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众途观好还是买雷诺科雷傲好?
自从上汽大众途观上市以来,这款被誉为“神车”的SUV车型就一直备受关注,虽然网络上有不少对于途观的抨击,但是依然无法阻挡它成为合资品牌销量第一的车型。
途观现在在上汽大众的序列中有两款车系,第一款是途观丝绸之路版,而第二款是今年上市途观L,从价格层面来看如果和科雷傲对比的话还是刚刚上市的途观L比较合适。
这么说的原因还是从价格层面来看,现在科雷傲2017款2.5L旗舰型售价为26.98万,而途观L的330TIS旗舰版为27.68万,价格相差不大。但从配置上看,科雷傲的四驱是最大的亮点,由于途观L为两驱车型,可能对于大多数SUV消费者来说四驱和两驱来选很多人会选择四驱。
不过驱动模式仅仅是车辆一个配置而已,对于现如今大多数SUV用户来说,车主要还是在城市当中驾驶,因此是不是四驱真的影响不大。相对来说个人觉得途观L对比科雷傲的话途观的优势更为明显。
首先从家用车最大的需求空间来说,科雷傲的轴距为2705mm而途观L的轴距达到了2791mm,在乘坐感受来说途观L的空间表现更为良好一点。同时从驾驶方面来看,途观L搭载的是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而科雷傲搭载是2.5L自然吸气发动机,考虑到城市路况涡轮增压更加合适一点,尤其在油耗控制方面途观L的油耗在7.5L左右,而科雷傲则是在7.9L左右,在实际驾驶中科雷傲的油耗也略高。
其次,在保养维修层面,毕竟买了车不可能不保养,在这方面上汽大众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4S店的布局还是4S店的数量来看,雷诺都不可能和上汽大众相提并论,而且保养费用方面两车相差不大,在此建议买一个辆能够就近保养的车型,这也是考虑到避免无谓的油耗。
最后个人建议买车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途观L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德系车型,原汁原味的德系工艺一直备受好评,虽然大众造SUV时间不长,但是基本上都是自己独立研发,有很大的原创性。而科雷傲虽然是法系品牌,但是雷诺在SUV的研发方面所依靠的是日产的技术,通过驾驶感受和相关对比我们发现,科雷傲其实和日产奇骏差不多,换句话说科雷傲可以视作换了个壳的奇骏,披着法系车的外观的日系车,而奇骏的价格是多少相信很多人也非常清楚了。
综合来看,如果在途观L和科雷傲之间选择的话,途观L
雷诺看中了小米和理想,欧洲车企,更在乎赚钱能力?
车展期间除了新车以外,另一系列大事,就是外国品牌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
丰田汽车与腾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日产汽车将与百度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研究方面进行合作;更有趣的是,2020年就退出中国市场的雷诺,正寻求与小米和理想在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合作。
有些类似stellantis入股零跑,和大众投资小鹏,但不同的,小米和理想目前的处境及能力,表面上比零跑和小鹏更强。
雷诺想开展电动化合作,为什么?大众增资小鹏,目的是快速在中国实现智能化进程;Stellantis入股零跑,从Stellantis角度看,零跑技术反哺其全球新能源车布局,从零跑角度看,未来的全球化,有了着落。
雷诺看上了小米和理想,分开来看,理想在产品上的优势是增程SUV,更重要的是,理想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是目前新能源品牌中最强的;小米目前只有一款纯电轿车,但小米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对于多数欧洲车企来说,这两项“技能”必不可少,雷诺也不例外。
雷诺是欧洲较早的一批推行电动化技术的品牌之一,早在2009年,雷诺在其欧洲研发中心展示过其名为Quick Drop的换电计划;2011年,雷诺就手握大批电动车研发计划,并有了未来只做电动车的想法。2020年,随着雷诺Morphoz概念车推出,雷诺也带来了全新的换电模式。
如今看来,雷诺此前的畅想,中国车企都实现了,但雷诺自己,却退出了中国市场。
从雷诺此番举动看来,其释放出的信号,一是其自身具备电动化技术储备,并已经在欧洲电动化市场立足;二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占全球60%以上,雷诺大有想通过电动车回归中国市场的念头,毕竟中国市场年销量,占全球销量的40%左右。
进入2024年,欧洲电动车需求放缓,因各地补贴退坡和消费者等待新补贴的空档期,造成电动车销量下滑。另一方面,中国电动车品牌想要进入欧洲,但遭到反补贴调查。有消息称,雷诺是反对欧洲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车企之一,但雷诺也表示,如何保护欧洲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同时更好地引入中国电动车产品和技术,是未来的重点。
加上奔驰、宝马等头部欧洲车企均放缓电动车销量计划,目前欧洲电动车市场存在的问题是,欧洲车企想巩固地位,奈何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发展速度。因此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走80年代外资品牌进入中国时的合资道路,欧洲车企既不用担心市场被中国汽车垄断,又能够快速实现技术发展,一举两得。
此前欧洲车企和中国造车新势力合作成功的案例,最新进展是,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北京车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将是零跑出海元年,今年下半年,零跑正式登陆海外市场,并再在全球开200家经销商门店,朱江明强调,这是借助Stellantis全球经销网络,达成的效果。
Stellantis方面,今年2月份消息称,将在意大利生产零跑汽车。也就是说,二者的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从双方确立合作,到目前,仅过了半年。
不难看出,欧洲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几十年来建立的全球体系,中国造车新势力想要的,是未来能够全球化发展,因此能促成合作,共赢局面的概率较大。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占据主动了?相比大众和Stellantis的玩法,雷诺想要的,看似更直接。小米和理想,不只是供应链整合和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雷诺更想要的,或是整体体系。
几个方面,原材料上,电池原材料,电机用稀土等,中国有着明显优势。效果是,原材料成本更低,零部件成本就更低。都快成段子的例子,德国人抗议大众ID.系列,为什么德国售价是中国的三倍,是中国原材料成本低的最好佐证。
国产新能源车能打得起价格战,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零部件供应商功不可没。关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国的供应商数量繁多,竞争也就更激烈,具体体现为,质量好、售价低。这也是国外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无法相比的。
在电动化时代,中国车企抱团取暖的能力,同样是外资车企无法相比的。中国车企擅取长补短,以阿维塔为例,长安汽车的生产制造能力,华为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及宁德时代的电池解决方案,集新能源车最需要的三项技能于一身,产品在每个细节上能保下限外,还能有效提升造车效率。最后就是市场需求。全球新能源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在中国,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品迭代速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挑剔”程度也更高。换句话说,拿下了中国市场,基本等于能玩转全球车市。
再单看中国新能源车企,每家都有“专属技能”,蔚来的换电体系,理想、华为增程解决方案,华为、小鹏的智驾等等,供外资车企的选择众多,还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化”选择。
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具备能为全球车市提供完整的配套解决方案,这是目前尚无另一个新能源车单一市场能做到的。因此,外资车企扎堆中国寻求合作,情理之中。
最后,欧洲面临着4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问题,相同的是,在新能源发展上,欧洲车企需要不计成本的投入,才能达到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所达到的效果,其中还得依靠大量的政策支持,仅靠单一车企的努力远远不够。
因此,欧洲车企只是在寻找一个节省时间,花钱少,且稳妥的方式,快速融入电动化发展中,中国新能源车企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结语:虽不能完全说明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到了引领全球的地步,但至少在发展速度上,中国快人一步。现在的雷诺,此前的大众,以及丰田、日产等,从大众注资小鹏开始,就拉开了新的合资序幕,现在该考虑的是,如何将“技术换市场”这套,玩到国外去。
雷诺如果合作成功,并通过此举回到中国市场,那些已经退出中国的品牌,或又能看到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