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架构平台SEA

安聪慧详解浩瀚架构:吉利四年豪掷180亿的先见与野望

猝不及防,吉利汽车丢出一颗“重磅炸弹”。

在2020北京车展开幕前夕,9月23日,吉利向外界发布了一个全新架构——SEA“浩瀚”。据官方资料介绍,浩瀚架构是一个智能进化体验的纯电架构。

定语很多,不明觉厉,但要了解它对于吉利的意义,只需要知道这一个关键信息:这是吉利历时4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终极武器”。

之所以说浩瀚架构是吉利汽车的“终极武器”,是因为它基本承载了这家大型车企未来在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的全部“野望”:

首先,它在硬件层面已经做好了完备甚至激进的规划。

举些例子,其底盘轴距范围是1800-3300mm,基本涵盖了包括小型城市车、皮卡在内的所有车型;电池包是集成式的无模组规格,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碳化硅将代替传统IGBT,在性能实现上免除了后顾之忧……

其次,它摆脱了传统汽车架构以硬件为主的设计体系。

随着汽车产业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变革,软件在汽车上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浩瀚架构正是将软件层面的规划也纳入其中——据介绍,在硬件层之外,浩瀚架构还囊括了系统层及生态层。

据一位主机厂从业人员分析,系统层主要考察的是硬件基础转化为软件体验的能力,吉利及浩瀚架构透露出的信息是:芯片将逐步自研,车载网络将从域控制到中央集成,此外还有4000个API接口。

这意味着,在系统层上,吉利将不会再走供应商外包的老路(这方面大众汽车提供了前车之鉴)。在系统层,吉利的角色定位将类似于苹果和安卓,掌握操作系统,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吸收参与者,用各种软件去丰富自身的生态——自此过渡到生态层。

这是一套考虑周全的架构。尽管发布会上的信息只是一个大致提纲,但你仍能够从架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以及包括整车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几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发现,这是吉利对未来(也许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布局。

而在浩瀚架构所承载的这些结构和科技中,你也能窥探到吉利在汽车产业链变革浪潮中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吉利不是简单的一个集成者,集成者是一部分,但是同时要具备好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要有架构,架构实际上就代表着核心技术,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集成。”

9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接受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进一步详解吉利布局浩瀚架构背后的先见与野望。

对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系统性再思考

多年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平台化、模块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这些年来,吉利也陆续推出过不少平台、架构,成为旗下诸多产品的开发“母体”。

此次发布的浩瀚架构,是吉利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之后专门推出的一套产品诞生体系。吉利在其中倾注了对未来汽车产品的洞察与判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层面,都进行了系统性地规划和实施。

在对未来汽车乃至出行市场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规划后,浩瀚架构将重点科技创新集中在了六个领域,包括空间、三电、智能、自动驾驶、安全和性能。这些领域,既有对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基本要求,也有在智能网联趋势下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再思考。

在三电、安全、性能等领域,吉利展示了一家传统车企背景的企业在汽车打造上的极致追求与严谨态度。

例如,在电池方面,吉利“剧透”了未来的电池包续航将超过700公里,而且采用的是无模组的整包形态;而在安全方面,首先是传统整车的硬件安全,浩瀚架构采用了更为严苛的标准(例如侧碰的测试、座位旁的保护措施等),其次是软件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等。

而在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可以明显看到吉利在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下的大变革——以往车企的架构更多是硬件层面的,最多加上一些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情况,但浩瀚却试图将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安聪慧介绍,系统层和生态层主要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驾驶,二是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方面,安聪慧认为,中国品牌已经走得很靠前,接下来是如何优化的问题。他举了车载地图的例子,过去车载地图是不能实时显示的,但通过与地图厂商的合作,半年前吉利已经实现了车载地图的实时显示,接下来要做的是车机端的体验要比手机端好,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呈现的形象性等等。

“汽车是更重要的移动终端,未来汽车的体验一定会比手机好。只不过就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说明这其中还存在很大的机会。”安聪慧表示。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浩瀚架构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线。

安聪慧透露,基于浩瀚架构的个人车辆,将于2021年在结构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2023年之前,在开放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出租车等智能交通工具,将于2022年率先在结构道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2025年之前,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需要数据的积累,吉利为什么比其他企业要快?“数据这一块吉利有很好的基础——曹操专车就拥有海量的数据。曹操对吉利,不仅仅是个出行公司,它很重要的是承载了吉利实现浩瀚架构的数据来源。”安聪慧表示,这也是浩瀚架构系统性规划的一个表现。

在掌握核心技术基础上的集成

基于浩瀚架构打造车型,吉利同样离不开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

在安聪慧看来,浩瀚架构的目标就是通过完整的技术体系,吸引到产业链上的伙伴,共同做大做好汽车出行的生态。

比较显而易见的一个方面是,浩瀚架构将推出全新的OS整车智能解决方案,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移动终端的空中下载软件升级)。在浩瀚架构下,智能汽车研发周期将缩短,软件开发的时间将降低50%以上。

吉利试图通过这一全新的架构,解决原来汽车产品升级效率的问题。“为什么传统汽车迭代这么慢?这是一个整体思维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安聪慧表示。

他又举了个例子:空调。过去空调的控制策略、执行策略都是供应商在做,主机厂想要调整了,比如从五档改成六档,就需要去找供应商,供应商改变他的控制策略和执行策略,然后向主机厂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主机厂再将六档的空调集成到车中,最后车辆送到4S店,如此才能完成迭代。

在安聪慧看来,未来这种模式会发生变化。同样是空调,将来主机厂有可能控制这一块,在系统层做好规划,用户的需求能够及时通过OTA下发,主机厂向供应商下指令,供应商只需执行即可。

“主机厂一定要把职责承担起来,因为现在你要想很好的体验,你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撑。”安聪慧表示。因此,在有人将吉利的角色总结为“集成者”时,安聪慧并未完全认可,他强调,集成是一部分,但需要在具备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

他还打了一个比方。“我是一块土壤,你是一个种子。好的种子选到好的土壤,它是适配的,在这过程中,不光是简单播种,未来要不断给种子施肥、加水,大家一起维护,才能茁壮成长,小树变成大树,那就使这个体验更好。但你没有这个好的土壤,没用。”

技术的基础可以在内部赋能。此前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架构,作为“超级母体”也可以做纯电动汽车,浩瀚架构推出后,两者并不会冲突,将同步推进,安聪慧表示,有些智能技术也可以在CMA平台上应用。

技术的基础也可以在外部延伸。目前,浩瀚架构已合作品牌超过7个品牌,已展开研发的车型超过16款。按照安聪慧的说法,这个7个品牌当中,也包括吉利集团之外的品牌,这方面吉利是开放的。

“原来很多汽车企都想做这个事情,就是历史包袱太重,投资太大,吉利也很清楚这一点。首先我们自己内部要先使用起来,外部的合作伙伴再加入进来——当然最大的挑战是你有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是不行的。”安聪慧强调。

向外部开放

据安聪慧介绍,早在八年前,吉利就对未来的汽车,尤其电动化、智能化以后,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一些思考。“我们认为应该是要软硬结合的,不是只靠软件,也不是只靠硬件,一定要深度融合。”

如今,“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老生常谈,尽管这个过于绝对的说法在业内存在争议,但软件在汽车中的地位显然愈发重要。而提早意识到这一点的吉利,在未来的汽车产业格局中,试图为自己争得一定先机。

安聪慧表示,浩瀚架构的投入虽然大,但是顺应趋势的,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存量市场下汽车产业的调整趋势——在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吉利要为自己建立安身立命的“堡垒”。

“有人说吉利在憋大招,我说不是憋大招,而是本身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应该这么做。”安聪慧表示。

他透露,早在当年规划CMA架构的时候,甚至在并购沃尔沃之前就意识到,主机厂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就是架构开发能力。从CMA架构到浩瀚架构,吉利在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下,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架构更多是在硬件层面规划,现在软硬件要结合在一起考虑。

上述主机厂从业人员也表示,完善的生态很难通过车企的硬件和别家的系统打造而来,因为很难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只能SOTA(应用软件升级),或者分别升级。因此,车企需要自己去打通硬件层和系统层,给软件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和测试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软硬件结合不只是加上软件的部分那样简单,硬件层面同样要有所革新,因为它是需要承载系统和软件生态的。因此,浩瀚架构不仅进行了软件可升级的预埋,同时也考虑到了硬件方面的可更换。

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吉利认为浩瀚架构的深度开放是行得通的,即向其他车企及品牌开放。

“这个项目快200亿下去了,现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几个品牌使用,外部品牌进来,我也可以授权给它,花很少的钱,比它自己开发要便宜得多——所以为什么说我们外部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架构,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安聪慧表示,“它原本要投500亿,但跟你合作只要100亿,那为什么不合作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独家|吉利组织架构调整:设立“经管会”、核心管理团队亮相

财联社(北京,记者刘阳)讯,李东辉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的高层人事变动,再次把吉利推向了舆论漩涡。然而,这只是吉利战略转型中的冰山一角——伴随这一人事任命的,是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对旗下各业务板块更为明晰的管理职能。

“在控股集团董事会下,将新设‘经管会’这一管理层级。‘经管会’成员由控股集团高层组成,负责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的投资、风险管控和资源协同。”12月6日,有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了吉利正在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吉利内部已经发文,并印发了控股集团几位副总裁的人事任命。”

与此同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会亦进行了扩充,由此前的5人增加至9人,其中首次进入董事会的孙宏与杨健一起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

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样的安排是对集团管理架构的创新,使职能更为清晰,“集团核心管理层对集团旗下各板块总负责,但安总的主要精力将聚焦在汽车板块上。这样可以在进一步做强做大吉利的汽车主营业务同时,强化对其他业务板块的协调联动,加速集团整体战略转型步伐。”

最新更新的吉利控股集团官网佐证了这一点。据官网显示,除已经公开的、由前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担任吉利控股集团CEO、法人代表,和安聪慧担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外,吉利控股管理团队还包括五位副总裁,分别为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魏梅,分管战略创新的副总裁冯擎峰,分管法务的副总裁陈益民,分管北京代表处的副总裁魏志玲以及分管公共关系的副总裁杨学良。

“吉利控股集团的使命是‘战略协同、推动变革、共创价值’,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立足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布局,聚焦主业,推动旗下各板块业务协同发展,公司决定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吉利官方对正在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予以了确认。

官网显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包括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和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等六大一级核心子集团。其中,吉利汽车集团则包括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几何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以及吉利与戴姆勒合资的smart汽车。

与吉利组织架构调整同步进行的,是吉利控股对旗下各业务板块在资产市场的安排。

12月1日,*ST力帆公告,其重整计划已获法院裁定批准。这意味着,作为主要重整投资人的吉利科技集团入局力帆股份基本已尘埃落定,有望在12月内完成交割。根据计划,重整后的力帆股份将转型为一家以换电业务为主的科技公司,并成为吉利科技集团在二级市场的主要融资平台。

在此之前的9月,吉利商用车集团亦完成了对华菱星马的部分股权收购,成为华菱星马控股股东,实现了“借壳”上市。

除此之外,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也于今年9月完成了科创板首发过会。12月2日,沃尔沃汽车CEO表示,与吉利合并的谈判将在明年一季度恢复,这意味着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进展顺利。此前,因吉利汽车回A,沃尔沃暂停了与吉利汽车合并的谈判。

“吉利方面的思路是旗下各业务板块都要形成自己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方向,包括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有熟悉吉利的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这一管理思路下,无论是由李东辉出任控股集团CEO,还是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都将有利于吉利旗下各板块在相对独立下运营协同发展。

4年180亿!吉利打造的浩瀚架构,牛在哪儿?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日前,吉利正式发布全新智能纯电架构——SEA浩瀚。同时,基于该架构的首款纯电豪华轿跑概念车——领克ZERO concept首度公开亮相,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上市。

浩瀚架构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

一个问题是,几年前原定由沃尔沃、吉利联合研发,将归属于领克体系的PMA纯电平台,为何会升级成浩瀚架构,由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亲自主持,以集团层面发布?

这可能是个明显的信号。

2020年6月,在基于CMA架构打造的产品销量已达60万辆之际,安聪慧对外表示,科技吉利4.0时代开启,吉利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到目前为止,CMA架构由沃尔沃、领克、吉利三个品牌共享,所谓“架构时代”,不仅不会稀释各个品牌之间的个性化边界,反而将成为吉利汽车整个大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浩瀚架构也是如此。

根据现场信息,浩瀚架构虽然刚刚发布,但早在四年前就着手研发,并且目前已经确认,浩瀚架构将引入包括领克在内的7个品牌,也包含沃尔沃,甚至还包含吉利集团之外的其他品牌,目前已展开研发的车型,超过16款。

这意味着,科技吉利4.0的转型,将随着基于浩瀚架构新车型接踵而至的2021年,正式步入全速之年。

-1-

同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大架构,有必要比较一下CMA与浩瀚。

首先,浩瀚架构不纯粹是一个技术平台,而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层(既物理平台),更重要的,在于系统层和生态层。

我们说,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那么软件的依托在哪儿?这就是浩瀚架构的作用:“承载软件,孕育生态。”从这个角度看,浩瀚不仅不同于CMA,甚至也不同于大众纯电专属架构MEB。

这就注定了浩瀚是开放的。吉利要做什么?最基底的硬件层,吉利会坚持自我开发;而对于系统层的搭建,架构的设计,则会进行相应的开放,可以类比安卓与ARM。

其次,浩瀚与CMA各有分工:浩瀚专注于纯电,CMA则涵盖多种能源形式,但重点放在节能车型。

目前来看,纯电动时代的到来不可能一下子占据所有市场,从传统汽车到节能汽车,再步入到纯电动汽车有一个过程。

安聪慧在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吉利汽车现有的CMA等架构,都会重点发展节能汽车,“不会放弃在节能车的发展”。而相比之下,浩瀚架构是吉利汽车面对特斯拉等纯电智能品牌的崛起,所做的抢先一步的举措。

这里涉及到一个细节,浩瀚架构发布会在9月23日举行,而前一天,正是特斯拉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和电池日。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不能不说有所暗示。

最后,浩瀚既然是纯电架构,底层逻辑必然不同于传统造车方式,它有一个显著的标签,即用户思维主导。事实上,浩瀚的英文名称SEA,全称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翻译过来就是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基于用户需求是核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说,之前的架构开发,思考方式是以产品竞争、技术竞争、法规符合性为主,但在开发浩瀚架构时,是基于用户体验需求去思考的。比如,在浩瀚的开发过程中,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智能生活和电动场景,车辆的使用权变化,先有场景再有产品,而非用一成不变的产品去符合所有场景。

当然,实现这些技术理想,首先就对组织架构提出要求。

车图腾了解到,吉利内部很早就有用户经营组织,组织的任务就是围绕用户需求,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针对浩瀚机构的开发,吉利专门进行了更扁平化的组织变革,为此,总裁安聪慧的title都从“首席产品经理”切成了“首席用户体验官”,力度可见一斑。

-2-

看完不同,要看亮点了。

浩瀚架构的最大亮点主要有二:

一是全球最大带宽。

这个带宽指的是,作为一个纯粹新能源架构,浩瀚涵盖了1800-3300mm的轴距,覆盖A级车到E级车的全部规格。包括轿车,SUV,MPV,旅行车、跑车、皮卡等全部车身造型。

二是全球最高效。

浩瀚架构之下,软件开发周期可以缩短50%,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迭代速度比肩手机。用安聪慧的话说,汽车以后就是手机那样的智能终端。

以上是两个全球之最。浩瀚架构历时4年,投资超过180亿元,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既然是面向未来竞争的基石架构,浩瀚的能耐还不止于此。

三电方面,浩瀚架构全球首发20万公里无衰减,200万公里的长寿命动力电池。其中,110kWh无模组CTP集成电池包的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最大轮端载扭矩可达8000Nm。

有趣的是,前一天特斯拉的电池日备受诟病,就因为承诺过的“百万英里电池”并未露面。而这一边,吉利发布的两百万公里的动力电池,比特斯拉电池的寿命更长。

在充电速率方面,浩瀚架构所能搭载的最大800伏高电压系统,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技术目前为止,只有保时捷一家是用户。

自动驾驶方面,浩瀚架构已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按照吉利汽车的规划,基于浩瀚架构的个人车辆,将于2021年在结构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2023年之前,在开放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同时,浩瀚架构上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等智能交通工具,将于2022年,率先在结构道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并于2022年亚运会核心区域,提供智能出行服务;2025年之前,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浩瀚架构下的首款车型ZERO concept虽然是概念车,但是预计在明年量产上市,届时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此外,ZERO concept性能爆表:超过700公里的NEDC续航,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4秒,麋鹿测试成绩大于80km/h。

-3-

在专访会上,安聪慧再一次谈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危机以及思考。

事实是,尽管2019年行业才感到“寒冬”,但吉利汽车有更早的准备。2018年,吉利汽车销量超过150万辆,达到巅峰,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5%,提升到6.3%。而就在那个时候,安聪慧就说,要思考“吉利怎么活下去”。当时行业以为这是过分谦虚。

如今,2019、2020年的市场日渐艰难,叠加今年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加快进入调整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原来都有很多品牌,比如日本由原来的100多个品牌,缩减到现在十几个,这就是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

安聪慧表示,“我相信中国未来不可能拥有现在这么多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

但是,面对严酷的挑战,安聪慧对未来仍然表示乐观:“吉利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向好的判断保持不变,但是要经过一个阵痛期与调整期。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坚持战略定力,按照原有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

我们知道,近十年,吉利在研发上的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过300亿元,这是技术变革时代下,吉利汽车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大底气。

“今天浩瀚架构和概念车的展出,是吉利这些年持续投入的结果,有些企业会在困难时期少投一点,但吉利研发费用没有减少,我们争取能够活得更长。”安聪会如是说。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架构平台SEA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