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价位

整体表现均衡,拥有更广的OTA范围,试驾吉利博越COOL

我们之前试驾过博越L,那台车设计的惊艳程度就已经跳脱出了吉利以往车型,简单、耐看的风格,但是我们今天的这台博越COOL,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吉利设计功底的认知,整个的造型在博越L本身就很惊艳的基础上来的更加的夸张,尺寸更大的熏黑中网,里面是鳞片的设计,在配合上更加有张力的贯穿头灯组,让整个前脸看起来更加的凶狠,所以开在路上它拥有了它这个价位的车型不该有的回头率。

往上看你会发现它的A柱有亮点,又高又细又靠后,还采用了黑化的处理,这种造型还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这一点等我们开在路上再跟大家好好说。往后看你会惊讶的发现,车身侧面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采用了第一代博越向上收紧的腰线,并且B柱和C柱也采用了熏黑的处理,整个侧面就呈现出往前俯冲,蓄势待发的造型。

像这种有传承的设计,在自主品牌当中是很少见的,连续在两三代车型上都采用同一个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吉利对自己设计的自信。

博越COOL将会取代博越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好奇,博越L、博越X、博越COOL以及博越,它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博越COOL今后或将取代博越,或者可以看作是博越X升级之后的产品,博越COOL将会成为博越家族在10到12万这个价位的主力车型,12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就交给博越L,这么说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了吧,并且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博越COOL的顶配车型和博越L的最低配车型指导价只差了100块钱。

OTA的范围更广

如果你此前没有试驾过博越L,我相信这套内饰设计肯定能够惊艳到你,设计和博越相比完全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整个设计是向博越L靠拢,采用了多条纹多材质拼接的设计,层次感分明,该软的地方软,但是硬塑料的地方也进行了花纹的设计,看起来并不显廉价。

重点要讲一下的是,虽然它是一台纯燃油车,但是它采用的却是电子电气架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车内可以OTA的范围是很广的,除了车机内的功能可以OTA之外,像辅助驾驶、变速箱的换挡逻辑,甚至油门的逻辑都可以通过OTA来进行升级,怎么样?这是不是有点颠覆你对燃油车可以OTA范围的认知?

把车辆开起来,你就会发现我们刚才说A柱设计的优势,它拥有同级别最小3.3度A柱障碍角,在保证A柱安全强度的基础上,让你的视野更开阔,盲区更小,直接提升了行车安全,并且方向盘的尺寸也很小,上下都采用了平底的设计,更方便像我这种腿粗的驾驶员上下车。

动力系统方面配备的是1.5T的发动机加上七速的湿式双离合,最大马力为181匹,最大扭矩为290牛米,官方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9秒。

动态表现处在同级别的一流水准

油门在初段的时候就能给到你不错的动力反馈,但是又不是特别窜的那种,所以就会给你一种车辆很容易上手的感觉,深踩油门的情况下也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爆发力,但如果你是比较激烈驾驶,在低时速的情况下就一脚地板油,可能就会感觉到换挡不够干脆,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干,毕竟购买这款车型的人群更多的是以家用为主。

车辆拥有多种驾驶模式选择,有经济,舒适,运动和智能模式,这几种模式也很好理解,省油就经济模式,正常代步就舒适模式,想释放你的小激情澎湃,那就运动模式走起,但是我个人是不太推荐这个智能模式的,因为智能模式它是在舒适和运动之间来回切换的,在油门初段的时候就是舒适模式,在你深踩油门之后,它就好像硬生生的帮你调节到运动模式,就让你感觉到动力衔接的不够顺畅,整体的体验下来也让你摸不着这台车的脾气,这一点的话,我建议可以后期OTA优化一下。

底盘部分也是一个柔中带刚的感觉,偏舒适的取向,并且这台车的悬架行程是比竞品车型来的更加的长,优势就是在面对烂路或者是大颠簸路段的时候更加的从容,但是面对连续的细小颠簸路段,悬架的反应速度可能会来不及,导致车内有多余的震动,并且在高速并线的情况下,车身的摆动也会频繁一些。

汽车网评:10万出头的博越COOL真香

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推出全新的纯燃油车,在这一点上是很佩服吉利的,勇气可嘉,但博越库的到来不仅仅是有勇气,而是实力与勇气并存,例如比一般纯燃油车更深度的OTA升级,更高的得房率所带来的宽敞空间,车如其名一般炫酷的设计,不错的驾驶质感以及在智能化方面略为领先同级别车型的存在,例如车机的智能化以及辅助驾驶。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吉利对博越COOL定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月销过万,杀入SUV销量榜的前10,所以如果你没有绿牌的需求,拿着这笔预算去享受一台目前为数不多的全新纯燃油车型,未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吉利飞行汽车将上市,30米起飞自备降落伞

最近又被吉利实力圈粉了,吉利旗下的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其生产的Transition飞行汽车将于今年10月份开启预定,并于19年开始正式上市!

遗憾的是这款汽车并不会在中国首发,Transition飞行汽车将首先在美国地区上市,不过由于吉利收购了Transition母公司Terrafugia的原因,国内飞行汽车合法上路未来可期。

“打飞的”应该使用什么姿势?

Transition飞行汽车,顾名思义就是陆空两用,在陆地上行驶的时候机翼可以折叠,其最大行驶速度为110km/h,而且为了燃油的节省,在陆地上行驶的时候Transition会采用电力驱动。

Transition电力驱动部分的技术来自于吉利汽车,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具体的陆地续航里程官方暂未公布,不过其主要的适用范围还是天空(毕竟在地上行驶仅仅只是出入车库)。

经过40秒左右的等待时间,Transition的机翼就能完全伸展,而且它仅仅只需要30米长度的跑道就能够飞上天空,基本上能够在任何一条宽敞的马路上起飞。

Transition飞行的最大速度为185km/h,理想巡航速度为172km/h,其飞行续航里程为800km,完全可以胜任城际交通距离,而且无视交通拥堵,想飞就飞,不挑时间、不挑地点。

Transition有效载重为210kg,机内空间仅允许乘坐两名成年人(包括驾驶员);Transition长度为6.02m,宽度为2.3m,高度为1.98m,翼展宽度为8m。机翼收起情况下,Transition与正常家用的SUV尺寸相当,可以完美的进入任何一个家用车库。

出于飞行续航里程的要求,这款飞行汽车净重仅440kg,比一般的轿车要轻得多,大多采用了轻量级的铝材质制造,轻量化的同时还保证了外壳的坚固,不过再坚固的外壳,坠落的话也是没用的吧。。。

Transition的燃料采用了高标准的无铅汽油,邮箱最大容积为87升。动力方面采用了一个Rotax912ULS发动机,最大马力为75kw,其采用的是后置螺旋桨的设计。

这款“折翼天使”安全吗?

人们一直都是谈飞色变,每次坐飞机都怕出事故,Transition飞行汽车在安全性方面考虑周到,配备有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碰撞溃缩区等一系列安全装置。

就连民航客机上面奢望不来的降落伞,在Transition上面都有装备,紧急情况下,乘客和驾驶员可以使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好像这款飞行汽车并没有弹射装置,万一在天上出状况的话,可能需要背上降落伞打开车门跳出来,心态爆炸者谨慎乘坐。

因为飞行汽车属于全新的交通方式,而且贴近于航空领域,在上路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基本上在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官方的同意。在美国,Transition飞行汽车已经过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同意和国防部的审查,至于其它国家,目前仍然没有动静。

不过最关键的仍然是你得会开。作为轻型运动飞机,Transition不仅需要汽车驾照,还需要飞行执照,而且因为Transition没有自动驾驶技术,驾驶它更需要SportPilot许可证。

五名大学生开始的飞行创业之路

200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五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创立了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公司初创的资金基本都来自于创始人的奖学金。

Terrafugia在2009年就推出了首款飞行汽车——Transition,这款飞行汽车从诞生起,经过了多次迭代和吉利技术的加持,终于要在明年上市了。

Transition前后一共经历了五轮融资,2017年7月,中国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Terrafugia公司,并且给予他们更多的技术支持,吉利自从收购沃尔沃之后,就开始了疯狂买买买模式。

其实在Transition于09年推出之后,Terrafugia公司还推出了两款不同造型设计的飞行汽车TF-X,这款飞行汽车采用了4座位的设计,同样拥有折叠的机翼。

TF-X的最高时速可达322km/h,续航里程为805km,最重要的是,它支持垂直起降,完全不需要跑道。

不过TF-X的定位略高,Terrafugia表示其售价将会超过大部分豪华汽车,预计将有8-12年的研发时间,目前我们是很难看到这款更先进的飞行汽车了。

飞行汽车大乱斗,多家企业入局

就在半个月之前,劳斯莱斯在国外发布了飞行出租车的项目,随后就在国外展出了飞行汽车的概念产品,计划将在2020年之后开始投产。

劳斯莱斯的飞行取车能够搭载4-5个人,时速400km/h,最高续航里程为800km,这款产品同样支持垂直起降,这也将是飞行汽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不仅仅是劳斯莱斯,德国一家初创企业在拿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投资之后,开发出了一款纯电动飞行汽车Volocopter。

这款飞行汽车由于采用的顶部螺旋桨设计,可以实现垂直起降,不过时速并没有Transition高,其最大时速100km/h,续航仅27km。项目于2010年开始,到今天也并没有听闻产品上市的消息。

阿斯顿-马丁公司也公布了Volante Vision概念飞行汽车。和许多其他个人空中交通概念一样,Volante Vision也采用垂直起降(VTOL)技术,因此它可以轻松地在拥挤的城市里迅速起降。

阿斯顿马丁这款飞行汽车外形酷似战斗机,流线型的设计与自家跑车如出一辙,一种F-22的既视感有木有,不愧是超跑制造商。

奥迪同样不甘人后,其联合空中客车在2018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一款全新的飞行汽车Pop.Up NEXT,该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车厢、底盘和螺旋桨两个模块。

当车厢与底盘两个模板结合时可作为汽车使用,当车厢与螺旋桨模块结合时则可以变身成飞机。Pop.Up NEXT的底盘和车厢模块由奥迪设计,依稀能够看得出奥迪汽车家族式设计语言,螺旋桨模块则由空客设计。

如何能在国内优雅地“打飞的”

在中国,生产汽车和飞机都需要生产资质,而生产飞行汽车的话则需要双重资质,绝大部分的企业都不符合这项规定。而且国内的汽车飞机等生产则需要通过各个部门的审批,飞行汽车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就算能通过合法途径从国外进口飞行汽车,如何上天也是更大的问号。国内的航空管制相对严格,各个大城市也都有相应的禁飞区。贸然驾驶飞行汽车上天的话有可能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地隐患。

除此之外,还需要汽车和飞行驾照,不过未来可能会将这两种驾照合二为一,专门为飞行汽车驾驶员准备。

其实自从去年夏天吉利收购美国的Terrafugia公司之后,已经预见到了飞行汽车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现如今各地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政策上的问题有可能迎刃而解。届时伸手“打飞的”真的不是梦想。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作为中国品牌燃油SUV“三剑客”,吉利博越L迎来了新款。新车延续了这一经典IP,纯燃油的动力定位。不过其中AEB这个产品亮点,近来似乎更多是听到新能源,特别是新势力车企的争论。比如此前华为与小鹏的隔空对话,就点燃了该话题的热度。使得AEB至今都是20多万元,用户主要定位为中产群体消费者的新能源车们,所着重介绍的技术点。可是顶配价格都不超过15万元的吉利新博越L,而且还是一款纯燃油车,也来宣传自己的AEB。这到底是蹭热度,还是无意扒掉了众多新势力们的底裤了呢?

车速超过60km/h,不存在AEB?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字面意思就三个关键词:自动、紧急、刹车。即便定义起来如此简单,但对部分新势力车企而言,依旧“忽略”了其中“紧急”部分。

怎样判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紧急情况?这点恐怕与车辆本身无关,而与车辆所行驶的路况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在封闭道路上,交通参与者极为单一,基本以车辆,甚至以乘用车为主时。所谓能够遭遇到的紧急情况,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主观性的,也就是驾驶员没有观察到位。更场景化一点,比如说未能保持合理车距,未能观察固定、临时摆放的道路标识、标牌等。最终导致刹车距离不够,引发车辆碰撞等后果。

而以上描述的场景,显然不能纳入AEB的工作场景之中。从造成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出发,主观失误远高于客观因素。从AEB的工作逻辑出发,自主刹车也无法替代人工介入。比如说部分车企的AEB在驾驶员接手刹车之后,即会停止系统介入。最后从实际体验出发,封闭道路条件下,将高速驾驶中的车辆突然完全刹停,这本身也是极具安全隐患的事情。更别说,在这一工作逻辑支持下,AEB过大的控制权背后,同样还有无法规避的误判问题。

于是归纳下来,其实汽车遭遇紧急情况,也就是所谓“不可抗力”因素。即,超越了多数人,在正常观察力、精力等主观条件下,也无法规避的道路事故。比如盲区内的鬼探头,不规则行驶和停放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其它移动或固定的中大型障碍物等等。这样归纳起来还是太复杂,最直接的依旧是以速度来做标定。因为以国内的道路条件来说,想要在正常路况下遭遇以上“紧急情况”,也就是非封闭式道路,即限速基本在60km/h以内。而随着道路限速条件的收紧,客观上对于AEB的需求则是提升的。

而从另一条刹车曲线来说,无论你感知硬件多精准,判断执行多迅速,最终都是需要刹车系统完成执行。而在100km/h的巡航状态下,想一次刹停,一般都需要40m左右的刹车距离。以吉利新博越L为例,其官方百公里刹车距离进入了36m内。并且作为燃油车,也就意味着整车重量会远小于同级别的新能源车。也就是说,轮胎与刹车的衰减压力,会更小。即便后者在出厂状态下普遍也配备了相当奢侈的刹车与轮胎规格。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需要在高速状态下进行刹停动作的需求,这种场景并不能算严肃的“紧急”需求。而需要紧急刹停,且次生安全隐患较小的需求,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影响下,其车速表现一定不会过快。从综合判断的临界点来看,这一车速的上限最多达到60km/h。还是参考吉利新博越L的测试,在鬼探头项目中,锁定的车速为50km/h(正面识别时,车速为60km/h)。

做好AEB,不需要堆料?

可以发现,部分新能源车企将AEB的对比,引到了比更极限速度的刹停能力上。这充其量只能叫车辆主动介入刹车的能力,而不能算是AEB。后者比的不是车速,而是真实需求工况下,如何更快、更准、更狠地把车刹停。

其实在更快、更准方面,新能源车是有先天优势的。传统燃油车由于发展历程较长,虽然后期在电气化设备方面迎来了诸多升级,但执行逻辑上还是依赖单独ECU控制。再加上总线串联,车辆内部信息的传递自然也得分先后。即便是安全系统的优先级更高,但在没有额外增加一条硬线通讯的前提下,信号的传递效率和安全性仍然是有限的。

能够解决信息传递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跳脱出传统燃油车堆砌ECU的思路,转由电气化程度更深的域控制,也就是集成化路线。以吉利新博越L为例,虽说它基于的CMA架构,并非是纯电平台。但控制域这方面依旧为电气化打下了基础。采用了较为主流的智驾、座舱、动力系统分别归纳控制的集成化方案。

而听到智能驾驶,用户似乎已经天条件反射的,联想到那些高大上的宣传话术。其实仅从AEB的角度来说,它很有用,但它其实并不贵。从成本出发,实现AEB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感知硬件。比如激光雷达这种“高级货”,对实际AEB的应用,并没有多少加成效果。这与前面我们先剔除高速巡航场景的观点是相呼应的。而在AEB工作中,仅靠前置摄像头就可以起到够用的效果。简单来说,识别到障碍物比清晰识别障碍物更重要。所以即便单目式摄像头无法精确判断距离,且分辨率无法与激光雷达相提媲美的情况下,丝毫不影响它对AEB功能的感知效果。再加上传统雷达的布局点就比较低,虽然叠加理论效果肯定更有潜力。但它的侦测效果和覆盖场景,显然没有摄像头对AEB影响更大。

总之,标准的AEB功能并不“吃”硬件。相对而言,经年累月的大范围数据积累,车内数据的传递速度,以及刹车系统的调校与衰减控制,甚至还有轮胎的匹配与养护等等。才是构成AEB是否能够出色完成工作的核心要素。而在剔除所有光鲜的包装后,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AEB并不是所谓的高大上功能。在正常的用车场景下,十来万的燃油车,也一样可以拥有优秀的AEB功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价位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