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3年出生今年我的吉利数是多少
应该是4
为啥他们说三十三不吉利呢?
生生不息,大吉大利。
门的宽度74厘米宽好吗?
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年岁算的。孔子活了73岁,而孟子则活了84岁。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门的宽度74厘米宽好吗?
“七十三,八十四”说法的来历
人大约都企盼长寿,又深感寿夭不齐,而人对之似乎无可奈何。
旧时,人们认为某些年龄数生死攸关,是不吉之年,是人生的一个危险关口,称之为“寿关”。
七十三,孔子关。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自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之为“至圣”,千年以来成为定评。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于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八十四,孟子关。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岁。
其它的“寿关”还有:二十三,罗成关。《隋唐演义》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位列第七条好汉,是北平王罗艺之子,也是后来成为门神的秦琼的中表兄弟,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三岁。
三十三,韩信关。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与萧何、张良号称“汉初三杰”,世人目之为兵仙、战神,生于约公元前228年,卒于公元前196年,终年三十三岁。
旧时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喊你商量事”。在对生命的忧惧之中,人们又发明了破除“寿关”的方法,一般是先向阎王献一道祈求添寿的表文,然后亲自焚化,还要把一些钱谷抛洒到外面的路上。
老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73和84是老人的两道坎,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73和84是一道不吉利的坎,很多老人不容易跨过去。相传,这种说法与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有关。根据历史记载孔子活了73岁,而亚圣孟子活了84岁,两位圣人都只活了这么久,我们怎么可能超过两位先贤呢?
从易学角度,古人认为73和84两个数字皆为满数,古代天干地支,10为天干的满数,12为地支的满数,水满则溢,盈满则亏,所以古人认为73和84这两个岁数,即便去世,也是符合天道的。
确实,生活中接触的很多老人,都会在73岁得一场大病(之所以没有说84,是因为接触到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很少)。所以很多老人对这两个数字都十分忌讳,避而不用,避而不谈。
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古代,老人活70岁已经是高寿了,十分稀有,但是在经济和医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活70岁已经很常见了。老人们不要迷信这种说法,如果过于紧张焦虑,反而会更加影响我们的健康。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话说“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三不过指啥
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这句诗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寿”久也,即生命长久之意,意思是祝福侄子阿宜日后能够富贵,能够平安长寿。
古往今来,庆祝寿辰一直是人们热衷的事情。孩子、年轻人庆祝,叫过生日,而到了一定年纪后,则叫“过寿”。给家里老年人过寿,则是希望长辈能健康长寿,告诫后辈要孝亲尊老。
但是,过寿是有很大讲究的,是不能随便过的,俗话说“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三不过到底指啥?
一、不到六十,年过九十,不过大寿
1、不到六十,不过大寿
《论语》中有云:“甲子乃寿之始”。
按照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六十年为一循环,也是民间所说的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所以六十岁是第一轮花甲年。
因此,按照传统规矩,只有过了六十岁才有资格过寿,低于六十岁是不能过寿的。
而且,在我国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岁期颐之年之说,六十之前还不算年老阶段,还要为家庭奋斗奔波,六十后的人生才进新的阶段,可以颐养天年了。
其实,这个传统观念背后蕴含着对于长寿的敬重,也是对于老年人的尊重。过寿不仅仅是在庆祝一个人的生辰,更是表达对于过寿人的美好祝福和敬意。
2、年过九十,不过大寿
九十岁的人,已经属于高寿了。
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在我国讲究物极必反,“九九”在老人眼里是极数了,这个时候要低调,所以不宜庆祝,不然容易折损寿命。
而且,人到九十,身体已经十分衰弱,行动迟缓,如果这个时候还要举办宴席,对老人反而是一种负担,对身体也不友好。所以这个时候,还不如让老人多点休养。
二、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不过寿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在我国民间,对七十三和八十四,是非常忌讳的,认为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个非常不吉利的“坎”,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年纪,所以这两个年纪也是十分忌讳过寿的。
为什么对这两个岁数非常忌讳呢?我国素来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而据记载,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去世的年龄分别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人们认为连圣人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岁数也成为了人生的两道坎。
所以,人们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时,别人问及年龄时都要避讳,一般说七十四,八十五了,会直接跳过七十三、八十四。
三、父母健在,不过大寿
俗话说:“上有老人不做寿,下无子孙不贺喜”。
父母在世,无论你是多大年龄,你也是孩子。而且,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父母还健在,自然不能大摆宴席庆祝。要庆祝,也只能像孩子一样过生日。否则,就是不孝,会抢走父母的“福气”。
在我国民间有种说法,父母健在,自己大摆寿宴就是在催着父母去世,这是大不孝。
所以说“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还是很有道理的。六十岁之前不过是因为那根本算不得大寿,九十岁之后不过也是因为老人不宜折腾。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大寿,是对圣贤的敬意。父母健在不过大寿,是对父母的孝心。
百善孝为先,我国历来重视孝道。愿所有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