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奔驰要拉上吉利搞混动,这个瓜该怎么吃?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不过与整车出口相比,人们还是更想看到核心技术的出口,因为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代表一个国产汽车工业的实力。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奔驰有望采用来自吉利汽车的GHS 2.0混合动力系统。
如果奔驰与吉利真的在混动系统上达成合作,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这个消息并没有经过官方确认,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奔驰与吉利合作,也并非不可能。
居然是混动系统,奔驰的新能源规划有变?
与大众汽车一样,奔驰在向新能源转型方面也非常积极。早在两年前,奔驰就已经宣布停止研发新的燃油发动机,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转型的现有车型,将采用在现有发动机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发动机,并在2035年之前停售所有燃油车。
到目前为止,奔驰一共有EVA和MMA两个纯电平台,依据这两个平台,未来奔驰将推出更多EQ系列纯电动车型,以及现有GLA、GLB等燃油车的纯电版本,逐步向全面电动化过渡。因此,奔驰将在混动系统上与吉利合作的消息,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
这首先与行业环境的变化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向是全面电动化,这一点是没什么疑问的,但问题是,此前各国政府操之过急,各大厂商的规划也过于激进,不少消费者也没有完全接受纯电车型,因此进入2023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公开表示,未来5-10年内,混动车型将与纯电车型长期共存,此前被视为过渡车型的混动车型重新得到外界的关注。
其次,与吉利在混动领域内进行合作,说明奔驰在发展新能源方面趋向理性。根据外媒报道,奔驰考虑在全新的MMA平台上安装一套混合动力系统。奔驰最近两年强推EQ系列纯电车型,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上,奔驰EQ系列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因此奔驰需要尽快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它可以是混动,但一定要能够走量。事实上,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有一半销量都是混动车,这就是一个现成的榜样。
获奔驰青睐,吉利凭什么?
客观来说,奔驰的技术实力属于全球第一梯队,并非研发不出来混合动力系统,但奔驰需要维持“纯电动”这个主航道,就不能过多地分散精力和资源,寻找一个技术成熟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问题上,奔驰的心理与入股小鹏汽车的大众汽车其实是一样的。
从技术上来说,吉利的混动系统,与比亚迪的DM-i系统有明显区别,它匹配了一款拥有三个档位的混动专用变速箱,即便采用发动机直驱模式,也拥有不错的动力表现。欧洲的用车环境与中国有很大区别,他们有不少人都经常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动力要求比较高,吉利的混动系统并没有过分强调“省油”,而是做到了各方面的兼顾,这对奔驰来说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吉利与奔驰之间的特殊关系,也是促成双方合作的有利因素。吉利汽车目前是戴姆勒公司第二大单一股东,而且与奔驰合作促成了smart品牌的重生,使其在新能源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有这样的合作经历,奔驰对吉利的技术水平比较信赖,因此才会与吉利进行合作。
其实奔驰的目的很简单,它仍将以自主研发纯电平台和车型为主,但会通过与国产厂商的合作去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且不论双方合作的前景如何,这样的合作,本身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佐证。
接连爆出消息,国产汽车真的翻身了吗?
这次吉利与奔驰合作的消息,的确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人们对于这样的消息已经有着比较习惯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国内最早靠技术,而不是靠人力、土地与外资厂商对等合作的厂商是比亚迪,现在的腾势品牌,是十几年前奔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当时奔驰看重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技术储备;此外比亚迪还与丰田组建了合资公司,并向丰田提供刀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不久前大众汽车确认,购入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在这次合作中,小鹏汽车扮演的也是技术输出者的角色。
?吉利、小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时间并不长,但从这些合作却可以看出,它们已经跟比亚迪一样,进入了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梯队,与外资巨头平起平坐,这一点值得肯定。不过奔驰、宝马、奥迪等厂商依然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随时都有可能取得市场突破,国产汽车厂商应该继续加强技术研发,这样才能保住市场领先地位。
结束语:汽车出口增加值得肯定,但对外技术输出显然更有价值。吉利汽车与奔驰的合作,以及小鹏与大众、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一定有国产厂商的一席之地。
吉利被曝洽购奔驰母公司5%股份遭拒绝:欢迎到二级市场买
在海外市场频频出手的吉利,这回被曝把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放入了购物车。
11月29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公司拒绝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提出的收购5%股份的要约,原因是不愿现有股权被稀释。5%的股份的市场价格约为45亿美元。
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最近几周,两家汽车制造商在北京举行了会谈。吉利希望在戴姆勒折价发行新股时,买入3%至5%的股份,这将使吉利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
上述人士表示:虽然戴姆勒婉拒了提议,却告诉吉利控股,欢迎他在公开的二级市场上购入戴姆勒股票。尚不清楚吉利是否会接受这个提议。
另据谙熟吉利战略的人士称,吉利有意与戴姆勒合资生产电动汽车,该计划有望在未来数周内有所落实。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向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方面进行核实,吉利控股方面回应称,尚不清楚此事,需要内部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戴姆勒中国方面尚未置评。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9月工信部联合多部委下发“双积分”管理办法,对传统汽车提出平均油耗要求,并按照生产总车辆一定比例搭配销售新能源车的双项积分考核,明确了厂商间积分的交易规则。
外资车企在燃油机技术方面有先天优势,但在推广布局新能源汽车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若无法达成上述考核标准,整车厂将面临高额罚金。
在此背景下,短短半年来,国内新增多家合资车企,福特和众泰、大众和江淮、雷诺日产和东风均主打纯电动汽车。在已曝光的协议中,相关公司多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普遍会优先提供给合资参与方。
这并非吉利首次被向戴姆勒暗送秋波。
2016年3月30日,曾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控股拟斥资146亿美元收购戴姆勒27%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未来,戴姆勒还将与吉利汽车共享奔驰品牌旗下的研发平台。彼时,该消息遭到了吉利方面的直接否认。
目前,戴姆勒在中国市场已有两个合作伙伴。
戴姆勒与北京汽车合资生产北京奔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最大的市场。今年6月1日,双方还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将共同投资,将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引入北京奔驰,加强战略合作。
另一方面,戴姆勒也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腾势品牌,专攻新能源汽车。虽然该车型在新能源汽车整体向好的情况下,销量依然有所下滑,市占率较低。但戴姆勒方面对其仍寄予厚望,有媒体报道称,在法兰克福车展期间,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唐仕凯(HubertusTroska)曾称,“我们不会放弃腾势,未来还会继续投资”。他透露,戴姆勒与比亚迪基于腾势的合资,未来有可能从技术合资层面升级为全面合资,成立“真正的合资公司”。“
而这次并购传言的主角吉利控股,近年来通过海外收购,已实现全球市场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吉利控股完成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借此实现了吉利汽车品牌提升,并助力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本土化,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合资公司,采购沃尔沃的技术,生产领克品牌汽车。
今年8月至9月间,吉利控股先是持股马来西亚国民车企——宝腾汽车49.9%股份,实现东盟地区汽车市场的布局;随后,收购世界知名跑车生产商路特斯51%股份。今年11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全部业务及资产,并将在2019年于美国实现量产。
不只是汽车和交通领域,今年10月,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意将对丹麦盛宝银行(Saxo Bank)的持股比例提高到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