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官宣:9亿欧元“买断”部分员工,只为完成2024财务目标
近日,在汽车行业的一片瞩目之中,大众汽车集团为实现其2024年的雄心壮志,毅然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斥资高达9亿欧元,鼓励德国本土的部分资深行政人员提前离职,以此优化内部结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力保全年业绩稳健增长。
回顾月初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尽管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市场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然而销售额却未能同步跟进,降至755亿欧元,同比微降1个百分点。
更为关键的是,营业利润滑落至46亿欧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使得营业利润率降至6.1%,这无疑给全年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一情况,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在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推出这一提前离职补偿计划是为应对当前财务挑战,符合条件的行政人员需要在5月底之前作出抉择并办理离职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看似突兀的决策其实早有预兆。去年岁末,大众集团人力资源总监Gunnar Kilian曾在内部预警,若要如期完成2024年的严苛财务目标,即人力成本降低20%,集团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调整。
展望未来,大众汽车集团对于2024年的财务规划显得信心满满且目标明确。他们预期在这一年中,集团销售收入将有望实现5%的增长,并将营业销售回报率锁定在7.0%至7.5%之间,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预计达到45亿至65亿欧元,而汽车业务的净流动性则维持在约390亿至410亿欧元的高水平。
如同精心打磨一辆高性能跑车般,大众汽车集团正通过对自身组织架构的精细化改革与调整,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态势,犹如一辆汽车在赛道上疾驰时对每一个弯道的精准把控。此次大规模的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不仅展示了大众汽车集团积极应对挑战的决心,更凸显出其锐意进取,矢志达成2024财务目标的战略智慧。
通过这一系列深度变革,大众汽车集团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确保在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一个鲜明的范例。这场关乎企业命运的大胆行动,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写着大众汽车集团的发展轨迹,我们拭目以待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大众将在德国工厂裁员269人,或因竞争激烈导致电动汽车市场状况不佳
9月14日,大众汽车表示,由于“市场状况”,将在德国茨维考工厂解雇269名员工。这些员工为期12个月的合同于近期到期,公司将不再续签。
此外,大众还将调整工厂的轮班工作。据德新社报道,该工厂共有超过一万名员工,其中2000多人签订定期合同。
大众汽车发言人称,集团仍然100%地坚信电动汽车发展之路,茨维考工厂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官网信息显示,茨维考工厂生产大众旗下三个品牌的六款电动汽车。2018年,大众汽车宣布斥资12亿欧元(当前约92.88亿元人民币)改造该工厂以适宜电动汽车生产。尽管电动车生产较燃油车生产所需劳动力更少,但通过增加产量,彼时工厂员工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眼下,大众电动汽车却不得不做出裁员的选择以降本增效,或与在欧洲市场面临着来自特斯拉的激烈竞争有关。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大众在欧洲生产了9.7万辆ID车型,但仅售出了7.3万辆。作为对比,特斯拉在欧洲售出超过10万辆Model Y,超过大众所有电动车型的总销量。
直到7月,大众电动汽车在德国本土的销量才凭借电动小货车ID.Buzz超越特斯拉来到榜首。据德国媒体Automobilwoche,今年前7月,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注册量为4.15万辆,而特斯拉则为4.03万辆。
相对特斯拉,大众微弱的竞争优势能否维持有待检验。留给公司制定正确电动汽车战略正在流逝,大众还必须直面来自全球竞争者尤其中国汽车品牌的挑战。
在今年欧洲最大的汽车展会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公司参展数量是2021年的近两倍。比亚迪展出的海豹(Seal)直接对标大众和特斯拉的中型轿车。发布会吸引了众多汽车高管,大众汽车首席劳工代表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也在现场观看。
大众CEO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与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不会对欧洲制造商构成威胁,因为在欧洲市场延续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存在困难。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高通胀和补贴削减等情况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作为大本营的欧洲市场持续低迷,能否帮助大众支撑转型成本还未可知。
中国是大众汽车除欧洲外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3%,较上年同期下滑5个百分点。由于在华失守,大众汽车集团下调了2023年的销量目标,预计全年交付量将介于900万至950万辆之间。
梅茨勒银行(Bankhaus Metzler)分析师表示,大众下调后的目标仍是相对乐观的预期。马斯克则在日前警告称,若不尽快转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大众和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将被淘汰。
事实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系列软件能力是制约大众的短板。大众此前已积极寻求与地平线、小鹏汽车在内的中国公司合作,9月初,36氪报道称地平线将从内部软件算法团队抽调上百人至与大众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或将加速大众智能化进程。
细数德国大众汽车在国内出资成立的26家企业
截至目前,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共在中国内地出资设立26家企业,其中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大众中国)为其全资子企业,之后,大众中国在国内出资成立了25家企业。
一、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041.496万美元,位于北京市。
二、大众中国在国内出资设立的25家企业。
(一)、北京市6家,其中:控股企业1家,参股企业5家。
1、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2、得联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
3、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5455%。
4、易手车(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4%。
5、大众酷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
6、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
(二)、安徽省5家,其中:控股企业3家,参股企业2家。
1、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2、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3、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5%。
4、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
5、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4.68%。
(三)、上海市4家,其中:控股2家,参股2家。
1、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
2、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
3、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
4、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
(四)、吉林省3家,其中:控股企业1家,参股企业2家。
1、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
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
3、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
(五)、江苏2家,均为参股企业。
1、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
2、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4.974%。
(六)、辽宁省2家,均为控股企业。
1、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2、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
(七)、天津市2家,均为控股企业。
1、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9.9318%.
2、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八)、四川省1家,为参股企业。
摩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66%。
以上26家企业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键企业均为控股企业,控股企业12家,参股企业14家.
2、按地区分,北京7家,安徽5家,上海4家,吉林3家,江苏、辽宁、天津各2家,四川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