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重庆巫山机场航班时刻表

李贺被称为“诗鬼”,为何其留下的经典之作甚少,且感觉不如李白、杜甫有名?

楚很有意思。

国力强大,与秦并立为天下强国时,昏招频出,被秦反复蹂躏。

在亡国之际,却吹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牛逼。

而且···最后,他们真的兑现了自己的牛逼。

被秦人卑鄙手段玩坏的楚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史记.项羽本纪》

楚是老牌强国,战国后,变法不甚彻底,所以在与魏、秦面前稍有些吃力。

但是,楚的底子雄厚,到楚怀王时仍是天下强国。

不过,楚国却意外败在了非常非常“下作”的手段下。

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为诱饵,诱使楚与齐绝交。

在楚齐绝交后,秦出尔反尔,与楚大战,大败楚军。

秦的欺骗脚步并没有停下,随后,秦又以会盟为由,趁机诓骗,并挟持了楚怀王。

虽然说诸侯之间尔虞我诈不足为奇,但是,如此低级、卑劣的手段,确不多见!

楚怀王被挟持后,楚国新王恩信未立,使楚陷入严重内斗,国力进一步下降。

此后,白起伐楚,楚迁都避难,一蹶不振。

楚国,虽然本来已经有些经营不善,业绩滑坡,但家境还很殷实。你大秦跳出来一顿忽悠,骗了人家一笔巨款,搞得人家家道中落,楚人能不恨得牙痒痒吗?

楚人桀骜。早在周时,就”不服周“。

现在,你秦人如此玩弄楚人,楚人怎么会服你?

复仇的火焰,在楚人心中熊熊燃烧。

力气未尽

韩、赵、魏、燕,在对秦作战中,多次被斩首数万,甚至数十万,算是“力尽而亡”。

齐则在亡国前,“民莫敢格”,从上到下,都不愿抗秦了,算是“气尽而亡”。

只有楚,“力气未尽”。

由于秦以斩首计功。因此,秦的征伐作战,大多有“斩首”的统计。

如: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赵军5万。

可是,秦楚之战的作战,除了丹阳之战,“斩首甲士八万”外,其余诸战,很少标注歼敌数字。

秦能长驱直入,下地千里而无斩首数字,正说明:楚力未尽,只是缺乏组织。在秦军的快速攻击下,楚人未来得及组织起大规模反抗。

即使在最后的亡国之战中,王翦也打的是一场击溃战,在溃散中,楚国失去了强军,但许多楚人却活了下来。

所以,楚地的人口,尤其是男丁,应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

这些当初未得到有效组织,但战斗力不俗的楚人,成了亡秦的星星之火。

被实现的牛逼

此后的历史证明:楚人确实成了亡秦的主角。

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歼灭秦军主力的项羽,攻入咸阳的刘邦,这些反秦主角,无一不是楚人。

同时,复辟的六国中,赵、燕、魏,是在陈胜派出的军队支持下复辟的,韩是在项梁的支持下复辟的,只有齐是基本依靠自己田家的力量复辟的。

可见:山东六国,只有楚是有能力组织去反秦大业的。

“三户”之争

对于“楚虽三户”中的三户,历来争议颇多。

有学者认为三户,是指旧楚的三个大族。

有学者认为三户,只是个虚数,代表楚地不满秦的势力。

更有人认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后世的附会之言。

我认为:此预言并非后人附会之说,所谓“虽三户”,也并非具体指哪三户,而是楚人仇恨、不服的表达方式而已。

1、并非附会之说。

《史记》中,范增说:正是因为有这个说法,所以,天下英雄纷纷云集到您项梁手下,您应该拥立楚王后人。

范增和楚王王室没有什么瓜葛,从后来的表现看,范增所忠诚者,只是项家,而非熊家楚王。

而当时云集于项梁手下的英雄,来自列国,许多都非楚人,他们对楚王也没有故主之情。

这种情况下,范增仍主张立楚王,正说明:“亡秦必楚”的谶语早已有之,而且,在民间已经传开!

2、“三户”并非实指。

楚国的旧贵族力量确实很大。

不过,从反秦起义来看,除了项家之外,其余贵族的作用都不大。

陈胜、吴广、刘邦、英布,都只是普通百姓。

即便是楚怀王熊心,起义前也不过在放羊,早已没有了实力。

超级贵族景驹倒是被拥立为王,但自始至终不过是傀儡。

这说明:除了避难于吴中的项家外,绝大多数楚贵族都已在楚亡后失去了实力。

这种情况下,预言家还把已经没落的“三户”哪出来说事,就靠不住了。

套用教科书的一句话:“三户”,指的是广大受到暴秦压迫,不甘心受到奴役,随时准备起来反抗的楚国人!

两千年过去了,当年秦楚之间的恩怨早已成了遥远的历史。

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为何被秦国按在地上摩擦的楚国敢出狂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出处是《史记·项羽本纪》,是由楚国的一个复姓南公的人说的。

这话说得极有气势,有的人甚至觉得,因为这么一句话,楚灭秦竟然显得天经地义了。那么如题所述,说这话的人究竟有何底气,敢说出这样的话语呢?

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蕴藏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楚国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楚怀王的时候,国力鼎盛,又击败了强大的魏国,一时间无人可敌。

当时北方的秦国强势,于是楚国以公孙衍联络其他各国,一起合兵对抗秦国,可惜各国心思并不统一,在被秦军击败后联盟自动解散。

此后,楚国、齐国结盟,与强秦抗衡,一度让秦国倍感压力。后来楚怀王中了秦国的诡计,主动和齐国断了联盟关系。

后来再发兵攻打秦国,却三战皆败,由此楚国一下子从极盛转向了极衰,甚至一些从前被他打过的国家,还敢兴兵作乱。

公元前299年,楚国在遭遇到齐、秦等国的新一轮进攻后,在屡次败退之下,只好和秦国和谈。

秦国要求怀王亲往,结果他不顾大臣的反对,还真的就去了。于是秦国当场翻脸,把他囚禁在了秦国,期间要挟他,说只要他同意割地就让他回去。

但是怀王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呢,一直拒绝割地,最后被囚禁到死。

公元前296年,在他死后不久,秦国将其灵柩发回,楚国人举国皆哀。为什么他们都“哀”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君在关键时候,为了保住国祚而敢于亲自前往,又在被囚禁之后不肯低头割地,尽显楚人勇敢的风范。

于是,楚怀王死后,楚国上下就达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

首先,在齐秦等国迅速攻占了我们大量国土的时候,在楚国已经陷入了绝境的时候,我们的君主为了保住社稷,为了楚国百姓,敢于亲自去往秦国交涉。

其次,在受到了秦国的要挟后,他忍受了羞辱和痛苦,拒绝割地,保住了楚人的尊严。那么,有这样为国而死的国君,我们怎么能不为他死战呢?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基调下,楚人才敢说出题目中这样强势的话来。这就像是民国时期一样,虽然当时革命的力量还很弱,虽然全国都面临着被许多强国进攻的威胁,但是我们还是敢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

事实上,这话不久就被后人给证明了。打响推翻秦朝第一枪的是陈胜等人组织的农民起义,而他就是楚国人,后来建立了“张楚”政权。

后来给秦朝沉重一击的,是楚将项羽,他一度代楚王分封诸侯,差点就取代了秦朝。还有后来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也是楚国人。

于是,秦末真的出现了“张”、“项”、“刘”这么三户,起兵将秦朝推入了灭国深渊,也正是由楚国的这“三户”,最终将强秦彻底灭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重庆巫山机场航班时刻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