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压力损失怎么复位

大众绝对压力100mbar正不正常?

我觉得就是越来越大,因为这个时代随着汽车的不断更新,汽车行业压力是越来越重的,不及时更新换代只会被淘汰

大众20油轨压力多少为正常?

整体上生活压力是大了吧。刚解放后,大多数人刚从旧社会过来能吃饱饭,安居乐业就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饭基本能吃饱了,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有了要求,从平房开始迁入楼房;近二十年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开始有了要求。总之是随着我国的基本矛盾的变化,人们的欲望也在不断扩大,由物质到精神。实现物质要求有标准,但是实现精神满足就难了,而人们都想实现那最好最高的,但真正实现的却很少,剩下那些没达到的人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当然这些都是外因,现在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内心,知足一点,幸福感就强一点!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种思想尊重每个行业,百花齐放也挺好啊。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大众为何“压力”最大?

对大众汽车集团来说,碳中和不是新问题。在实现碳中和这条长期且艰难的道路上,大众汽车集团是参与者,也是一个引领者。

早在2017年时,大众汽车集团就已经做出向电动化转型的历史性决定,并成为全球首个承诺加入《巴黎气候协定》的汽车企业。时隔五年,大众汽车集团仍致力于行业领先的可持续移动出行提供者。在日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举办的 “goTOzero”环保周活动上,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了在中国的可持续进展。

无论是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了41%,还是大众汽车集团各生产基地在降低集团旗下产品和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市场中,其已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战略实施的核心驱动力。

有很多人认为大众的可持续发展是跟随行业的转型,事实上,作为全球规模与营收最大车企,大众汽车集团“碳中和”战略早已领先很多汽车制造商,该战略的背后是大众汽车集团极具前瞻性的时代布局,也是在中国市场、政府等推动下,进行的一场不得不加速前行的发展变革。

1

“可持续压力最大的跨国车企”

当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也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全球各国地区相继形成。在2020年9月,中国国家政府提出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近几年中,很多国家意识到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上从行业到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改变,摆脱过去工业化时期的发展模式,走向技术依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基于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政策制定者开始以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从ESG标准上引导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聚焦到中国汽车市场中,ESG信息的强制披露带给了大众汽车集团更多的压力。相比一般的跨国车企,大众在中国拥有三家合资企业,不同的合作对象也给大众汽车集团从多方面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在市场的要求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大众安徽在未来都需要披露ESG报告信息,加速实现碳中的发展进程。

相关资料显示,去年年底欧盟就批准并颁布了CSRD,以取代于2014年出台的《非财务报告指令》,而CSRD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对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和关键指标加以规范。与此同时,欧盟也授权欧洲财务报导咨询小组(EFRAG),以制定详细的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虽然欧盟还在不断调整对于可持续话题和相关内容的政策法规,但大众已经按照最高标准在中国宣传,也是最为不易的。

2022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达到318万辆,市场份额15.1%。仅仅在产品层面上,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三家合资企业就要进一步实现电动化,降低碳排放。而产品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站在大众汽车集团的整体战略上,其早已从研发、生产、产品布局、原材料、社会责任多个维度落实碳中和战略,并宣布到2050年实现集团整体碳足迹和产品车队的零碳排放。

具体到中国中的三家合作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更需要根据市场局势,制定统一的标准,积极有效的落实碳中和的在华发展。基于此,在“goTOzero”的环境宣言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于2022年携手旗下三家整车企业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共同确定了2050年实现“环境零影响工厂”的愿景,并确立了2030年的中期目标和行动计划。

据了解,从2022年5月份开始,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就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如今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不断深入落实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也是在相关政策法规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2

落地可持续的5个环节

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goTOzero”环保周活动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零部件、物流与质保部负责人康诺一提出可持续发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实,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每个产品、每个环节、每个工厂相关。

中国市场作为大众最重视的海外市场,不仅在财报中强调未来定位是大众汽车集团强大的资产,同时也在探索实现脱碳方法的过程中将中国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尤其在实现“零影响工厂”愿景过程中,大众汽车集团近两年在中国的所有工厂中进行了一场由上至下的全方面革新。

整体看来,大众汽车集团是通过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五个方面对旗下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进行协调发展。在尤为关注的碳排放方面,基于不同工厂的减排措施,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了36%。

具体看来,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推广光伏、风力和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目前已有5家工厂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包括上汽大众安亭基地、一汽-大众佛山MEB基地等。截至2022年底,集团在华工厂光伏总装机量达208兆瓦,可覆盖中国区所有工厂近10%的电力需求。按照规划,中国区工厂将在2025年底实现自产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翻番,2030年所有在华工厂均采用可再生电力及清洁能源。

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更是实施了182项节能措施,节约能源67116兆瓦时,相当于三万多个家庭的年用电量。为此,大众在华的所有工厂深化能源管理,通过余热利用、基础能耗优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中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的空气净化热回收项目、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的机加工零部件清洗环节优化,一汽-大众长春工厂动力站房集控系统项目等,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不可忽略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范围内最早使用地源热泵技术的两家工厂均位于中国。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在材料、能源和水资源领域推广循环经济模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减少新鲜水消耗、实现废水回用和减少污水排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所有工厂均实施各类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由此可见,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多领域,通过实际行动努力建设“环境零影响工厂”,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

3

碳中和是一种未来选择

面向“电动化”汽车市场,实现碳中和也已经成为了所有汽车制造商的目标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大众几乎每年的销量都保持在千万辆,虽然去年销量刚刚超过800万辆,但在大规模的发展进程中,大众实现碳中和的难度和压力远比其他企业大得多。

在这条行动已久的道路上,一些欧洲国家早在2010年前后就强调对于ESG信息的披露,并将零碳发展作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比之下,中国在ESG标准上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直至去年才开始启动在这一领域的标准建设。

即便如此,大众汽车集团仍在没有完全形成相关体系的中国市场中加速实现碳中和的发展布局。此前大众已经率先基于欧洲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产品转型、动力电池工厂建设等,针对中国市场,大众近几年不仅成立了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投产MEB平台,同时也在不同的制造工厂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按照规划,大众汽车集团预计2031年在华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超过40%。至2030年,大众将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每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减少约17吨,较2018年降低40%;至2025年,在脱碳领域将投资140亿欧元。

从目前来看,尽管大众还未受到碳排放法规较大影响,2022年大众的电动汽车销量整体也超过了57万辆,同比增涨26%,但大众汽车集团目前在营收、利润、税前利润等核心数据上还是有所下滑,这种变化和压力都在促使大众汽车集团加快走向可持续发展。

正如大众汽车集团所提及的,忽略企业运营的因素,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众也有义务和责任推进碳中和,从而带动整个市场和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大众的可持续战略在华之所以能够走在政策前,既有对可持续话题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对于未来出行的积极探索和对中国市场长远布局的信心。

有压力更有动力 孟侠:大众汽车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虽然有压力,但我们对于销售数据感到满意。”孟侠表示,“今年大众汽车纯电动车的销量应该会超过去年,最后的成绩单取决于整体车市,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

伴随大众安徽业务以及与小鹏、地平线、中科创达等合作的稳步推进,大众汽车新能源产品阵容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出爆发趋势。与此同时,大众汽车将坚持“油电并重”战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同时,持续提升燃油车的能效和数字化水平。

“不管在欧洲还是美国,消费者不再那么热衷车展,办展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则不同,广州车展、上海车展都非常火爆。”在近日开幕的2023广州车展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在接受包括中国经济网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说到。尽管今年广州车展期间气温不似往年那般温暖,但展馆内外却依然是一片火爆,就像今年屡创新高的中国车市。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 来源:企业供图

“今年,中国车市内有许多新车上市,叠加价格战因素,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有压力,但我们对于销售数据感到满意。”孟侠表示,“总体来看,今年大众汽车纯电动车的销量应该会超过去年,最后的成绩单取决于整体车市,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

据介绍,目前,大众汽车今年累计销量约190万辆。其中,燃油车市场份额达到了15%,继续位列市场第一的位置;新能源方面,ID.车型销量超过11万辆,ID.3月销已达到约1.2万辆。

“在中国,为中国”,加速智电转型

中国的转型非常快速,市场节奏相当迅猛,这也促使大众汽车加快步伐。近年来,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指引下,大众汽车一方面携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持续巩固其燃油车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不断加速电动化转型,提升其本土化水平。

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在华转型的一个集中代表。在这里,大众汽车设有专门的数字化营销服务公司,更为关键的是,大众汽车在华研发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于此,承担着大众为中国市场打造车型平台、专属科技,有效提升其本土化、定制化水平。11月21日,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首套高压电池系统正式投产,也让大众安徽在电动汽车生产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 来源:企业供图

“我们有着完备的计划,大众安徽很快将推出新车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也制定了明确的研发计划。”孟侠说道,“合肥和安徽有望成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里大众汽车的中心”。

据悉,大众安徽首款车型计划于明年推向市场。同时,ID.车型阵容也在不断壮大。一汽-大众ID.7 VIZZION于11月22日开启预售,首发版官方预售价237777元,新车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上市;上汽大众ID.NEXT将于明年6月量产上市。

一汽-大众ID.7 VIZZION预售价237777元 来源:企业供图

此外,2026年大众汽车还将迎来与小鹏合作打造的两款B级纯电车型。两款合作车型将依托小鹏G9平台开发,并搭载最新的智能化技术等。目前,双方定期会面,按计划稳步推进。“这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向中国的本土新势力学习并开展深度合作。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也有着领先的技术,双方可以在工程技术、设计、供应链和制造等方面的形成优势互补。”孟侠表示。

在智能化方面,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先后与地平线、中科创达建立合资公司,并围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机系统、用户交互等展开合作,并加紧成果落地。这些成果不仅将搭载在大众汽车电动车型上,还将用于提升其燃油车型智能化水平。

“明年,大众汽车会在途观L、探岳等多款燃油车型上应用新的智能网联科技。我们在语音识别、智能驾驶、智能导航等中国用户亟需的技术领域有着出色的本土合作伙伴,这会不断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孟侠说,“合作是汽车行业永续的主题。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市场中的最新动向也说明,在中国市场中,不同企业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已成趋势。”

大众汽车携旗下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车型在内的25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 来源:企业供图

油电并重,持续夯实合作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孟侠预计市场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激烈竞争依然会存在,企业面临着价格和销量的双重压力。考虑到更多市场参与者的加入,竞争甚至可能加剧。“我们很高兴看到大众汽车能够在燃油车市场中保持第一,并提升在很多细分市场中的表现。当然,从整体数量上来看,燃油车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领先地位,拓宽市场份额,并发掘新用户。”

在孟侠看来,纯电动车市场的挑战更大,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我们的策略是保证在市场中不断发声并占据一席之地,然后力争提升销量。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为了销量开启价格战,因为企业即便降价,最终的成本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不是我们愿意做的。”

谈及ID.3的降价促销,孟侠指出,“今年初,我们经过研究发现ID.3的价格没有达到最优定价点。同时,通过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后,我们认为可以对价格进行调整。经过我们和上汽大众一起更好地控制电池、原材料等成本,这款车的价格有所调整,达到了市场预期等多方面的最优点,提升了价格竞争力。ID.3也用销量证明了一点,还展现了消费者对大众汽车的信赖。”

“我们在华已近四十年,用户对于大众汽车的品牌价值以及经销商伙伴非常信任。这也说明,除了价格之外,用户信任也是保持品牌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大众汽车不会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我们的业务组成非常多元,我们在中国致力于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产品,但不仅仅是降价。”孟侠继续说道。

面对当前的市场态势,孟侠认为,燃油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众汽车必须继续稳固燃油车优势。目前,大众汽车有着28款燃油车型,未来将持续进行优化。同时,大众汽车需要继续高度重视纯电动车业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油电并重’战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同时,持续提升燃油车的能效和数字化水平。”

为此,大众汽车第一要夯实合作基础,稳步推进与小鹏、地平线、中科创达等的合作。第二,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全速推进本土化研发。第三,大众汽车与国轩高科针对先进的电池解决方案进行合作,通过降低电池成本,让车型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中国经济网 记者郭涛)

相关阅读:

大众汽车亮相2023广州车展 满足中国用户多元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压力损失怎么复位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