本上不会感到不够用。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响应速度快,但是存在一定的换挡顿挫感。
长安逸动PLUS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硬件组合。这套悬架的设定也是偏软,偏舒适的,对坑洼路面的处理也比较有韧劲,能够满足一款轿车对舒适化的调教需求。高速过弯侧倾抑制表现一般,并不适合运动化的底盘调教,所以底盘操控感受并非与运动化的外形性格相一致。
朗逸硬件上同样也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架,整体调教偏软,悬架形成感更强,对坑洼起伏较强的路面,处理也偏柔软,整体高级质感出色,符合大众品牌对悬架的成熟调教。
通过两款车型的详细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长安汽车,在时尚的外形,丰富的配置,以及越级的空间方面更占优势,更能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新兴时代汽车产品科技化的追求。而朗逸虽然没有丰富的配置,及年轻化的设计语言。但车内人机工程模型更为成熟,动态机械表现更加的稳健,也彰显了老牌车企对车型用户画像拿捏的成熟老练,更能吻合大家对大众汽车一贯的感受,符合其定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