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北京吉利汽车专卖店

喜闻吉利群难友至京反应诉求

喜闻吉利群难友至京反应诉求后,白天事忙,至深夜心潮难静,不揣浅陋,姑写打油诗一首以舒之。巜喜闻吉利群难友至京反应诉求》2020.11.28

深广奔忙赴北京,

遍尝艰辛泪满襟;

十万红友团结紧,

无惧后台及水军。

齐心控诉不灰心,

铁杵也要磨成针;

坚持不懈得胜利,

病树朽后万木春!

涌金楼丨在李书福的天平里 这个和造车一样重要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承

“希望同学们明白毕业之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从容面对人生,从容面对世界。”

5月的最后一天,一身深色休闲装的李书福如约出现在三亚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的现场。

以名誉校长的身份出现在这里,58岁的李书福显得格外柔和与松弛。

面对5000多名毕业生,他发表了《走向社会,你准备好了吗》的主题演讲。

2005年,吉利控股集团在海南省三亚市出资建设三亚学院,此后几乎每年,李书福都会来此与师生开展对话交流。

外界对李书福有这样一句评价——教育界的企业家,汽车界的教育家。

现场,有同学提问:汽车、教育和音乐,你怎么选?

李书福想了半天,回答到:这三样东西,我一个都不能放弃。

在李书福的天平里,教育和造车一样重要。

版图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与造车不同,吉利在教育方面的成绩,按李书福的说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7年,台州临海。李书福带领吉利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国内汽车专业人才紧缺,而吉利作为全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汽车的民营企业,对于汽车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大。

正是在这样的倒逼下,初生牛犊的吉利走上了自己办学培养人才的道路。

拿到建厂土地的第一天,李书福就在规划图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半建厂,一半建学校。

这就是吉利的第一所学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

在台州临海这片热土上,吉利教育的种子迅速开枝散叶,逐渐发展成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三所全日制院校。

“尽管不是一开始规划出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客观上现在已经形成了吉利教育这样一个事业群。”李书福表示,“从事教育的这二十余年来,我对教育这个领域所投放的资源、心血、资本、投入都非常多的,我肯定不会放弃教育。”

2000年,吉利学院在北京创办,目前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高管,学院也因此成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而李书福刚刚去的三亚学院目前已是国内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之一。2009年吉利又创办了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近3年初次就业率平均超过95%。

不仅做大塔基,还要做高塔尖。

2007年,吉利集团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生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汽车行业应用型高层次人才,2010年开始与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开展工程硕士、工学硕士等专业联合人才培养;

2019年5月,北京大学和吉利学院签订协议,战略支持吉利学院创新发展,并在吉利学院共建国家级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联合科研和科技攻关。

目前吉利旗下已有10所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超5万人。

“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李书福曾自豪地说,“到今天为止,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

情怀

没有私心、全力以赴

李书福在一次集团内部会议上曾说,“除了造车,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软的情怀。”

因此,他觉得,吉利在教育领域只有投入,没有经济回报,也不追求经济回报。

这从三亚学院的建校史中可窥知一二。

建校之初,三亚是许多人眼中的“文化沙漠”。当时的李书福却认为,只有加大投入,实现规模化,才能改变现状。为此,他甚至果断请政府将吉利集团在三亚的500亩房地产用地改为教育用地,并在强化师资和硬件方面不计成本地持续投入。

2005年至今,这所在“文化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学校总投资已超30亿元,成为三亚第一所本科院校,并且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的民办高校。

据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吉利在教育扶贫方面也有着完善的体系,截至目前,吉利在这方面的的投入已超过4亿元,帮扶学生则超过了13000人次。

这份情怀与责任感,与李书福的成长史密不可分。

李书福从小就是个聪明、思维活跃的人。

小学时,他就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赚零用钱,初中仅仅读了两年就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高中时期,又开始了市场经济的规划。

与许许多多浙商一样,李书福对改革开放的情感是厚重的。在多个公开场合,李书福都曾说自己是“一个放牛娃”,因为遇到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李书福曾发表过一篇万字长文,他提到“牵牛的我能有今天的日子,我已经感激不尽。”也许正是怀着对时代的感恩,也有着一丝对个人教育经历的遗憾,这样的教育梦,在李书福心底是“最柔软的”情怀。

理念

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在汽车行业跌宕起伏的经历,让李书福充分认识到:大国之间的竞争最后是教育的竞争。

在吉利内部,就有一套“人才森林”理论。

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

“吉利的发展全是靠人才培养来推动的。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吉利基本上没有一个汽车专家,也没有一个汽车方面现成的产业工人,我们就是自己开学校,培养技师、技工,后来我们开学校培养大学、专科、本科学生,现在我们可以培养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科学的、可持续的,也相对是低成本的。”

曾有业内评论人士认为,吉利院校的培养人才不仅是为满足吉利自身发展需要形成产学研一体,更是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形成了一种人才闭环。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企业家和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李书福有着直观的认知:

“只有通过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产学研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竞争的人才。”如果关注历年的数据,会发现吉利旗下的学校就业率特别高,不少学校甚至达到了98%。

浙大管理学院曾在《李书福:守正出奇》一书中分析到,吉利办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老师和学生走出“象牙塔”,与社会接轨——一切理论源于实践,从就业市场倒逼学校培养那一种学生。

“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吉利旗下的多所学校,都延续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大二期间,我们就开始了法律事务的实操。”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21届的毕业生叶炳深告诉涌金君,“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大学期间我就拥有了丰富的法律咨询和事务处理的经验,相信也能快速地和社会接轨。”

实践出真知,在李书福看来,积极争取练的机会,十分重要。“只说不练很难成为专家,没有机会练就永远成不了专家。”

人生

四步曲的往复循环

面对年轻的毕业生,李书福显得语重心长,颇有将人生经验倾囊相授的意思。

从电冰箱到汽车,再拓展到卫星、工业互联网、飞行汽车,李书福的创业经过了多次跃升和迭代。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他认为人生的路离不开“认知、选择、决策、执行”这四步曲,经过不断往复循环,才能不断形成智慧,不断适应与提升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如何做到人生四步曲的往复循环?

在李书福看来,保持积极主动是不变的规律。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不怕吃亏,不怕失败,不惧挑战,还要不怕别人笑话。”

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十分务实地展开各项工作。

这个“务实”,他解释为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为了一些小事争得脸红耳赤,辩个是非高低,而是应该胸怀大志,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不畏浮云遮望眼”。

涌金君不禁想起年初,李书福在新春的内部讲话中提到“无论局面有多么复杂,我们必须坚持战略稳健原则,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框架下实现战略主动。”

无论面对造车,面对教育,还是面对人生,李书福还是那个李书福。

问界、长城、吉利公开「群怼」,懂车帝冬测为何引「众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懂车帝陆续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冬测结果,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多家车企对部分测试结果公开表达质疑。

据了解,懂车帝于近日在黑龙江漠河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新能源汽车冬测活动,其中一份已对外发布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测试结果显示,在近20款混动车型参与测试的排行榜中,仰望U8以85.08%的纯电续航率排名第一,而问界M7则以31.6%的纯电续航达成率排名垫底。长城和吉利旗下多款车型也排名靠后。

图片来源:懂车帝

上述测试结果引来问界、长城和吉利这三家车企的公开质疑。

首先作出质疑的是代表问界的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他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直截了当地表示上述测试是一项“坑人的测试”,并补充说“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言外之意是懂车帝的冬测活动有不严谨和不科学的地方。

图源余承东朋友圈

其次作出回应的是长城汽车。12月11日上午,长城汽车官方发文表示,要围绕懂车帝冬测标准举办质疑发布会,并称“硬刚?爆料?揭真相? 捞干的,还得看长城”。据了解,长城汽车将围绕新能源冬测的科学公正标准、纯电续航测试的车辆整备标准、爬坡角度测试的车辆电量标准,以及爬坡距离测试的车辆制动标准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据悉,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猛龙,以35.83%的纯电续航达成率排名倒数第二。

截图自长城汽车官方微博

最后作出回应的则是吉利。吉利有两款车排名懂车帝冬测插电式混动车纯电续航达成率排行榜末尾,其中领克08 EM-P以37.68%的纯电续航达成率排名倒数第三,银河L6以38.48%的成绩排名倒数第四。对此,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文表示,其同样认为测试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并进一步称此举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截图自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微博账号

那么,懂车帝的冬测结果,到底是哪些环节,引起问界、长城和吉利的公开质疑?

质疑的地方

问界认为,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此举被认为大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电量快速下降。而且问界认为,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长城汽车调取了参测车辆后台数据后认为,长城汽车在做纯电续航测试前,同样需要1小时左右的整备时间,整备期间不上高压电,消耗电能极小。而本次懂车帝测试是开启高压、开启空调进行整备,时长60-72分钟不等,同时各车型还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操作,部分车型存在开启座椅加热情况,以上操作均影响测试前的电耗。依据后台数据分析,有5-8度电的消耗。

此外,长城汽车还对亏电油耗测试和爬坡测试表达了质疑,并给出相应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调取车辆后台数据的动作是否有侵犯用户隐私之嫌。长城汽车内部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关于测试车辆的来源问题,懂车帝会采取自行购买或者要求厂家提供的方式。但该人士未透露本次测试车辆的来源问题。

而吉利汽车则公开回应表示本次冬测车辆是吉利主动提供,吉利内部人士也告诉钛媒体App,虽然车辆是吉利送测的,但测试结果和发布时间都以懂车帝为主。

而吉利根据后台调取的数据发现,吉利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车辆原地怠速70分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车门打开了6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其表示,这些操作极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车辆在正式发出前电量已经下降很多。吉利还呼吁,希望更多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的测评机构,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式对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型进行测评。

可以看到,不论是问界,还是长城或吉利,三家企业的质疑都大同小异。大致可总结为两点——一是整备期间开空调的情况下多次开关车门的动作不符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二是整备期间消耗掉的电量不应该纳入到最终成绩的计算上,应该按照行驶时的消耗电量比例进行纯电续航计算,或者在整备完成后将车辆充电至满电状态再进行纯电续 航测试。

也有网友质疑表示,懂车帝并未公布测试期间车辆的速度轨迹,以及驾驶人的驾驶习惯。众所周知,驾驶过程中的急加速或者急减速,都会对实际的纯电续航产生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影响新能源汽车纯电续航的因素复杂且多变,而懂车帝只控制了其中小部分变量,很难将所有变量统一。这是车企和网友质疑的核心。

对此,懂车帝回应表示,本次测试为-20℃以下极寒天气的满载续航测试,所有参与车辆在整备后编队行驶出发,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懂车帝冬测将不受车企干扰,正常进行,欢迎用户和车企提出宝贵建议。

行业怎么看?

《2023懂车帝冬测混动续航测试标准》显示,从测试前,到测试中,再到测试后,懂车帝为所有参测车辆制定了统一的测试标准,总共包含四大项具体测试方法细则。简言之,测试前一天晚上为所有车辆充满电加满油,而后下电静置一晚;然后第二天再上电开启为期1小时的整备,而且需要全程开空调;而在正式开始测试的标准里,懂车帝只统一了空调调整至24度这一变量,未规定行车过程中的统一速度和统一加减速。

截图自懂车帝冬测标准

但按照多数用户的理解,纯电续航测试,就应该充满电、加满油后,然后跑到趴窝后计算最终成绩。并同时公示测试时高速和城区场景各占的比例,和对应的平均速度,以及测试时的气候情况和空调是否开启,如果开启,温度是多少。

那么,懂车帝为何要另辟蹊径单独建立一套标准。

对此,知乎答主@天马行空表示,懂车帝的初衷是好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套第三方评价体系,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选车参考,让消费者看车选车时只用懂车帝平台。

但他同时也指出,懂车帝的问题在于,其是作为媒体人搞测试,而不是以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身份举办测试活动。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测试模式,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地步。

另一位知乎答主@王克丹则表示,倒是希望这类矛盾越多越好,因为这会促使测试越来越透明,从而让消费者的权益能更容易得到保障。其认为汽车产业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宏观产业,健康和透明是汽车市场长期发展的根基。他希望后续能有独立的第三方介入,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与严谨。

长城汽车也在11日对外公布的《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中提到,媒体的评测是监督、是鞭策,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视角,也让更多用户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

对此,长城汽车呼吁,应全力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车企、测评机构、媒体和用户共同协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环境条件、 实际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为全球用户提 供更严谨、更公正、更客观的评测结果,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懂车帝还应该继续坚持测试吗?

行业有观点认为,不论是夏季测试,还是冬季测试,懂车帝的追求的向来都是流量第一,科学与严谨只是次要考虑因素。而且,懂车帝测试的汽车产品又都是与其有利益往来的客户产品,其测试出来的结果自然与公信力不挂钩。因此,有观点认为行业不应过于苛责懂车帝。

知乎答主@天马行空就表示,懂车帝搞冬测的的真正目的或许不是为了凸显公正性,而是为了获取海量流量。毕竟懂车帝的主要商业模式就要依靠流量变现。

但是,作为目前消费者看车选车首选的汽车信息提供平台,懂车帝的测试结果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购车选择。因此,作为以用户作为立足根本的懂车帝,任何一项测试结果都应首先对用户负责。虽然其测试结果不具备权威性,因为其没有测试资质,也没有权威机构背书,但是这并不妨碍众多用户拿其测试结果当作选车过程中的参照对象。

因此,行业普遍的共识是,对车企具有监督作用,同时又能为用户带来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的汽车媒体,应一如既往地坚持做汽车测试,但需要不断完善测试标准。

知乎答主@长亭Time表示,懂车帝的冬测标准看似很合理,但内部可操作空间太大。因此很多细节还有待完善。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表示,这次懂车帝对于插电混动车的纯电续航达成率所测出的结果,为何不同车型之间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认为,如果引入一个多方评审机制,不仅让车企放心,也可以让懂车帝规避风险,最终的结果就是对消费者有利。

张抗抗也认为,懂车帝的测试标准肯定存在改进空间。但他同时指出,本次车企的意见比较大,这与懂车帝在汽车平台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有一定关系。当汽车平台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与车企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督促懂车帝改进测试,同时也不应该过度苛责。

张抗抗进一步表示,懂车帝冬测、夏测的初衷是弥补国标CLTC测试的不全面,这是对消费者有利的。这种测试费时费力,如果懂车帝在压力下中止测试,那么消费者最终会受损。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王瑞昊,编辑|张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北京吉利汽车专卖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