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2003款

吉利哪些车用了沃尔沃的技术?

那就是创造奇迹(奇吉)的时刻,强烈支持强强联合

吉利戴姆勒合资共同运营smart品牌,smart会迎来爆发还是会进入更尴尬境地?

哈哈哈哈哈,这种假设,绝对不可能。奇瑞作为重工,凭啥要带你吉利。跟你合作你有啥能带给我的。奇瑞有自己车身技术,发动机,平台,变速箱,核心技术都有。

谁是习近平眼中的“自己人”?

来源: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按】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习近平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我国的经济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多年里,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习近平曾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如何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习近平从政以来做了很多好的示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劳动致富不是错

正定的顺城关村,刘小果大娘家一直珍藏着一本获奖证书,这本证书是授予她丈夫甘国田的,证书内页写着:种花专业户,一九八四年纯收入14000多元。授予率先致富奖。批准人之一正是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 不过,上台领到一辆自行车和300元奖金的甘国田心中仍有疑虑:以前只有劳模受表彰,谁知道种花的万元户,也能当先进、上台领奖? 老甘为何有此一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的思想干扰仍影响着正定,“大包干”搞不搞?不少领导认为宁可再等等上级文件,也不能“冒这个尖”;一些干部把先富起来的农民看成是搞歪门邪道的,因干涉农民种瓜引发的留村“拔瓜事件”还曾轰动全国,一度让正定人谈“富”色变,习近平下决心改变这种偏见。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当时,正定从事农业的人口占70%,其他行业的占30%。习近平认为,应该让这两个比例颠倒过来——让70%的人去搞多种经营,让工业、副业、旅游业收入占70%。这样群众生活才能改善,经济才能发展。 1983年10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大型商品生产会议,会期长达5天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继续放宽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使农民有更多的发展余地,这是时代的要求,党的要求,农民的希望”,“正当的劳动致富,都是无可指责的,必须大力支持”。 正定有个农民科学爱好者张新立,喜欢钻研无线电技术,自己办了个春光电器厂,研制的舞台灯光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习近平听说后马上去厂里看演示效果,看后非常高兴,主动询问厂里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什么支持。为了给产品打开销路,习近平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彩色灯光声控器研讨会”,结果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庆的很多舞台上,张新立的产品都大放异彩,习近平还亲自给他颁发了一个自学成才奖。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在辽宁忠旺集团考察 “晋江经验”离开正定,习近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厦门,但是当时的特区却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开放和先进。习近平首先从“发展战略”这四个字入手,组织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大约100来人分21个专题进行研究,最终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这份发展战略首先解决特区要发展什么经济的问题:明确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的福建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有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这其中,连续25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的晋江不得不提。 2002年,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形容晋江的快速发展: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富则富矣,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1999年,调研中的习近平提出了晋江之问: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晋江经济发展下一步该怎么办? 习近平7次来到晋江调研,重点走访了恒安、浔兴、亲亲、优兰发、环球等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们交流谈心,经常一个厂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每到一个企业,他都仔细询问有没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市场是怎么开拓的,民营企业要怎样才能做大,存在哪些困难。 2002年,习近平将调研后的思考整理提炼,撰写成两篇文章,先后刊登于《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总结出了“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晋江经验”。在福建,习近平要求官员要既亲商,又要富商,为企业搞好服务,让企业赚到钱,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过来。上世纪90年代,曹德旺的福耀集团规模还比较小,由于建设厂房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企业陷入生存难题。习近平听说后作出指示:“思想要解放,办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要全力支持他。”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福耀集团获得了法国企业的注资,和农行的1亿元贷款。政府无私地“抢救”了福耀,才成就了现在的“玻璃大王”。2017年1月,当习近平身着一件“安踏”运动羽绒服考察冬奥会筹备工作时,这份对民营企业品牌的支持和鼓励,令福建的民营企业家们倍感振奋。

“两个毫不动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年11月,习近平来到同样是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任省委书记。 2003年1月,习近平视察吉利汽车研究院后说:“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走访了许多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亲自设计“路线图”。“八八战略”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敏锐地指出浙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某些政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对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还提出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四个不限”和“四个有”。即:对个私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使个私经营者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作为。习近平曾生动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了个比方: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2003年7月1日,习近平在《经济日报》上又提出了“三个一切”: 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改变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消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制约!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其实,每次出访,习近平都会带着优秀的民营企业“走出去”。2016年6月,习近平和波兰总统一起出席中欧班列首达欧洲的仪式。仪式结束后,习近平向波兰总统介绍了TCL董事长李东生,此次专列中41个货柜有33个都是TCL的。今年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紧密的行程中,习近平和普京特地参观了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两国元首分别在一辆哈弗汽车引擎盖上签字。 2018年,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在去年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直面问题:“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习近平结合了自己的从政历程谈到:“无论福建、浙江还是上海,我们恰恰是在实践中认识到民营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作用,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总之,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李书福:我是一个放牛娃……

从一个放牛娃,到今天领导一家世界500强公司,55岁的李书福用近万字的长文,叙述了一个中国故事。这条路是他一脚一步走过来的,这篇文章是他一字一笔写成的。

一个八九岁的放牛娃,怎么才能登到牛背上?

少年李书福的办法是这样的:先把牛牵到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很轻松地登上牛背。

前日录制《十年二十人》,去访李书福,他正在杀青此文,得其允诺,首发于此。感恩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改变它、书写它。

——吴晓波

文/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我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我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0.15元,一个暑假能赚6元-10元元人民币,对我来讲这是一笔大钱。上小学每学期交书本费大概1.2元,学费是免交的,有了这笔钱,我比其他同学富裕多了。

上初中一年级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进了校园和乡村。虽然我沉浸在放牛的快乐生活之中,但改革开放的春雷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花,散发无穷涟漪。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

因此,我无心上学了,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方针、政策。三年初中学业我用了两年时间就匆匆完成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对高中学习失去了耐心,人在学校,心在游离,引起我父亲的极度不满,几次受到惩罚。高中还没有毕业,我就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梦想。

青年李书福

家里有辆自行车,我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开启了我的创业生涯。走街串巷,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由于我服务热情,照相技术也不错,很快赚了几百元人民币。后来开了照相馆,用现在的话说,我的业务已经升级了。

由于资金有限,我的照相馆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机、灯光、道具等等。当然,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公安局批准。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由于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后来因为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我就寻求新的机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

那个时候的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已经比较发达了,我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利用我家房子比较大的优势,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这完全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可谓循环经济,效益确实不错。后来,我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李书福在台州路桥工作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我再次开启一个新的创业进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虽然过程十分坎坷,但磨难的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奋斗的过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我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进行产品试制与研究。虽然从理论上设想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人意,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我的手掌都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浑身疲惫不堪。

早期冰箱配件简易厂房

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但人家自己要发展工业,决定收回厂房,我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转移到哪里呢?真不知道。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路中校办厂,刚安顿下来,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又发生了。

这个校办厂的周边是老师宿舍,我们加班加点生产电冰箱零件产生较大噪音,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搬迁,我们又被厂房难住了。搬到哪里呢?我们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虽然房子不大,但周边没有居民,我们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继续圆梦的地方。

但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必须找供电部门批电,几经周折,与村支书反复协商,终于找到这个村的电管员,请求装一个电表,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用于生产。结果祸闯大了,有人举报,说我们工厂没有经过工商局批准私自接电,黄岩县电力公司要求县检察院给我们的厂长监视居住并立案审查,吓得我根本不敢再去那个新的地方,生产又陷入了停顿,这一年我二十二岁。

在恐惧、无奈、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有一个声音在向我们召唤,家乡的工办主任,为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我们。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他的协调下,我们租用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把那些设备搬到这个新租用的仓库里,开始安装生产电冰箱零件。

这些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一辆手拉车三到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那几天碰巧老天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共同追求。一干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才能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因为搬迁,路桥中学校办工厂的名称我们不能用了,在乡工业办公室主任的帮助下,给我批了一个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叫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有了营业执照后,我们便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地招聘员工,开始扩大产能,制作设备,研发新产品,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华日等等。

后来由于企业发展较为顺利,我们又扩大产品种类,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青岛澳柯玛电冰柜就是我们为其贴牌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欣欣向荣,一片繁忙,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

一九八九年,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我深感疲惫,我把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政府接管后,我虽然一夜回归无产阶级,但浑身轻松,我去上大学了。

九二年三月,我从已经送给政府的资产中回租一部分厂房,开始新的创业生涯,对我来讲,这是第四次创业了。邓小平南方讲话在天地间又一次荡起了滚滚春潮,万丈春辉,暖透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整个中国进一步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我的创业热血又一次被点燃,那一年我已经二十八岁了。研究、生产什么呢?装潢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装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生产的装潢材料完全可以取代进口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我们马上扩大生产,把送给乡政府的厂房、土地以市场价格一点一点地买回来。

按照我的习惯,又是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大规模生产镁铝曲板、铝板幕墙等装潢材料,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后来,我们的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又被其他人学走了,虽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当然今天的法制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又放弃了这个产业,开始研究摩托车。

早期吉利摩托车生产线

吉利是全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后来很多人发现,吉利公司的摩托车供不应求,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自然又有许多企业跟着学,几年间,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是有些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我又退出了这一领域。我们研究、生产摩托车,应归功于当初的台州市工商联主席池幼章老师,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我要向池老师表示感谢。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吉利转型升级研究生产汽车,那一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进入汽车领域与吴迎秋老师的支持、启发是很有关系的,吴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借此机会,我要向吴老师表示感谢。同时,我还要特别向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同志表示感谢,要向台州、宁波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及所有关心支持我们梦想实现的领导、朋友们表示感谢,向吉利在全国各地有产业基地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向所有吉利汽车用户表示感谢。

吉利总部旧址

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是从办学开始的,严格培养、培训技师技工,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今天吉利汽车公司取得的发展与吉利重视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

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稳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持续推进,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才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刚起步。如果中国每年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辆,而又不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那一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一辆吉利汽车

从几十万辆到几千万辆年产销量,这个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进入汽车行业虽然面临很大挑战,很多困难与问题,但商业空间很大,商业机遇期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培训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一次或几次错误,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因此,我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我领导组建了项目筹备组,在公司内部选了两个工程师,加上我自己,共三个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这既是天时地利的召唤,更是我追求理想的自我决定。在汽车行业内有一句话,你恨谁就叫谁去造汽车,当然我要造汽车,不是因为谁恨我,而是我自己的选择。

实践证明,这条路实在太艰辛,这条路也确实很诱人,这条路时而景色秀丽,时而乌云密布,我们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参加了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虽然跑得腰痛腿软,浑身浸透汗水,有时还出现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满神秘,勾起了我们无穷的想象,探索远方秘密的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已经扬起的创业风帆将继续推动我们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汽车世界。

汽车一定会电动化、智能化,一定会成为智能空间移动终端,一定会帮助主人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垂直起降,自由飞行在江河山川、城市乡村;一定会成为主人的秘书、保镖,为主人赚钱,帮主人消费,逗主人高兴,与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帮助主人增长知识;一定会自己去清洗、保养等等。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发扬科学精神,不断累积基础数据,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培养研发人才,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实践总结与优化系统规划,从根本上掌控核心科技,必须形成线上线下两方面的智能优势,缺一不可。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在全球有近两万名研发工程师,每年投入数百亿研发费用,在自己确立的技术路线上坚定地持续投入。只有不断形成厚积薄发优势,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力是用钱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才能掌握真本领,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引领行业变革。

吉利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有以下几条总结:

一、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一定要打基础、练内功,千万不能随泡沫飞扬,跟妖风起哄,否则风口过后将会留下一片狼藉的凄惨景象。退潮以后,裸泳者将会很难看,搞得不好有可能回不了家。

二、中国汽车工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进一步放开管制,应该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来,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当前中国进入电动汽车工业的投资者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也搞得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一定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

但是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比如利用互联网概念、电动车概念以及借发展实体经济投资汽车工业的名义,其目的不是造车,既不想自己承担风险,又想乘机变相捞钱,这样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刘鹤副总理说得好,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生意是要本钱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认为实业就是实业,搞实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实业赚不了快钱。

当然现在进入汽车行业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机会少了一些,难度大了一点,好像打高尔夫一样,有些人已经打一段时间了,快接近果岭了,而新进入者要么一杆进洞,要么不要参加这场比赛,否则成功的概率不大,也就是说机会只有一次了,一定要聚精会神,认真严肃,高度重视,必须一次性成功,不能有任何闪失,更不能三心二意。

就当前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在对外放开之前,尽快对内放开,早日形成自己的能力。这样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实惠,可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我是一个市场派,我完全鼓励与支持公平竞争,坚决反对特权与贸易保护主义。

2015年,吉利发布造“精品车”发展战略

三、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脚踏实地遵守事物的客观规律,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带来光辉的前景,埋下罪恶的祸根就会带来无情的灾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播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种子,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一定会因此而拥有光辉的未来。大道至简,规律不可抗拒,只有内外兼修,厚道善良,顽强勇敢,披星戴月,一分耕耘就有一分回报,明天才能更美好。

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必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的小聪明,都有可能变成严重的问题,产生严重的后果。做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很难,毁掉一个企业的前途可能就在眼下,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件小事。所以,做企业必须天天如履薄冰,天天小心谨慎,时刻牢记合规的重要性,法律的严肃性。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朴素的家庭教育,对党的感情非常深厚。我爸是农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是平民百姓,遇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有我们这些人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可以自由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这是改革开放前不敢想象的政策,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唯有勤奋工作、努力拼搏,才能报恩这个时代、才能感天动地;唯有遵纪守法、诚实做人,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与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证明了改革开放创新探索的时代必要性;证明了竞争、合作、团结友善、包容发展的成长规律性;证明了正气向上,心态积极的成功必然性。

但是今天的中国还是有人相信抄近路走捷径,还是有人在利用各种手段诋毁他人,那是很危险的。创造人类幸福全靠自己辛勤劳动、刻苦工作,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

我觉得勤奋、踏实、苦干、与人为善是正道。那些用自己的错误观点臆猜别人的正确行为,用自己的扭曲心态衡量别人的健康心灵,甚至出现造谣没有底线,唯恐天下不乱的言行,这样的思维方式最终是不会有市场的。

有时候还出现以制造谎言得到传播骗人而洋洋得意的现象,我认为这股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露出真相。我希望同志们不要传谣、信谣,最大可能地提高自己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

汽车产业是全球性产业、是制造业之王,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无论是吉利、沃尔沃、奔驰、宝腾、路特斯,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汽车公司,都面临巨大挑战。在相互尊重,互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地探索一条携手共进的新型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尝试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利益,为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吉利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是基于以上思考所做出的商业决定,资金基本上都来源于海外资本市场,完全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其中80%左右来自海外的外资银行,小部分来自海外的中资银行,还有一部分是吉利自有资金,这完全是市场化资本组合,市场化自我平衡的资金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没有任何特殊背景。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德国政府都对我们的交易做了充分而认真的了解,依法而严格的审查。

2013年,吉利李书福成戴姆勒最大股东

世界上所有投资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吉利投资戴姆勒也存在机遇与风险,是一项完全合规、公平的透明交易,当然这也是一次冒险的创造性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探索更好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竞争。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两鬓斑白、追求永恒;四十年祖国经济社会大变革,人民生活水平大变样,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四十年河山依旧、高铁纵横、沧海桑田,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四十年高歌猛进、坎坷曲折、沉浮不定,在内外交困中找到了四大自信,踏上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我和所有中国同胞们一样,无比感恩党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感恩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关心与帮助,感恩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新闻界朋友的支持、帮助,也感谢汽车界老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感谢汽车界同行的支持与理解。

吉利因为这四十年的历史机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为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而顽强拼搏。

吉利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创业,大胆实践,不断转型升级的成长史,就是不断为用户带来获得感的奋斗史。我们生产装潢材料取代进口,为用户带来了实惠;我们生产电冰箱配件取代进口,为用户带来了实惠;我们生产摩托车取代进口,把踏板式摩托车价格从每辆3万元降到3000元,为用户带来了实惠;我们生产汽车,把中国汽车价格降了一大截,为用户带来了实惠。当年的夏利每辆13万,而今天同类同档车每辆3万多元人民币;当年的桑塔纳每辆20多万元,还要排队购车,现在同类同档车价格只要5万元人民币,大家可以算一算降了多少。

沃尔沃中国研发中心

我们把沃尔沃轿车全球研发中心迁到了中国,把沃尔沃轿车全球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沃尔沃豪华轿车中国制造出口全球的目标,让中国制造的豪华轿车为全世界市场提供服务。而且全球一个标准,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还是全球任何地方的用户,买到的沃尔沃轿车都是一套标准,没有任何歧视。

我们还带动、培养了大量的上、下游产业价值链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同步研发能力,影响与推动了成千上万个实体企业坚定地持续投入,顽强地生存与发展。

当然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依然面临如何实现从全球价值创造链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现实挑战,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只要认准方向,明白问题的本质,持续努力就能取得成功,这是考验中国制造业的关键时刻。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合规发展,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利用与合作共赢,如何实现稳健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从牵牛的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与牛沟通交流,虽然用弹琴的方式很难奏效,但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比如白天把牛喂好,晚上还要为牛驱赶蚊子,这都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牛满意。

小时候的我就是骑在牛背上,一边请牛吃草,一边看书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多赢。晚上还要在牛棚周边点燃牛烟,把蚊子赶走,让牛好好休息,这样牛也高兴,我也快乐。

我是如何登上牛背的呢?我才八九岁,而且由于营养不良,我个子长得很矮,为了登上牛背,我是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的。先把牛牵到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我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很轻松地登上牛背,实现双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体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

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我很愿意做牛,因为只要有草吃,我就会很幸福;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有价值贡献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可以为农民耕地,给农民带来快乐,很有成就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很诚实,不忽悠,很受人尊重;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总是有人帮助牵着鼻子,不会走错方向。

“我很愿意做牛”

牵牛的我能有今天的日子,我已经感激不尽。我们一定要在创新研发、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一定要在精准扶贫、能源可再生利用、汽车电动化技术、线上数字科技及车载芯片研发等方面有所作为;一定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一定要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规制度建设、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增加更多就业岗位等方面有所作为。

我们必须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必须知恩图报,致富思源,必须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实现更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李书福

本文来源:吴晓波频道

“疯子”,李书福!

据彭博社2月24日消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一家投资基金购得了9.69%戴姆勒股份,价值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戴姆勒在监管文件中说,李书福(即吉利控股集团)拥有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

自此,最有野心的两家汽车企业终于走到了一起。

吉利又一次大手笔海外投资

2月23日晚,德国DGAP Distribution Services发布公告,李书福通过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的公司,收购了戴姆勒公司103,619,340股,已持有该公司9.69%股权。

随后,戴姆勒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版权转载了此则公告。

此前,吉利控股在2010年收购了陷入困境的沃尔沃汽车品牌,随后在去年年底对卡车生产商沃尔沃(Volvo AB)进行了3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吉利控股的公司代表尚未就此置评。

戴姆勒称,该公司对这笔投资感到欢迎,将其称作对该公司未来的“信任投票”。戴姆勒并未透露李书福是否将在该公司董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但称其盼望着就此投资与其进行商谈。

据彭博报道,参股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吉利进军欧洲高端汽车市场。该公司已经持有沃尔沃汽车的股份,后者新的车型阵容使其成为了德国豪车品牌广受欢迎的替代品牌。戴姆勒也处于上升通道,从宝马手中夺回了豪车第一品牌之冠,并在不断扩大车型范围,以包括更多的SUV和新版的S级轿车。

此外,华夏时报报道称,熟悉吉利战略的人士透露,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是渴望接入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希望在湖北省省会武汉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

在电动化上,戴姆勒一直比较激进,具有深厚的技术能力。它计划未来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除了对电动车制造进行投资以外,还将额外投入10亿美元资金用于电池产品的生产。

为啥入股戴姆勒?钱从哪来?

24日12点50分,欧洲当地时间24日上午5点50分。寰球汽车独家连线身处欧洲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针对外界关心吉利入股戴姆勒的几大问题,李书福详细回答了寰球汽车的提问。

1.为什么入股戴姆勒?

针对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原因,李书福认为:“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有变革就有机会,机会巨大,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抓住机遇?必须要协同发展,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线上技术取得主动权。”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危机意识,寻找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在变革的大背景下,李书福预测,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谁能届时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在李书福看来,戴姆勒是全球汽车领导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2.钱从哪来?

据了解,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耗资90亿美元,对于这笔资金的来源,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

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3.入股是否是李书福个人行为?

吉利入股戴姆勒事件中,有外媒指出是李书福个人入股行为。

针对这一描述李书福回应,是由于海外媒体认知导致的一种误读行为,外媒将李书福个人代指吉利控股集团,并不存在李书福个人入股一说。

汽车“疯子”李书福

这个浙江农民,敢为天下先,如今要把多少汽车公司逼上绝路!

李书福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貌不惊人。

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是给人家拍照片。

李书福第二次创业,是在垃圾堆里提炼黄金和白银。

两笔钱赚到后,李书福就一股脑拿出来,去捣鼓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当然,李书福做生意并不是一路开挂。1992年前后海南房地产热潮正猛,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豪赌”,不仅赔了几千万,人也差点回不来。

海南房地产的失败,李书福说,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

1997年,这个不安分的台州人突奇想,宣布要造汽车。民营企业造车最大的障碍还是政府许可。李书福依然寻求“变通”。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汽车许可证来自四川德阳的一家监狱,该监狱下属有一家汽车厂,李书福注资取得了7%的股权。经过了争取,最终,李书福拿到了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成为汽车史上一件“破天荒”的事件!

2010 年,这个“赌徒”又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吉利以 18 亿美元的价格将沃尔沃汽车公司收入囊中。

李书福只要看准了,就不顾一切地干。

最终,这个拥有 86 年历史的欧洲豪华车品牌,被一个做汽车仅 12 年的中国汽车公司拿下了。

李书福找美国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人家根本不知道李书福是谁,连见也不见、谈也不谈。写了半年的邮件给福特公司,人家还是根本不理。后来李书福急了,直接找上门。谈啊谈,磨啊磨,终于给李书福搞成了。

李书福事后说:三分靠自己,七分靠天意!

但当时,全天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看笑话。如今7年过去了,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现在,沃尔沃汽车的业绩又好得不要不要的,盈利大幅增长!

不仅如此,李书福还继续把一个个知名汽车品牌纳入囊中,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汽车王国!

李书福的海外投资版图

在李书福此次投资戴姆勒以前,他领导的吉利公司也在海外大举投资,扩大在汽车业的版图。

2010年,吉利收购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去年沃尔沃在华销量突破10万辆,沃尔沃中国市场以近30%的销量增速在全球市场中领跑。

去年6月,吉利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PROTON Holding)49.9%的股份,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去年11月,吉利重磅宣布收购美国最大飞行汽车公司!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拥有飞行汽车的国家!

去年12月,吉利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Capital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斥资32.5亿欧元、约39亿美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原沃尔沃汽车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李书福麾下已经拥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吉利控股还对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及太力飞行汽车进行了战略性投资。

根据吉利的2020200计划,吉利汽车到2020年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刚推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很多人对之嗤之以鼻,结果李书福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汽车疯子”的汽车梦绝非虚言。

中国“傻小子”,干出了轰动全球的事

财经作家邱恒明称:一个中国“傻小子”,在主流汽车行业,不断地颠覆我们的认识,干出了轰动全球的事。

李书福的一系列举措,从收购沃尔沃开始,他走上的路比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更加具有震撼性,更加凸显出中国市场、中国人才以及中国雄起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的企业家风云人物,从烟草制造到自行车制造,从家电,船舶,计算机,到汽车产业,每一个领域都在奋力追赶,一个个都迅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端。

中国汽车制造要成为世界制造的标杆,这个重担居然是这个“大笑话”的制造者李书福主动赢取。

在汽车产业争夺战中,为什么不是那些国企央企凸显出来?为什么不是那些大资本家凸显出来?为什么世界三大汽车厂商,乃至后来的特斯拉,背后都涌动着中国人的身影?

这里有李书福的智慧,有他增效降本的优质管理之道,有他全球布局的独到之处,这也是李书福对中国未来强盛最大的赌注和信心。

每一次的怀疑,都是李书福最大的动力。

这一次,来自浙江杭州,和马云一样疯狂,李书福的名字再次将被世界主流商业圈所注目和承认。

像吉利这样的企业不扶持,还扶持谁?

2003年1月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视察了吉利的临海汽车基地。

在听取了李书福和当时吉利CEO徐刚的汇报后,习近平对吉利汽车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吉利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独立开发和坚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的战略理念等方面大加赞赏。

习近平指出,吉利作为浙江省惟一的汽车企业,2002年能够在中国激烈的竞争中成为3+6成员,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十分的难得,省委省政府向来十分关心吉利的发展,今后,更要继续加大对民族汽车企业的政策性支持,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参观完吉利汽车研究院后,习近平称,“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

据有关方面透露,那还是习近平就任浙江省委书记后第一次视察民营企业。

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来不及”!

先知先觉经营者 ,后知后觉跟随者 ,不知不觉消费者!

这个时代,永远属于那些癫狂、提前感知大势、而且超级自信、敢于坚持的人。

本文来源:正和岛

李书福的关键时刻

作者|余聪

编辑|胡刘继

对于国产汽车行业来说,198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如今的自主三强——长安、长城、吉利,在这一年先后登场。

1984年中,长安厂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书,进行微型汽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当年11月5日,第一批长安牌汽车正式下线,这也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军工企业转为民用车生产企业。

也是这一年,魏建军的叔叔魏得良在保定成立了长城汽车制造厂。1989年,魏得良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次年,26岁的魏建军站出来接手叔叔留下的事业,长城由此踏上了国产汽车的头部之旅。

放牛娃出身的浙江台州人李书福,在1984年机缘巧合开始了真正的创业——生产冰箱配件,后来逐渐发展为生产电冰箱。他当时创立的“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就是吉利集团的前身。

在这些人和这些企业中,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走过的路,无疑是最为特别的。他的起点最低,没有背景,也没有突出的技术傍身。但是,吉利最终坐到国产车近三年连续销量第一的位置,并且逐渐撕掉传统车企的标签,不断加码智慧出行、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有全面进击海陆空之势。

如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在车市步入寒冬的背景下,这对于李书福来说,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艰难入场,低价突围

1997年,李书福靠着先前卖冰箱、做建材、造摩托攒下的资金,在一没有资质二没有技术的情况下,踏入汽车制造行业。

有人说,李书福当时除了造汽车的一腔热情,几乎什么也没有。

李书福

造车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首先需要极高的资金投入。1991年,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1993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约37亿人民币。1991年北京的平均月工资,为239.75元。

李书福当时想要造车,遭到家里人劝阻,没人相信他造车会成功。吵来吵去,万般无奈之下,为了顾及兄弟情分,家里人最后商量决定——最多投资1个亿,让李书福去试试。只不过,这1个亿放在造车上,实在是捉襟见肘。

撇开资金门槛,还有更难的关卡——没有政策支持。在那个时期,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

当时,李书福找到台州市领导,刚说出了自己的汽车梦,就得到了对方“不可能”的答复。他又找到省机械厅,答案还是“不可能”,还加了一句:“你去北京也没用,国家不同意,工厂不能建,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

李书福脑子活,申请造车得不到批准,他转头向领导申请,可不可以做汽车研究,很快得到了同意。于是,他在台州乡下买下800亩荒地,规划工业区、生活区,买设备、找专家,吉利汽车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临海基地悄然落成。

1996年,李书福从原来的摩托车研发队伍里挑了3个人,加上他自己组成了四个人的研究小组,开始了“土法造车”。技术一片空白的时期,模仿是最容易也成本最低的方式。李书福从国外买来一大堆车,拿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拆车。在反复拆装和研究后,李书福自认为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开始准备造车。

几经周折,他还真是造出一辆:用红旗的底盘,奔驰的外壳,造出一辆几乎跟奔驰320一样的车,外壳是玻璃钢复合材料。这款车被李书福命名为“吉利一号”。

车是造出来了,但合法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1997年,李书福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浙江台州一路找到四川德阳,最终找到了德阳监狱下属的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汽车厂。

当时,这个工厂已经停产,但是保留了汽车生产目录,可以生产轻型客车。李书福的“奔驰”式样的轿车,显然与轻型客车相差甚远,到机械部申请时立马被打回。

吉利首款宽体家轿“吉利星瑞”

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有屁股的就是轿车,没有屁股的就不是轿车,可以生产”。李书福就把车子改成没有屁股的“四不像”,去上目录,很快被批准。就这样,吉利和德阳监狱成立了一家合资汽车公司,还起了一个看起来野心十足的名字——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来,李书福找机会买下监狱的股份,把工厂搬回了台州。

1998年8月8日,吉利通过模仿生产的第一辆车“豪情”汽车正式下线。

第二年,当时的国家计委领导一行前来视察吉利集团。这一趟视察原本是来看吉利的摩托车产线,李书福在参观之时,自作主张把领导带到了他的汽车生产线前,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领导给了一个让李书福心动不已的回复:“我不反对你们造汽车。”

随后,吉利汽车生产了一系列五颜六色的车,在那个还不是很注重品牌和出身的年代,吉利汽车受到热捧,尤其是低廉的价格,似乎就是“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但李书福仍然焦虑。实际上,他造的那么多汽车,并没有真正的轿车准生证,更多的还只是利用监狱车厂那个目录打的擦边球。

终于,李书福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机会。就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夕,国家决定适当放开汽车的生产,批准一批企业进入轿车制造业,其中就包括浙江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

2001年11月9日,吉利集团生产的JL6360轻型客车,出现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第六批汽车产品《公告》上,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在销售方面,李书福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低价策略,最低一款车型的售价不足4万元。这个低价在当时是很多老百姓都不敢想象的,其模仿的夏利当时售价几乎是它的两倍。2001年6月刊的《汽车杂志》车市报价显示,当时的捷达最低配车型定价为11.85万元,桑塔纳最低配11.2万元。央视曾在2011年做过一个《十年入世·十年十人》的专题节目,这十人当中就有李书福,这一集叫做《李书福,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

尽管海尔电器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但当时国内消费市场上对于品质、品牌的概念,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尤其是汽车这种在当时需求蓬勃的产品。吉利汽车即使有着种种不成熟,还是迅速地打开了市场。

2003年3月,吉利轿车顺利通过“3C”认证,并在宁波基地迎接来吉利第一个10万辆轿车下线。紧接着,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5月,吉利汽车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

李书福在2011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上回顾说,“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本垄断汽车制造,这反而让价格低、质量次的民企造车有了生存空间。同时,前期投入也可以少一点。”

战略转型,积极并购

虽然靠低端抢到了市场,但整个中国自主品牌在发展早期几乎都遇到同一个问题:故障率居高不下。

咨询公司JD Power的报告显示,国内汽车品牌跟国外汽车品牌间的质量差距,直到2013年以后才开始迅速缩小。在此之前,国产品牌每100辆车里的问题数量,几乎年年是进口品牌的两倍。

吉利车型销售几年后,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外界对吉利的评价是,较同级别车型油耗大,车身工艺粗糙,小毛病不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烙上低价低端的印记,甚至被很多人说成不怕死的才买吉利车。进入2006年下半年,吉利的增长开始放缓。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的发展出现了问题,一味凭借低价在低端车上延伸的道路快要行不通了。于是,他果断地提出,吉利要进行战略转型,由低端车开始向上拓展至中级车,未来再拓展到高端车领域。

2007年5月17日,在吉利远景上市前夕,吉利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车已进入战略转型期,不再造4万元以下的车。其口号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变成“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和“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2007年下半年开始,吉利以相对高附加值的“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等三种车型,替代了“老三样”的豪情、美日、优利欧。2008年,新的三款车型在没有采取降价策略的同时,全年销量获得12%的增长。而且,吉利新车型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63%,提升至2008年的76%,至2009年中期,这一比重达到95%以上。

吉利推出远景SUV越野车

从这个角度讲,吉利的战略转型初现成效。

2009年,吉利推出第一代帝豪——帝豪EC718,外形大气,性能优越,搭载了当时吉利最先进的技术。截至目前,问世11年间帝豪连续8年自主轿车销冠,也成为了轿车销量前十中唯一自主品牌轿车。10月20日,吉利宣布帝豪家族第300万辆整车下线。

李书福很早就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做研发做技术,成本高、耗时长,所以便就将目光瞄向海外的优质企业。他在2014年接受《福布斯亚洲》采访时说,“无论我们工作多么努力,和西方品牌间总会有差距。我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购买汽车品牌和企业。”

在2006年和2009年,吉利先后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和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DSI。前者使吉利获得英国锰铜的整个供应商体系、生产管理、汽车金融方面的经验,而后者则让吉利整体控制了这个工厂的供货商、销售,以及生产设备、研究院。

而吉利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就是2010年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吉利这个穷小子迎娶瑞典公主的故事,在当时引起全世界的注目。许多人怀疑在福特集团内表现不佳的沃尔沃,能在名不见经传的吉利手中起死回生吗?

当时,《华尔街日报》声称,缺乏全球化管理水平让吉利难以消化沃尔沃,而且同欧洲工会打交道是件难事。此外,中国有时会容忍牺牲质量以加快产品开发的企业文化,可能也会损害沃尔沃的声誉。

但吉利从刚开始洽购的时候,即向福特和沃尔沃保证,沃尔沃的生产线将留在瑞典和比利时,承诺尊重沃尔沃崇尚安全和效率的企业文化。在组织架构上,收购后的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并列存在,同属于背后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保持不同品牌相对的独立性。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左)与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塞缪尔森(右)

最终,吉利用行动打脸了曾经质疑它的人。沃尔沃在被收购后不久,销量开始逐渐回暖。《哈佛商业评论》将这桩交易评价为“教科书般的合作”。

同样,吉利也在这次收购中获得了宝贵的技术补给。收购沃尔沃之前,消费者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豪情、美日这些车上。用李书福自己的话说,这个时期的产品真的就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随后到了2012年,随着帝豪EC8的推出,大家对吉利品牌有了新的认知。

近两年,全新KC平台上打造的博瑞、博越则分别成为了自主品牌在这两个级别的标杆产品。尤其是博瑞,让自主品牌首次在中级车这个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其意义不言自明。

2016年,吉利推出高端品牌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在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全新CMA(紧凑车模块化平台)上打造。2017年11月,领克01正式上市,一周年时累计销量近10万辆。此后,又相继推出领克02、03、04、05、06。

吉利在2017年迎来高峰时刻,其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超过长安,成为自主品牌新的老大。

只不过,这恐怕是吉利最后的轻松时刻。一路狂奔十余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迎来转折点,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车企也开始迎来重重压力。

群狼环伺,压力重重

李书福的创业奇迹,除了靠他的过人胆识以及灵活变通之外,也是踩中了过去4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期。

但是,市场不会一路狂飙,当经济增速下滑、车市收缩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018、2019年,一批车企倒在车市寒冬之始,这里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庆力帆、一汽夏利,许多小品牌更是倒得无声无息,就像从没有出现过。中国车市已经到了车企和车型严重过剩的年代,淘汰赛大幕拉开。

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头部车企,也同样面临着市场萎缩带来的挑战。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吉利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乘用车销售整体出现较明显的下滑。2017年、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吉利和几何品牌合计销量为124.11万辆、138.04万辆、123.35万辆及47.57万辆。

定位高端的沃尔沃虽然在跳水式降价后销量增长显著,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达到13万辆,但是在豪华车市场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与一线品牌BBA仍然差距甚远。今年1~10月,奔驰累计销量为56.9万辆。

在乘用车整体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以及库存高企。吉利目前的11座工厂合计产能达到210万,今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45.18%;同时,勉力支撑的销量表现背后是不堪重负的经销商。

据统计,吉利经销商库存系数长期居于自主品牌前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2020年5月份调查结果显示,5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5(库存系数=期末库存量/当期销售量),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其中吉利汽车的库存系数最高,数为2.29,远超市场平均值。

从整体趋势来看,新能源车才是未来,燃油车销售只会越来越难。2018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在一次公开的研讨会上发出感叹:“我们可以从零开始,亲历一个中国车企成为世界级著名车企的历程。可是活下去真难,我们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风向其实早已悄然改变。2011年之后,国内汽车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鼓励布局新能源,对于传统汽车需要优化产能。

但新能源的赛道,和当年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时已经完全不同。当年是门槛高,竞争者寥寥;而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已经站满了摩拳擦掌的各路强手。

曾经被李书福炮轰“整天忽悠老百姓”的造车新势力,经过了一番大浪淘沙后,已经有几家站上了潮头。蔚来、理想、小鹏不仅纷纷上市,在资本运作上表现亮眼,也交出了让人信服的新车交付成绩单。

比如蔚来,经历了前期的蛰伏后,今年市场表现令人惊艳: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交付26375辆,超越去年全年水平,也实现了7个月连续同比增长;同时,股价也一路飙升,截至11月4日,其市值约2998亿元,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国内排名第二的整车上市企业,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比亚迪,这也是一家新能源车企。

而劲敌特斯拉,更是让新能源赛道上的所有选手草木皆兵。尤其在特斯拉国产化之后,价格一降再降,让所有竞争对手一片哀嚎。

很明显,李书福在新能源这一战中未占上风。不仅还没有拿出好的销量成绩,也没有让人看到具有潜力的新车型。今年9月,帝豪EV销量是129辆,博瑞GE销量是501辆。而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几何系列,上半年销量仅为1165辆。横向对比,广汽新能源仅Aion S 一款车型,9月销量就达4548辆。

在整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形下,吉利把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延伸处——出行市场。2015年11月,吉利科技(和吉利汽车同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推出了曹操专车。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出行行业也不好挣钱。

今年3月,曹操出行总经理董凯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曹操出行在部分城市盈利,整体来说是亏损的,现在处于投入期。

除此之外,李书福近年又开始逐步布局太空事业,正在推动飞行汽车、航天卫星等项目。这些项目能不能盈利,还很难说,但需要烧很多钱,却是显而易见的。

李书福的布局不止于此,近年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路特斯汽车、入股戴姆勒,每一次都是大手笔。

这样庞大的商业版图,无疑是有较大资金压力的。在汽车市场整体陷入下滑趋势,利润衰减之际,李书福和吉利将如何应对面前一个个艰难的课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2003款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