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蓝针大众是什么

测试大众ID.3:不谈续航,甜胜同桌的蜜糖?

[爱卡汽车 单车测试原创]

假如藤原豆腐店开在北京,拓海或许应该换台车。

哪怕是血液中涌动着汽油的车迷,也多半会被帝都交通折磨到崩溃。左脚感受暂且不提,仅仅是数不清的井盖,便足以让人心情破防。每每想到这里,我总希望拥有一台操控灵活、底盘舒适、动力平顺的车。很遗憾,AE86 Trueno只满足第一条。它足够有趣,却会把豆腐颠得稀碎。想要把“豆腐”送得又快又稳,你需要一辆操控与舒适兼得的汽车,比如今天的主角:大众ID.3。

无巧不成书,ID.恰好是《头文字D》的缩写。有人说,ID.3的“D”是飘移(drift)的“D”,原地画圈是这款后驱大众的正确打开方式。的确,ID.3机械素质之完善,足以令汽车编辑们集体高潮。但它终究是一款电动车,勤俭持家同样重要——ID.还可以理解为“头文字电”。因此,10月份赛道激试ID.3后,我提出了两点疑虑:一是价格,二是续航。

时隔2个月,上汽大众ID.3终于来到了编辑部。出于喜爱,我恨不得开着ID.3走遍北京城。然而,受限于试驾车档期,ID.3只能在我手中停留48小时。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聚焦重点,来一场极限续航测试,踩一踩鼓刹,聊一聊定位……

关于ID.3,上汽大众官方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潮趣电动。“潮”和“趣”被摆在前面,“电动”则屈居末席。现阶段,国产ID.3仅提供一种动力规格,全系搭载8模组电池包和170马力驱动电机。在海外市场,ID.3提供续航更长(12模组电池包)、动力更强(204马力)的版本。或许是为了与ID.4 X、ID.6 X拉开差距,ID.3长续航车型暂时没有引进计划。

在NEDC工况下,上汽大众ID.3的综合续航里程为430km。以当今标准来看,其官标续航略显保守。要知道,在15-20万元市场,许多中国品牌车型已经做到了“续航500+”。当然,NEDC续航只能作为参考,实测成绩最有说服力。基于爱卡e XRing测试体系,我们对上汽大众ID.3 Pro极智版(以下简称为“ID.3”)进行了极限续航测试。

老规矩,结果先行。经过e XRing跑圈测试,ID.3的极限续航成绩为394.9km,续航折扣率(实测续航与官标续航的比值)为91.8%。测试期间,环境气温为7-13℃,低于理想温度(20-25℃),但远未达到冬季最寒冷的状态。测试全程使用经济模式+B挡,此时各项设置均进入节能状态。测试后半程,车内温度逐渐降低。为保证驾驶安全,我们开启了空调暖风,温度设为21.0℃,风量设为1档。测试车未选装热泵空调,制暖依赖PTC元件,冬季能耗理论上不占优势。

考虑到低温测试环境,ID.3的续航能力超出预期,其续航折扣率(91.8%)甚至超过了ID.6 X Pro极智长续航版(秋季88.3%)。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在气温相当、全程开启空调、平均车速更高的条件下,跑出了441km的极限续航里程,续航折扣率为74.2%。

梳理分段数据,ID.3在前三段(二环/三环/四环)电耗较低,表显平均能耗低于12kWh/100km。从测试开始,到四环路结束,ID.3累计行驶153km,剩余电量为60%。测试期间,上述三条环路路况畅通,车辆倾向于匀速行驶。在良好路况下,ID.3的能耗表现令人满意。

ID.3采用大齿比减速器,这能够提升加速性能,但不利于高速能耗。在测试后半段,ID.3进入五环和六环行驶,平均车速明显提高。此外,五环/六环路段货车较多,需要频繁超车,同样提高了能耗。从上图可以看到,五环平均能耗比四环平均能耗高出11.2%,六环平均能耗比五环平均能耗高出10.9%。

测试开始时,ID.3的表显续航里程为369km,实测成绩却达到了394.9km。为何实测高于表显?原因很简单:ID.3采用动态续航显示。结合剩余电量(SOC)和近一段路程的平均能耗,行车电脑会自动推算续航里程。因此,该车的表显续航综合反映了交通场景、温度条件、驾驶风格等因素,具备较强的参考价值。

梳理实际行驶里程和表显续航里程,不难发现行车电脑的测算规律。前半段行程路况畅通,车速适中,平均能耗较低,所以“折算续航里程”(=表显续航里程+实际行驶里程)呈增加趋势。进入五环后,能耗逐渐提高,“折算续航里程”开始缓慢下降。

ID.3的低电量提示分为四级,整体策略比较友好。

SOC低于20%之后,系统开始进行低电量提示。SOC降至20%时,仪表电量数字由白色变为黄色,下方还出现了黄色电池图标,车机建议导航至附近充电站。SOC降至10%时,仪表电量数字由黄色变为红色,车机再次建议前往充电站。SOC降至5%时,仪表开始显示黄色乌龟图标,动力输出受到限制。SOC降至2%时,系统发出“立即充电”提示,乌龟图标由黄色变为红色。

累计行驶391km后,SOC降至0%,表显续航相应降至0km。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没有完全将电量完全耗尽,而是就近寻找充电桩(距离约3km),实测续航里程最终定格在394.9km。根据以往测试经验,表显续航里程“归零”后,ID.车型依然可以行驶10-20km。据此推断,ID.3的“超极限”续航里程可达410km左右。

续航 | 实测成绩394.9km

◆ 加速测试

国产ID.3全系采用单电机动力方案,后桥搭载APP310电驱总成。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25kW(170马力),最大扭矩为310Nm,账面参数中规中矩。经过多组测试,ID.3最终取得了8.02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极限动力表现看齐高尔夫280TSI。

测试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弹射起步和常规起步两种起跑方式,结论是后者成绩更优。假如采用弹射起步,ID.3会明显限制动力,起步阶段动力输出不够坚决,导致加速成绩被拖慢。采用常规方式起步,扭矩释放果断而精准,后轮抓地力刚好用满。想在绿灯点亮时一马当先?忘了弹射吧,只管踩“油门”就好。

电机输出特性是初段猛、后段柔,这在加速测试中得到了完整体现。在50km/h以前,ID.3的加速势头颇具性能范,体感让人联想起2.0T燃油车。车速跨过50km/h后,加速力道明显减弱,主观感受就像燃油车从1挡换入2挡。数据最有说服力:0-60km/h段,ID.3比高尔夫280TSI快了0.18秒;60-100km/h段,ID.3比高尔夫280TSI慢了0.46秒。

在日常用车中,中途加速是更为常见的场景。ID.3的40-80km/h加速时间为3.26秒,与高尔夫280TSI在伯仲之间。区别在于,ID.3动力响应敏捷,城市超车非常干脆。而在80-120km/h测试中,ID.3交出了6.01秒的成绩单,表现不及高尔夫280TSI(5.4秒)。高速超车时,打出余量还是有必要的。

◆ 刹车测试

ID.系列问世之初,曾因后轮鼓刹遭受非议。撇开刹车形式不谈,ID.的做法并无不妥。一般来说,乘用车采用“前多后少”的制动力配比,后刹车负担比前刹车负担轻得多。由于ID.系列采用后置后驱布局(也提供双电机四驱版),可利用后桥电机反拖,提供最高-0.25g的制动力。温和驾驶时,后轮机械刹车几乎不需要介入。

凡事就怕走极端。来到测试场上,这套“前盘后鼓”表现如何?ID.3用实力击退了质疑。经过测试,该车的最佳100-0km/h刹车成绩为36.91m。韩泰Ventus S1 evo3 ev轮胎宽度只有215mm,花纹设计注重低滚阻和静谧性,却丝毫没有拖后腿。

ID.3采用博世iBooster电动刹车助力泵,刹车脚感(踏板回馈)与踏板深度、踏板输入速率、转向输入等因素挂钩。简单来说,刹车踩得越急促,脚感就越扎实。全力制动时,踏板回馈非常饱满,驾驶者信心充足。然而,缓踩刹车时,ID.3刹车脚感非常一般,踏板力与制动力比例感不佳。关于刹车脚感,各位读者可参考此前的试驾文章,赛道(传送门)和日常(传送门)完全是两种体验。

经过连续10组测试,ID.3没有出现热衰减现象,平均100km-0km/h刹车距离为37.61m。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刹车距离稳定控制在39m以内。担心鼓刹热衰减的朋友们,大可收起顾虑。

◆ 绕桩测试

绕桩测试中,ID.3的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原厂轮胎偏重舒适,滚动质感轻柔,但转向响应依旧令人满意。车头动作相当轻快,车尾跟随性也毫无破绽,操控感受非常“跟手”。比起特斯拉Model 3那略显神经质的响应,ID.3的操控质感要线性许多。在桩桶间穿梭,驾驶者完全不需要适应车,初次试探便能够紧贴极限。

随着ID.3的出现,大众终于可以摘掉“推头王”的帽子。170马力难言热情,却总能在主人需要时,送上温暖的拥抱。行至弯心,你大可放肆地踩下加速踏板,让车身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却丝毫不担心车子举止出格。下班回家路上,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了!至于飘移,过过眼瘾足矣——轮胎报价单(1800元/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测试 | 爽的根源不在“飘”

所谓车迷,喜欢的并不是车本身,而是汽车给予人的自由。

然而,大众ID.3并非保时捷911。它无心取悦手捧海报的车迷,只愿吸引揣着15-20万元预算,打算买台靠谱代步车的消费者。这时候,自由的重点是填饱肚子,而不是激荡灵魂。饱腹看似基础,却刚好踩进了“雷区”。决心把ID.3带回家?你需要容忍它那敷衍的表面功夫。

内饰不是问题?恭喜你闯关成功。接下来,值得商榷的就只剩续航表现。诚然,ID.3冬季续航扎实,实测续航折扣率超过90%,但这无法掩盖电池小、续航短的基本面。同价位横向比较,ID.3的续航里程只能算够用。假如您没有私人充电桩,ID.3或许不是最佳选择。

前不久,有位好友决定卖掉飞度GK5,用北京燃油车指标换购ID.3。用“油标”买电车?看似疯狂,实则合理。他还有台七座MPV,无需顾忌长途出行需求。他买过的车一只手数不清,表面功夫早已被看淡。对他来说,ID.3无疑是乐趣最大化的答案。

编辑点评:

在今年试过的所有新车中,大众ID.3是最令我心水的一款。它开起来魅力无穷,香过迟来的桂花,甜胜同桌的蜜糖。ID.3就像方向盘背后的拓海,让夏树萌生出“嫁了吧”的冲动。但我很清楚,ID.3只适合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人,因此我不会轻易向朋友推荐它。离开秋名山,AE86注定只是一台平凡得有些卑微的Corolla。来到东京都,AE86永远追不上坐在奔驰里的夏树。

折磨人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当热爱上升到一定程度,折磨也会随之而来。是贪心在作祟?或许,人们只是把期待放错了位置。

精彩内容回顾:

大众ID.3深度试驾,高尔夫请靠边站!

满电能跑519km 上汽大众ID.6 X续航测试

总结 | 为了谁,卖给谁?

好开 务实 不花哨,试驾大众ID.7 VIZZION,造电车,大众是认真的!

试驾大众ID.7 VIZZION,这可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旗舰纯电三厢中型轿车。试驾之后,我认为大众汽车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会造车的汽车品牌之一,无论是燃油时代,还是电动时代。它在延续了自己传统造车技术的同时,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呈现出了与过去的大众汽车,和市场上同级别的纯电动轿车,不同的一面。

那么ID.7 VIZZION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不一样的造型设计,作为纯电动汽车,ID.7 VIZZION的车头和车尾的长度都很短,从A柱到C柱的设计跨度很长,提升了视觉美感,降低了风阻系数,把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再加上超过4.9米的车身长度,超过2.9米的轴距,让车内空间有了不错的保证。

车内的纵向垂直高度,是我最近试驾过的纯电动轿车中最出色的,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头部空间都很宽敞。通常来说,纯电动轿车,受限于电池布置,头部空间都不会太宽裕。但ID.7 VIZZION车内没有压抑感。

灯组的设计都进行了大胆的技术创新,车头是矩阵式大灯,近光900ml,远光2050ml,达到了奥迪矩阵大灯的水平,车尾是贯穿式的尾灯设计,有3D立体悬浮的效果。

车内是多种颜色的氛围灯,提升了内饰的高级感。在中控台前方,还有用于驾驶提醒的氛围灯,如果车辆监测到,你没有安全驾驶,会通过灯光的颜色来提醒你。这样的设计,让灯光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也成为安全辅助配置的一部分。

车窗控制按键,在主驾驶一侧,只有两个车窗控制按键,却能控制前后四个车窗。其亮点在于 rear隐形按键,按下之后有声音提醒,就可以控制后门车窗了。

电动控制的婴儿安全锁,对于有家庭的用户来说,太好用了。不用每次都去后排单独开关了,直接在主驾驶按下去就好了。

空调出风口在不开启的状态,出风口是全封闭的,与周围浑然一体。在空调打开后,它可以自动的监测到车内不同区域的温度,从而自动调整吹风的方向。所以这个空调出风口是不需要手动调整吹风的方向的。

雨刮器喷水方式,不再是传统油车,拨杆回拉 喷玻璃水的方式。而是按键式的,用起来倒没有什么不方便。

与其它大众纯电车一样,换挡向上转是D挡和B挡,B挡就是强动能回收。向下转是倒车挡。按下去就是P挡。

天窗搭载了可变色调节功能,非常类似于波音787的调节方式和效果,你可以手动调节天窗的透明度,从而实现不同的透光效果。

中控屏是15英寸2K分辨率,带防蓝光镀层,所以视觉效果很不错。车机系统也是最新设计的,功能非常丰富。客观的说,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我刚一上手的时候,很多功能也是找不到的。 这个时候,你可以试试用语音来控制你想要的功能。

空调控制,你可以在中控屏上用手进行左右滑动调整温度,也可以在屏幕下方通过虚拟的滑动条,左右滑动调整温度。还可以在屏幕右侧,通过长按,选择其它多种空调模式。

车内的灯光控制,你可以按下虚拟的灯光按键,控制车内灯光。也可以直接触摸灯光进行打开或关闭。

在车顶上能看到一个小扳手的图标,这应该是拖车模式,同时车顶还有一个SOS功能,外面有一个小盖子,防止误触。

在中控区,关闭盖板后非常简洁,打开前盖板,是2个USB C口,下方是手机无线充电。后方盖板下 是2个水杯架。你也可以把它拿下来,拓展成储物空间。 中央扶手箱,是上下双层设计,你可以随便拓展它的容积。

拥有同级别最大的521升后备厢容积,而且掀背式设计,后备厢的开口很大。下方是随车工具,还有车辆的启动电瓶。

充电接口不是电动的,按下后很清楚的写着 直流和交流 充电口,简单直观。

静态体验就有这么多的与众不同了。最后简单说说动态驾驶方面。我们试驾的版本是前后双电机的,动力就不想说了,随踩随有。转向非常沉稳,很像过去的德系车。即使是强动能回收的状态下,松开油门后,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制动,这主要是为了安全和乘坐舒适感考虑的。刹车踏板的行程比较长,如果急刹车的话,要多踩一点。

悬架的表现非常不错,并没有因为是纯电动车,车身重,而牺牲舒适性。而且四周都是双层玻璃,隔音效果不错。急加速也没有电机的电流声,而且纯电轿车的重心低,因此驾驶极限度很高,乘坐感受是非常不错的。

在驾驶辅助方面,也有不错的体验,它可以自动识别道路两侧的限速标识,自动调整车速。还有变道辅助功能,这个功能只能是辅助,不是自动变道。作用就是当你在实线变道,或者后方有车辆的时候,汽车会提醒你,此时变道不安全。如果是安全的环境,车辆会帮你完成变道。

以上就是我对ID.7 VIZZION的试驾感受,我是用了一天时间,整整开了5个小时的车,对它的了解还算深刻。ID.7 VIZZION不是没有提升空间。有2点需要提升,首先是没有800V快充,在如今同级别的自主品牌上,很多都有800V了。其次是没有激光雷达。这两点或许会成为它今后在中国市场最大的障碍。

不过,整体而言,从空间,行驶品质,功能的设置,依然展示出了大众汽车扎实的造车功底。

试驾五菱晴空,6万多的小车开起来贼惊喜!MINIEV车主大呼后悔?

【太平洋汽车 评测频道】自打2020年起,五菱的神车宏光MINIEV的强势崛起,为众多的用户解决了出行代步的痛点,单纯的代步出行车,加上超高性价比的优势,不仅让普罗大众避免了风吹日晒的日常通勤,五菱也赚得盆满钵满。其实这也与微型纯电小车的优势不无关系,用车成本低、身材娇小适合城市出行、代步也“有瓦遮头”。

不过随着大家对出行品质的要求,曾经的神车或许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毕竟它也是一台年轻的车型。

现如今大家都更倾向专车专用的情景,一家几口的会买台MPV;喜欢越野的会增购硬派越野车型;商务接待撑场面的会再买一台豪华车。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也让车型对日常驾驶的适配度越来越多。加上能源紧缺、油价飙升等现实问题,平时出门代步,开“大”车也成为了一种奢侈。那为了应对日常通勤需求,增购一台小型纯电车型,1“大”1“小”,也能进一步降低大家的生活成本,而五菱Air ev晴空(询底价|查参配)的问世,也是五菱基于这一用户诉求推出的车型。而且更重要的是,基于近百万车主的声音,Air ev晴空,也解决了不少用户用车方方面面的痛点问题!咱们接着往下聊,您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外观极简设计

精致度攀升

五菱Air EV晴空整体定位稍微高于宏光MINI EV,首先从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设计,还配备了分体式头灯组,同时采用了不规则造型设计,辨识度相当高。新车将会四款车身配色,分别为白、蓝、灰、咖。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2974mm/1505mm/1631mm,轴距为2010mm,另外侧面采用了隐藏在车窗位置的门把手。尾部造型简洁,分体式的尾灯设计辨识度颇高,刹车灯和示宽灯布置在后挡风玻璃周围,刹车灯则布置在后保险杠两侧,且加入了不规则四边形的设计。

尺寸方面,新车无论是两座版还是四座版,相比之前的车型都要略高一些。两座版的轴距近一步压缩到了1635mm,相信驾驭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非常可惜本次试驾并没有两座版,开完四座版我对两座版的驾驶体验也更加期待。而四座版轴距与GAMEBOY版一致,虽然长宽都不及GAMEBOY版,但是全新的布局设计也让车内驾乘空间更加出色。

内饰质感大提升

解决了更多“痛点”

内饰方面,新车同样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提供深、浅双色主题,融合撞色拼接等元素。另外,中控区撞色面板采用陶瓷白、皮革包覆、金属质感等多种材质拼接而成,精致感得到很好地提升。其次座椅使用星际形打孔工艺,兼顾舒适度和美观。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在用车便捷程度上,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化。首先之前需要选装的中控屏幕,这次也在两座版和四座版的高配车型中出现,储物空间相比之前也明显的增多,全车多达14个实用储物空间。另外在安全方面,除了更高强度的车架之外,新车还增加了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胎压报警、主副驾安全气囊以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主被动安全配置。可以说新车的内饰、配置以及安全性,相比五菱的其他小型纯电车,都有了质的飞跃。

这次试驾是自由试驾,我也专门把车开回编辑中心让作为五菱宏光MINIEV车主的同事体验了一番。一进入车内,他就说终于有了杯架、挂钩、中间的杯架了,他自己的宏光MINIEV上则是自己购买了一大堆储物的小配件,以求拓展储物空间,Air ev晴空的优化也着实让他眼红了一番。

后备箱的开口虽然更大了的,但我感觉还是有点偏小,另外尾门的设计几乎为90度,而新车仅有一米六几的车高,所以尾门的高度还是偏低的,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稍不留神就会碰头,如果有办法可以做到角度的调节,相信会对身高各异的消费者更加友好。

后排的窗户长得很像飞机的舷窗,五菱工程师也说到这个窗户的灵感也是来自于飞机舷窗。相比MINIEV来说,四座版后窗面积的增大,也让后排视野更通透,提升了驾乘舒适性。

驾驶体验非常惊喜

四座版超车居然很轻松

Air ev晴空的双座版本车型搭载了一台3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110N·m,CLTC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300km;本次试驾的四座版,搭载了5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140N·m,CLTC工况续航里程同样为300km,两者都采用后置后驱的驱动方式。双座和四座车型均装配了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组容量分别为26.7kWh和28.4kWh。

而两座版的动力参数,与MINIEV的GAMEBOY版一致。50kW的四座版,则是动力数据最好的一台,这也使它开起来的轻快感,是此前MINIEV不曾给到我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继续支持家用慢充外,Air ev晴空还支持直流快充模式,电量从30%充至80%需要45分钟。不过可惜的是,如果你想体验到快充,只能购买四座版本车型,不过四座版本车型电池容量也更大,也不得不配备直流快充。

底盘方面则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采用前麦弗逊式、后三连杆式非独立悬挂。原本我还以为新车底盘质感可能也和之前差不太多,没想到却变得更加优秀,这个我们等会再聊,先来看看新车动力表现怎么样。

首先这个50kW的电机,在动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本次试驾我不仅开着它穿梭于城市道路之间,也开始了快速路和高速上。之前开这类车型,上高速的时候我总是胆战心惊,因为马力实在太小,即使是在运动模式下,从匝道汇入车流达到极速,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要时刻提防左侧后方来车。

但是开着这台Air ev晴空,当我上高速进入匝道之后,一脚电门很快就能顺利融入车流。Air ev晴空拥有节能/标准/运动三种驾驶模式,新车运动模式下极速在106km/h之后,只能缓慢地一点点增加,但是前中期的提速也让驾驶员有着更好的信心。而在80km/h限速的快速路段,四座版Air ev晴空的优势就完全被发挥出来,娇小灵活的车身,以及良好的提速响应,也让变道、超车变得十分轻松,甚至让人非常愉悦、爽快。

而在节能驾驶模式下,极速被限制在80km/h以下,提速的响应也大打折扣,虽然也比MINIEV等车型要快不少,但是我更喜欢调到标准或运动模式。总体而言,大家开它上高速为了安全一定一定要记得开启运动模式,而在普通城市路况,标准驾驶模式也完全可以应付,而且也能更省电。

另外由于是后置后驱的驱动形式,新车车尾稍微显得有点“灵活”,加上四座版马力更大,而且车高增加导致重心偏高,我在行驶的过程中,面对急弯、高速弯或者紧急避让时,车尾能明显感觉到滑动,甚至在较滑的地面掉头时,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漂移”,所以雨天湿滑,以及高速行驶时,需要驾驶员时刻注意车况、更专心地控制方向,以免失控。

底盘方面相比之前的车型,也有了更好的完善,虽然底盘结构没变,但是我相信新车的避震桶芯、调校也有更好的更新。相比MINIEV等车型,新车的滤振会显得更有韧性,面对小坑小洼,回弹非常干脆利落,没有多余跳动。前文提到的MINIEV车主同事,他说再也不说是MINIEV那种死硬的感觉,舒适性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虽然新车面对较为恶劣路况时,弹簧压缩行程不足导致会有生硬的跳动传入车内,但是日常驾驶的底盘质感,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优化。

这次Air ev晴空的动能回收力度也可以调节了,提高强/标准/弱三种模式。当动能回收力度在强的模式下,新车开起来有点类似单踏板模式,放开电门,新车会明显的降速,但是没有很突兀的拖拽感,所以即使动能回收长期开着强,对驾乘舒适性也没有太大影响。而在弱模式下,你几乎感受不到动能回收的存在。日常驾驶更建议开启标准模式,既能更省心,也能降低单踏板的驾驶感。

转向手感方面新车表现依旧较为精准,方向盘的虚位并不算大,轻微晃动方向盘也能感受到方向的变化。另外新车的刹车脚感相比MINIEV也变得更软更线性,刹车力度也适中,总体表现不错,没有让人担心刹不住的体验。

总 结

新车已于12月12日双十二当天正式上市,全系拥有四款车型,分别设有两座和四座布局,其补贴后的售价为:6.78-8.28万。虽然售价方面让不少人有一点失望,对比MINIEV更高的价格,或许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是体验一番下来,我感觉价格的增加,反映在车子身上提升的品质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从价格和配置可以看出,五菱Air EV晴空的定位和配置表现都要优于五菱宏光MINIEV,在10万元以下的微型电动车市场形成高低差产品矩阵。但是我觉得只是单纯的矩阵补充,可能还不是这台车的最终目标。正如开头所说,为了应对消费者对品质的进一步追求,以及对用车需求下的增购,才是五菱Air ev晴空的想要做的。虽然价格更高,但我隐隐感觉它依旧会成为爆款,这有赖于新车对用户诉求的响应、在配置设计以及驾驶方面质感的提升。讲得再多,您不去亲身体验一下也白枉,想买MINIEV的真的可以去对比试驾一下,或许能让您改变想法。(图/文/摄:太平洋汽车 柯凯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蓝针大众是什么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