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文武大众爷

窝窝头怎么做最好吃?必须要烫面吗?(开水和面)?

捕鱼的网是渔夫们编织而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用的网是怎么来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你的问题是问:我们用的网是怎么来的?

网一般指互联网

1、互联网的来源

1968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网,名为 ARPANET。

时逢美苏冷战,美国国防部为了防止苏联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所以需要设计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通信网取得联系。

互联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起源于美苏冷战。

1975 年,“阿帕”网由美国国防部通信处接管。

但在全球,已有大量新的网络出现,如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

直到 1983 年“阿帕”网用于民间的“阿帕”网改名为互联网。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

阿帕”网的 TCP/IP 协议在众多网络通信协议中胜出,成为我们至今共同遵循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1987 年 9 月 20 日按TCP/IP 协议,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

在此后,中国用了近 7 年的时间真正接入互联网。

2、互联网发展史

我个人接触互联网大概是1995年,经过了整个互联网发展史

我在1999年开了全市第一家网吧,组的是局域网,这个时候,上网是用调制解调器,相当的慢。

那个时候互联网是以新浪、网易、为代表的,以及BAT,这些都被列入传统互联网了,

今天的互联网,更加广,可这样分为四个阶段

(1)PC时代:有限连接,有时在线;

(2)移动时代:处处连接,随时在线;

(3)智能互联:“连接一切”,互联网从工具变为基础设施。

(4)而智能互联时代的核心方向又分为四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互联网发展的永恒主题:链接和智慧。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大众汽车撤资,合营企业已出售,出门问问AIGC成色究竟如何?

如何去定义由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创办的企业出门问问(Mobvoi Inc. )?一家制造智能手表的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从事语音交互的AI公司?答案都不是。

5月30日,在出门问问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AIGC”成为出门问问叙事的核心。

根据招股书信息,出门问问是一家领先的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AI公司。灼识咨询报告表示,出门问问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出门问问是中国最早一批起步、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智能手表、语音交互、AIGC正是李志飞长时间创业以来,不同阶段寻求的业务重点。智能手表业务发光时,出门问问C轮获得了谷歌投资;后因语音交互技术,吸引了大众汽车[包括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 S.A.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称为“大众汽车”]投资1.8亿美元,成为出门问问D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并联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然而,出门问问招股书显示,作为“现金流”重要来源的智能手表业务在2022年出现下滑,将出门问问估值带至新高的车载语音业务被分家,最重要的资方大众汽车消失在D轮投资者名单中。

原来,一年前,出门问问已经回购大众汽车(主体为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 S.A. )投资份额,同时,出门问问也退出了双方合资公司。

如今,出门问问官方介绍中,仍然写着“大众汽车集团等达成投资与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门问问对澎湃新闻诸多提问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上市申请的程序,按照合规要求,目前不方便接受访问,内容方面可以参阅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文件。”

大众汽车则对澎湃新闻的采访给出“不予置评”的回复。

已回购大众汽车D轮投资份额

从2013年3月至2019年9月,出门问问进行了7轮融资。目前,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即李志飞、李媛媛及雷博士以及彼等各自的全资投资控股公司(即MobvoiLimited、CMWWLimited及AmberleiLimited)为一组一致行动人及实体,合计持有32.74%权益。

此外,SIG海纳亚洲是出门问问的最大外部股东,通过SIG实体持股17.03%;Google通过Google Ireland Holdings Unlimited Company持股13.26%、红杉通过Sequoia Capital CV IV Holdco, Ltd持股10.92%、歌尔声学通过香港歌尔泰克有限公司持股10.03%、真格基金通过Zhen Partners Fund I, L.P持股3.07%。港股上市公司圆美光电(08311.HK)则通过Skyteam Resources Limited持股1.79%。

然而,澎湃新闻注意到,出门问问D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大众汽车却消失在股东名单中。

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集团曾有过一段“蜜月期”。据人民网2017年4月报道,大众汽车[主体为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出门问问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大众汽车将出资1.8亿美元(约合12.4亿元),与出门问问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众问问”]。同时,大众汽车也成为出门问问的D轮独家投资者。

然而,4年后,大众汽车却撤资了?

招股书信息显示,根据日期为2021年10月29日的框架协议,出门问问于2021年12月20日与大众汽车(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 S.A.)订立股份购回协议,出门问问以对价1700万美元向大众汽车购回6967万股普通股、2.89亿股D-1轮优先股及3094万股D-2轮优先股。

1.8亿美元投资额为何能够以对价1700万美元回购?

澎湃新闻同时注意到的另一则信息是,2022年9月,出门问问将合营企业Mobvoi JV所持50%的股权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汽车附属公司A。

出门问问表示,Mobvoi JV为公司参与的唯一一家合营企业,注册于2017年4月,注册资本为8000万美元,且出门问问与汽车附属公司A各持股50%。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Mobvoi JV上述注册时间、注册资本、持股方与持股比例等信息与大众问问天眼查信息一致,汽车附属公司A通过双方共同专利查询后能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画上等号。

这或许意味着,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进行了股权置换。即出门问问将持有的大众问问股权转让给大众汽车,大众问问则从双方合营企业转变为大众汽车全资子公司。而大众汽车退出了原本对出门问问的持股,出门问问完成股份回购。

车载语音市场拓展如何?

大众汽车曾是出门问问非常重要的投资方。

2017年3月30日,出门问问从大众汽车获得了1.8亿美元的融资。该融资规模不仅是出门问问前五轮融资总额7578万美元的两倍以上,使得出门问问的投后估值达到了7.44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大众汽车帮助出门问问成功拓展了车载语音交互市场。

根据出门问问官方公众号2021年7月1日的文章,在2017年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宣布合作之后,出门问问在两年内研发完成一整套离在线结合的高性能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截至2021年7月,出门问问主导研发的前装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平台已用于奥迪A4L、帕萨特、新迈腾等多款主力畅销车型,并预计2023年前装量将达到1500万辆。

出门问问在文章中展望车载语音市场时表示,“至2023年底,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总共推出8款ID.车型,出门问问也致力于持续点亮整个ID家族及大众其他崭新车型的高光时刻。”

然而,出门问问在文章中期待的“高光时刻”并未到来。一年后,曾经“密切合作”的双方进行了“分家”。

出门问问持股1.79%的股东Skyteam Resources Limited,为上市公司圆美光电(08311.HK)附属公司。圆美光电于2022年9月发布的公告称,获悉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主体为Volkswagen AG)签订了协议。该份协议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出门问问从大众汽车手中回购股权;二是,出门问问将大众问问股权出售给大众汽车;三是,双方签订了知识产权协议。

圆美光电相关公告

其中,知识产权协议内容是,出门问问将大众汽车部分汽车项目中与汽车语音对话系统相关的多项知识产权的一半转让给大众汽车的一家联属公司,并由出门问问相关附属公司向大众汽车的联属公司就部分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援及培训。

圆美光电相关公告

圆美光电在公告中表示,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解除深度绑定之后,此举还将有利于出门问问拓展其他汽车企业的发展机会,同时,出门问问将继续成为大众汽车及其联属公司的长期技术供应商。

而在此之前,大众问问已经是车载语音市场排名前五的厂商。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2022年1-8月国内车载语音市场,科大讯飞、Cerence分列市场前二,合计占有率超过70%。而大众问问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4.5%。不过,目前,大众问问已经是大众汽车全资子公司。

在“失去”大众问问之后,出门问问在汽车市场拓展情况如何?

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披露到,截至目前,已与一家中国领先的汽车公司签订一份协议,以提供源编码服务,并与多家全球和中国领先的汽车公司达成了全面的技术合作协议。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出门问问在汽车垂直领域的AI企业解决方案已被七家汽车制造商采用,并嵌入到不同车型中;2020年以来汽车领域前装语音助手的汽车超过200万辆。200万辆的规模,与出门问问在2021年提出的1500万辆的期望数据相差甚远。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国内车载语音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科大讯飞在2022年年报中曾披露,公司智能汽车业务仅在2022年新增前装出货量超过710万套,累计出货量超过4610万套。

此外,澎湃新闻注意到,大众汽车在车载语音供应商的选择上似乎较为多元。大众汽车官网在售的ID.6 CROZZ为大众问问智能语义交互,而在ID. 7 VIZZION则是联手科大讯飞推出了智能AI助手。

AIGC公司的成色几何?

不得不说,大众汽车与出门问问签订的知识产权协议为出门问问2022年带来了巨额收益。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该协议分别产生收入320万元及2.13亿元,占出门问问各年度总收入的0.8%及42.6%。

出门问问主要分为AI软件解决方案以及AIoT解决方案两大业务板块。2020年、2021年,AIoT解决方案一直为出门问问主要收入来源,营收贡献比均超过80%,AI软件解决方案营收贡献不足20%。由于大众汽车产生了2.13亿元的知识产权相关收入,归纳于AI软件解决方案业务板块,导致该板块业务收入近3.03亿元,在2022年同比暴增408.9%。AI软件解决方案也超过AIoT解决方案,成为出门问问第一大收入来源。

在未来几年,大众汽车是否能够为出门问问带来同等规模的收入?出门问问并没有披露相关细节。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财报中表示,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协议的对价被分配至各个不同且独立的可交付或履约义务中,有关可交付或履约义务根据其公允价值从协议中确认。出门问问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由于贵集团(出门问问)所有销售合同的原始预期期限为一年或更短,因此贵集团并未披露剩余履约义务。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股书中进一步表示。

如果刨除大众汽车知识产权协议带来的巨量影响,2022年,出门问问主要收入来源将依旧为AIoT解决方案。

AIoT解决方案包括各种AIoT智能设备,例如AI智能手表TicWatch系列及AI智能跑步机Mobvoi Home Treadmill Incline等。其中,AI智能手表TicWatch系列为出门问问拳头级产品,也是出门问问最初切入消费级市场的产品。5月25日,出门问问发布新一代旗舰新品TicWatch Pro 5,已经是该系列第五代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AIoT解决方案在2022年收入及毛利率出现了下滑。2022年,AIoT解决方案收入为1.97亿元,同比下滑41.69%,甚至不及2020年的2.20亿元;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33.1%下降至2022年的26.4%。对于AIoT解决方案收入锐减,出门问问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TicWatch新旗舰产品的推出延迟,而旧产品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

此外,出门问问多项数据显示,AIoT解决方案面临挑战。一方面,三年来,出门问问AIoT设备分销商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末,出门问问拥有141家分销商,2021年末降至101家分销商,2022年更是进一步缩减至58家分销商。由于新旗舰产品延迟推出及现有产品的销售低于预期,出门问问的存货周转天数由2021年的159.2天增加至2022年的242.5天。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TicWatch系列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及地区,自2020年以来,累计销售100多万件。

不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前五分别为华为、苹果、步步高、小米、360,AMAZFIT、荣耀、OPPO并列第六,TicWatch系列未在其中。

同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最近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型号追踪报告显示,2022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营收前八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印度品牌Noise、印度品牌Fire Boltt、Garmin、AMAZFIT、印度品牌boAt,TicWatch系列同样并未在其中。

从2019年9月进行最后一轮融资后,出门问问直至递交招股书的3年半时间内,再也没有获得资本青睐。出门问问账上的货币资金已经从2020年的2.15亿元,降至2022年末的4025万元。如今招股书中,出门问问叙事的主线既不是主力产品智能手表,也不是曾经的招股车载语音,而是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

在招股书中,出门问问援引灼识咨询报告表示,出门问问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出门问问是中国最早一批起步、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同时,出门问问也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通用大模型,通过AI技术、产品及商业化三位一体发展,成为全球AI CoPilot的引领者。

不过,2022年,出门问问来自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仅有3986万元,远不及以智能手表为主的AIoT解决方案的1.97亿元。从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出门问问硬件厂商的底色或许比AIGC更足。

美食烹饪类短视频的走红,不只是因为能教人做菜

编辑导语: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对于美食的追求似乎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美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转变,纷纷开始进行美食视频的消费。目前,美食类视频颇受欢迎,本文就烹饪类的视频进行分析,梳理其发展的脉络与变化的原因,并针对该类视频的特点进行概述,试图给视频创作者一些建议,一起来看下。

班固的《汉书·郦食其传》曾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对于美食的追求似乎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从古至今,制作美食与品尝美食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食物的需求从量上的满足转向质上的提升,这种需求,也体现在对于视频内容的消费上。

例如,以烹饪教学和烹饪展示为主的美食类视频就在网络上大受欢迎,其采用更多样的形式、更新颖的内容、更多变的风格,用镜头语言呈现出一种生活样本,建构起了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生活的想象。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追溯和梳理烹饪类视频发展的脉络,探讨其经历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对当前烹饪短视频的特点进行概述和分析而试图为创作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从无到有:国内烹饪类视频的早期发展

1979年,央视《为您服务》节目横空出世,其中包含了一定体量的美食内容作为子模块以满足大众需求,主要进行烹饪教学和讲解饮食小知识,内容大多聚焦在家庭饮食上,由主持人对烹饪技巧和饮食常识进行简单口述。之后播出的《家庭百事通》《生活之友》等节目也大多是类似模式,但都因其开拓性和实用性颇受欢迎。

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节目创作者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对播出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

1999年,国内第一档独立的美食节目《天天饮食》诞生,每期教学一个新菜品,内容较过往节目更具趣味性。

美食节目《天天饮食》片头。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在这个阶段,有些美食节目开始走出摄影棚,到大自然或者民众家中探索美食,挖掘背后的趣事,加强了文化属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

另外,美食节目中开始加入竞技、旅游、购物等其他元素,比如重庆电视台的《食在中国》的子版块《挑战大厨》就采用了专业大厨和家庭烹饪的竞技形式,节目趣味性获得了极大提高。

进入21世纪,娱乐节目百花齐放,美食节目花样翻新,形式多样。比如加入明星真人秀概念的《星厨驾到》《十二道锋味》;加入人文风俗元素的《美食走四方》;加入脱口秀形式的《那小嘴》等。

在这个阶段,烹饪已不再是美食节目的主题,而仅仅成为一种载体,旨在展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背后的人文情怀。[1]

《十二道锋味》中谢霆锋在烹饪美食。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收视创下新高,美食烹饪类纪录片进入鼎盛时期。

这部纪录片以中国美食为创作主题与线索,结合人文、社会、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进行呈现,将中华美食文化与家国情怀、人情温暖相联系,使大众在观赏烹饪和接收饮食知识之外对更深层的美食文化有所思考。[2]

《舌尖上的中国》几乎可以被视为美食烹饪视频发展史上的关键作品,其走红引发的美食热潮也为美食类短视频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助力。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脱骨鱼的制作。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2012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UGC短视频开始进入探索时期并逐步发展壮大。用户逐渐养成了对短视频的观看习惯,大量美食烹饪类短视频自媒体迅速形成,比如“日食记”“一人食”“日日煮”等,这时的美食短视频主要以烹饪教学类型为主。

而随着市场逐渐发展,美食类短视频分化出了越来越多不同的类型以避免同质化、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喜好的用户的观看需求。

美食烹饪视频渐渐不再聚焦菜品本身,而是更注重通过烹饪传递出某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如“日食记”中展现的精致的都市生活方式,“李子柒美食”中传达的闲适田园生活态度。[3]

有些美食烹饪创作者逐渐建立了IP效应,而这些美食博主因网络媒体获得了高度关注,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的情况下,这无疑为普通大众打造了“成名的想象”,[4]美食烹饪类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

二、从长到短:烹饪类短视频主要类型

近些年,短视频迅猛发展、类型多样,让受众应接不暇,但美食烹饪类短视频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不小的市场份额。

早在2019年7月,腾讯酷鹅发布的《短视频用户洞察报告》显示,除幽默搞笑外,轻知识类内容也较受用户欢迎,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短视频学习生活小常识、烹饪等知识。48%的用户喜欢看美食烹饪类短视频,仅次于幽默搞笑类和实用技能类。[5]

图片来源:酷鹅俱乐部

烹饪短视频不断创新与发展,逐渐呈现出类型多样、拍摄手法新奇、风格定位各异、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虽然烹饪教学依然是其主要内容,但美食博主们逐渐开始细分定位,发展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以教程型烹饪为主题

教程型烹饪短视频一般沿用烹饪教学美食节目的模式,通过镜头详细展现食物的烹饪方式,从介绍前期食材的准备,到展示制作调料的配方,并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烹饪具体而清晰的步骤,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一道或多道菜品的制作过程。

这类视频易懂易学,实用性强,贴近大众生活,更偏向于烹饪知识与实用技能的教学与传播。相对于短视频平台“娱乐休闲的使用逻辑”,“教程型的美食类短视频,则在相比之下凸显了较浓的工具理性色彩。”[6]

这类视频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菜品制作画面配以博主解说,另一种则类似于“美食MV”,博主解说被文字插入所代替,再配以符合画面氛围的背景音乐。目前相对前者来说,后者更为普遍,比如“日食记”等都采用这个呈现模式。

图片来源:B站@日食记

2. 以表演型烹饪为主题

表演型烹饪短视频依然会对菜品制作过程进行展示,但相对于教程型视频来说,其表演属性凌驾于务实属性之上,观赏性与趣味性取代了实用性,娱乐化效果远比实用效果更加明显。

这类视频的重点不再是详细展现菜品制作的具体步骤和烹饪方式,而是展示新奇、创意、另类的烹饪用具或烹饪过程。这类博主有“香喷喷的小烤鸡”、“野食小哥”等。

视频博主“野食小哥”在村里烤兔子。图片来源:微博@野食小哥

另外,近几年还兴起了以乡村和野外为背景的菜品烹饪视频。比如“农村会姐“等创作者的视频中,仍以菜品制作为主线,但制作过程简单,视觉语言夸张。

大多数此类博主乐于在视频中展现巨量的食材和硕大的烹饪工具,辅之以自己接地气的表达作为解说,实用性不强,主要特点在于吸引观众注意力。

图片来源:快手@农村会姐

3. 以生活美学型烹饪为主题

这类美食烹饪视频在展现菜品制作过程之外,更展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其在镜头语言方面类似于一部“微电影”,食材来源、厨房用具、烹饪方式等视觉符号与背景音乐、现场收音等听觉效果均传达出一种统一的极具风格的美好生活状态。

比如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生活:蔬菜瓜果均由自己种植,摘下即可入菜;厨房用具均古朴有质感,以木、瓷质地为主;制作的菜品古色古香,保有传统中华美食的特色;视频中的空镜大多拍摄自然风物,背景音乐缓和悠扬,博主本人的出境服装妆容也与此风格高度吻合,共同营造了闲适、慢节奏、低物欲的生活状态,成为许多受众喜爱与羡慕的田园生活样本。

从这类烹饪类视频中,观众能看见不同的生活主张,烹饪是次要的,烹饪背后的生活美学才是创作者吸引观众的核心。

三、做好烹饪类短视频,这些地方别踩坑

美食烹饪类视频从诞生之初即迅速发展,直至今天已形成规模。但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视频存在潜在侵权风险、内容同质化严重、有些视频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稍显低俗等,美食烹饪类视频仍有很大的进化空间。

1. 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低俗

自媒体时代,短视频上传几乎没有门槛。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短视频数量庞大且泥沙俱下,视频创作也是有可能违规的。

比如由于缺乏版权意识,一些博主在美食烹饪视频中滥用背景音乐,可能涉嫌侵犯音乐版权;另外,部分视频存在食物浪费现象,可能违反《反食品浪费法》。

同时,有些创作者为了争夺受众注意力,用夸张的视觉语言哗众取宠,使烹饪视频陷入低俗化的窠臼。

2. 确立特色风格,避免同质化

目前短视频市场上美食烹饪类短视频众多,但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

在某种风格或定位的烹饪视频得到关注后,创作者经常一拥而上,但在内容方面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区别性和独特性,往往是对头部内容创作者视频风格的模仿,甚至在灯光调色、剪辑节奏等方面都无太大差别。但目前头部内容创作者的位置较固定,若不能创新内容定位则很难出圈。[7]

由于短视频平台天然带有的娱乐休闲属性,目前大多数美食类节目定位于供用户“打发时间”,以表演型烹饪和以展现生活方式为主题的视频均属于这个类型,其重社交、重娱乐、轻知识、轻技能。

与此相比,致力于帮助用户“节省时间”的短视频则较少。“如果可以将美食文化、食材的知识点、养生食疗技巧等方便用户‘节省时间’的元素融入在更娱乐化的形式里,应该会有机会开辟一些新的节目内容类型。”[8]

3. 提高视频质量,保持稳定而持续的输出

虽然目前美食类短视频种类繁多、主题各异,但高质量的视频仍占少数。许多受众热爱烹饪视频,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精致、整洁、干净、美好的视觉符号所吸引,此类视频其实对拍摄技巧、后期剪辑与调色等要求较高,以这种标准来看,许多视频是不达标的。

另外,美食创作者们只有保持稳定而持续的内容更新才能加强用户粘性,比如应设置固定频次的更新时间来培养用户的观看习惯,可根据热点话题或节日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以吸引受众兴趣。

图片来源:公众号提供

汪曾祺曾感慨:“我能吃,我很爱吃,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一直以来,美食就是许多人的热爱与追求所在,人们热衷于观看美食烹饪类视频,或将之作为一种心理代偿,望烹饪视频止馋;或希望学习实用的食材处理方式和烹饪技能;或是被视频内展现的生活方式或态度所吸引,将之作为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的生活范式。

烹饪类视频因时代进步而不断创新发展,形式逐渐多样,内容愈渐丰富,其精准捕捉到民众的需求,越来越贴近民众生活。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创作者应不断提高视频质量,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而观众也要不断加强媒介素养,谨慎美食烹饪视频中创造的“景观”陷阱。

参考链接:

[1]张亚男. 我国美食电视节目理念、形态及节目元素演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2]闫磊. 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演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3]罗田甜. 美食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状况研究报告[D].中南民族大学,2019.

[4]张珊珊. 快手短视频中的美食景观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20.

[5

[6]张珊珊. 快手短视频中的美食景观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20.

[7][8

作者: 橘子;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文武大众爷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