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动力转向油是什么颜色的?
牌子不重要,只要选择一家靠谱的门店,就可以了!
大众造车故意留缺陷?这样的车况谁给你勇气上高速,朗逸漏油维修
#精品长文创作季#坊间有一种不能被证实的说法,就是汽车制造厂家不是不能设计出完美的车,而是故意留点坑等你去跳,为售后市场留条活路,不管你是大名鼎鼎的大众还是全球卖爆的丰田,都是如此。
朗逸作为一款上汽大众的家用实用性轿车,主打的就是一个毛病少性价比高,但是朗逸也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尤其是搭载EA111发动机的车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患无穷。
今天来了一台大众朗逸,车友是湖南怀化人,在永康一家热处理厂上班,今天准备开高速回去,但是发现车子有抖动,怀疑是缺缸了。
车辆实表公里数,这车是二手买的,是朋友转让给他的,按理说,这样的一手车对车况应该是知根知底;事实上这车也确实不错,但是千算万算就是算漏了漏油的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们先把车顶起来检查一下。这里剧透一下,漏油主要是发动机漏油,内漏外漏都有,另外车主说之前这车加了不正规的动力转向油,所以想把动力转向油一起换掉。
看看,助力泵上都有油,看到这,你肯定会怀疑,是不是助力泵漏助力油了,很多人都会这样去想。其实这样的维修思路就跑偏了,你先看看上面流下来的油是什么油,通体乌黑,明显是机油,助力油是透明的。
这款车的机油滤芯是倒长得,所以换滤芯的时候很容易有油流下去,重点要怀疑这个,但是从这里看,似乎上面是干的。
再从底下看,发现问题了吧。链条边盖密封垫漏油……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当然了,这点漏油你忍忍也就算了,换不换问题不大。接下来的问题才是最头疼的。
拔出点火线圈,整个火花塞孔里都是机油,从照片里可以看到,火花塞整个浸泡在机油里面,难怪会有缺缸失火的情况。并不是点火线圈坏了或者火花塞坏了,而是有油。
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油怕什么?其实你不知道,点火线圈里面的胶圈被油泡过之后会发福,同时油会导致点火效率低下,从而引起缺缸和抖动。到时候你车子抖动,油耗大,就该郁闷了。
没辙,这种问题不处理,到时候可能会有大问题,抓紧时间搞吧。好在是台1.6的机器,不是1.4T,东西少很多。用龙门吊直接吊住发动机,赶紧拆。这种活,就是属于工时比材料贵的类型,材料就四个铝圈圈、一个边盖垫、两个密封圈、几瓶清洗剂……
拆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发动机支架的螺栓上粘了很多铝沫,车主说前几天刚换的发动机支架垫。估计是之前那个修理工大哥螺纹没对准就往死里拧螺丝,螺纹滑丝了!!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敢说实话,一旦都说了,就有人说我踩同行,但是不说又不是我个性,算了,还是说吧,实事求是做人比较符合我的风格。
接着拆皮带盘,皮带盘拆起来格外费劲,我都怕把螺丝拧断了,拆下来之后发现,螺丝被人打了螺纹胶……唉,这是什么操作呀。
要换圈圈就要拆凸轮轴瓦架,要拆凸轮轴瓦架就要拆链条,要拆链条就要拆边盖,一环扣一环,一点都不能偷懒。
拿掉凸轮轴瓦架,就可以看到底下的密封圈了。这里剧透一下,刚引进中国的那批EA111是没有这个密封圈的,所以不存在漏油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这款车后来改款的时候,要改成这种设计,难道设计师不知道橡胶老化会漏油吗?
就是这个圈圈,橡胶的,基本上三年五年就老化,然后漏油。我就不相信设计师不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做成这样,大概率是怕我们修理厂没饭吃,在此我感谢他八辈……
如果说是引进中国时候的EA111是这种设计,后期改掉了这种设计,那是一种进步;但是引进的时候是好的,后期改出这种缺陷设计,那就不免让人怀疑了,对吧。
顺带着检查液压顶筒,EA111发动机的液压顶筒很容易坏,因为油道细,供油量少,顶筒长期缺油,所以损坏率比较高。
检查之后发现6个顶筒泄压,那就换6个吧,16个如果全部换,代价太大了,车主吃不消。这个顶筒是德国伊娜代工的,原厂件一个要二十来块钱,不便宜吧。
顺便再透露个秘密给大家,宝马车系的,比如N46或者N52的液压顶筒,也可以用大众奥迪的替代,我们对比过,一模一样,但是用在宝马车上,价格就不一样了,所以说配件的水很深,各位估计不敢去蹚。
液压顶筒家中常备,其实就是EA888的液压顶筒……同样的顶筒,用在EA888上面就很长寿,用在EA111上面就很容易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看来不是顶筒的问题,是车的设计问题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铝环是关键。我知道,网上有卖那种戒指一样的铝环的,直接塞火花塞孔里,抹一点胶水塞进去那种。我不能去说人家的设计不好的,按时很多人说,那个治标不治本,于是我就想找一种彻底治标治本的办法。
我是从发动机镗缸镶缸套上得到的灵感,既然缸体可以镶缸套,那为什么座圈密封圈孔不能镶铝套呢?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圈圈。用工具敲进去,牢牢的镶嵌到孔里,留下0.5毫米的浅槽,然后直接打密封胶,和EA888发动机的气门室盖一个道理。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几个圈圈嘛,又没啥技术含量。你可以说对了,确实没啥技术含量,主要在于圈圈的尺寸和材质。不能太松就,松了会动,不能太紧,紧了把周边的组织挤变形,必须刚刚好,略微带过盈量。
这些圈圈都是车床车出来的,尺寸上有保障。同时材质也是和缸盖一样的铝合金材质,可以保证一样的热膨胀系数,物理性能没任何问题。
直接在浅槽上打大众原厂的5910胶水,或者更高级的奔驰5970胶水,这辈子都不会漏了。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打胶圈结合面必须清洗干净,不能有任何油渍。
中间过程我们就不累述了,免得大家看得无聊,此时已经是装好后的状态了,师傅昨晚加班搞好的。
火花塞孔结合面有胶水溢出,就表示胶水已经填充满了那个空间,等胶干了之后,那就绝对不会漏了。
和市面上那种直接往火花塞孔里面塞个铝套抹点胶水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呢?区别在于,我们是单独重新构建了一个浅槽结构用来蓄胶,胶水是从内部往外挤出来的,真正的隔绝了机油漏出来的路径。而往里面塞个铝套只是表面堵住了漏油,并不是彻底解决的良方。
昨天那颗被拧滑丝的螺丝也已经给他换掉了,家里这种原厂螺丝都有备货的,十来块钱一根进价,直接送他了,滑丝的螺纹孔镶了螺纹套,也没收钱,送他了。
这里要奉劝各位同行,修车要仔细小心,不能蛮干。我知道现在修理工越来越少,整个行业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状态,很多学徒拿来当中工用,中工拿来当师傅用,都是小个的拿来当大个的用,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就不做长篇大论了,有机会再一起探讨。
估计车主之前用日系车的变速箱油当助力油加进去了,所以开起来觉得方向怪怪的,这也是一种不专业的行为,配件必须精准使用,应急情况下可以拿来替代一下,但是平时不能这么干,我们给他抽干净,底下放干净,然后换助力油。
这个助力油是大众奥迪路虎原厂配套的,碧绿碧绿的,不过颜色不是重点,颜色只能代表着色剂不一样,关键是油的粘度指标,毕竟液压传动油也是有讲究的,和变速箱油不能混用。
叶子板内衬上少了好几个螺丝,有的是没有卡扣,能配上的都给他配上了,洞太大的就没法处理了,凡事对得起良心,晚上不怕有人来敲门。
底下之前漏油的痕迹用化油器清洗剂洗干净,估计又得用几瓶才能洗干净,反正化油器清洗剂也便宜,洗呗!
硬着朝阳,必须是硬着,不是硬着,用导演姜文的话来说:“硬不硬?”(我指的是手段)。盖上机盖,代表着维修工作结束了。
这几天我们这里下雪,好久没看到这么大的雪了,内心难免有一种儿时看到下雪的冲动,不过现在的雪和我们小时候不能比,只能称之为毛毛雪。大哥是湖南怀化的,这几天据说湖南暴雪,回去路上注意安全呀。
问题解决,完美交车,大哥回湖南,预祝大哥一路顺风。
大众奥迪烧机油的问题已经别攻克,所以闲来无事我只能搞点小漏油的问题,大众车系还有哪些通病,各位不妨评论区说说,我们研究研究,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一汽-大众稳健推进“油电共进”战略,已成合资车企转型升级范本
12月15日,一汽-大众ID.7 VIZZION在佛山MEB智慧工厂正式上市。新车共四款车型,有长续航642km与四驱版570km两种综合续航选择,以及四驱、后驱两种动力形式。其中AIR版227,777元,PRO版237,777元,PRIME版262,777元,首发版230,777元。
一汽-大众的实力,在汽车行业有目共睹。毕竟,32年的造车底蕴,以及德国大众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加持,使其始终行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而当谋求企业转型升级和品牌跃迁向上的一汽-大众,在继续保持燃油车市场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重重发力,则更加优化了自身的竞争力生态。如今,新近上市的产品力强悍的ID.7 VIZZION,正是其“油电共进”战略的重要一环。
ID.7 VIZZION:步步到位才是真到位
步步到位,是ID.7 VIZZION的产品标签,表明了一汽-大众之于新车的自信。说起来容易,真若做起来,就意味着不惜工本的投入。如今来看,一汽-大众在新车打造上显然超出预期。
在产品力层面,ID.7 VIZZION无论是“自由之形”设计理念实现的美学与功能实用的兼得,超大开口的掀背设计、超大后备箱空间及延展空间,同级最优有效乘坐空间等,还是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第三代空气监测系统Clean air 3.0、Harman Kardon音响系统、ID. Light 智能交互灯带等,都为用户打造了“大不一样”的体验。
而ID.7 VIZZION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独有的“三明治”门槛结构和两根采用航母级材料的加强横梁造就的“钢筋铁骨”,在研发阶段已历经73次整车碰撞试验,为车身及电池提供的双重防护。“铠甲电池”壳体机构,在抵御来自外界的撞击同时,还能够隔绝来自电池内部的起火风险。ID.7 VIZZION还对每个电芯都进行了100%的监测,单个电芯的控制参数超过6800个,并且每个参数都比行业标准至少高出10%。从电芯、模组到电池包多达436项的安全测试,全方位守护电池安全。看得出,ID.7 VIZZION在安全层面可谓不惜成本,并且创新性地持续提升安全底线。
再加上全新一代车机操作系统ID. OS 2.0、15英寸智能2K悬浮屏、内置ID. Mate AI智能管家及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全系标配的AR HUD智能导视,实现智能座舱全面进阶。此外,基于对用户用车场景的深刻洞察,ID.7 VIZZION 通过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3.0、IPA +TPA 智能泊车管家等前瞻智能科技,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智能出行体验。
所有这些,都表明一汽-大众洞悉了新能源汽车用户在经历过对智能化功能尝鲜式的追求后,已经转向对安全、操控等汽车产品本真价值的重视,因而应用大众品牌前沿科技的ID.7 VIZZION,在实现智能化跃迁的同时,更打造了全维安全、主流智能、极致舒适的产品优势,这也标志着ID.家族正式进入了2.0时代,一汽-大众的“油电共进”战略自此进入了纵深阶段。
推行“油电共进”战略,当下车市的理智之选
ID.7 VIZZION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与能力。在此同时,一汽-大众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仍在持续发力。
要知道,虽然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但燃油车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1934.5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1253.6万辆,占比64.8%,这足够说明燃油车广泛的市场需求仍不容小觑。当然,新能源车累计零售680.9万辆,同比增长35.2%的表现,也表明新能源版块是车企押注未来高速增长的重头戏。
基于汽车市场走势,可以看到油电共存是当前阶段的大势所趋,而油电共进,则是一汽-大众的战略方向。
一方面,进一步挖掘燃油车的潜能,持续革新燃油技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布局完善、品质过硬的燃油车,巩固和发展深耕了30余年的优势市场;另一方面,则通过ID.4 CROZZ、ID.6 CROZZ以及新上市的ID.7 VIZZION,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
此外,一汽-大众还布局了以迈腾GTE和探岳GTE为代表的插电混动产品,从而构成了结构多元化、覆盖广泛化的新能源产品阵营,助力企业实现稳步转型升级,打造全面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新时代高品质出行生活。
在市场内卷持续加剧,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没有顾此失彼的一汽-大众仍然能够冷静面对,坚定推行“油电共进”战略,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油电共进”战略已见成效,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从车企的角度而言,“油电共进”战略的实施,使一汽-大众在保持燃油车竞争力的同时,也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油、电两大领域布局的更加丰富的产品线,让用户购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都让一汽-大众在面对行业竞争时有了更大的底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一汽-大众全品牌累计销量163万辆,合资车企销量排名第一,持续领跑合资市场的同时,稳坐行业标杆地位。
在这其中,由于一汽-大众精准捕捉国内用户的需求,始终坚守德系品质,广泛应用大众先进科技,因而在产品力层面保持着领先行业的优势,收获了优质的口碑,获得了消费市场的认可与肯定,全线产品销量持续向上。轿车领域的A+级标杆速腾,累计销量25万辆,作为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领先第二名近一倍;而1-11月累计销量16万辆的迈腾,稳坐B级主流轿车市场前三甲。
作为SUV市场后来者的一汽-大众SUV家族,注重产品动力、配置等核心产品力的持续升级,市场表现出色,今年以来累计销量达247864辆。其中,探岳累计销量近12万辆,验证了这款主力车型产品力的强大。而承担着品牌向上重任的揽境、揽巡,今年二、三季度均实现大幅环比增长,销量及市场份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双揽”累计销售突破5万辆,销量超越途昂家族32%。传说中的“后发先至”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燃油车表现出众的同时,一汽-大众凭借品质基因、安全保障、空间挖掘、底盘调校和前后配重设计等方面的功力,以及在智能化方面的进阶,使新能源汽车跳出了无用功能盲目堆砌的怪圈,产品与用户实现了有效的情感沟通,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的提升。1-11月份42442辆的累计销量,显示出“油电共进”战略的推行已见成效,累计销量超过3.2万辆的ID.4 CROZZ,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合资电动SUV NO.1。
值得期待的是,ID.7 VIZZION正式登场后,凭借其大众品牌全球首款纯电旗舰轿车强大的产品竞争力,未来将助力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以ID.7 VIZZION的上市为节点,以“油电共进”为核心战略并实现品牌跃迁的一汽-大众,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大领域还将大有作为。
大众孟侠:践行“油电并重”更需要“事在人为”
网通社访谈 2023广州车展上,大众汽车品牌携旗下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车型在内的25款车型亮相。品牌旗下重磅车型ID.7 VIZZION、ID. NEXT、旗舰B级SUV产品矩阵——途锐、途昂、途昂X、揽巡、揽境,以及专为电影《奇迹少女》打造的展车纯电甲壳虫(electric Beetle)悉数亮相。
随着ID.7的揭幕,大众汽车进一步强化纯电ID.家族在品牌向电动化加速转型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秉持以用户为中心,大众汽车在中国也持续优化燃油轿车。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向网通社表示:“中国市场中,品牌相当之多,新品牌还在不断涌现,这也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今后也将继续这样的态势。”他还提到,面对行业电动化的趋势,我们正在加速向电动出行转型,并为今后十年的电动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下为访谈实录:
提问:关于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推进本土化,大众汽车接下来如何加强智能体验的本土化?和小鹏汽车合作后,双方关于智能体验方面的科技会应用在哪些车型上?会应用到在售燃油车上吗?
孟侠:智能网联汽车非常重要,燃油车也是可以实现的这一点的。因此,大众汽车计划将相关技术应用在不同驱动类型的车型上,使我们包括燃油车在内的产品阵容更具吸引力,全方位实现智能网联。
中国燃油车市场目前约有1400万辆的规模,这意味着巨大的用户需求。明年,大众汽车会在途观L、探岳等多款燃油车型上应用新的智能网联科技。我们在语音识别、智能驾驶、智能导航等中国用户亟需的技术领域有着出色的本土合作伙伴,这会不断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数字化发展。
关于ID.家族。ID.家族阵容不断壮大,我们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更多车型,例如今天大家看到的ID.7 VIZZION就将在年底正式上市。这款车型有着宽敞的空间,搭载了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AR HUD智能导视、15寸2K超清显示屏、智能空调等先进科技,并采用隐私玻璃。
车机交互系统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采用ID. Mate智能管家等很多本土化创新科技。通过应用新技术,我们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明年,大众安徽的新车型也将在中国上市,也会配备最新的本土化科技。
网通社:ID.3的降价策略会持续多长时间?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在成本上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在降本增效。企业在降本增效的时候,能继续保持品质吗?企业怎么平衡成本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孟侠:现在市面上的车型非常之多,价格也越来越有吸引力,最终肯定是消费者说了算,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目前,不少厂商还无法保证盈利率。这当然对大众汽车有影响,因为我们也销售纯电动车。不过,我们保持了业务的平衡,在燃油车市场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在燃油车领域的投入使得大众汽车目前能在这一市场中占据最大的份额,而且用户覆盖一线到五线城市,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消费者购车时,肯定看重价格,但企业的业务模式必须具备健康的盈利能力,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我们成功地降低了ID.3的成本,所以大家注意到今年以来这款车型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当然,降低成本需要时间,我们首先优化了成本结构,比如从原材料、电池上寻找降本空间。这些成本下降之后,售价调整吸引到更多中国消费者购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ID.3是中国销量最好的纯电动车之一,单月销量已逐步攀升到约12,000辆。
我们必须不断了解消费者需求,包括对于价格的需求,但这不能以牺牲安全和品质为代价。比如,高压系统和电池都需要非常严密的保护,大众汽车在安全方面始终保持着最高的水准,时刻保护用户的安全,这也是我们一贯的品牌基因。
网通社:我们体验过ID.7,发现它的智能座舱相较于之前的车型确实有进步,但它的智能驾驶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大众汽车针对智能驾驶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大众汽车对于ID.7 VIZZION的销量有什么样的期待?
孟侠:大众汽车相信科技以人为本。基于我们的战略,我们会率先应用最受用户关注、与用户使用最相关最亟需的技术。大众汽车的目标人群中,家庭用户占据了不小的比例,他们十分看重车内空间和舒适性,而在这方面我们有着突出的优势。
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大众汽车深受用户信赖。而且,我们的经销商网络覆盖面非常广,能够在一线和更多下沉市场中近距离接触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首先要保证的是消费者现在最需要的技术。
ID.7 VIZZION拥有智能座舱,而且价格会很有竞争力。这也是一款为家庭打造的车,有着宽大的行李厢、宽敞的车内空间,并兼有大众汽车安全、可靠、高品质的品牌基因。在它所处的细分市场中,我们还会推出更多新车型。
2026年,我们和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两款新车会亮相,这些车型会应用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当然也定位不同的用户群体。众所周知,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很出色,我们也会在未来车型上带来更多智能驾驶方面的科技。
网通社:大众汽车和很多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合作,中国科技公司最新研制出来的技术是否会同步在大众汽车的车型上落地?我最近也试驾了ID.7车型,智能化表现确实很惊艳,类似的技术会在已上市的现有车型上更新吗?
孟侠:我们会对现有车型进行更新,中期改款时,我们会考虑把ID.7 VIZZION的大屏用在ID.4和ID.6上。
我们会应用最新的科技,因为这背后是共同研发的理念。在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中,既然选择了依托G9平台开发,我们顺理成章地会使用这一平台最新的技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业务模式更加完整、更加合理。我们和小鹏汽车在这方面也达成了共识,同时也会把大众汽车的基因融入进去。
我们会从设计上将这款车和现有的小鹏汽车车型进行区分。目前,合作进展顺利,而且我们一直保持和小鹏汽车的深入交流,定期开会讨论。2026年,这两款车将如期而至,而且也一定会搭载最新的技术。
网通社:大众汽车ID.家族在降本方面有不错的突破,以后是否会考虑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比如欧盟或者中东?大众汽车如何看待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发起的补贴调查?
孟侠: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直是大众汽车重要的全球供应链枢纽。事实上,大众汽车大量使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未来我们仍然会继续如此。目前看来,我们首要关注的还是在中国生产本土需要的车型,同时我们也会评估为中国研发和生产的车型是不是能够向海外出口,现在并没有很明确的战略和时间表。大众汽车会首先平衡中国和海外,优先关注中国本土车型和市场。前面提及的大众安徽生产的车型会出口到欧洲。
回到您提到的有关欧盟反补贴调查的问题。大众汽车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有着全球化的供应链。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例如在中国,我们设有40家工厂,经历了近40年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融合,已经和中国市场达到了很高的契合度。
全球贸易是自由贸易,我们是支持自由贸易的,而且不应该仅关注是否有补贴。大众汽车会先立足中国,建立良好的市场业务关系,同时也会坚定地支持全球化格局下的自由贸易,因为这带来了诸多好处,助力了中国和欧盟的发展。
网通社:请问,您认为明年大众汽车的在华市场份额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大众汽车在合作中如何发挥好协同和纽带作用,协助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保持竞争力,守住燃油车的份额?
孟侠:目前在市场中,企业面临着价格和销量的双重压力,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我们很高兴看到大众汽车能够在燃油车市场中保持第一,并提升在很多细分市场中的表现。我们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有着明确的共识,即继续巩固燃油车的市场地位。而在纯电动车领域,两位合资伙伴对提升市场份额也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然,从整体数量上来看,燃油车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领先地位,拓宽市场份额,并发掘新用户,所以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发展。纯电动车市场的挑战的确更大,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我们的策略是保证在市场中不断发声并占据一席之地,然后力争提升销量。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为了销量开启价格战,因为企业即便降价,最终的成本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不是我们愿意做的。我们相信,包括ID.家族和即将上市的ID.7 VIZZION在内,更强的产品竞争力会为我们在纯电市场赢得更多的份额。
网通社:2023年已经接近尾声,请您对大众汽车今年在华的市场表现做一个评价?明年的重点工作有哪些?我非常喜欢ID. Buzz,目前它的引入进度如何?未来这款车在中国会采用什么样的销售策略?
孟侠:我也特别喜欢ID. Buzz,消费者和媒体关于这款车的反馈都非常积极,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将ID. Buzz引进到中国来。究竟以进口的方式聚焦利基市场,还是开启本土生产,这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需求来定。
进口的话,价格会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而本土生产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投入并做大量准备。目前,我们仍在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研究如何以最好的形式将ID. Buzz带给中国消费者。
过去这几个月中,我们的燃油车市场表现很不错,上险量也能体现这一点。当前,我们的燃油车市场份额约为15%,领先第二名不小的距离。在纯电动领域,我们也在不断攀登,我们还需再等待一个多月才能见到纯电动车型销量的全面情况。总体来看,今年大众汽车纯电动车的销量应该会超过去年,最后的成绩单取决于整体车市,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
网通社:中国人做事比较讲究“形势比人强”或“借势”,大众汽车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汽车品牌之一,一定程度上借了开放政策的东风。大众汽车一度成为中国人认为最稳定、最好的汽车产品的代表。大众汽车在中国从起步到发展至今暗合了“借势”的说法。但是新能源来了以后,市场有声音认为,势头不在大众汽车这边了,政策以新能源为主流。而且,自主品牌表现得非常强势,最近市场上日系品牌在中国的颓势可能是一个表现。您如何看待日系和合资品牌可能撤退的趋势?大众汽车准备如何应对,能否再次掌控这种势头?
孟侠:现在市场中的智能网联车风头正劲,纯电动车迎来很大突破,插电混动车型也有非常大的机会。但在这个背景下,大众汽车也并不是从零开始。我们在中国有40家工厂和9万多名员工,我们在规划的时候需要从不同方面体现责任感,比如产能投资、员工聘用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履行责任和义务。
当前市场发展非常之快,技术更迭比以往都更加迅猛,这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数十年来,我们将很多技术尤其是全球的先进技术带到了中国,而在过去三年,中国的出行生态和汽车产业迎来飞跃,呈现出与全球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径、技术和特征。
这时候,不管是在软件还是其他方面,我们就不能纯粹用舶来的方式把技术引入中国。因此,我们正以更合适的方式、更快的速度将最新的科技导入到产品中,使得我们在电动车领域也能把握市场脉搏。例如,ID.7 VIZZION在科技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大家可以在广州车展上近距离了解它。
我们必须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向前发展,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开发周期在中国创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安徽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各项新平台、新技术和新功能都会由其负责研发。除此之外,我们还与很多重量级科技公司合作、合资。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再加上合作伙伴的研发团队,将给中国市场带来非常多出色的解决方案。
出行生态链中的合作以及合资模式也是我们的秘诀。最近几年,我们进一步加快了合作,确保在技术方面能够勇立潮头,其中包括与地平线的合作以及成立的合资公司、CARIAD和中科创达就车机系统和用户交互体验方面开展合作而成立的合资公司,以及我们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双方都有着坚定的信心,正在按照时间表推进,计划于2026年推出两款合作车型。
合作制胜,我们会尽可能地通过与本土伙伴的合作加快产品投放。在中国,“借势”的确能够有所成就,但对于大众汽车而言,践行“油电并重”更需要“事在人为”。
网通社:您多次提到了要巩固燃油车市场份额第一的策略。各家都在讲全面电动、电动优先,大众汽车是基于怎样的判断做出如此决策的
孟侠:首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多元的。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对于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很高,但其他一些城市仍存在着巨大的燃油车需求。今年整体市场中燃油车可能达到1400万辆左右的规模,这说明用户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
尽管新能源发展速度很快,但燃油车仍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如果一步就转向电动车,未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另外,通过燃油车,我们也为提振地区经济做出了贡献。我们有28款燃油车型,在未来几年,我们仍会对其进行优化。
目前在中国,混动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抓住机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偏好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以往,我们的开发周期略长,但是现在通过与合资伙伴的合作,我们正在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并向纯电车型转型。
网通社:刚才您说到油车会加速向插电混动转型。一些品牌未来一两年会转向增程式技术路线,一方面是成本原因,另一方面是想通过长续航解决用户痛点,这在短期内是比较务实的技术路线。您怎么看?
孟侠:最终是消费者说了算。增程式车型目前在市场中取得了成绩,消费者觉得能够消除里程焦虑,小电池的成本也会略低一些。但如果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平台,且针对插混也已经有了相应架构,再加入增程式技术就比较困难了。
网通社:之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投放电动车的时候,倾向于主流和平价车型,比如ID. Buzz、ID.5等都没有引入中国。但从广州车展的态势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高性能车型的需求很旺盛。最近,ID.7即将在全球推出旅行版车型,大众汽车在慕尼黑车展上也揭幕了ID. GTI Concept概念车,这些车型以后会不会被更快地引入中国市场?
孟侠:我们当然要把全球车型带到中国。经验告诉我们,欧洲或是其他国家的车型概念在中国不见得行得通,本土化的长轴距燃油车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我们在引入全球产品的同时也要谨记,如果导入中国就必须对其做相应的调整。高性能车的引入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类似ID.2这样的车型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也许不合适。我们也会做更多的调研,如果中国消费者喜欢ID.2这样的车型,我们也会考虑。
消费者会为最新的技术吸引,但不是每个车的科技都一应俱全。有些车型的重点是智能驾驶,有些则是驾趣或科技感,消费者拥有最终的选择权。而且,科技含量很高的车并不一定会赢得所有人的喜欢,消费者购车时会通盘考量,技术只是其中一方面。即使纯电动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大众汽车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出行方案,我们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网通社:我在深圳看到一些贴着大众汽车贴纸的大疆测试车,大众汽车是否和大疆有合作?有哪些成果?是否会很快落地?
孟侠:我还不知道您看到了哪辆伪装车,但我们和大疆围绕燃油车技术是有开展合作,大疆是一家实力强劲的科技公司。我们也和其他公司展开合作,比如与科大讯飞的合作。我们会在未来的燃油车型上配备丰富的智能网联功能,例如搭载合作伙伴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成果。
(图/文 网通社 邹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