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远景电镀膜

关于吉利远景1.5CVVt铂金版 我是远景车主 2010年6月买的铂金版 开始很好 3个月左右变速箱坏了 三档坏了

我的车 半年刚刚跑了11000公里 刹车盘换了3次 分磅换了2次 防盗器喇叭更换过一次 后玻璃加热 也不加热了 不予更换 毛病多得很

吉利远景原车50W灯泡换100W可以吗

展开全部不可以,保险丝,灯座和线路负载过大,可能会造成损坏,建议不换

日系车为什么不把车漆搞厚点?能省很多成本吗?

省成本是肯定的!要知道成本对于每辆车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车企来说一年销量几百万辆,那就是个大数字了。

人们眼中日系车的印象

很多人对于日系车的印象:“纸壳箱”。日系车不管碰撞测试成绩多好,还是其他什么为“安全”所谓的“溃缩设计”也好,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实际路上出现的与日系有关的车祸大多数都以日系“惨败”收场。说它“纸壳箱”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实胜于雄辩

在这里说这些问题,虽然对日系车嗤之以鼻,但是不得不佩服人家日本人会做生意。

日系车的碰撞测试来看,现在都还说得过去,处于中流水平。但是以碰撞测试来解释车辆路上行车的安全性,未免有点武断。实际路上的碰撞因存在不确定因素,往往皮厚钢硬的更能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而日系车牛逼的就是在设计皮的厚度时能把控好碰撞测试的耐撞程度,让车辆不至于在碰撞测试中成绩太难看。

真正车辆在事故中实际碰撞安全与否,与碰撞的角度、行车速度、以及运气都有很大的关系,前几天玛莎女怒撞宝马7系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些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车皮越薄,钢越弱,去撞一辆皮厚钢硬的车,这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鸡蛋碰石头”吗?所以,日系车别拿什么溃缩设计,为安全着想来欺骗消费者,薄就是薄了,偷工就是偷工。

日本人会做生意,把算计用到骨子里了

其实作为生意人的我是很佩服日本人的,人家可以把成本算计到一分一厘,而生产出的车辆通过各种标准和测试,并不能说人家不合格,人家是刚好够格。这样省下来的成本对于单辆车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车企那就是个大数字。

拿传统工艺来讲,车漆从里到外依次分为电泳、中涂、色漆、清漆,随着工艺的提高有的复杂的车漆可达七八层之多。而这中间车漆刷得薄点或者少刷一层,至少从成本上能剩下几百块钱,这对于一辆十几甚至几十万的车并不算什么。以本田为例,2018年国内总销量1442783辆,如果漆薄能省下100块钱一辆车,那么它剩下的就是144278300元,这可是1.44亿元,可想而知,别说是车漆了,就是一颗螺丝钉那也能省不少不是吗?

另外,说到日系车漆薄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日系低端车。我之前卖掉的普拉多在弟弟的修理厂里也测试过,确实也是算薄的了。

总之,想日系把车漆搞厚点,你得让人家拿多少钱来花在这上面?何况在现在国产车企日益成长的威胁下,各大合资车企已经纷纷降价以求包住销量的情况下,可能都在憋着劲的想“还能从哪里省点成本出来”。

日系车为什么不把车漆搞厚点?能省很多成本吗?

车漆是否抗造,主要看硬度而并非是漆面的厚度,就好比一厘米的铁要比十厘米的豆腐结实一样,当然这个例子有些抬杠的味道,但实际上很容易说明问题;车漆变薄是一个整体趋势,并非日系车再做,其余四大车系也都在做;至于省成本?没错就是为了提高工艺、降低成本,这再正常不过,商者逐利、天经地义,时间不存在良心的商家、厂家,车企也同样如此,都是尽可能的将利润最大化。。。

所以请客观看待省成本,做过生意的朋友都明白,谁不是挖空心思的想如何降低成本?商本如此,所以理性点,别没事这个良心、那个不良心的,把商者弄的跟做慈善的似的!降低成本的原则就是,在达到标准、预期的条件下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日系车如此,其它车系就不这么做么?其它车系同样如此,只不过日系车皮薄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所以只要提到日系车就都会被认为是车轻、皮薄、漆薄,但实际上日系车同级别比较不轻、皮也不薄(缺少填充物,容易被按动),至于漆面有比较薄的(但达到厚度最低标准、硬度标准)日系车的确有,但也有厚的!同理其它车系如德、美车系同样能找到车漆更薄的存在,难道就只看到日系车漆薄?看不见其它车系么?

新工艺导致整体漆面变薄

把时间往回数30年,所有车系的漆面厚度都比现在高,往往都在150微米以上(现如今自主车车漆几乎全是这个厚度,这不是良心,只不过是工艺、技术不过关,连偷工减料的资格都没有),而现如今的五大车系漆面厚度通常只在120微米左右(即便是新车,整个车的不同位置、漆面厚度也有差异,有的德系车机器盖子能达到140微米、后备箱盖只有90微米多的厚度,这种巨大的差异才是考验技术的,车身各个位置漆面厚度差异越小,越能体现高超的喷漆技术)。。。如上图所示,传统的车身涂装往往需要四步的过程,电泳、中涂、色漆、清漆,主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车漆就没办法做薄,厚度最低也要在140微米以上;后来工艺不断的提高,将传统的中涂层给取消了;如下图所示,油漆公司给的数据(非主机厂),省掉中涂层之后、漆面厚度至少下降30微米,而余下的几层厚度叠加到一起不过就是100微米出头;所以这就是未来车漆厚度的大志方向,别说什么主机厂省成本,图上杜邦公司提供的参数已经把问题写的很清楚了,全球车企在于车漆方面没有什么不透明的,要么大家一起用新工艺、一起去降低成本,要么一起用老的工艺;所以各个车系车漆都有厚的、也都有薄的。。。换句话说这玩意薄、后有什么啊?车漆本身也没有防撞的功能啊,就像咱们的瓷器一样,讲究的就是个薄瓷,越薄越考究,虽然薄导致不结实、容易摔碎,但瓷器是让人摔的么?不要提那个什么建议厚度标准,那个标准貌似是上世纪末的99年出台的,距今已过20年,全世界的技术、工艺都在提高,而那份标准却无一丝升级,按照有中涂层制造的标准,已经没办法拿来衡量无中涂层的新工艺好坏了,所以请别用老旧的标准来衡量新事物!有时候就是那么无语,回想起大学时的计算机教材,居然是二十年前的。。。

真正对车漆的硬性标准只有硬度

薄、厚并不影响车漆的耐用度,而重点则是在于这个硬度,硬度高就结实、硬度低后果感觉很软;而如今的标准最低是1H、高端车可以达到3H,而所有日系车的漆面硬度都可以很轻松的达到H、部分高端车也可以达到3H,所以通过硬度进行判断的方式,日系车的漆面是丝毫不差的,因为厚度与耐不耐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实际上同级别的日系车的漆面厚度与德系车的差异并不大,如上图所示,漆面平均厚度差异只有五微米,这也叫漆面薄?这也叫省成本?这无非就是日系车企将误差控制的更低而已,从图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宝来也想把漆面弄的更薄,只是精度没控制好而已!总而言之评价车身漆面厚度,不是看最小、也不是看最大,而是看全车不同位置漆面的平均厚度,每一辆车都有漆面最薄的位置,也同样有最厚的位置,所以想要真实的结果就是看平均厚度,实际上德系车的平均厚度不高、日系车的也不低,所以假设日系车车漆很薄,继而推断日系车是为了降低成本是不严谨的!哪个车企不想降低成本?硬度方面,日系车漆是达标的,而厚度方面至少日系车车漆的平均厚度并不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远景电镀膜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