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未来概念车

北京车展吉利展台显示未来构想,这些科技你可不能错过

北京车展上,吉利展台可是吸引了大片目光。他们展示的未来出行新构想,让许多观众在此围观。

特别是全新车型,吉利全尺寸SUV,还融合了多模态AIGC、AI数字底盘、AI智能驾驶等高端技术,真是开创了造车的新篇章。其中更是有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这可是全球首个“硬件、系统、生态、AI”四位一体的AI智能架构呢。它能支持纯电、混动、增程、绿色甲醇等多种能源形式,实现了全面电动化。

而且,吉利还展示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像银河11合1智能电驱、新一代雷神电混及碳化硅混合驱动集成技术、神盾短刀电池等。而且新一代雷神电混的热效率可是全球最高的,这些技术在未来放入新车型中估计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反响。

还有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它的总算力达到了102亿亿次/秒,可是中国车企里的第一名呢。它孕育的星睿AI大模型可是全面赋能各个领域,从AI全景声环绕音响、AI数字底盘到GEA架构,AI不仅支持开发设计,还融入到了全新的3.0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和操作系统中,让吉利成为了首个具备“用AI架构造AI汽车”的全体系能力的车企。

车展上吉利的这些展示,真是让不少观众对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了期待。感觉他们的科技真是越来越厉害,未来的汽车不仅能跑得快,还能聪明地帮我们处理各种事情。真希望能早点试试这些先进的车型和技术。对此,你们期待吉利未来生产的汽车吗!

吉利拟拆分极氪赴港IPO:产品力有了,体系力够吗?

导读:在完成IPO的临门一脚之前,更好地修炼“内功”或许是极氪最为重要的任务。

(文/潘昱辰 编辑/周远方)11月1日,极氪的第二款车型极氪009正式上市,接近60万元的顶配,也突破了中国品牌MPV的售价上限。而就在此前一天,极氪品牌即将在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也终于被其背后股东吉利汽车“实锤”。

吉利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分拆极氪汽车并将其独立上市,并得到联交所确认。不过,该议案尚未确定建议分拆的条款,包括上市地点、发售规模、价格范围及股东可获得证券的保证配额。

对倾心于品牌向上的中国传统车企而言,电动车为其高端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除吉利极氪外,东风岚图、上汽智己、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等高端新能源品牌均由传统车企孵化而来,并均有过将品牌分拆上市的构想。

而在吉利的“蓝色行动计划”中,作为高端品牌的极氪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的极氪车型,拥有吉利和沃尔沃的双重背书,天然位于吉利汽车电动品牌的顶端;而在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内部,极氪的地位也仅次于沃尔沃旗下的极星,以及电气化后的路特斯。

按照吉利的规划,到2025年,极氪销量将达到65万辆,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极氪00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富家子”经得起亏损?

与从零起步的蔚来等新势力相比,极氪等“传统新势力”具有大厂背书的先天优势。不过,孩子终究要步入成年,走向独立;资本的耐心则更为有限。在完成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巨额投入面前,传统车企不得不思考其为股东方制造的压力。

正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所言,现在除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外,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盈利,且都沦为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打工人”。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造车起码得先筹备200亿元:“你不能依靠一个四岁的孩子养家”。

背靠吉利的极氪也不例外。

吉利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极氪品牌营收为28.68亿元,同期净亏损达10.1亿元;今年上半年,极氪营收为88.28亿元,期内净亏损为7.59亿元。自品牌成立以来,极氪累计净亏损达近18亿元。

极氪线下门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吉利汽车董事长、极氪CEO安聪慧曾在财报会议上透露,极氪整车毛利率达到5%左右,并将在下半年在交付5万辆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不过与特斯拉、蔚来、理想等超过20%的毛利率相比,极氪仍有很大距离。

极氪的业绩同样影响了吉利汽车的财务水平。财报数据显示,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营收582亿元,同比增长29%;但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来自极氪的亏损就达到公司利润的近一半。

对此吉利曾在财报中解释称,除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造成的压力外,因投资66家极氪直销店,导致分销及销售费用增加了29%;研发投入导致摊销费用增加44%,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盈利能力。

但对于极氪的盈利前景,安聪慧依然充满信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如今大多数电动车卖一辆亏一辆,但特斯拉证明这个行业是可以赚钱的,吉利在20世纪末曾也经历过类似的状况,但最终依靠规模化、平台化实现了盈利。

吉利汽车董事长、极氪CEO安聪慧

而将极氪分拆上市,不仅有利于其获得更多融资,吉利作为大股东同样能够借此获益。

实际早在确定IPO计划之前,极氪已经展开了行动。

2021年8月,在首款车型尚未交付之际,极氪就完成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资方包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英特尔资本、博裕资本、鸿商集团等,估值达到近90亿美元。

同年12月,吉利汽车又向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极氪已发行股本的约10.34%,对价约56.02亿元。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股本达到54.47%,继续维持其作为最大控股股东的地位,依然会合并极氪的报表。

在业内人士看来,吉利选择在当下透露进一步IPO信息,主要基于极氪在“金九银十”中的市场表现。

随着产销不断爬坡,今年前10个月,极氪品牌已累计交付近5万辆新车,其中在10月,极氪月交付量首度突破1万辆。

而在上半年业绩沟通会上,安聪慧曾明确表示极氪能达成全年交付7万辆的目标。换言之,今年最后两个月,极氪必须月均销量稳定过万。

极氪009 图片来源:极氪

为达成目标,吉利表示从11月1日起,极氪001新用户预计下定后6-8周内交付,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此外,极氪001平均大定订单金额已超过33.6万元,取得了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初步认同。

而刚刚开启交付的极氪009,则极可能是助力极氪年末冲刺的临门一脚。富途证券研报显示,随着极氪等高端品牌销售占比提升,上半年吉利的单车价格已经达到9.48万元,同比增长32%。而随着50万元以上的极氪009启动交付,均价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旦年交付量超过预期,资本市场拥有更多想象空间,极氪的IPO前景自然也将更为明朗。

交付破万背后:渠道和售后体系成隐忧

不过,伴随新车上市和交付量的持续增长,极氪的产品力和售后体系能否真正支撑其高端定位,进而影响到外部对其估值,依然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用户的售后是极氪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我们认为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希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于极氪009上市后,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是说。

安聪慧此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为高端品牌的极氪,夯实其体系力的紧迫感。

尽管极氪的交付量创下新高,但随着保有量的增长,自首批车型交付以来,极氪的车机系统就受到不少车主的诟病,诸如车机响应卡顿、失声;语音识别迟滞;导航定位信息丢失;蓝牙钥匙不起作用等弊病层出不穷。

有网友发布视频诟病极氪的车机系统

在用户的“声讨”下,极氪终于于今年7月给出解决方案:尚未交付的极氪001车机系统将换装高通8155芯片,以取代过去的820A芯片;此前已经交付的车型也可免费更换芯片硬件。据安聪慧透露,极氪为更换车机平台的投入高达3亿元以上。

与产品力相比,极氪用户对独立服务网点和体系的渴望则更为迫切。

今年6月,南京一用户表示提车仅3个月就出现车机失声的故障,期间3次寻找售后维修,维修人员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漏装了汽车零件;10月,又有一西安车主表示,自己提车仅3天,充电拔枪后就出现全车断电及驾驶门无法关闭等故障。工作人员检测后称只能根据三包对车辆进行维修,并拒绝了车主退车或者换车的要求。

由于极氪品牌成立时间不长,在独立服务中心尚未进驻的城市,其线下售后主要依托领克品牌渠道。尽管极氪品牌本身脱胎自领克,但目前领克产品线由燃油和混动车型组建,不足以满足纯电动品牌用户的实际需求。

有用户表示,即便是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目前也主要依托领克中心进行售后,且各个中心距离市区路途遥远,对用户的使用形成不便。

客观来看,极氪对线下渠道的布局已在加速。今年10月,在品牌开启交付一周年之际,极氪于广州落地了全国第200家门店。从第1家到第100家,极氪共计用时257天;而从第100家到第200家,极氪仅用时135天。

极氪门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单就布局效率而言,极氪显著高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的同阶段表现。不过极氪体系力的建设能否跟上新车交付速度以及IPO进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品牌在未来取得的上限。

根据极氪最新的规划,到今年年底,全国服务门店将超过260家。安聪慧也表示,自2023年1月开始,极氪将在用户保有量大的城市继续铺设独立服务网点。并在未来三年扩展,作为品牌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

而通过IPO获取的融资,极氪除加强研发布局、改善产品实力外,也对未来的充电补能体系,以及销售服务渠道建设有所助益。

不过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波动不断,受美股加息的影响,恒生指数更一度创下历史新低,加剧了公司登陆港股上市的难度。今年9月,继“蔚小理”之后,零跑汽车作为第四家新势力车企登陆港股市场,然而上市首日即宣告破发,10月末股价一度低至20港元以下。

与零跑相比,背靠吉利的极氪无疑站在更高的起点之上。不过为求在投资市场取得的估值,在完成IPO的临门一脚之前,更好地修炼“内功”,或许是极氪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观察: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阵痛 | 自主新思考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自主品牌们大都以“电动化”、“智能化”为品牌发展关键词。相比造车新势力,一众传统车企在造车工艺、管理架构、产业链布局以及产品规模化上显然更具发展优势,但备受传统造车思想禁锢的他们,却远不及新势力有勇气、有魄力。

2022年连续5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的吉利汽车,痛失了自主品牌销冠宝座。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来势汹汹的新能源转型,吉利这位油车时代的“自主一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似乎暂时掉队了。

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多条腿走路,未见大成效

吉利最早的新能源布局,始于2015年底发布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蓝色吉利行动”的核心目标是于2020年实现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为35%,插电式混动车型和油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65%。

然而理想相当丰满,现实总是骨感。2020年吉利汽车总销量13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总销量为6.8万辆,仅占比约5%,距离90%的目标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2021年伊始吉利提出将蓝色吉利行动“一分为二”的计划,推出混动和纯电并举的解决方案:一是主攻节能的传统汽车,将混合动力汽车比例提升至90%;二是发力纯电动智能汽车,直面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然而,依旧不舍得放弃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地位的吉利,在战略决策面前犹豫不决,先后推出多款油改电车型,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吉利汽车新能源品质和可靠性的信赖,吉利在新能源竞争中的影响力也由此彻底掉队,痛失了最佳发展先机。

2021年吉利新能源车销量为10万辆,仅占总销量的7.5%,而当时强势崛起的比亚迪全年销售新能源车60.38万辆,实现新能源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2022年比亚迪率先叫停纯燃油车研发,并以全年新能源累计销量达179.9万辆的优异成绩再次拿下年度销冠宝座。

相比之下,吉利汽车集团2022年累计总销量143.3万辆,同比增长约8%,实现了连续六年产销突破百万辆,而当中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32.87万辆,占比仅22.9%。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

对于2023年的展望,李书福将吉利汽车的年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较2022年所实现之总销量增加100%以上,也就是说2023年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须达到至少65万辆才算勉强完成小目标。

如今2023年已接近尾声,吉利汽车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15.3万辆,同比增长17%,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2.85万辆,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7.14万辆,新能源板块总销量还不到30万辆,2023年已过去四分之三,新能源小目标的进度却还未过半,在总销量增速达标的情况下,吉利汽车新能源的销量成绩已然“不及格”。

刚刚10月的销量出炉,吉利汽车公布10月销量数据为180706,旗下新能源车型销量62086辆,综合前10个月的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的65万目标,依旧还是有一定差距。

差距很大,并不代表不努力,面对新能源大趋势,吉利汽车先后大力布局了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等品牌,旗下的新能源矩阵覆盖了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路径,但多条腿走路并未能助力吉利新能源加速前行,目前为止,吉利的多品牌战略未见大成效,也并未能没有给销量带来明显的贡献。

多品牌战略,内耗严重?

根据吉利的规划构想,多个品牌将会形成覆盖不同细分市场、覆盖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格局:目前宝腾汽车面向马来西亚市场;伦敦出租车在英国销售;而吉利、几何、领克、枫叶、极星、smart等则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主打不同的细分领域。

不可知否,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实现了其渴望的规模效果,也曾在过往的几年里推动着吉利品牌的中高速增长。然而,当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时,吉利品牌的多品牌效应开始显露出疲态,不同品牌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耗”。

以吉利控股的三个核心品牌吉利、领克和沃尔沃为例,这三个品牌分别以自主、合资、豪华品牌的身份覆盖高中低市场,三个品牌之间的区隔较为明显。

但就产品端和市场端而言,领克与沃尔沃共享CMA模块化平台架构,车型的技术存在雷同,领克01与沃尔沃XC40混线生产,沃尔沃XC40官方售价26.48万元,实际市场终端价格接近20万元,与领克01、领克05存在一定的重叠。内部竞争的问题也存在于领克和吉利汽车之间,同样出自CMA模块化架构的吉利星越,其主力车型售价与领克02车型基本持平。

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初衷是“协同效应、降低开发成本,产生协同效应,实现1+1>2”的目的,但实际上由于吉利的高端车型与领克、沃尔沃入门车型之间,存在较多的价格重合,导致品牌存在内部竞争,而尚未能与合资品牌平起平坐的领克和吉利高端车型,也会在无形中拉低了沃尔沃的品牌溢价,消耗沃尔沃的价值影响力。

相比燃油车,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独立品牌更是多达6个:几何汽车、奔驰Smart、极星、枫叶汽车、睿蓝、路特斯汽车。几何汽车脱胎自吉利新能源,而枫叶汽车则与原浙江康迪汽车有关,基于吉利远景系列车型打造;睿蓝汽车脱胎于力帆汽车。除了这6个品牌外,吉利、领克、沃尔沃也各自拥有新能源车型。

错综繁杂的品牌体系,数量冗多的产品架构,不仅未能解吉利新能源销量困局,还让品牌深陷“内耗”境遇。

不温不火的“几何”,成弃子

2019年4月,吉利在新加坡发布了旗下的高端纯电品牌——“几何汽车”。同时发布“几何A”,发布会现场,安聪慧高调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

不过,品牌发展过程,并不顺畅。

2023年9月几何汽车销量仅1.91万辆,该销量数据包括了品牌旗下的帝豪EV、吉利几何A、吉利几何G6、吉利几何E萤火虫、吉利几何C、吉利几何M6等多种车型。

作为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中成立的首个新能源业务品牌,几何汽车一度承载了吉利新能源转型的希望。但由于几何大部分产品走的“油改电”技术路线,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空间利用率和续航表现皆不尽如人意,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如今也彻底沦为B端网约车的选择。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几何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新增注销备案公告,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清算组负责人为卢一泓。

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林杰,注册资本1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新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二手车经销等,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这也预示着,几何汽车很有可能会回归吉利汽车销售体系。

依赖单一车型的“极氪”

2023年9月极氪汽车整体交付量达12053辆,其中极氪001月销量为8701辆,占比超过70%。

作为被吉利汽车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极氪的起点比绝大部分新势力都要高。品牌首款车型极氪001采用了吉利耗时五年、投入超200亿元研发的浩瀚SEA架构,还拿下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全球首发,为极氪的研发、生产诸多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几乎享受了吉利控股集团下的所有优势资源。

管理层方面,也由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来挑担,足以看出吉利集团对极氪汽车的重视程度。

而极氪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凭借极氪001单一车型,极氪在2022年累计交付超7.1万辆,超额完成了年初定制的7万辆目标。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极氪001虽赢得不少关注和声量,但随着车辆的交付,极氪“小步快跑”后的产品问题也逐渐显现:浩瀚架构宣传的800V高压系统变成了400V平台、后桥双速变速箱变为单减速器、电机成了开盲盒、天幕色彩与宣传图不一致等问题的出现,让极氪001首批车主深陷极氪“韭菜”质疑。

极氪品牌和车主已经多次出现信任危机。

今年1月份,极氪的第二款车型极氪009正式量产下线,但被称为“迄今为止最好的MPV”极氪009,似乎也未能打破中高端MPV市场的竞争格局;5月份第三款车型极氪X上市,销量似乎也远未达到预期,极氪001依然是极氪的主力产品。

此前遭遇舆论风波极氪001,如今也出现了销量下滑态势,销量主力接连遭遇“信任”危机,过分依赖单一车型的极氪究竟能否破局?

姗姗来迟的“银河”

凭借几何和极氪,吉利在纯电低端和中高端市场均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但吉利品牌本身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却始终不见起色。为了推动吉利品牌新能源突破,吉利推出吉利银河,这也是吉利十分重视的新能源板块。

作为吉利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银河精准抓住行业发展契机,陆续推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全新车型,因此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吉利银河L7自5月底上市以来迅速引起广泛的关注,6月销量近万、后续的7-9月销量则分别为10058辆、11117辆和13080辆,以持续破万的热销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最新的10月销量,也拿出了不错的成绩。

作为一款混动SUV,吉利银河L7表现出了后来者居上的气势,不仅在家用SUV市场塑造了良好的口碑,还成为了宋PLUS DM-i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吉利银河的另一款在售车型吉利银河L6,虽上市不久但话题度一直很高,油电同价的策略让其拥有比合资家轿油车更具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吉利银河首款纯电产品E8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作为首款基于SEA架构打造的产品,吉利银河E8将坐拥更高效、更智能等诸多优势。

随着吉利银河系列产品阵容的持续丰满,吉利银河的市场表现大概率也会水涨船高。但作为国产新能源的后来者,姗姗来迟的吉利银河需要面临的市场挑战和压力都非常大。

吉利银河能否全面崛起,关乎着吉利品牌能否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完成从量到质的积累转变,更被期待。

押宝新赛道,甲醇汽车

此刻的吉利汽车,已经在押宝甲醇汽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成果。

(李书福)

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了绿色甲醇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李书福认为,在能源领域提倡智慧管理、智慧利用,非常科学及时,符合全球能源发展方向。

同期,吉利星际醇氢增程动力城市客车正式上市,标志着醇氢增程动力在客车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而在乘用车上,帝豪的车型网传已经在测试,目前,还并未看到量产车型,普及还有多方的因素。

小编有话说:

在燃油车时代,吉利凭借中国星等系列累积了不错的品质和口碑。而在新能源大潮下,吉利新能源的表现却是不尽如人意。就目前而言,吉利的新能源不算失败,但也谈不上成功,面临着调整,但也存在着机遇。

相比于已经全面转型新能源市场且已取得不错成绩的对手们,吉利的新能源转型还未达到“平均水平线”,吉利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仍需努力追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定能有所提升。

作为从无到国民品牌的吉利,能走到这样的规模和市值,已经十分神话。

《懂车之道》认为,商业是一个需要不断验证成败的过程,只要你还在商业场上,就必须接受即时验证,外部来看,商业本身就最重视以结果考量成败,结果是残酷的成王败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未来概念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