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德国大众测试中心官网

测试新款大众途观Tiguan eTSI——外观改进不改当年勇

我们测试新款 150 马力 VW Tiguan eTSI

在新一代车型中,大众途观试图以各种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记录一下 150 马力 R Line 版本的第一印象。

Tiguan是大众汽车最成功的商用车型之一,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以来,全球销量已达到760万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在国内的商业成就,累计销量已达到17,500辆。

如今,这家德国公司的第三代 C-SUV 延续了其前辈的传统,从内到外焕然一新,采用源自途锐等更高级别车型的全新连接和驾驶辅助技术和ID.7,还有一系列广泛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轻度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动力总成,甚至没有放弃柴油。

新途观雄伟的车头

没有办法将新型号与其前身混淆。这主要归功于新的枪口,没有太多精致的细节就非常有气势。

车头清楚地表明这是一款空气动力学SUV,风阻系数仅为0.28。与前身(Cd 值 0.33)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引擎盖向机翼的延伸更具动感和曲线。

它本质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的一个细长条连接着狭长的前灯(在最先进的版本中,他们采用了IQ.LIGHT HD 矩阵技术,该技术首次在Tiguan中使用,并且直接源自兄弟途锐)。

根据车头灯的型号,大众汽车徽章左右两侧的玻璃覆盖区域采用LED 技术发光条。

R Line 版本的下部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蜂窝状深色格栅,其边缘包含空气管道,而保险杠底部则有一条银色条带划分。在更简单的 Tiguan、Life 和 More 版本中,该下部的图像略有不同。

设计方面,新款Tiguan采用了ID家族电动“兄弟”的元素,例如封闭式上部格栅。

新途观的数字化内饰

新款Tiguan与最新款帕萨特同时开发,共享大众升级版MQB-Evo平台,同时采用大众第四代MIB信息娱乐平台,并可进行无线更新软件。

内饰方面,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的数字座舱,配备了10.25英寸的仪表盘和15英寸的大中控屏(原版为1.9英寸),界面和四层布局与我们在ID中看到的一样。 7.

借助全新IDA语音助手(标配),可以使用自然语音轻松操作音量等汽车和信息娱乐功能。此外,IDA 还回答了所有可能主题的具体问题。为此,系统可以访问在线数据库,并且作为一项新功能,可以访问将作为升级提供的 ChatGPT。

从这里开始,变速箱选择器现在已移至转向柱,这为中央控制台上的驾驶体验控制腾出了空间,一个带有小屏幕的大型旋转开关,用于控制驾驶模式、音量或机舱环境照明的颜色。

这种环境照明根据版本的不同,可以有多达 30 种颜色选项,覆盖三个层次,覆盖仪表板的轮廓、车门内部和乘客侧的上部。位于仪表板边缘的新的细长通风口也令人印象深刻。

长度为 4,539 毫米,高度为 1,658 毫米。新款 Tiguan 的车宽为 1,842 毫米,宽度为 30 毫米。更长,4毫米。与其前身相比,更高且宽度相同。轴距为2,676毫米。由于后排座椅能够沿纵轴移动,它确保了五名正常身高乘客的宽敞空间。由于后悬的增加,储物空间容量增加了 37 升。与之前的型号相比,现在达到 652 升,这个价格还应该包括地板下的空间(紧急储备所在的地方)。

新途观全系列车型

至于发动机组,新款大众Tiguan有八种发动机可供选择,包括轻度混合动力汽油1.5、2升TSI、插电式混合动力和2升TDI柴油。所有版本均仅配备 7 速 DSG 自动变速箱,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使用 6 速 DSG。

就热装置而言,新款大众 Tiguan提供配备48V 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的版本。 1.5 升 eTSI 发动机可产生 130 或 150 马力,并配备两缸停用系统、米勒循环功能和带有可变几何叶片的涡轮机。此后,该系列包括204 和 265 马力的 2 升四轮驱动汽油版本以及150 和 193 马力的 2 升柴油版本(后者也是四轮驱动)

与全新途观一起在路上

在希腊土地上的首次测试中,我们有机会驾驶新款 Tiguan 150 马力版本。该发动机在 1,500 rpm 时可提供 250 Nm 的扭矩,可以移动尺寸相当大的车身(根据我们自己的测量,这辆特殊的汽车超过 1,700 公斤,包括驾驶员和加满油箱),在合理的速率下油耗能够维持在8L.100公里的水平,要想在性能和油耗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我们还需要等待两个月左右,届时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也会跟进。

除了悬架的改进之外,这款特殊的汽车还有许多附加功能,例如 DCC Pro 电子控制阻尼系统(它具有带有单独的压缩和回弹阀门的新减震器)、带有可变节距齿条的渐进式转向系统以及20 英寸车轮,配备Continental。

转向完全令人满意,而在沥青上的整体驾驶效果超出了发动机的能力,为管理更高马力留下了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悬架,其设置范围广泛,无论运动速度和道路形态如何,都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车身反应。正是悬架让这款车保持了舒适感,试图应对不平整的道路和 40 号轮胎的轮廓,而配备 17 英寸车轮的简单版本肯定会更容易完成任务。

在沥青上的结果超出了发动机的能力,为管理更高的马力留下了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DCC Pro 悬架的效率,其设置范围广泛,可以真正提供运动感,同时在拐角处的倾斜度有限。

考虑到用于此类用途的敏感轮胎,越野测试仅限于绝对必要的情况。对于旅行车来说,有4Motion四轮驱动版本,虽然基本上是前轮驱动,但后轮的扭矩传递百分比保持在4%左右,最高可达50%,而这表明,在极端情况下,通过扭矩矢量分配和电子差速锁的功能,高达 85% 的扭矩可以传递到车轮,其中新的车辆动态管理器充当总协调器。

除此之外,最大牵引能力为 2,300 公斤,接近/坡道/逃逸角(分别为 15.9/15.2/18.6 度)和 196 毫米的离地间隙。从地面。

标准辅助系统包括:侧面辅助和后部交叉交通警报、具有城市紧急制动和行人及骑车人监控功能的前部辅助系统、前部交叉交通辅助系统(具有自动制动功能的十字路口驾驶员警告)、车道辅助系统(主动车道保持系统)、后部辅助系统查看倒车摄像头、高级驾驶员疲劳识别系统和动态道路标志显示(交通标志识别系统),同时根据版本的不同,您还拥有具有走走停停功能的自适应 ACC。

定价政策

新款 Tiguan 提供4 年保修(或 80,000 公里),并提供Tiguan、Life、More 和 R-Line四个装饰级别。 Tiguan 基本版起价 34,300 欧元,配备 130 马力发动机,除其他外,还配备了新的 Digital Cockpit Pro(10 英寸)、带 12.9 英寸中央屏幕的信息娱乐系统、中央驾驶体验控制开关、9 个安全气囊(包括额外的前部中央安全气囊和后部侧部安全气囊)、3 区 Climatronic 自动气候控制、具有 45 瓦充电能力的 USB-C 端口(前部)。

标准辅助系统包括侧面辅助系统(盲点监控系统、后方交通警报和停车辅助系统)、前部辅助系统(紧急制动系统)、车道辅助系统(车道辅助系统)、后视摄像头(倒车摄像头)和用于动态显示路况的前置摄像头交通标志。 LED头灯和17英寸合金轮毂也是标准配置。

130马力和150马力的Life版本售价分别为36,900和37,900欧元,而150马力的2升柴油版售价则升至42,900欧元。

惊喜来自中级版本More,本质上包含了丰富的装备包,但成本相比上面提到的相应Life版本仅增加了400欧元。

顶部是R Line版本,售价:42,500 欧元(150 马力)、51,100 欧元(eHybrid 204)、53,900 欧元(eHybrid 272)和 52,800 欧元(2.0 TDI 193ps 4Motion)。

「实测」中、日、德家轿性能大比拼,这台10万级选手hold住全场

【有车以后 性能测试】东京奥运会最近落下帷幕,中国队再次以优异成绩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我们编辑部也跃跃欲试,搞了一场车圈奥运会。其中东道主代表为日产轩逸,是国内销量最高的轿车之一;而作为车界的老牌强队,德国队代表为大众朗逸,也是高销量合资家轿的代表之一;中国队代表则为颜值、实力兼具的长安逸动PLUS,它搭载了蓝鲸新一代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58马力,是相当有潜力的竞争者。本届车圈奥运会共有三个项目,分别是百公里加速、百公里制动以及绕桩测试,重点测试选手们的性能表现。

车型信息

先来简单介绍下三位选手,首先是来自日本的家轿之王日产轩逸,2021款的它依旧搭载着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35马力,不过日产祖传的CVT变速箱,会影响它在性能比拼中的成绩吗?

而来自德国的大众朗逸,同样是自然吸气的发动机,不过排量比轩逸更小,1.5L发动机最大功率仅113马力,峰值功率145牛·米,搭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也是合资品牌中的销量好手。

最后来看看中国队代表——长安逸动PLUS,它搭载了蓝鲸新一代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58马力,峰值扭矩达260牛·米,是三者中实力和颜值都最高的选手,它的价格却比其余两位选手还便宜。

加速测试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来加速测试的项目,选手们统一关闭ESP、关闭空调、开启运动模式。首先登场比拼的是东道主代表——日产轩逸,测试人员左脚刹车、右脚油门,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000rpm,然后松开刹车。

在起步瞬间轩逸的车轮没有打滑,整个加速过程一气呵成,最大加速度达到了0.5g。经过三次测试后,轩逸的0-100km/h成绩为12.68秒,速度不算很快。

紧接着登场的是大众朗逸,同样是左脚刹车、右脚油门,将转速保持在2000rpm,然后立马起步。

起步瞬间朗逸前轮并没有打滑,初期加速度达到0.4g左右。但中后段的加速受发动机本身动力不够,以及换挡速度偏慢,加速度最大只到0.3g。经过三次测试后,朗逸的0-100km/h成绩仅为14.52秒。

最后轮到逸动PLUS的出场,可以说它要在这个项目获胜毫无悬念。果然,逸动PLUS在起步时轮胎很好地抓住地面,没有出现打滑的现象。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加速初段逸动PLUS已经能爆发出0.5g的加速度,前两秒能维持在0.5g左右的水平,7挡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动作比较干脆,加速过程中并没有因为换挡而浪费过多时间。最终,逸动PLUS的0-100km/h成绩为9.23秒,在三车中成绩最好,先拔头筹,夺得首个项目的金牌。

制动测试

接下来开始测试三位选手的制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三车加速到100km/h后全力制动,刹车距离越短成绩越好。轩逸的轮胎是邓禄普的ENASAVE EC300+系列轮胎,尺寸为215/50 R17,一款注重燃油经济性的产品。

为了测试准确,我们在车速提升至105km/h时全力制动,刹车初段偏软且有一定虚位,初段加速度仅为-0.5g,中后段达到-1g,最终轩逸的百公里制动成绩为41.97米。

紧接着看看大众朗逸的表现,它采用的是韩泰的KINERGY EX+,尺寸为205/55 R16的轮胎,主打省油和静音,干地操控并不是它的强项。

全力制动时,初始加速度能达到-0.8g左右,之后最高峰甚至达到-1.2g,不过能感觉到后半程减速力度明显下降,证明轮胎抓地力确实偏弱,最终朗逸的百公里制动成绩为43.77米。

最后再到逸动PLUS进行测试,它搭载的是朝阳的SU318a H/T轮胎,尺寸为215/50 R17,这是一款兼顾了湿地操控和驾驶舒适性的轮胎。

逸动PLUS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初段力度十足,最大加速度接近-1.1g,后半程的制动力度也能维持在-1g左右,最终,逸动PLUS的百公里制动成绩为40.2m,在刹车比拼中夺得第一名,再次获得金牌!

绕桩测试

来到最后一个项目——绕桩测试,该项目主要考察选手们的操控能力,绕桩时的速度越高,证明其操控能力越好。我们在场地中以15米的间隔摆放一个桩桶,起点到终点一共设置了9个桩桶。首先还是先看看东道主日产轩逸的表现,它仍然采用熟悉的悬挂配方,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的布局,轩逸的调校偏舒适性,悬挂在激烈驾驶下很难抓住车身抑制侧倾,最终日产轩逸的绕桩成绩为45km/h。

接下来的大众朗逸,悬挂布局和轩逸一样。测试时,发现朗逸悬挂设定偏柔软,不利于操控性。并且刹车测试时也发现轮胎抓地力欠佳,容易出现转向不足,最终大众朗逸绕桩成绩为52km/h。

而压轴出场的逸动PLUS,采用的同样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搭配,但逸动PLUS的转向设定更加灵敏,车头响应迅速、车身跟随性表现不错,最终逸动PLUS绕桩成绩为50km/h,勇夺第二名。

总结

车圈奥运会暂告一段落,在加速、刹车、绕桩三项性能测试中,长安逸动PLUS作为中国的代表选手,以强劲实力冲击德、日两位强势选手,在加速和刹车测试中均碾压对手夺得金牌,并且在绕桩项目中也能以优秀的表现勇夺银牌。

而且,搭载蓝鲸新一代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逸动PLUS起售价仅9.39万元,但其余两位合资选手售价都超过10万元,逸动PLUS能以较低的售价,成为三车当中性价比最高的选手,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家轿。

传说这是电车最怕遇到的测试之一?看完恍然大悟

侧面柱碰,听着有点陌生,看着是一个不怎么经常被提起的名词,与它的几位“明星兄弟”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相比这位小老弟确实提及率还是偏低了一些,而且还是最近几年才渐渐受到重视,最近一次成功出圈,源于ID.4 CROZZ和中汽研携手举办了一场公开的碰撞测试,而这一次侧面柱碰成功站稳了C位。 车身的构造决定了车侧为其最“软弱”的一面(以轿车为例),少了前后较为充裕的碰撞溃缩量,当车身侧面受到了猛烈撞击,驾驶舱受到的保护是微乎其微的。详情你可以类比为,拳击选手在毫无防护之下,肋部被闷了一拳,容易晕倒倒地一个道理,或者你可以看以下的动图: 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当然这里要强烈谴责超速行为),遇到上下坡起伏,失控产生钟摆现象,最后在转向过度的情况下,车辆滑移,以极高速度撞向电线杆,还是拦腰撞到车身中间,驾驶舱大幅变型,最终造成2死3伤的惨剧。简单来说,柱碰事故你可以理解为,要么不发生,只要发生了的话,非死即伤。而且对于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来说,柱碰事故除了容易造成乘员舱的伤亡以外,由于电池包纵置于车身底部的缘故,发生柱碰事故时,电池包也容易遭受侵入式伤害,从而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爆燃等情况。 所以综上所述,柱碰测试对于汽车的使用安全,特别是电动车的安全性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今天,电哥就来带大伙来认识一下这项“侧面柱碰”测试,如果你是电动车车主,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加入“年度必看”精选了。侧面柱碰是个啥?其实作为致死/致伤率较高的碰撞形式,早在2001年,欧洲EURO NCAP就将此项测试加入到测试项目当中,但在国内2009年才针对此项测试展开讨论,并在2019年才正式发布国家标准《汽车侧面柱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37337-2019),在2021年,CNCAP才将这项测试加入到测试中来。 我们来看看ENCAP关于这项测试的介绍:“在 Euro NCAP 试验中,车辆以 32 公里的时速撞向路旁的刚性细柱。车辆要与行驶方向呈直角安放,或者按照 2015 年的新规,要与行驶方向呈接近直角的角度安放。如果车辆配有防止前座乘客碰撞的中央安全气囊,前座椅处会放置两个中等身材的男性测撞击假人。如果没有中央安全气囊,只需将在驾驶员座椅上放置一个假人即可。这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试验,主要考察车辆对驾驶员头部的保护能力。由于车辆载荷存在局限性,因此变形可能会非常严重,而且柱子会深深穿透乘客舱。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柱子可能会撞上头部,从而造成严重伤害。头部保护安全气囊(通常是安装在侧窗上方的安全气帘,也有可能是安装在座椅上的胸部或头部安全气囊)已成为常用的解决方案,但是仍需格外注意确保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说白了,测试就是将车放到一个固定台架上,以32km/h左右的时速将车辆平移,撞上刚性柱。碰撞过后对车上家人,车辆本体及各安全部件进行检查,纯电动/插电混动车型还要针对其三电系统进行相应的检查。虽然看着碰撞时车辆相对时速不算太快,但由于碰撞体是一个刚性圆柱,意思就是被碰撞的圆柱是一根几乎不会形变的刚性柱子,整个测试你可以将柱子视作一把刀子,碰撞的过程就像是刀子切开车身一般,看起来硬朗的车身在测试的柱子面前真可谓不堪一击。与电动车何干?看完上面的测试介绍,相信不少的小伙伴表示:这个测试很重要我懂,但和电动车有何关联?其实在电动汽车遭遇侧面柱碰的过程中,碰撞力会分别沿车身和电池包传递。车身的部分分别为门板、车架、座椅横梁等,而在电池包上分配碰撞力比例更大,而且柱碰不像其他测试,从车顶到车底均会遭受撞击,电池包因此容易产生剧烈的冲击力。这时就非常考验车身结构吸能的能力,还有电池包自身的安全性能了。简单来说,对于燃油车,绝大部分情况下遭遇侧面柱碰都是一次性伤害,而电动车则要面对刚性柱子对三电系统的冲击,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伤害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比如说考验车辆高压线路设计:其实电动车遭受剧烈碰撞,电池包里的电芯还不一定是最危险的部分,连接各个部件的高压线路才是。车辆在碰撞过程中,高压系统容易受损、高压电线路裸露,高压泄露、短路等,几百伏的高压电如果没有及时关断,车内乘员容易遭受电击伤害。 考验针对三电系统的保护:按照ENCAP对车辆侧面柱碰的要求,模拟驾驶者避无可避时撞击到了树木、电线杆、水泥墙体等情况,以32km/h的速度,呈75°角,碰撞直径为254mm的碰撞柱得到试验结果。 在碰撞力的传递中,车身各个部分起到分摊冲击力的作用,但电池包独立于车架存在,要如何避免三电系统,特别是电池包受到严重伤害是工程师必须考虑的因素。以一汽-大众ID.4 CROZZ参加的这次公开测试为例,除了电池包本身的加强防护以外,工程师还在车架的底部加入了两根2000兆帕的横梁,门槛内设计有铝挤出门槛防撞梁,加强对电池包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考验电池包的安全:假如碰撞剧烈程度突破了车架的保护,冲击直击电池包的话,这时,就对电池包的安全性提出了考验,一是电池包的被动安全性能,二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效率。前者非常好理解,就是电池包的设计问题,比如电池包的抗形变能力以及边框吸能设计,再到电芯的布局等等。后者指的是电池包确实遭受冲击后,控制系统对其采取的断电等操作避免电池包自身反应造成的二次伤害。 其实国标对电池包有独立的专门测试标准,不过也仅停留在单独电池包的测试里,就说国标是对电池包的单独安全性能,比如泡水、针刺、变形等都有专门的标准,但当电池包被装入车辆后,电池包的安全就不是一个独立个体问题,而是一个整车安全性能问题,可能会因为电池的布局,线路等设计对其安全性能产生影响,这时候,整车的碰撞安全测试其实就能很好地补充这个空白。针对电动车的碰撞测试麻烦尽快安排电动车近几年国内销量持续走高,但关于针对电动汽车的碰撞测试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中汽研与ID.4 CROZZ的这次出圈操作,希望能唤起电动车安全测试标准的尽快完善。提到专门针对电动车的碰撞测试标准,电哥给大伙科普一个堪称“丧心病狂”的国外测试,那就是德国检测公司DEKRA做过的一个专门为了考验电动车而做的“地狱难度”测试。 测试围绕着一根固定的柱子完成,模拟汽车高速撞击树木或电线杆的场景。碰撞分成三组,首先是侧面柱碰,测试车以60km/h的速度撞向固定柱体。你可能对这个碰撞条件没有概念,对比一下吧,欧洲E-NCAP的侧柱碰撞速度是32km/h。这项地狱难度测试围绕一根固定的柱子完成,模拟汽车高速撞击树木或电线杆的场景。碰撞分成三组,首先是侧面柱碰,测试车以60km/h的速度撞向固定柱体。你可能对这个碰撞条件没有概念,对比一下吧,欧洲E-NCAP和中国C-NCAP的侧柱碰撞速度是32km/h。你以为这就是最难了,不,接下来,他们将碰撞速度提升至75km/h再次进行侧面柱碰,然后升至84km/h进行正面柱碰,这个碰撞过程可以说是堪比惊悚大片,车辆在高速碰到柱子的一刻,想被利刃切割一般。 那为何说这项测试是专门针对电动车,其实对于普通燃油车来说以这种时速撞柱,车身很难保护车内乘员,换任何汽车大概也都是相同的结果。而这项测试目的在于检测碰撞过后,电动车在严重碰撞时是否会出现严重起火爆炸,请看下图。 这时当时参加测试后的日产聆风,可以看到,车身乃至电池在遭受猛烈撞击后,已经产生剧烈形变,但好在碰撞过程中高压系统切断速度反应迅速,车辆并没有产生爆炸起火等反应,所以说聆风当时在全球销量能霸榜还是有道理的。编辑点评从ID.4 CROZZ联合中汽研这项测试出发,再扩展到德国的DEKRA做的电动车碰撞测试,其实电哥想说的是,现在电动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不过国内针对电动车专门做的碰撞测试却仍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度。虽然像C-NCAP其实有碰撞后针对电动车做的安全评估,但其实常规的几个测试,如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等根本伤不到绝大部分电动车的电池包分毫,就连新增的侧面柱碰,其实对于对品控有把关的厂家难说要通过其实难度也并不算大,它们更多是针对车内乘员安全方向去考虑的碰撞测试。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媒体从业者,在这里,电哥还是呼吁,从这次侧面柱碰开始,希望各相关机构可以适当加入更多专门针对电动车行驶安全的测试,毕竟中国作为电动车产销大国,既然说了要引领市场,相关的测试标准也可以走在别人前头,不然反过来被牵着走,发展也会被牵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德国大众测试中心官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