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走进大众的蒙医心身医学

让AI PC彻底走进大众视野,还需要做什么?

大模型浪潮汹涌到第二年,内容生成由云端下沉到终端的普惠趋势愈发强烈。

PC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和内容消费的计算与交互平台,被普遍认为是AI普惠的终端首选。终端厂商们则趁此机遇,积极布局,争先加入AI PC战场,希望能够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

然而,尽管市场上关于AI PC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真正能够激发大众热情、引领市场风向的现象级产品仍然缺失。人们期待的AI PC,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新奇概念的技术展示,更是一个能够切实提升生产生活效率、带来优质体验的智能助理。

所以,想要AI PC走进千家万户,被大众所熟知并广泛接受,迅速释放它的潜力与价值,从用户角度出发,深入洞察用户需求,打造真正懂用户的AI PC,或许才是终端厂商在AI PC战场上突围而出的最佳方式。

AI PC突围之战,用户思维是关键

从用户视角来看,科技发展史无疑是一部追求更便捷交互的进化史诗。

从鼠标键盘的崛起,到触控技术的风靡,每一次变革都让用户与计算终端的交互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个人PC因鼠标键盘的加持,迅速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而触屏设备的出现,则以其直观便捷的交互方式,赢得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如今,AI技术的崛起,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正引领我们迈向第三次交互革命。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上下文感知和生成性语言能力,可以精准捕捉用户的自然语言输入,维持对话的连贯性,并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给予用户反馈。这种智能、个性化的自然交互体验,让PC有望重塑为创作主设备,成为“第二大脑”。

要实现这样的自然交互体验,AI PC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这离不开云侧大模型与端侧大模型的协同推理的“大模型”,以及广域知识图谱、多模态输入意图信息和跨设备数据搜索集合的“大数据”的支持。通过云端与PC算力的“大算力”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聪明、更个性化、更万物互联的AI PC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跨设备的数据搜索集合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终端厂商不仅关注PC设备本身,还要考虑多端设备的协同工作。

拥有多端设备的终端厂商并不算少,比如华为。华为在智慧办公领域钻研多年,拥有几乎全终端的设备协同能力,能为用户提供全场景的智慧体验。从引领PC的触控屏交互风潮,到一碰传、多屏协同,再到移动应用引擎和超级终端升级,打破跨设备软硬件生态壁垒,可以看出,华为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在用场景来定义软件和硬件,尝试打造更懂用户的PC产品。

这种用户思维也让华为在PC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PC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华为成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唯一逆势增长,实现11%年增长率的厂商。这不仅是用户对华为产品的认可,更算是对华为懂用户、关注用户需求的肯定。

4月11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新一代MateBook X Pro,这款超跑级旗舰轻薄本,不仅在机身轻量化、性能释放方面给出了笔记本轻且强的最优解,还带来了全新的AI能力和体验。AI的加入,让华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优势,通过赋能华为智慧PC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AI可以帮助用户完成繁琐的数据分析、表格制作等任务,让用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力和价值的工作中。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把办公提升到“创作”的层次,让用户从“螺丝钉”转变为“艺术家创造者”。

基于对AI时代PC的认知,各家终端厂商都根据自身优势相继推出了AI PC方案。同其他终端厂商一样,华为也主要围绕着在“智能感知”、“智慧互联”、“智慧创作”方面的积累和前瞻思考,想用全场景AI赋能的智慧PC体验去服务用户。

懂用户的AI PC长什么样?

真正懂用户的AI PC到底长什么样,目前仍没有一个终端厂商能够给出一个达成共识的定论,但并不影响大量AI PC产品的扎堆面世。华为也推出了结合“智能感知”、“智慧互联”、“智慧创作”三大核心竞争力的MateBook X Pro,希望在激烈的AI PC战场上分一杯羹。

感知用户是AI PC的首要任务,在AI PC上搭载用于感知的AI设备,几乎是所有终端厂商的必答题。华为的MateBook X Pro也通过搭载先进的视觉传感器、触控硬件,再结合智能交互、算法和调度等AI能力,实现了对环境、设备和信息的智能感知。这种感知能力使得PC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和响应用户需求的智慧伙伴。

智能感知大同小异,真正决定用户体验差距的,是终端厂商们各自搭载的AI解决方案。以华为MateBook X Pro,其“AI慧眼”功能在视频会议中为用户提供了虚化背景、视频美颜之类的实用功能,还支持“影随人动”、“自然对视”等模式,确保用户在发言走动时始终保持屏幕焦点,用AI去赋能PC的会议场景。AI音效为用户提供了静谧空间模式、纯净人声模式和高清保真模式三种降噪模式,方便用户根据场景选择不同的音效体验。

此外,华为手机广受欢迎的智慧语音功能、业界首创的“智慧混音大师”技术、自研的Super Turbo技术也应用到了MateBook X Pro上,智慧语音为用户带来AI字幕、实时转写、音视频文件转写等智慧功能。Super Turbo技术通过判断CPU、GPU,内存、硬盘、电池运行状态,与Windows系统配合,带来更优的功耗、更高效的性能、更流畅的使用体验,强大的AI底层能力将用户体验提升到新高度。

智慧交互也是智慧办公的另一大核心。过去,设备之间虽然可以做到多屏协同,但基本只是单纯的数据交换,AI PC的出现让设备之间的协同概念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

比如,华为MateBook X Pro通过超级终端功能,实现了与手机、平板、耳机、智慧屏等设备全方位的无缝协同,设备之间不再是单一的存在,可以互为对方的功能模块,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就像使用一台设备一样简单。此外,还有超级中转站、远程PC、智慧搜索等协同功能,共同构建华为更强大的智慧办公体验。

当然,打造真正懂用户的AI PC,这些还远远不够。正如前面提到的,AI PC作为“第二大脑”,应当把用户从枯燥的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比如在多人会议中,在同事们集思广益、充分交流之后,从冗长繁杂的音频中获取关键信息,成为一项不得不做却因工程量过大收益不高的难题。

各家终端厂商的大模型参差不齐,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效果也有很大差异。以华为MateBook X Pro为例,它首次应用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用来给AI概要功能加持。AI概要能快速、准确地从视频、音频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为用户提供一句话概要、关键词以及全文摘要等核心内容,帮助用户高效地掌握会议要点。

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除了主攻会议场景的盘古大模型外,华为与生态伙伴合作带来全面的AI体验,譬如华为MateBook X Pro支持WPS AI,带来文字智能排版、对话操作表格、脑图转PPT三个智慧功能,助力用户高效办公和创作。

此外华为智慧PC还联合三方合作大模型,首批引入了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智谱清言等业界领先的AI大模型伙伴,为用户整合精选了覆盖办公、学习、创作、软件开发等多种场景的超过100个AI大模型智能体,为此还打造了一站式AI能力聚合入口AI 空间,用来为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AI能力。

AI PC归根到底还是PC,因此,除了在全方位更懂用户的智慧体验上发力,也不能忘记在产品性能与设计上,也要懂得用户对于轻薄便携、高性能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华为MateBook X Pro在超轻薄和高性能无法兼得的问题上,给用户带来了轻且强的最优解。在重量仅为980克,13.5mm的机身内,华为MateBook X Pro搭载了的全新一代英特尔?酷睿?Ultra 9高性能处理器,并且实现了40W的性能释放,引领高性能笔记本迈入“百克时代”,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在笔记本的轻薄性能不做选择题。

按照官方数据解释,这款笔记本采用了华为自研的云隼架构,这一笔记本产品设计过程中保障性能并实现产品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利用三段式主板设计,让“寸土寸金”的笔记本内部释放出了更多空间,以便放下更大的电池、更大的扬声器、更大的风扇。

华为还联合2012实验室、横滨研究所、基辅研究所研发“超轻量高性能鲨鱼鳍散热系统”,采用AI仿真设计风扇叶形的设计和金刚铝材质,在建模设计、场景仿真、材料工艺以及数学算法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从而在980g机身内实现40w的性能释放。华为MateBook X Pro的设计初心,就是从用户需求和偏好出发,为实现轻且强的目标,不放弃每一克减重的机会。

真正懂用户的AI PC到底长啥样,不同终端厂商或许能给出完全不同的产品,但它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想全场景赋能用户的工作生活,让PC成为“像人一样的终端”。

尽管当下的AI PC仍属于起步阶段,终端厂商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什么时候,站在用户的角度做懂用户的产品,永远都会有用户买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飞的”逐渐走进大众生活

原标题:通航产业开启新赛道:全天候24小时“即买、即送、即得”(引题)

“飞的”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随着北斗导航、5G、大数据、人工智能,感知避让、远程识别等无人机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航+”赋能各行各业。

11月26日,重庆首支民间航空救援队伍——重庆华岩九洲航空救援队挂牌成立。此前,九洲神鹰联合四川龙昊鸿石通用公司,推出重庆首条固定翼飞机“低空旅游”航线,填补了重庆在该领域的空白,成为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多形态飞行的一个里程碑。

“两家企业入驻龙兴通用机场,将推动通航公共服务及消费平台全面落地,共促两江新区及重庆低空经济发展。”重庆九洲神鹰通航公司董事长马海12月3日说,在过去10年里,我国通用航空在通航作业和个人娱乐等领域都有非常快的发展,未来10年或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通用航空相关企业2.7万余家。2023年1~10月,新增注册企业6780余家,与2022年同比上涨70.4%。

通用航空产业的飞速发展

用无人机代替快递小哥,完成一次从天而降的外卖服务;让腾空而起的直升机带着消防水带,喷灭摩天大楼上的火焰;坐上低空小飞机,换个角度重新认识熟悉的城市……“通用机场能够很好地发挥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特点,适应偏远地区、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重庆民航专家廖建平说。

群山环绕间,一条600米长的跑道笔直伸向悬崖。在位于重庆巴南区安澜镇的昊宇航空休闲农业产业园,首届川渝青少年低空飞行系列赛刚刚鸣金收兵。作为重庆第一个融通用航空、旅游休闲、现代农业于一体的通航主题综合产业园,总经理许君自学飞行,拿到了私用飞行驾照。

“和我一样,在天空中翱翔是很多人儿时的梦想。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飞速发展,低空飞行项目市场前景很大。”许君说,从这里乘坐旋翼机、热气球、牵引伞、直升机等从山顶升空,重庆南部群山的壮丽美景尽收眼底。

“最难的是在山顶修建一个小型通用机场。”许君回忆道,山顶几乎没有平地,需要开山填埋,工程量巨大。“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这个跑道填了70米高,总算是建成了。”他说,目前昊宇航空有大小8架旋翼机、直升机,还有多个热气球、牵引伞。

11月初,在重庆市经信委组织下,两江新区企业丰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圆满完成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中短途支线物流运输场景试验飞行任务。

“这是丰鸟无人机在重庆的首次物流运输验证飞行,不依赖机场跑道,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货运物流、应急投送等需求,更好地适应重庆以山地、丘陵、江河为主的地形环境。”丰鸟无人机副总经理王仁龙说,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打造业载150公斤~3吨级大型无人机生态,实现与顺丰航空物流网络干支对接,助力顺丰集团构建“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实现36小时快递通达全国。

当前,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已延伸到商圈和社区,低空服务也已经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保等都联系在了一起。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共38家。2022年,相关业务营业收入总计为415.397亿元,比2021年增长7%左右。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包括顺丰和美团在内的企业已开始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测试运行和市场运营。顺丰累计开通航线73条,运送货物近44吨,订单数超过41万单。美团开通航线13条,累计飞行达到20万架次,订单数达到10万单。全天候24小时“即买、即送、即得”,“一刻钟便民销售”的新模式已成为现实。

“以‘路空一体’的三维立体智慧交通场景为牵引,飞行汽车将引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薛傅龙说,真实的应用场景是推动先进交通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市争相角逐通航产业赛道

“作为新兴高端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被视为‘又一个万亿元级产业’和下一轮产业升级的新亮点。”重庆工商大学莫远明教授说,当前通用航空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低空空域开放、安全与发展平衡、产业链高质量协同等方面,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发展特点正进行各具特色的尝试。

早在2010年,随着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启动,重庆便迅速成立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进行产业招商培育,由此切入新赛道。经过十多年的积淀,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从重庆经信委了解到,该市已基本形成通用航空“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全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形成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2020年,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3年来,湖南在通航领域一举创下12项全国第一改革成果,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实现通航飞行时间2.98万小时,通航产业实现营收510亿元。湖南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黄宝林称,湖南力争到2025年,航空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目前,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凭借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正在成为国产飞行汽车的产业聚集地……如今,“通航+物流”“通航+医疗”“通航+农林”“通航+应急救援”“通航+旅游”等“通航+”新业态、新场景随处可见,通航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并覆盖更广泛的地域。

如何汇聚通航发展活力

通航产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至上的大众产业,在国外,低空空域定义在3000米以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差距。业界相关专家一直向有关部门呼吁,开放1000米以下空域,发展低空经济,构建全民通航应急救援体系。

“‘十四五’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阶段,民航局将更加注重加强与各方协同,汇聚通航发展活力。”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民航通航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根据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到“十四五”末通用航空器在册数达到3500架、通用机场500个、航空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的目标。按照平均每架飞机2000万元,每小时飞行2万元,每个机场500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约有1.35万亿元。

中国航科院航空器适航所工程师纪乾表示:“近年来,中国无人机制造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通用航空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规范着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将在未来展现出无人机商业应用的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通航机场带动的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就像一二十年前的高铁,从规划到建设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人力,现在来看,高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的重要出行方式,非常便捷。所以,通航机场不要愁没人坐,只要建起来了,就有发展潜力。

中国信息协会通用航空分会副会长张宁认为,通航产业要面向开放市场,重视互联网应用形态,从政府的刚需,场景的牵引来为经济困局破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业的再次腾飞。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走进大众的蒙医心身医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