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湖南湘潭基地

资讯 | 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远程湘潭基地落成

文:懂车帝原创 常思玥

[懂车帝原创 行业] 日前,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现场,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正式落成,首台远程超级VAN同步下线。

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践、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人才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而现场下线的远程超级VAN,则是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湘潭基地下线的首款车型,该基地自2022年10月底开工建设,历经12个月首车下线。

首台远程超级VAN同步下线

吉利控股集团将在湖南导入更多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车型,丰富拓展湘潭基地新能源汽车品类,持续提升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带动汽配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打造醇氢动力生态,扩大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此前吉利控股与蔚来签署换电战略合作的事件来看,后续吉利在湖南省或许会在换电领域有较大投入。

吉利控股集团11月总销量

数据显示,吉利控股集团11月的总销量为29.32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39万辆,同比增长44%。今年前11个月,吉利控股集团累计销量为250.9万辆,同比增长21%。

吉利27年深耕,产教融合绘多方共赢教育蓝图

  张朝阳对话李书福:

  吉利,为何不营利也要持续办学?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这个夏天,吉利学院将迎来迁址成都后首届普通本科毕业生。

  5月24日,“张朝阳的物理课”首次走进吉利学院,课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进行了一次关于“逐梦”的对话,谈论到人才教育理念,并向毕业生送出了寄语。

  李书福表示:“只要心中有梦,你就有持续奋斗的动力!”他还特别提到,千万不要放弃梦想,“要像逆流而上的鱼一样,持续奋斗”。张朝阳则提出“三个终生”,即终生学习、终生努力、终生折腾。

  这是吉利学院迁址成都的第四个年头,这段时间里,学院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了校地共赢。与此同时,吉利学院也成为吉利教育高质量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结出盛大的“果”,源于此前种下的不同寻常的“因”。

  1997年,吉利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深感汽车行业人才匮乏之痛,在浙江台州临海成立了第一所吉利学校。

  27年来,吉利不营利也要办学,创办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层次,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塑造了教育新模式,打造出中国民企办教育的独特标杆,并由此让业界和社会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多元发展。可以说,吉利教育持续深耕背后,藏着中国民企办教育的进化密码。

  渴望改变人才匮乏的状况,无疑是吉利深耕教育的“因”,吉利学院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则是吉利教育的一枚硕果,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正是这枚硕果“含金量”的展现。

  四年时间里,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下,吉利学院毕业生学到了“真本领”,练就了“硬功夫”。深入了解吉利学院办学理念及相关成果后,张朝阳发现:“产学研结合,这是吉利学院的特点,学以致用。”

  正因如此,给学院学生上物理课之前,他开门见山:“你们是在一个代表未来、代表教育方向的学院,祝贺你们!”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对话环节,面向吉利学院学生,张朝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毕业以后,工作都是有保证的?”

  很快得到答案:“绝大多数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价值越来越高。”

  这一问一答的社会背景是,这个5月,不少年轻人遭遇“就业难”,另一方面,人才紧缺同时成为热门话题。

  5月21日,“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其援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

  这之中,上海作为我国集成产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却有10万之多。

  在汽车行业,人才紧缺也备受关注。

  5月初猎聘发布的《汽车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汽车行业人才紧缺指数(TSI)高于全行业水平,招牌难度相对更大,进入2023年,“智能型”汽车人才供需矛盾也逐渐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汽车行业新发职位分布城市TOP20,还是汽车行业求职者投递城市人才分布TOP20,成都、重庆均榜上有名。

  上述两个热门赛道,正是吉利教育持续发力的关键赛道。以集成电路为例,吉利学院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还特别聚焦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万亿产业。

  据电子信息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吉利学院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而在汽车人才领域,吉利教育更是深耕多年。2023年,吉利技师学院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这方面,吉利学院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另一个万亿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建设汽车相关专业,创办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也开设了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

  扩展来看,凭借新能源、芯片设计、储能、电控电视、人机交互等前沿学科建设,和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27年来,吉利为社会累计培养包括汽车行业人才在内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18万。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全国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业就职。

  通过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外溢”,吉利教育既不断培养、输送着人才,也驱动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的升级。

  毫无疑问,这正是吉利教育的毕业生“工作有保证,价值越来越高”的底层逻辑。

  【持续进化,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

  上海集成电路人才紧缺,为此,成立“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这意味着,填补人才缺口,产教融合是“密钥”。

  这也契合教育学者熊丙奇的观察。在他看来,我国确实存在“企业人才荒和学生就业难”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推进产教融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之所以强调“长效机制”,是因为有些产教融合停留于形式。

  熊丙奇表示:“当前,不少高校推进的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很难深入,如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基本只是开一两次讲座,而不是带教学生。企业、技能人才、高校三方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怎样才能避免“浮于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吉利教育的战略是,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目标,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这背后,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吉利对经济转型与产业变革的感知能力更强,让吉利教育的学校能够先于其他院校感受到“春江水暖”,也更有探索和尝试破解高等教育领域困难和挑战的紧迫感。

  具体策略是,将学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得更接近市场和产业的需求,为师生创造“真题真做”的机会与平台,进而“打破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错位、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转型和产业变革的困境”。

  这些年来,坚定走产教融合之路,吉利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已经发展到了3.0版本。

  简单来说,1.0版本的校企合作,即校企共同制定人培方案、共育人才、共建双师型队伍,共享校内外实习场所等。

  2.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由企业提出胜任关键岗位人才标准,学校用作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指南,校企将学生高价值岗位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标准。

  3.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吉利各本科院校开始逐步融入所合作的头部企业的科创体系,学校自带“干粮”,即自筹相应的研发人才和相应的研发资金,加入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

  从产教融合3.0版本不难看出,吉利聚合教育链和产业链资金、资源,使吉利教育成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的关键力量,最大程度为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是产教融合持续进化,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脚踏实地的同时,吉利教育也在仰望星空。

  事实亦是如此,吉利学院以工学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和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去年,吉利学院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而今年,吉利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将毕业。

  三亚学院则拥有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电子信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且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

  李书福曾说:“吉利办学是在自由探索,要把塔基做大,塔尖做高。塔尖做高,即办学层次要不断提升;塔基做大,是指教育要产生规模优势,使学校能够持续发展。”

  做大塔基,做高塔尖,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不断推动人才升级产业升级,吉利教育仍然在不停进化。

  【千人千面。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

  “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2020年,李书福在吉利学院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吉利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千人千面”。

  这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如何“助力每一个梦想”,无疑是当下教育模式下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

  和张朝阳对话时,李书福介绍称:“吉利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实现每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大纲,每一个学生到学校里,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千人千面,因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

  张朝阳颇为认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得非常好,生动且很有兴趣”。他还表示,学生“一定要有理想和追求”,这样才更有创造性。

  而要实现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达到“千人千面”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吉利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这方面,吉利教育设立可以灵活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计划,代之以灵活的、可调整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课程,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有辅修专业,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之余,还能跨专业类修读辅修专业,取得辅修证书,为自身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多方向。

  其次,设置模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突出思维方式教育,明确专业方法教育,进行精准专业的技术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实现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者,实施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举个例子,在4月底举行的2024“蓉漂”人才成果展上,吉利学院学生展示了“松露猎人”“高原上的致富果”“蓉东果汇”“吉刻到达”等多个项目,其中,“吉刻到达”瞄准低空经济,希望以无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开发为核心,推动绿色航空产业发展。显而易见,这些项目立体化展现出“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

  此外,吉利建设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展开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更重要的是,吉利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吉利、百度、京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盛宝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打通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走向社会。

  梳理至此,我们看到,吉利教育为学生成长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多维联动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而“千人千面”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

  如今,这批毕业生将带着“真本领”,奔向自己的理想。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毕业生走向社会,吉利教育也将坚持公益办学,继续落实“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持续进化中,加速成为产教协同创新和聚焦人才战略发展的非营利民办教育全球品牌,不断深化中国教育的多元发展,同时有力、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即日起,湖南人购吉利博越COOL最高享万元惠民补贴

新湖南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 刘宇慧)近日,湘潭经开区联合吉利汽车出台了鼓励湖南全省人民新购地产车吉利博越COOL的鼓励消费政策。细则如下:

补贴车型:吉利博越COOL

补贴对象:在湖南省内,指定吉利4S店及其授权二级网点购车,并在湖南省本地上牌的个人消费者(营运车除外);

补贴限额:2023年6月22日-2023年12月31日,限额前2000名个人消费者。

补贴方式:对符合以上补贴条件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购车惠民补贴;个人消费者须携居民身份证、行驶证、购车发票(第一联)、转账凭证复印件到指定吉利4S店进行补贴资质审核。

本次享受补贴的车型吉利博越COOL诞生于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旗下全新智能SUV平台,已于2023年4月底正式上市。

在吉利汽车官方“交1000元订金抵6000元购车款”基础上,叠加本次湘潭经开区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出的购车惠民补贴8000-10000元福利,每台最高优惠幅度可达15000元。

本次惠民补贴活动可详询以下经销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湖南湘潭基地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