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排放门事件罚款总额

“减配大户”大众又陷丑闻,缺芯就能理直气壮减配吗?

如果说当下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是“缺芯”,那么,“减配”一定是其衍生的另一个关键词。

半导体行业的产能不足,估计是今年讨论得最多的问题,特别是电子产品,比如电脑显卡,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更是一涨再涨。而汽车当然也是逃不过,“缺芯”是目前大部分厂家面临的一大问题,部分厂家更是直接进入“半停产状态”。芯片短缺,产量跟不上,直接导致的就是销量下滑。9月,按道理应该是汽车旺季的开始,而参考到各个厂家的销量,大部分车企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特别是部分传统车企,像大众、丰田以及日产等,同比下滑达到百分之几十。

刚踏入2022年,“减配大户”大众就又曝出减配丑闻。央广网近日接到多位车主投诉,上汽大众2021款朗逸出现车机“减配”、功能缺失和厂家及4S店宣传不符等问题,而4S店多以“缺芯”、“不属于质量问题”为由拒绝为车主解决。

若论谁减配最丧心病狂,大众品牌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作为合资车企减配行为的祖师爷,南北大众减配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最赫赫有名的是一汽-大众将速腾的多连杆后悬挂减配为扭力梁,导致多起断轴事故,直到后来中期改款时才换回了多连杆后悬。事实上,关于大众减配的负面新闻最近几年一直不断。除了处于舆论“暴风眼”的朗逸、途观L、帕萨特,有媒体拆了一辆2019款Polo,结果发现后保险杠内的用料竟然是泡沫。对此,厂商的解释是“复合材料”。虽然不知真相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大众为了降低成本真的很“努力”。

2021年已经过去,好与不好,都已成为历史,对于在国内市场的汽车厂商和品牌来说,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厂商在这一年迅速沉沦,有些厂商在这一年里逆势崛起,唯独不变的是,上汽大众销量依然在下滑。2021年,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124.20万辆,同比下滑17.50%,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由于持续性的销量下滑,2021年上汽大众的全年批发销量位列国内车企第四,排在上汽大众前面的是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要知道上汽大众在2018年以及之前好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国内销量最好的品牌,如今位列第四,可以说下滑态势过于明显了!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车企为了生存而减去产品身上一些无伤大雅的配置,我们可以理解;在芯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一些车企通过采取“减配交付”的措施来缓解缺芯困境的做法,我们也能理解,但是,前提是不能隐瞒消费者,应该做到光明磊落,这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遗憾的是,总有一些车企私下搞小动作偷偷减配,更有甚者还要“立牌坊”虚假宣传。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以这种手段取得的优秀业绩只是“豆腐渣工程”,终有一日将会崩塌。奉劝车企,莫为一时之利冲昏了头脑铤而走险,自己的羽毛还是要多爱惜。

排放门事件是什么?

这件事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次的大众“减配”事件是全球大众车都在“因芯片减配”,还是仅仅局限在中国生产的大众车在“因芯片减配”?这可是牵扯到责任人是谁的大是大非!

“减配”的大众车是进口车,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如果是进口车,那责任就很清晰了,告大众呀!依照中国的法律狠狠罚呀,这不用客气!但如果是合资车,那么合资厂的控股方是哪一方呢?此时,棍子仅仅打在德国大众身上合理吗?合资厂的中资股东该承担什么责任?在一汽大众,大众的股权只有仅仅40%;在上汽大众,大众股权也只是50%,此时“减配”的恶名该由谁来承担?同样,这个惩罚应该由谁承担?毕竟合资厂的利润可是按照股份分配的,那么这个责任是不是也应该按照股份来承担呢?

“减配”的车型,在国内外是不是一样在“减配”呢?如果是全球都在“减配”,那就无话可说,就是大众的责任了!但如果仅仅在中国生产的车型上“减配”了!这是德国大众的责任吗?还是说这个责任方是在中国的合资厂?如果是合资厂决定的,那么责任在谁的?

现在“舆论”反正就是口口声声是大众的责任!但合资厂里真是大众说了算吗?没有绝对控股权的大众,怎么可能在合资厂里一手遮天?作为占50%股份的中资,到底在这个“减配”事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至少,已经占有50%股份的中资,在发现有影响自身利益的“减配”行为时,有没有保护自身的利益,做出合理的抗议呢?别忘记了,“减配”影响的不仅仅是大众的收益,也影响了中资的收益!利润可是按照股份来分配的。

至此,就是一个疑问?理直气壮喊“减配”的谁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排放门事件罚款总额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