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有何区别?其中差异有多大?车主该怎么选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区别剖析
作为德国大众在华两大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国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虽然两家企业都隶属于大众品牌,但由于不同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策略,它们在股权结构、产品线、品质定位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区别的根源所在。一汽大众由中国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其中中方持股51%,外方持股49%,可以说更接近德系血统。而上汽大众则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平分股权,双方各持50%的股份。
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两家企业在决策层面的差异。一汽大众由于中方控股,在产品策略和运营管理上更多遵循中方意愿;而上汽大众则需要在中德双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决策过程更加复杂。这也直接影响了两家企业在产品线和品质定位上的差异。
产品线定位
产品线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一汽大众主要引进德国大众在欧美市场的主力车型,保留了更多原汁原味的德系风格。比如一汽大众生产的高尔夫、捷达、速腾等车型,都是德国大众在海外市场的明星产品。
上汽大众的产品线则更多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和调整。像朗逸、途观等车型,虽然在海外也有销售,但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上汽大众会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喜好,对车型的外观、内饰和动力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贴合国人的审美和驾驶习惯。
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两家企业产品在风格上的不同。一汽大众的产品更加严谨规范,保留了德系车的传统特点;而上汽大众的产品则更加灵活圆滑,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优化,风格更加本土化。
品质定位
品质感是消费者选车时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也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区别的又一个方面。一般来说,由于一汽大众更接近德系血统,其产品在品质感方面被认为更加严谨一些。
一汽大众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严格遵循德国大众的标准和流程,对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控,以确保产品质量。一汽大众的产品在用料和工艺上也更加考究,力求还原纯正的德系品质。
而上汽大众则更注重用户体验。虽然在品质方面也有一定保证,但相比一汽大众会更多考虑国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在一些细节上作出调整和优化,以提升整体的驾乘体验。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两家企业的售后服务上。一汽大众的售后更加严格规范,遵循统一的标准;而上汽大众的售后则更加灵活,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区别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上汽大众的营销策略更加年轻化和数字化,线上线下体验店的覆盖也更加广泛,因此在销量上一直领先于一汽大众。
上汽大众非常重视年轻消费群体,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上都会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优化。比如在车型的外观和内饰上会更加时尚动感,广告宣传也会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上汽大众也非常重视新兴的数字营销渠道,在线上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领域都有大量投入。
一汽大众的营销策略就显得较为传统和保守。它更多依赖线下的4S店体验,在线上营销方面投入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汽大众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
车主该如何选择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股权结构、产品线、品质定位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在两家企业的产品中作出选择呢?
对于那些追求纯正德系品质、重视严谨细节的消费者来说,一汽大众可能更加合适。一汽大众的产品在工艺和用料上都更加考究,能够还原德国大众车的原汁原味。一汽大众在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环节也更加严格规范,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品质保证。
而对于那些更看重实用性和驾乘体验的消费者,上汽大众的产品则可能更加合适。上汽大众的车型在外观内饰和动力调校上都会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优化,使用体验更加贴合国人习惯。上汽大众的售后服务也更加灵活和个性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如果消费者更青睐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那么上汽大众毫无疑问会是更好的选择。上汽大众的营销策略更加年轻化和数字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沟通互动也更为紧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车体验。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消费者在选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车型的具体参数、价格区间以及当地的售后服务网点等多方面条件,才能做出最终的决策。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是值得信赖的品牌,只是由于不同的发展定位,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最能满足自己的那一款产品。
入账3223亿欧元!电动化转型中,大众汽车“要花更要赚”
近期,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数据显示,2023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收入增长15%,达到3223亿欧元;集团营业利润保持在226亿欧元(20222年225亿欧元);共交付汽车约924万辆,整体交付量增长12%;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35%,达到77.1万辆。
从多组数据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在2023年仍保持着良好的经营态势。但在细分市场销量、地区涨跌变动等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变革正在发生……
直面机遇与危机,向电动化加速前行
“2023年是大众汽车集团战略重组的重要一年。去年,我们继续落实‘十点行动计划’和绩效计划,整顿梳理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已经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重组指明了方向。”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Blume)表示,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为2025年起的加速发展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自2022年奥博穆上任后,大众汽车集团投资1800亿欧元提出“十点行动计划”,包括周期计划、产品、中国市场、北美业务、Cariad、研发平台与技术、电池和充电、出行服务、可持续性、资本市场。
从发展方向来看,“十点行动计划”的一系列动作主要围绕电动化、数字化,以及“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纵观当下车市,大众汽车之变革一是看到了机遇。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新能源的渗透率将达50%,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技术迭代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通过“十点行动计划”等战略,找到了全新的销量增长点。数据显示,2023年大众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速明显,共计销售77.1万辆,同比增长35%,纯电动车型销量在大众集团总销量占比增至8.3%。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感到了危机。2023年,大众中国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19.18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23.2%,但仍低于市场增速;具体到各细分市场来看,大众汽车销量在欧洲同比增长20%,北美同比增长18%;中国仍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但增速相比较缓,全年销量同比增长2%。
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方面表示,将继续重点投资中国市场、新产品、电池业务以及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型的平台,2024年投资比例有望达到13.5%至14.5%的高值。
未来几年,集团预计投资比例将逐渐接近2027年11%的目标水平。通过更好地利用协同效应,集团将能够将2025至2029年五年计划中的初期投资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
盈利为主要任务,转型过程中“要花也要省”
“盈利仍是首要任务,大众汽车绝不会不计成本地追求增长。”在2024年1月25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曾如此说道。
他表示:“2027年以前,大众汽车集团仍将生产燃油车型。至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还将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据了解,2023年大众品牌将推出全新迈腾/帕萨特、全新途观L、新款Polo、新款高尔夫等燃油车。
对于一家头部跨国车企来说,保住燃油基本盘有利于企业持续盈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精神也被大众汽车延续到了新能源市场。其在自主研发电动化车型的同时,也向外寻找着新的机遇。
在自主车型方面,贝瑞德曾对外公布:大众安徽将在今年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首款车型;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将在年底正式投产首款车型奥迪Q6 L e-tron;到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到2030年,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在燃油车领域,所有主要燃油车型均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在自主研发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还通过与外部车企合作,降低转型风险。
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将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并以每股ADS(美国存托凭证)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并将在后者董事会中占有一个观察员席位。
2023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完成收购小鹏汽车已发行及在外流通股本总额的4.99%,并确认双方合作生产的两款中型车将在三年内推出。新车会采用大众的标识,同时搭载小鹏汽车的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
2024年2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再曝新进展:双方签署了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将联合开发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B级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已确定将于2026年上市,其中首款车型为SUV。作为联合开发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还就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联合采购计划,旨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对此,贝瑞德表示:“通过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我们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效率,并优化成本结构。在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环境中,这将大幅提升产品的经济竞争力。”据悉,凭借该方案,预计产品开发周期将缩短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