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座“亿元楼”!青岛崂山打造楼宇经济“新样板”
如果把现代城市比喻成一本书,那楼宇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城市的格局、气度与抱负都映射在这个封面上。
在青岛市崂山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新内涵。记者从崂山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心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崂山区新增亿元税收楼宇5座,“亿元楼”累计达25座,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亿元楼”成为崂山税源“主动脉”
高质量发展的楼宇经济意味着实现高质量税收,落地高质量项目。盛和大厦、财经中心、金岭广场、杰正财富中心、光大理财大厦5座楼宇今年税收首次突破亿元,正是大项目落地崂山的体现。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时期,山东鲁花集团金融板块、中植集团山东总部,深圳竹云科技公司、东华软件、歌尔微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依然钟情崂山,纷纷入驻各大楼宇。
上实中心更是崂山区高端楼宇集群的代表,现已汇聚了光大理财有限公司、陆家嘴国际信托公司、青岛盒马网络科技公司等法人总部以及包括世界500强驻青机构、上市公司区域总部在内的500余家优质企业。
“上实中心每年贡献超20亿元的税收,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其中,T3楼纳税超10亿元,特别是陆家嘴国际信托总部办公面积只有1700平米,但每平方米年税收贡献高达50多万元。”上实发展(青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勇说。
上实中心的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金家岭金融区的集聚效应,得益于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带动效应。截至9月底,崂山区实现GDP总值625.96亿元,增速4.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8.85亿元,增速14.1%,占崂山区GDP比重20.6%,金融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驻区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达1028家,涵盖20余类金融业态。
这正是崂山经济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内在本质的缩影。金融商务楼宇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崂山区商务、商业、工业三类产业楼宇协调互动发展,让高品质楼宇成为财富金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等崂山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承载之地。
崂山楼宇工作新打法之“组合拳”
今年,崂山区将打造楼宇经济“升级版”列为全区“七大行动”之一,开展楼宇经济“固本强基”行动。为此,崂山楼宇经济工作着眼于从楼宇前期开发建设到中后期管理、运营服务的全周期流程再造,建立全区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设立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心,规划制定了楼宇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任务目标,专班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品质提升、高端引领”三步走行动,鼓励引导区内楼宇实现高标准投资建设、高质量产业招商、高水平运营服务,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楼宇经济“新样板”。
目前,崂山区已聚集100余座楼宇,总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入驻率达81%,高于青岛市平均水平。空置率低于20%,这个数字正是崂山区打出楼宇品质提升“组合拳”的体现。今年上半年,崂山区发布了全省首个区级商务楼宇等级评定标准,从楼宇设施、运营、招商、配套服务及社会经济贡献等方面勾勒出商务楼宇标杆雏形。同时,率先出台了青岛市首个楼宇经济专项政策,“真金白银”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建楼宇或年税收首次超过50亿元的楼宇,最高“重奖”1000万元。
崂山区还借鉴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商务区等地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楼宇党建凝聚发展合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服务、多方受益的“楼宇党建生态圈”。同时,致力于扩大楼宇经济发展的“朋友圈”,发起设立了青岛市楼宇经济发展研究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优质要素资源,重塑楼宇经济发展业态。
精准服务成就“崂山楼宇”新品牌
为摸清崂山楼宇资源家底,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心对全区楼宇逐一摸排梳理,对单体面积1万平以上且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实现“一楼一档”,并搭建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将百余个楼宇项目的硬件设施、运营服务、空置资源、入驻企业、经济贡献等多维度数据统一在平台上实现动态采集、管理、分析,实现楼宇资源和项目资源的精准对接、高效配置,为楼宇经济科学化决策和专业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测试版已完成,年底前正式上线。
推行创建楼宇服务驿站,确定崂山驿站“1+N”模式,集“党群+政务、商务、生活、文化”等服务于一体,以“引领、凝聚、服务、交流”为理念,实现政府与楼宇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楼宇内企业之间、从业人员之间资源共享、和谐发展。并同时加快推进楼宇公共服务配套,增强楼宇内共享会议室、商务洽谈区、图书阅览、室内健身等服务配套功能,让楼宇企业入驻舒心,让企业家发展放心,让白领工作顺心,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叫响崂山楼宇品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孙骥 报道)
淄博“最美家庭”|发动家人、群众齐抗疫,牢守金岭“南大门”
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金岭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赵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决策部署,严格筛查,严防死守,带领金岭南居委会群众进入全面防控状态。为了坚守住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每一道关口,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他就像金南疫情阻击阵地的一面旗帜,时时刻刻冲锋在前。
金岭南居委会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居,有3100多名回族群众,占全镇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二,自全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赵镇感觉到自己肩头的压力如山。为了带领3100多名回族群众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他像利剑一样冲到防疫工作中,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外地流入人口排查,设置劝返点,牢牢守住金岭的“南大门”。
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放在工作首位,作为镇人大代表和伊斯兰协会会长,他发动人大代表、党员、回族志愿者积极捐款、捐物,主动参与外来人口摸排,劝返点执勤,重要干道消毒、巡逻等防控工作,在他的召集下,金岭回族镇志愿者团队就像一股涌动的暖流,不仅温暖了回族群众,也温暖了其他七个汉族村的群众。
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环境大整治行动、巷长制实施方案……赵镇在带领金南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2018年临淄区开始进行“美在家庭”创建活动,赵镇看到了改变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的一个契机。荣誉的获得,极大的鼓舞了整个金南的士气。赵镇说:“2020年我们正在探索将巷长制管理和美在家庭创建结合起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在外,赵镇是金南的带头人;在家中,他是顶梁柱,面对疫情,他召集家庭会议,向每个家庭成员发出号令,从自身和家庭做起,勤洗手、多通风,减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场所向要有效防止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要自己先有了安全保障,就不会影响他人和社会,就是少给国家添麻烦。全家人都积极响应,异口同声地点赞!赵镇的妻子这时已临近预产期,她带领大儿子赵子毅将楼道的公共设施等及屋内该喷洒的地方进行了消毒处理,为保障邻居和家人的生活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2月26,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他的小儿子赵子赫出生了,他顾不上看一眼可爱的孩子,带着对妻子和儿子深深的歉意,继续投入到村居防疫和环境大整治的行动中。 大儿子赵子毅说:“爸爸,你去忙吧,家里有我,我长大了,我可以照顾妈妈和弟弟!加油,老爸!”听到到儿子稚嫩坚定的话语,赵镇顿时热泪盈眶。
作为金南的领头雁,赵镇说:我愿意用自己的初心筑起群众工作的“铜墙铁壁”。他的话简单却有力量,朴素却闪耀着荣光。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编辑整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淄博残疾人赵厚生生前无一分存款,只留几十张捐款单
淄博临淄区金岭回族镇的赵厚生生前是一名因工伤被迫离职的残疾人,靠和80多岁的老母亲卖烧饼维持生计,53岁去世。在他逝世后,亲人从赵厚生的遗物中找到大量捐赠单据,从2008年到2018年,他几乎年年捐款,多数年份捐款1000至3000元不等。赵厚生生前时常对亲人说:“我一个残疾人,没有太多的能力,如果我的这点心意能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一丝温暖,我就很开心了。”
赵厚生去世后,亲人从他的遗物中找到大量捐赠单据。记者 李洋 摄
生前因工伤被迫离职
靠和老母卖烧饼过活
2018年10月18日,53岁的赵厚生因突发性心肌梗死去世。他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大多时间都是一身工装,鞋子也是皱皱巴巴,旧得几乎没法穿,死后也没留下一分钱存款。
“弟弟以前是淄博市建筑公司临淄分公司的一名工人,上世纪90年代,他从锅炉工作转调到电焊工作,没有多久便查出眼睛因为工作而导致锰中毒。后来越来越严重,眼睛几近失明,最终被定为残疾,没有多久就被公司辞退了。”赵厚生的哥哥赵先生说,公司不仅辞退了赵厚生,还否认他因工伤致残,拒绝为其发放补助,“在他残疾后没多久,妻子就离开了他。因为没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赵厚生只能在家中和老母亲以卖烧饼维持生计,每个月有几百元的收入。”
2008年汶川地震,赵厚生从电视上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和家人商量捐款的事情。“那会儿全家都非常支持厚生做这件事情,老父亲也说,虽然生活清贫,但是还是尽全力帮助身边人。”赵先生说,赵厚生那次捐了1500元,虽然数额不多,却开启了赵厚生的“捐款之路”。
遗物里发现汇款单
生前10年至少捐了3万
其实,亲人朋友知道赵厚生爱捐款,但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他们看到赵厚生的遗物——家中的几个抽屉和衣服里装的都是他生前向社会捐款的汇款单据、证书。单据显示,从2008年到他去世的2018年,他几乎年年捐款。其中,多数年份捐款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其中,在雅安地震期间,赵厚生曾捐款1万元。
赵厚生捐款的面儿很宽,无论是水灾震灾,还是希望工程、慈善活动,就连素昧平生的人有难他也救援,更别提帮助身边的人了。
记者留意到,在这些单据中,其中有几张单据仅记录了捐款日期和捐款数额,“这只是部分凭证,大大小小加到一起有近三万元。”赵先生说,弟弟去世后,他的妹妹曾来为他整理遗物,有些已经烧掉了,只留存了这部分凭证,这样已经令周围人感到很吃惊了,“弟弟生前从来不提捐过这么多,他和母亲卖烧饼每月仅赚几百元钱,要怎么节省才能拿出这三万元钱呢。”
赵厚生生前曾对赵先生说:“我从小就崇拜为劳苦大众的幸福而洒尽热血的革命先烈。可我现在是个残疾人,没有太多的能力,如果能尽自己所能伸手拉他们一把,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一丝温暖,这就使我很开心了。”
遇事只为别人考虑
邻里眼中的热心肠
在亲人和邻里街坊眼中,清瘦的赵厚生是个“忠厚朴实、遇事只会为别人考虑”的人,他永远都生活节俭、勤恳敬业、纯正做人。赵厚生也有业余爱好,喜欢摄影,是街坊四邻尽知的“摄影师”,谁家要是有需要拍照的,他必定会冲在前头,而且不收人一分钱。
赵厚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临淄的标志物——蹴鞠。记者在赵厚生为数不多的几张遗像中看到他和蹴鞠的合影,相片中的赵厚生笑得像个孩子。赵厚生的哥哥说:“弟弟眼瞎了心却不瞎,是一个活得非常坦荡的人。”
时近赵厚生去世100天,捐款的事情甚至没人知晓,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有人说,赵厚生作为一位残疾人,非要去做这些连常人都难以坚持的事情,这是他自寻“苦果”。但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承认,赵厚生是一个很难让人忘记的人。
“不管咋说,面对社会上的物欲,许多人受到一次冷遇就不愿再做好事,而弟弟的思想堡垒,历经人情冷暖仍坚守如一、没有溃破。他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赵厚生的哥哥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舒瑜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