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临海公司

3000+优质岗位,这场招聘会为华德学子开启“私人订制”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30日电(张默野)哈尔滨华德学院于5月30日,举办“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哈尔滨华德学院2024年春季大型供需双选会。

夯实留省工作体系 鼓励学子扎根龙江

作为扎根龙江大地成长起来的民办高校,助力龙江振兴发展责无旁贷。本次双选会上,哈尔滨华德学院创新形式开展就业营销,校党委书记化身推荐官,通过网络为毕业生就业代言,积极邀请龙江企业来校洽谈合作。黑龙江亿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56家参加本次双选活动,现场专门设置留省就业专区,加大对留省政策解读与宣传,同时借助哈尔滨火爆出圈的热度,激发学生对黑龙江的喜爱和自豪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留省就业对个人成长和家乡发展的积极意义,让留省就业成为一种职业选择、一种责任担当。

发挥产业学院动能 助力学子精准就业

哈尔滨华德学院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多年来已与百余家世界500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探究政校企联合培养,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目前校内已与昆山、镇江政府、吉利、宁德时代等企业分别组建了八个产业学院,推动产教对接协作“常态化”,围绕企业需求,校园内、课堂中开展产教对话活动,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哈尔滨华德学院每年通过政校企合作推进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已占总就业人数的30%,未来会持续增长。本次双选会,专门设置产业学院就业专区,“华德-吉利汽车学院”的梅山、张家口、临海、余姚4家基地6家企业、“华德—昆山学院”的4家企业、“华德-镇江产业学院”的6家企业、“华德-宁德时代产业学院”“华德-亿林产业学院”共计18家企业参加本次招聘,下午,各产业学院企业举行宣讲、面试活动,为广大求职学子提供更全面的职业选择与择业服务。

就业服务精准对接 学生企业双向满意

哈尔滨华德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招聘活动,为确保双选会的顺利进行和服务质量,学校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为全面强化学校学生面试技巧和面试能力,进一步提升求职成功率,4月24至4月26日,学校成功举办哈尔滨华德学院第四届模拟招聘会,全校近2000名学生参加模拟面试。双选会上邀请中国教育在线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简历指导和面试策略。现场还设置入伍征兵咨询专区,呼兰区人武部政委展雪松、军事科参谋全相燊亲临现场,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军入伍,为有报效国家投身部队志愿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众多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华德学院与众多企业保持着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华德学子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许多毕业生在入职后迅速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此次双选会收到了大量优秀简历,许多同学展现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产教融合、注重实训的教学理念。”

本次双选活动共有百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招聘岗位涵盖了学校全部专业,涉及机械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建筑、金融管理、艺术设计等行业。学校2024届毕业生及2025届实习生到会求职,学生现场投递简历5,000余份。(完)

吉利临海基地“大雁”培养模式壮大人才梯队

来源:中国临海新闻网

当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吉利临海基地,一套名为“大雁”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形成有序的人才梯队,也让企业走上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大学毕业的张琪俊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吉利临海基地,成为接受系统培训的“大雁”。在基础工艺员的岗位上,他对模具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改造帝豪GL车型的前盖外板,是他作为“大雁”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从前期排摸查找,到确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张琪俊所在的团队一步步改进,最终将机盖外板的合格率从80%左右提高到98%,每年可为公司节约10余万元。

此后,张琪俊不断学习,通过当讲师、办活动、参与各改善项目等,第二年就升级为车身厂模具维修班班组长,并将2018届“大雁”集训集团优秀学员、2018届标杆大雁、2019年集团年度标杆班组、“红旗杯”首届全国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收入囊中。

高祥也是一名通过校招进入吉利临海基地的大学生,从一名青涩的职场新人到现在的优秀调度管理人员,高祥坦言是“大雁”培养模式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的。

“‘大雁’是一个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我经过生产线和科室的业务历练,最终双选定岗。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升我们的技能,让我们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现在能独当一面完成各项工作的熟练人员。”现是吉利汽车临海制造基地车身厂冲压车间生产调度的高祥说。

记者了解到,“大雁”指的是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将每年招聘入职的年轻人放到基层,通过系统培养让他们不仅快速掌握各业务技能,还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和层次,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业务难题,实现自我超越,成为和企业共同成长的储备人才。

吉利汽车临海制造基地车身厂厂长刘涛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大雁’有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技术培养,让员工到基层技术团队里参与项目改善和提升。另一种是管理培养,将‘大雁’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培养,使其管理技能得到提升。”

据统计,目前,吉利临海基地共有在职“大雁”137名,并以每年20至50人的数量增加。依靠完整的“大雁”人才培养评价模式,一批批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志存高远、业务突出的“头雁”。在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的推动下,企业发展稳步向前。吉利汽车临海基地日常生产帝豪GS和帝豪GL两个车型,2019年全年累计产量16.4万辆,产值206.7亿元;今年1至10月,累计产量达13.3万辆,产值164.24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临海公司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