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青州大众网

古代称呼皇帝为“万岁”一词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事实上古代的通缉令不但有效,并且还很高效。当时通缉令发布的部门是行政最低级单位负责,也就是常说的“县衙”,无论哪一级的机构要通缉犯人,都要交到县衙,再由县衙负责张贴,需要全国通缉的,就需要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文告连同通缉令一起送往全国各地。这里面有个问题,那时候没有复印机这么高尖端的设备,每一张都需要手绘,如果是送往外地的,就需要由当地的工作人员仿绘。

通缉令的效果不怎么样,但不意味着通缉令对通缉犯没有震慑力,在古代做通缉犯也并不是快乐逍遥的,因为古代是一个熟人社会,而且乡里有保甲制度,邻里对你是知根知底的,一旦通缉令下来,重赏之下不一定真的有勇夫,但一定会有同乡为了赏钱去告密的,所以成了通辑犯,不能回老家,不能跟兄弟父母再见面,只能流亡外地,隐姓埋名过一辈子。

古代不允许人口流动,持有哪里的户籍想离开这个区域,必须要有路引,没有路引按流民处理,运气不好的给你发卖成官奴也是寻常事情,让你没事瞎跑。保甲制度,最残酷也最有效,一人犯罪保甲连坐互相监督,好多投亲访友的流窜犯就是这么逮住的,一旦被抓又拿不出相应的路引和人证,很少有人能把刑具吃个遍吧?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汉犯事好多都是被人告发了,其实就是这些人的成功案例。

古代称呼皇帝为“万岁”一词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古代的通缉令,也叫海捕文书,贴出去的叫捉拿榜文。往往会在各个交通要道和人口聚集地发出告示文书,文书上附上犯人的画像及犯人特征和所犯之罪,一般还会悬赏追捕犯人,有以追捕犯人追赃的部分作为赏金的,也有直接由朝廷予以赏金的。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及其亲属裹入了楚国的政治斗争,因亲属尽被杀害,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避难。楚平王为了追杀伍子胥,命人制作了他的画像,张贴到全国各地,并悬赏捉拿。这张伍子胥的画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次通缉。

东汉汉灵帝年间,为了缉捕张俭而制作的通缉令,也可以称作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缉令。

元朝末年,战火连天,朱元璋起兵造反。他就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通缉,元朝统治区域内几乎每个村落都张贴着画有朱元璋头型和简单“犯罪”事实的“通缉令”。

在著名的历史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多处描写了官府张贴通缉令的情节。朱武、陈达和杨春是最早上了捉拿榜文的,悬赏金额较高的则数宋江、鲁智深和武松了。梁山泊的好汉们,许多人都在通缉令上露过脸、扬过名。

虽然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并不一定很精确,但是由于通缉令描述了罪犯的年龄、相貌、身材、口音、籍贯等特征,还是使民众很容易识别被通缉的对象。

再加上如有知情不报者将予以惩罚,提供信息或者直接擒拿报官者会有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多少普通的民众跟钱过不去呢?

在统治者恩威并重的措施下,还是可以抓到被通缉者的。

实际上,就是在现代,通缉令所列出的奖金,对鼓励民众举报犯罪分子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993年,新中国第一張悬赏通缉令就是通缉“二王”(王宗坊、王宗玮)兄弟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青州大众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