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蒙古族人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初著名诗人。他在武则天当政时,上《大周受命颂》,得到武则天重视,授官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屡次上书言事,言多切直,不怕触怒权贵。他对于当时政治经济措施的利弊确实有所了解,议论国事、利民、刑狱和边塞问题,都针对事实,不是书生的空言。他曾主张息兵,但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对于契丹的叛乱,他曾自请从军征讨。对于从雅州进攻羌人他却极力劝阻,认为对国家人民有害,只对“奸臣”、“贪夫”有利。这都能表现他是有见识的。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陈子昂从武悠宜北征契丹,他要求分兵万人为前驱,一再进言,为武悠宜憎恶,受到降职处分。圣历元年(公元698)陈子昂辞官回乡。武三思嘱咐县令段简诬陷他,下狱后,死于狱中。
陈子昂的文学创作和主张在唐代极有影响,可以说是开诗坛风气之先。韩愈《荐士》诗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的文章力矫当时浮艳之弊,虽不能尽删骈丽,大都朴实畅达,取法古代散文。他的诗要求追步建安、正始的作者,反对只重浮华、艳丽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感遇诗》三十八首可以代表他实践的成绩,这些诗或感怀身世,或讽谏朝政,慷慨忧郁,类似阮籍的《咏怀》;虽有时“词烦意复”,甚至不免“拙率”,比较盛唐李白、杜甫等大家,艺术创造方面有所不及;但因为这些诗趋向端正,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不能不承认它们是革新风气的优秀作品。难怪它们被稍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和主张“为时为事”而写诗的白居易所称道。
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请注意“始”这个字,这标志了陈子昂最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意思是说他的作品不一定最好,和后面的复古大将李白相比事实上是不够的。但是从一个时间点来讲,他确实是所谓的开风气之先,把文学发展扭转回正道上。也就成为所谓的时代的先行者领导者,就这一点而言,陈子昂获得了一致的公认。
婚姻财产5月份我妻子在我父母车祸期间因琐事和我生气,我因为她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初唐高宗时,王勃、杨炯、骆宾王等“初唐四杰”提出反“绮碎”重“骨气”的主张,他们的诗虽然还未脱尽齐梁影响,但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已有所变化。武后时的陈子昂,高举革新的旗帜,提倡“风骨 ”、“兴寄”,他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主张,终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陈子昂(公元六六一年——七O二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武则天时期的诗人和政论家。二十四岁时,被授为麟台正字,继为右拾遗。他支持武后,但也敢于对当时的政治提出尖锐的批评。三十八 岁后辞职还乡,后被武承嗣迫害,冤死狱中。
在唐代的诗歌 发展史上,陈子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 的诗歌主张标举“兴寄”与“风骨”,力倡健康的政治内容与朴质刚健的语言相统一,反对占诗坛统治地位的,一昧追求词藻而内容空泛的官体诗。他的诗歌创作,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多以抒写政治感慨、评论时事为内容。对于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我们以陈子昂的两篇诗文为例,在了解诗作内容的基础上侧面了解一下陈子昂在初唐发挥的作用。
(一)感遇(三十八首选一首):
蓝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诗以香草自喻,抒发事业无成的政治苦闷,用象征手法表现忧愤之情,朴质苍凉而不纤弱。受到了阮籍《咏怀诗 》的影响。
(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抒发怀才不遇的寂寞感和 壮志难伸的忧愤 ,表现了求为世用的抱负,情调苍凉,境界阔大。
语言 朴素,洗练,一洗六朝铅华。诗的前一半,以虚带实,寓时间性的联想于空间的视觉形象之中。诗的后一半,直抒胸臆,以 宇宙之无限,映衬个人之孤独,对比鲜明,相反而又相成。
我是文友如林,感谢关注,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