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座椅向后移改装可以吗?
大众一点都不大众!
首先说一点,大众这个名字起的好,老百姓听了,觉得亲切,大众嘛,按理说应该说为了大众。
其次,大众一开始确实挺好,桑塔纳那么经典,也推出了帕萨特、速腾等等一系列好车。这也是大众前三十年积攒下的人品口碑。让老百姓觉得大众真是大众的!
但是,远的不说,最近六七年,大众就越来越不大众了。减配、加价,安全性差,都是在要害处捅刀子,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人们的认识是延迟的,一开始大众减配加价的时候,人们还察觉不出来,大众还能吃老本。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反应过来了,大众的老本吃的差不多了。再想挽回败局就不好说了
说到底,大众还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当然,形势还没那么严峻),自己不好好钻研汽车,开始动歪心思,搞小把戏,真当人民大众是傻子呢?
纸上谈兵:理想和大众的混动技术谁省油?
[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最近几天,理想和大众之间的隔空互怼成了车圈最大最甜的瓜。先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车主活动上频频爆粗,怒喷那些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落后的车企技术人员。正当吃瓜群众们好奇“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落后的车企技术人员”是谁的时候,大众中国CEO冯思瀚马上就站出来认领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增程式技术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面对这个天上掉馅饼一般的传播机会,理想自然不会放过,当即表示要和奥迪Q7 e-tron(参数|询价)、保时捷Cayenne E-hybrid(参数|询价)比一比能耗。
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右)在接受采访时怒喷增程式电动技术。
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发文约战大众集团的PHEV车型。
目睹了整件事的媒体老湿纷纷表示,入行这么久,这场面我真没见过。
车企创始人在一堆车主(以及不少车主的孩子)面前大爆粗口,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但是李想这么做了;外方高管亲自下场撕一个月销量3000多辆的小品牌,这更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冯思瀚这么做了。两位行业大佬都因为增程式电动技术而失态,这项技术为啥这么神奇?采用增程式电动技术的理想ONE(参数|询价)和采用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奥迪Q7(参数|询价) e-tron到底谁更省油?
我们虽然还没凑齐这两款车,但是都有过体验,这里不妨先做一个纸面的对比。
先说理论。
1、理想ONE和奥迪Q7 e-tron都属于插电混动车型
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技术和大众集团主推的P2结构混动技术(P2结构指电动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三者同轴布置)其实都属于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对这一点你不用怀疑,前段时间理想官方对理想ONE的定义也从增程式电动车变为了插电混动汽车。
在上半年车市备受打击的背景之下,理想ONE取得了不错的销量,理想汽车也顺利在美国上市。
奥迪新一代PHEV车型的命名规则有所变化,新的Q7插电混动车型名称为Q7 TFSI e quattro。基于以往的习惯,我们还是称它为Q7 e-tron。
其实,插电混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满足“混动”和“可充电”这两个条件就能叫插电混动。把不同的插电混动技术区别开来的是“怎么混”。
2、那这两款车的混动系统有啥区别?
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技术可以看作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开发的混动技术。电动汽车的续航不够?那就给它加一台汽油发动机做增程器。它的优点是动力完全来自电动机,因此动力输出非常平稳、线性,驾乘感受与纯电动汽车基本一致。
奥迪Q5 55 TFSI e quattro的动力系统结构。Q7 e-tron的动力系统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发动机变成了3.0T V6,电池也更大一些。
奥迪Q7 e-tron的P2结构插电混动技术可以看作是在汽油车的基础上开发的混动技术。燃油车的发动机转速波动大,无法持续在高效区间运行?那就给它加一台电机和一组电池,用电机来承担一部分发动机负载,让发动机的转速趋于稳定。它的优点是只需对燃油车稍加改动,实现起来成本比较低。
3、为什么增程式电动车这么少见,而P2结构的PHEV车型越来越多?
增程式电动其实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简单的混动技术。曾有不少厂商推出过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沃蓝达就是典型的代表。沃蓝达是以燃油车思路开发的增程式电动车,它的电池较小,发动机会长时间运行。和常见的P2结构PHEV车型相比,沃蓝达的能耗优势有限,却在成本和动力方面存在劣势。
大众集团已经有非常丰富的PHEV车型产品线。
在欧洲,P2结构的PHEV车型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品牌都有相应的车型推出,主要原因是从燃油车到PHEV整车结构无需大改,切换快、成本低。欧洲有目前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在环保压力之下,PHEV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方案。
4、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技术有何优势?
在最初的规划当中,理想是准备做纯电动汽车的。但是其第一个项目SEV(可以算作是高端的低速电动车,主要用于城市的共享出行)因为不符合法规无疾而终,做大型的纯电动汽车又会面临续航问题(看看蔚来被骂得多惨),所以理想选择了增程式电动这种技术简单而且见效快的方案。但是简单不代表落后,理想ONE通过创新为增程式电动车赋予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把理想ONE和之前的增程式电动车区别开来的是它那块容量达到40.5kWh的大电池。有了这块电池,我们可以认为理想ONE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开发的增程式电动车。
这块电池为理想ONE带来了18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官方数据),系统可以非常从容地选择发动机的启动时机,而不是迫于过低的电量一直运行。这样一来,车主与车辆之间的“蜜月期”就被尽可能延长了。当电量用尽,理想ONE也会出现动力减弱、用户体验变差的情况,但此时车辆已经行驶了200km左右,这一天要是还没结束那也属于极端情况了。
再说结论。
理想自信约战自然是有原因的,大电池和直流快充为理想ONE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在日常用车中,充电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在同一用车周期内,按照同样的使用方式,理想ONE获得的电量将会远远超过奥迪Q7 e-tron。如果纯比油耗,那么理想ONE有绝对优势;如果比的是“能耗”,中间会有一个油电转换的问题,多少度电能换算成1升油?考虑到理想ONE的发动机会有更好的运行条件(更合适的转速),换算下来应该也是理想ONE在能耗上占优。
理想和大众的混动技术谁省油?其实跟使用方式和充电次数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如果考虑到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完全不充电,那恐怕就是奥迪Q7 e-tron占据优势了。理想ONE的发动机是一台1.2L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完全不充电的情况下,要带动2.3吨的理想ONE会略显吃力,并且多次的能量转换会暴露这套动力系统的短板。而奥迪Q7 e-tron的发动机更加先进,也更加强劲,并且有变速箱和电机来调节转速,油耗无疑会有优势。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大部分情况下,理想ONE的能耗都会低于奥迪Q7 e-tron。但是具体成绩如何,其实还要看使用的方式,直白点说就是充电的频率。如果家里和单位都有充电桩,一停车就开始充电,那么这两款车的能耗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充电条件有限,一周充电1-2次,那么肯定是理想ONE更省一些;如果完全不充电,那么奥迪Q7 e-tron会赢得比赛。
编辑点评:对于理想来说,初心是纯电动,未来也是纯电动,增程式电动虽然是目前的选择,但绝对不是真爱。对于大众来说,PHEV是应付法规的举措,ID.系列纯电动车型才是未来。增程式电动和PHEV其实都是过渡方案,两家的大佬因此而失态实在有些无厘头。
2024第二周销量出炉,大众持续领先比亚迪,理想回暖
文/修斯
近日,2024年第二周(1.8—1.14)的汽车销量出炉,在品牌全销量上,南北大众继续领先比亚迪,占据头名。而在新势力方面,问界继续领跑,不过理想汽车相较上周也有一定的回暖,与问界持平。
在这一周的销量中,一汽大众以及上汽大众一共卖出了56264辆,而比亚迪的销量则为40361辆,已经连续两周取得领先。而本周比亚迪销量较大众的落后达到了1.6万辆,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已经连续两周出现下跌。
从目前1月的销量来看,大众已经领先比亚迪2.5万台左右,若是比亚迪在后两个星期不能有所动作,那么1月的销量冠军大概率就得易主了。
而在具体车型的销量上,上周销量榜前五中没有比亚迪的身影,只有问界M7一个自主品牌车型,比亚迪中销量最高的海鸥排到了第六,不难看出比亚迪的销量在2024遭遇了较大动荡,在23年末冲击300万销量后有着较大的回落,此外合资品牌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依然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不过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依然是一枝独秀,领先第二名的五菱汽车3万多辆。此外问界汽车本周的销量依然有着不错的增长,已经达到了0.68万辆,排名新势力品牌第一。
问界的销量能够稳步增长,最大的原因还得是品牌在产能上的提升。在2024年,问界M7的交付能力已经能够达到3万台以上,加上此前订单火爆,积压的订单都能得以交付,进而使得销量稳步增长。此外,问界新M7仍然有大量的订单还未交付,而问界M9也仍然还未开启交付,在后续产能继续提升后,预计在销量上还能够再上一层楼。
而理想汽车相较第一周也有一定的回暖,0.68万的销量与问界持平,看来降价带来到效果还是非常明显。在第一周销量下跌后,理想宣布L系全系车型降价,最高有着3.6万元的优惠,并且还送电动踏板、轮毂等。理想在嗅到了其它品牌给到的压力后,积极进行调价促销,在销量上得到回暖。
这可能也会使得问界M7的市场受到压缩,毕竟如果M7交付要等的时间太长,消费者又想在过年前尽快拿到新车,进而转头去购买理想了。
不过根据前两周的销量来看,理想汽车本月的最终销量也难以回到12月巅峰的5万台,并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此外,新款的L系列也将于3月份上市,产品力提升后有利于销量增长,不过如何定价是个问题,若是价格回到以前的价格,消费者可能也不愿意买账。同时还有理想MEGA和理想L6,全新产品的加入,使得品牌产品得以扩充,有利于理想在销量上进一步提升。
写在最后:
总体看来,2024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有人崛起,有人下跌,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所以研发最新的技术,打造最强的产品,并拿出有诚意的价格,才是提升销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