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顺德大众4s店电话号码

揭秘汽车消费十大潜规则,4S店套路深,买完天天都能哭出声

汽车作为家庭大件消费,一直备受广泛关注。今天,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采用大数据技术对2017年汽车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进行全面汇总,梳理出“2017年十大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舆情热度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价格潜规则、质量纠纷和霸王合同。其它七个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为金融套路、售后服务、新能源车痛点、低价骗局、汽车召回、二手车平台和维权难。

一、价格潜规则

案例:2017年4月,消费者李女士在上海锦弘4S店看中一款东风风行F600汽车,总价接近11万元。她当时支付了3000元定金。两个月后,李女士到4S店提车时,被告知用信用卡支付,需要额外支付0.6%的手续费。如果不支付手续费,她就没办法提车,而且定金也不退。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交了这笔手续费。

二、质量纠纷

案例:消费者王先生在北京某现代4S店购买了一台名图1.6T自动智能型汽车,刚开5公里,车辆就出现车身剧烈颤动、动力严重缺乏的状况。他当即到4S店检查,4S店说是汽油存在质量问题,换了汽油再出现同样问题,就无条件退换。王先生换了汽油后,问题仍然存在,但4S店却变卦了,只同意排查检修,根本不同意之前说好的退换车辆。

三、霸王合同

案例:广东消费者邓先生称,他2017年元旦在佛山顺德一家上汽大众4S店交了1万元购车“订金”,当时约定购买蓝色汽车。销售人员表示,蓝色车需要等3个月才能提车。等了3个月后,邓先生多次催4S店交车,销售人员每次都以车辆未到为由,建议邓先生购买同样配置的黑色或者白色车。后来销售人员明确表示,4S店无法调货蓝色车,只能选购其他颜色或者退款。邓先生以为自己当初交的是“定金”,可以双倍返还。但购车合同明确约定:“如果4S店不能按时交付车辆,全额退还1万元购车款,双方均不负额外赔偿责任。”

四、金融套路

案例:消费者孙先生在4S店购买一款售价为26.2万元的越野车。销售人员提出,按揭购车只需25.17万元,按揭购车比全款还便宜。但要收取咨询服务费10560元,保险车船费20000元。4S店还要求孙先生一次性购买三年的保险费30000元,上户费2000元。孙先生计算后发现,按揭购车花费实际比全款购车还多,于是向4S店提出改为全款购车,可4S店以贷款手续已经开始办理,无法改变销售方式为由予以拒绝。

五、售后服务

案例:江苏宜兴消费者周先生反映,他2017年9月购买了一辆价值百余万元的英菲尼迪汽车QX80,在购买后的三个月内,气囊灯亮了7次。他到无锡东昌英菲尼迪4S店维修了7次,但故障一直没有解决。最后,周先生要求4S店承诺一次性修好,否则就按“三包”政策退换。但4S店表示气囊灯亮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车辆本身故障,所以拒绝了周先生的要求。

六、新能源车痛点

案例:山西消费者张先生投诉,购买了一辆众泰e200,在每天晚上充满电、平时温和驾驶、偶尔开空调情况下,使用一周即发现实际续航里程只有110公里,未能达到官方指出的220公里。

七、低价骗局

案例:2017年6月,消费者翟先生准备购买一辆日产逍客汽车。他之前在4S店打听到全办下来要16.8万元,但在网上搜到一家名叫“德汇行”的汽车销售公司,却说办齐手续不到14万元。翟先生到该公司没有看到他想要的日产逍客,但对方说可以去别的4S店“走外围”,并口头承诺给他厂家返点3.5万元,赠送6000元油卡和免费汽车装饰,前提是要先付3.5万元。翟先生交完3.5万元后,被对方带到一个4S店交了14.8万元购车款,还交了1300元手续费。翟先生回到家才发现,原来跟对方签的是购车服务合同,交的3.5万元合同上写的是“代办费”。

八、汽车召回

案例: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向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自2017年12月27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05-2012年款Jeep牧马人和克莱斯勒300C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19572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九、二手车平台

案例:重庆消费者雷先生花20万元在“人人车”平台上购买一辆二手汽车,该平台声称汽车经过了249项专业检查,但在办理过户时,雷先生购买的汽车,却被车管所交警检测为事故车,根本无法办理过户。

十、维权难

案例:浙江消费者曾先生购买了一辆众泰Z500豪华版汽车,两个月后发动机高温报警,到售后维修点换水温传感器就好了,之后发现防冻液有减少,维修点说是正常情况。后来又去了好几次维修点,但都没有进行修理。直到2017年12月,汽车发动机开始漏机油。曾先生再去维修点检查,这次维修点说是气缸塞变形,要更换发动机,但维修点却要求曾先生在质保期内自费更换发动机。(北青报记者王薇)

【原标题:汽车消费十大“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汽车消费十大“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汽车作为家庭大件消费,一直备受广泛关注。今天,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采用大数据技术对2017年汽车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进行全面汇总,梳理出“2017年十大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舆情热度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价格潜规则、质量纠纷和霸王合同。其它七个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为金融套路、售后服务、新能源车痛点、低价骗局、汽车召回、二手车平台和维权难。

一、价格潜规则

案例:2017年4月,消费者李女士在上海锦弘4S店看中一款东风风行F600汽车,总价接近11万元。她当时支付了3000元定金。两个月后,李女士到4S店提车时,被告知用信用卡支付,需要额外支付0.6%的手续费。如果不支付手续费,她就没办法提车,而且定金也不退。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交了这笔手续费。

二、质量纠纷

案例:消费者王先生在北京某现代4S店购买了一台名图1.6T自动智能型汽车,刚开5公里,车辆就出现车身剧烈颤动、动力严重缺乏的状况。他当即到4S店检查,4S店说是汽油存在质量问题,换了汽油再出现同样问题,就无条件退换。王先生换了汽油后,问题仍然存在,但4S店却变卦了,只同意排查检修,根本不同意之前说好的退换车辆。

三、霸王合同

案例:广东消费者邓先生称,他2017年元旦在佛山顺德一家上汽大众4S店交了1万元购车“订金”,当时约定购买蓝色汽车。销售人员表示,蓝色车需要等3个月才能提车。等了3个月后,邓先生多次催4S店交车,销售人员每次都以车辆未到为由,建议邓先生购买同样配置的黑色或者白色车。后来销售人员明确表示,4S店无法调货蓝色车,只能选购其他颜色或者退款。邓先生以为自己当初交的是“定金”,可以双倍返还。但购车合同明确约定:“如果4S店不能按时交付车辆,全额退还1万元购车款,双方均不负额外赔偿责任。”

四、金融套路

案例:消费者孙先生在4S店购买一款售价为26.2万元的越野车。销售人员提出,按揭购车只需25.17万元,按揭购车比全款还便宜。但要收取咨询服务费10560元,保险车船费20000元。4S店还要求孙先生一次性购买三年的保险费30000元,上户费2000元。孙先生计算后发现,按揭购车花费实际比全款购车还多,于是向4S店提出改为全款购车,可4S店以贷款手续已经开始办理,无法改变销售方式为由予以拒绝。

五、售后服务

案例:江苏宜兴消费者周先生反映,他2017年9月购买了一辆价值百余万元的英菲尼迪汽车QX80,在购买后的三个月内,气囊灯亮了7次。他到无锡东昌英菲尼迪4S店维修了7次,但故障一直没有解决。最后,周先生要求4S店承诺一次性修好,否则就按“三包”政策退换。但4S店表示气囊灯亮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车辆本身故障,所以拒绝了周先生的要求。

六、新能源车痛点

案例:山西消费者张先生投诉,购买了一辆众泰e200,在每天晚上充满电、平时温和驾驶、偶尔开空调情况下,使用一周即发现实际续航里程只有110公里,未能达到官方指出的220公里。

七、低价骗局

案例:2017年6月,消费者翟先生准备购买一辆日产逍客汽车。他之前在4S店打听到全办下来要16.8万元,但在网上搜到一家名叫“德汇行”的汽车销售公司,却说办齐手续不到14万元。翟先生到该公司没有看到他想要的日产逍客,但对方说可以去别的4S店“走外围”,并口头承诺给他厂家返点3.5万元,赠送6000元油卡和免费汽车装饰,前提是要先付3.5万元。翟先生交完3.5万元后,被对方带到一个4S店交了14.8万元购车款,还交了1300元手续费。翟先生回到家才发现,原来跟对方签的是购车服务合同,交的3.5万元合同上写的是“代办费”。

八、汽车召回

案例: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向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自2017年12月27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05-2012年款Jeep牧马人和克莱斯勒300C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19572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九、二手车平台

案例:重庆消费者雷先生花20万元在“人人车”平台上购买一辆二手汽车,该平台声称汽车经过了249项专业检查,但在办理过户时,雷先生购买的汽车,却被车管所交警检测为事故车,根本无法办理过户。

十、维权难

案例:浙江消费者曾先生购买了一辆众泰Z500豪华版汽车,两个月后发动机高温报警,到售后维修点换水温传感器就好了,之后发现防冻液有减少,维修点说是正常情况。后来又去了好几次维修点,但都没有进行修理。直到2017年12月,汽车发动机开始漏机油。曾先生再去维修点检查,这次维修点说是气缸塞变形,要更换发动机,但维修点却要求曾先生在质保期内自费更换发动机。(北青报记者王薇)

2017汽车消费维权热点盘点 价格、质量、霸王合同占前三

法制晚报2018-01-1610:48:58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鑫)今天上午,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公布了“2017年十大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潜规则、质量纠纷和霸王合同占前三。其它七个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为金融套路、售后服务、新能源车痛点、低价骗局、汽车召回、二手车平台和维权难。

价格潜规则 低价吸引变花样要钱

2017年4月,消费者李女士在上海锦弘4S店看中一款东风风行F600汽车,总价接近11万元。她当时支付了3000元定金。两个月后,李女士到4S店提车时,被告知用信用卡支付,需要额外支付0.6%的手续费。如果不支付手续费,她就没办法提车,而且定金也不退。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交了这笔手续费。

舆情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汽车价格方面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明码标价不规范、标价之外加价收费、强制收取服务费用等问题。

有的汽车销售企业不明码标价,有的汽车销售企业定价不明确或不规范,有的汽车销售企业交付车辆时间不具体,还有的汽车销售企业不按购车款数额开具发票。甚至有个别销售企业在卖车过程中强制消费行为,如强制搭售保险、挂牌、装修等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颖认为:随着汽车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销售商表现出来的不诚信行为也越来越明显。说是免息、零利率,实际上额外还会收取一笔手续费,最后总支出比一次性付款还多。究其原因,部分汽车销售企业为了能多卖车,不惜对消费者虚假承诺,引诱消费者上当。

其中,销售商网上报价的最大目的不是让消费者了解真实的价格,而是诱使消费者前去咨询、试驾,让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更加关注汽车性能和自己的用车需求,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纠结在价格上。因此应当具体规范汽车销售市场报价内容与方式,保护消费者免于上当受骗。

质量问题突出 三包维权难

消费者王先生在北京某现代4S店购买了一台名图1.6T自动智能型汽车,刚开5公里,车辆就出现车身剧烈颤动、动力严重缺乏的状况。他当即到4S店检查,4S店说是汽油存在质量问题,换了汽油再出现同样问题,就无条件退换。王先生换了汽油后,问题仍然存在,但4S店却变卦了,只同意排查检修,根本不同意之前说好的退换车辆。

舆情数据显示,汽车质量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并且呈现出频发高发、复杂多样、解决困难等特点。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汽车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系统三个“重灾区”。

此外,汽车售后服务也登上了舆情第五名。汽车售后服务问题主要集中在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同一质量问题多次维修等三个方面。对于汽车销售后出现的问题,有的经销商找各种理由搪塞推诿,不严格执行“三包”规定;有的经销商对销售后的车辆真实的故障原因避而不谈,故意夸大问题获取更多利润;有的售后维修人员技术水准不高,多次维修找不到故障的真正原因,导致车辆屡修不好。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陈音江认为:汽车质量是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过去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不管好车赖车,都能卖出去。随着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汽车品质必然会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的首要因素。

如果汽车企业仍然不重视质量问题,一方面势必影响汽车品牌形象,降低市场认可度,从而直接影响汽车销量;另一方面由于车辆屡屡出现质量问题,需要不断返回维修,势必增加售后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因此,汽车企业唯有真心重视质量,真正打牢质量基础,才能利人利己,最终赢得市场。

购车合同霸王条款多

广东消费者邓先生称,他2017年元旦在佛山顺德一家上汽大众4S店交了1万元购车“订金”,当时约定购买蓝色汽车。销售人员表示,蓝色车需要等3个月才能提车。等了3个月后,邓先生多次催4S店交车,销售人员每次都以车辆未到为由,建议邓先生购买同样配置的黑色或者白色车。后来销售人员明确表示,4S店无法调货蓝色车,只能选购其他颜色或者退款。邓先生以为自己当初交的是“定金”,可以双倍返还。但购车合同明确约定:“如果4S店不能按时交付车辆,全额退还1万元购车款,双方均不负额外赔偿责任。”

舆情数据显示,目前汽车销售合同中普遍存在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负担、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等内容的霸王条款。消费者投诉的汽车合同纠纷问题主要有:购车不签订书面合同或提车后购车合同收回;合同不规范,对车辆交付时间、配置标准等售后服务条款轻描淡写,混用定金和订金造成双方权利不对等;签订合同不履约;部分汽车销售人员为了业绩和提成,口头承诺购车优惠或补贴,车辆售出后,不兑现承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分析认为:购车合同文本都是由汽车销售企业提供,并且合同在订立时未与消费者协商,因此属于典型的格式合同。目前,购车合同在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款较为简单、约定不够明确、未就一些重要事项作出约定、多存在免除经营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的条款。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很难依据合同保护自身权益。

在购车时,销售人员往往违反商业诚信,采取口头承诺的方式诱使消费者签约,但却不将其口头承诺的内容写入合同,以欺诈的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另外要提醒的是,很多汽车销售合同的尾部规定,“销售方对合同的具体内容有最终解释权”。汽车销售企业试图运用最终解释权增加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为其推卸责任“闪转腾挪”提供借口。

金融套路和二手车平台问题也成舆情热点

除了排名前三的舆情外,还有一些热点舆情也是饱受消费者诟病。其中,金融套路,计算复杂处程度之大很难让消费者一次性弄清情况,更是让普通市民容易落入陷阱。而二手车平台作为2017年的新模式,则也存在诸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汽车金融类投诉主要有: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购车时必须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贷款买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服务费等;缴纳续保押金或续保保证金,即汽车销售商规定车主在按揭还贷期间,每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金不予退还;收取按揭手续费,现在许多经营者开展“零费率”车贷优惠活动,但“零费率”不等于零手续费,经营者售车时往往淡化两者的区别,导致购车纠纷。“以租代购”存在一言不合将车收回、一车多租、车辆来源不明以及租到事故车等问题。

而二手车投诉主要集中在销售欺诈、隐瞒车辆真实信息方面,如有的事故车佯装零事故、修改车辆里程等问题突出。除了买到问题二手车,消费者在后续维权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维权过程中遇到过平台与原车主之间的相互推诿,导致维权久拖不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顺德大众4s店电话号码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