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资产

净利润下滑两成,千亿吉利汽车的B面

伯虎点睛:被汽车耽误的吉利汽车。

文 | 唐伯虎

吉利做事的时候,别人很难猜透它想干什么。

最近,吉利控股集团和瑞士的一个基金会在无锡经开区设立了吉利区块链创新应用中心,CEO李东辉说,这是吉利在前沿科技领域的一次探索。

在汽车主业奠定行业根基后,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涉足了卫星、手机、教育、金融等领域。当边缘性业务占据吉利的视野,拥有潜力的汽车品牌独立发展,吉利的根基正从吉利汽车上转移。

拾起电池

3月23日中午,吉利汽车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收盘微涨0.68%。

不过,这天吉利汽车的股价高开,上午涨幅一度接近6%,可见市场对吉利汽车这一年的业绩有几分犹豫。

2021年,吉利汽车收入破千亿达到1016.1亿,同比增长10.3%。这也是2018年来,吉利汽车第二次营收超过千亿。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类零售额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吉利汽车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财报,吉利汽车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达到了877亿元,占总营收的86.3%,但增速只有4.6%。

显而易见,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获得的收入已经趋缓,低于总营收增速。反而是那占比不足14%的业务板块,成了吉利汽车这次财报的亮点。

2021年,汽车零部件为吉利汽车提供了88亿的营收,研发及相关技术支持服务、知识产权分别获得336.4%、125.4%的收入增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车通过销售电池包和相关零部件实现了在电池领域收入的从无到有。

众所周知,国内的三大自主民营车企,走的路有一些差异。

比亚迪除了车卖得不错,还是世界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上也排的上名号。

长城汽车奉行多元的汽车品牌策略,用来攻占细分人群,但是长城也在动力电池上投下重注,其成立的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正筹备上市,而且意图从重卡切入的氢能近日也遇到了政策利好。

吉利汽车是唯一一家对“多品牌”至死不渝,把钱集中花在了收购上的,这也导致了吉利汽车在电池上没什么声量。

所以这次通过电池创造近6亿的营收,可视为一种可喜的变化。根据财报,2021年7月,吉利汽车与欣旺达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吉润合资成立吉利欣旺达,从事开发、生产及销售混合动力电池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综上,吉利汽车2021年营收的增长不在于销售汽车,而在于提供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等获得的高增长,尤其电池板块收入的从无到有,进一步丰富了吉利汽车的营收结构。

但此份财报发布后,摩根大通、交银国际、瑞信、美银证券等部分机构都下调了吉利汽车的目标价。吉利汽车栽在哪了呢?

三重隐忧

2021年,吉利汽车实现汽车销量132.8万辆,连续5年破百万,同时连续5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

但看似风光的背后,隐忧已经浮现。

首先是销量出现了增长停滞甚至下滑迹象。

2021年,吉利汽车的销量增速不足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跌3%至121.3万辆,之所以能拉回到去年的销量水平,是通过在国外市场的增长弥补的。

而过去一年,比亚迪销售70万辆,同比大涨75.4%;长城汽车销售128万辆,同比增长15.2%。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吉利汽车这一年的销量冠军位置不保。

其次是盈利能力。

过去3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大幅度下滑,从最高的126.7亿到了去年的43.5亿。2021年一年的降幅就达到21.9%。

按照877亿的汽车销量和服务收入计算,吉利的汽车单价是6.6万元,而按照该43.5亿的净利润计算,吉利每卖掉一辆车赚3275.6元。

这种低利可以从吉利汽车的高端品牌领克得以一窥。

2021年,领克销售了22万辆,增长26%。但这款定位高端的汽车品牌,售价在20万的门槛上艰难爬坡,过去几年净利率一直在2%到3%之间,这比小米手机承诺的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还低。

第三,就是新能源车比例不足。

吉利汽车(集团)旗下有吉利汽车、领克、几何、宝腾四个品牌。除了几何汽车都是纯电车型外,其它品牌都采用了诸如混动、插电混动、燃油等动力。

但几何汽车销量一直低迷,2021年累计销量只有2.9万。贡献销量数据的主要还是吉利汽车品牌下的“中国星”系列、帝豪、博越、缤越等车型,过去一年的占了总销量的一半多。

只不过吉利汽车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很少,官网在售的29款车型中,只有8款属于新能源车,严重拉低了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占比。

(图源:吉利汽车官网)

2021年,吉利汽车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万,占总销量的7.5%,同比增长47%。这年,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实现13.7万的销量,占比10.7%;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59.4万,占比84.9%,同时增速达到了231.6%。

为了追赶同行,吉利汽车表示,2022年会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包括超级电混、醇电混动、换电等。刚刚过去的两会,李书福所提的两个建议,一个是换电体系,另一个就是甲醇汽车。

关于甲醇动力,李代表早在2009年就提过关于完善甲醇车标准的建议,2015年花了2.8亿买了冰岛一家做甲醇的公司,只不过现在也没看到吉利发布落地车型。

简而言之,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吉利控股集团还会让吉利汽车承担新能源车的使命吗?

局外人?

2021年,小鹏、蔚来、理想三家的造车新势力总交付量都超过了9万,这比吉利汽车的10万辆要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增速和汽车单价,就知道吉利汽车并不是对手。

(图源:网络)

在这个背景下,对标造车新势力的极氪出来,而且进展迅速。

2021年4月,极氪品牌的首款车型ZEEKR 001发布,定价接近30万,预订颇为火热。

8月,极氪在成都首站开城,建设补能体系;9月首家极氪中心、极氪超充站落成;10月极氪001交付。截至今年2月,4个月时间极氪累计交付了12453台。吉利汽车说,今年有望冲击7万。

然而有趣的是,2021年7月,极氪汽车股东信息发生变更,此前持股极氪的吉利汽车退出股东行列,极氪从吉利汽车的子品牌公司跃升为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官网上,极氪已经与吉利汽车并列为吉利控股的同级子品牌。

(图源:吉利控股集团官网)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为了极氪独立上市融资准备。此前一个月,吉利汽车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紧接着8月,极氪拿到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等五家公司成为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

2020年2月,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两者准备业务重组,届时,沃尔沃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计划在斯德哥尔摩上市。后来因为吉利汽车准备回归科创板,重组计划搁置,直到当年年末,李书福新年致辞里再次提到了两者合并重组的事情。

2021年2月24日,吉利集团宣布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保持独立企业架构的情况下,两者将在动力技术、自动驾驶、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上实现资源互补和协同。

虽然相比一年前的计划已经缩水,但如果能实现合并,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肯定是利好,也会影响资本市场对于吉利汽车的判断。

然而,又过了一个月后,3月24日,沃尔沃CEO发布消息称合并取消,只保持合作。2021年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单独上市。

这两个品牌,一个具有与造车新势力对垒的潜力,另一个不仅拥有技术,还有全球市场的销售能力。这两个品牌“分家”发展,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是重大损失。但站在吉利控股集团的角度来看,吉利汽车油车占比过高,高端化难成,盈利能力欠缺,如今只能承担吉利“冲量”的角色,努力保住吉利销量冠军的宝座。

尼采说,人是一种过渡,目标是超人。对于吉利而言,油车是吉利汽车的一种过渡。只不过现在摆在吉利汽车面前的问题是,究竟是自我转型,自成超人,还是另起炉灶,成为超人的桥梁?

参考来源:

1.长桥海豚投研:吉利汽车:骨折之后再骨折,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难熬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吉利净利43.5亿连续第三年下滑,向上突围初见效?

3月23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披露2021年财报。

年报显示,吉利汽车营业收入1016.11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净利润43.53亿元,同比下滑21.9%。现金流达到208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吉利汽车净利润已连续3年出现下滑。吉利汽车2019年、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81.90亿元、55.34亿元、48.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76%、32.43%、12.41%。

吉利汽车在财报会上表示,公司去年的财务表现低于管理层原先预期,主要由于年内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3月23日收盘,吉利汽车小幅收涨1.53%,每股报价11.96港元。近60个交易日,吉利汽车股价累计下跌近5成,市值缩水1000亿港元,其回A计划也再遭搁置。

净利润持续下滑,但吉利汽车业绩不乏亮点。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汽车销售132.8万辆(包含50%股权的合营公司领克),连续5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市占率提升至6.4%。公司预计,2022年目标销量165万辆,较2021年增加约24%。

吉利汽车也在尝试向上突围,布局中高端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单车销售平均价格达到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8%。相较于2020年,吉利汽车定位整体向上。其中,指导价10万元以下的车型占比从64%下降至34%;指导价10万-15万的车型占比从25%提升至44%;指导价15万元以上的车型占比从11%上升至22%。

与此同时,吉利成立极氪汽车,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自去年10月首次交付首款车型极氪001,11月份交付2012辆,12月交付3796辆,环比增长约88.7%。

吉利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吉利汽车此前表示,极氪2022年有望冲击7万辆的销量目标。未来三年内,极氪将推出6款全新产品,以更全面的产品布局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和自主品牌比亚迪一样,电动化也是吉利汽车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吉利2021年新能源汽车共交付8.6万辆,占总交付量的6.8%,同比增长177%。

但从市场体量的维度来看,吉利电动化道路走得并不顺。去年5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第100万辆车下线。而吉利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早期的油改电车型帝豪EV,以及后来的新的子品牌极星、几何,均未激起太大的水花,频繁试错也让吉利逐渐掉队。目前来看,吉利押注极氪,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翻盘。

此外,吉利也在开拓燃油车的中高端市场,其发布的“中国星”系列的平均销售价格达到17.05万元。吉利方面表示,中国星系列车型年销量达到20万辆,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18.3%。

不过,向上的吉利汽车国内市场承压,2021年吉利汽车国内市场销量为121.3万辆,较2020年减少3.4万辆,同比下跌3%。

2023十大资产缩水的富豪

到了年底盘点的时候,不少打工人都会感叹,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

而一些富豪老板们,也感受到了寒冬。

即将过去的2023年时间里,无数企业沉浮,有新赛道崛起,甚至还有富豪一夜回到解放前。

据2023年《胡润百富榜》显示,蝉联了三年首富的钟睒睒,今年的身家蒸发了50亿元。

下面就来盘一盘2022到2023年一年时间里,国内有哪些富豪的资产发生了上百亿的缩水。以下富豪的身价依据近几年胡润百富榜排名数据,计算单位为人民币。

10

恒大许家印,300亿=>200亿

让很多人诧异的是,去年和今年许老板都能排进胡润财富榜,这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负债的恒大,而不是许家印个人。国内所谓财富榜的计算方式基本是以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这位老板的持股比例来计算的,而且现在恒大也还没有退市。

9月28日被捕以后,他的名字和恒大就开始被编成了各种段子,成了坑人的代名词,网上一段恒大感恩20年的文艺晚会的视频爆火透露着年关将至,广大网友对这位巅峰期身价3000亿元首富的揶揄之情。

被捕以后的许家印和恒大已经鲜有新闻出现,香港媒体报道,11月初许家印私人持有的位于香港山顶布力径的两处豪宅被接管,市值超过15亿港元,或许能说明这位已经被捕的首富确实还能拥有一定的资产。

2021年暴雷,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其间许家印无数次喊出要重组,他个人和恒大和资本市场也经历着一场漫长的告别,但现实却是他和恒大再也起不来了。香港法院今年11月已经表示,“很可能”在下次聆讯时发布清盘令。截至6月30日,中国恒大合计净亏损392.5亿元。总负债还是那个天文数字,23882亿元。

09

红星美凯龙车建兴,200亿=>落榜

红星美凯龙的车建兴不见得是2023年身价下跌最多的富豪,但毫无疑问是最具悲情色彩的。因为在今年6月,这位家居老大亲手将红星美凯龙控制权卖给了他人,身价也跌出了富豪榜。

红星美凯龙车建兴

木匠出身,靠着倒卖建筑材料起家,车建兴用30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家居企业,并在2015年和2018年先后将公司送上港股和A股。截至今年3月,美凯龙在全国拥有91家自营商场,285家委管商场。最风光的2020年,车建兴以43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57位。光做建筑材料不过瘾,车建兴还投资了房地产,2020年,红星还一度以480.6亿元操盘金额位列地产百强。

和大部分地产相关企业的危机相似,面对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从2021年开始,车建兴先后出售了红星地产、物流、物业等板块,但是套现的股权对天价债务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今年车建兴只得出售了手里最优质的企业红星美凯龙。通过出让美凯龙控制权,车建兴能回笼60多亿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不过,要想彻底从债务的泥潭中抽身,他还需要继续闪转腾挪。

08

顺丰王卫,1450亿元=>1250亿

下面一个富豪的命运其实和马云、刘强东息息相关,他就是顺丰的王卫。作为中国快递行业唯一可以和三通一达相抗衡的企业,王卫的资产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以每年200亿左右的速度降低。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

作为中国快递行业一极的存在,顺丰以高效、规范在物流行业里有口皆碑。距离2021年的最高点,今年顺丰的市值已经缩水近70%。今年上半年,顺丰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38%,有人把顺丰业务量的降低归因于电子合约、电子发票的出现,导致顺丰大头的合同快递业务量流失。

顺丰的下行,多少还和一直有做全产业链野心的王卫有关,几年前顺丰一度投资数十亿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但以失败告终。为了摆脱高端快递的标签,顺丰打造了中低端市场产品丰网速运,然而三年过去了,今年7月王卫把这个品牌出售给了对手极兔。

07

碧桂园杨惠妍,750亿元=>480亿

今年10月10日,碧桂园公告称预计无力偿还一笔本金4.7亿港元的到期境外债务,成为近三年地产危机中第二家公开倒下的龙头房企。

相比恒大集团那些包容万象的投资项目,碧桂园的地产项目也曾经被人吐槽为异想天开。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建在马来西亚占比30平方公里的碧桂园城市森林。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需要通过填海建岛的方式来搭建一座可以容纳70万人口的城市。然而现状是这种高科技城市的建成部分已经成了缺乏配套的海外鬼城。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全面进入寒冬,海外扩张的碧桂园也扛不住资金的压力。2023年,头顶中国女首富头衔的碧桂园掌门杨惠妍财富缩水270亿元,财富缩水近4成,不得不让出了女性财富榜榜首的位置。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2,300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约为490亿元。有报道分析,相比恒大的天价债务,碧桂园目前遇到的暂时只是现金流问题,但面对国内地产企业系统性的困境,未来的碧桂园如何走出困境就值得继续观察了。

06

合盛硅业罗立国,980亿=>600亿

有宁波首富之称的罗立国今年最大的新闻是被公司前总经理的妻子举报涉嫌干预司法、陷害高管。对于这件石破天惊的上市公司绯闻,罗立国的回应是:“乱弹琴,我也不理她”。

但是企业的市值下跌可能不容罗老板不理睬了。胡润财富榜显示,合盛硅业的罗立国家族目前财富值600亿元,同比下降380亿元。

合盛硅业所在的光伏产业,在过去五年里在国内蓬勃发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2020年以来,光伏上游如硅料等环节产能一时紧缺,硅料价格从每吨几万元升至去年的最高点30万元/吨以上,相关产业链企业利润大幅上涨,光伏企业股价及市值增加。

但去年11月以来,随着新产能逐渐释放,上游产业链价格逐渐回落,硅料企业业绩普遍遭遇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光伏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去年合盛硅业净利润下滑近四成。今年上半年,合盛硅业的净利润又同比下滑了五成。因此,罗立国家族的财富这两年一共下降了800亿元。

05

牧原秦英林,1850亿=>1450亿

2023,养殖业的富豪们也集体财富缩水。这其中的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龙头养猪企业牧原集团的秦英林、钱瑛夫妇,今年一年财富值下降400亿元。

牧原股份总经理、董事长秦英林

猪肉价格低迷,是这一波养猪龙头企业老板们财富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23年1-11月猪价整体低位运行,截至11月20日,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15.04元/公斤,同比下跌18.44%。

由于猪肉养殖有一个固定的周期,一旦出栏集中,就难免出现价格下行的市场问题。今年生猪产能供大于求,从供给方面看,养殖端集中出栏,屠宰端陆续开工。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由于猪价低于养猪成本,很多养猪户表示多养一天就多亏损一天,特别是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多数已关闭。对于处于收购端的养殖企业来说,长期亏损正在加大养殖企业的资金压力。在能繁母猪数量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两大因素作用下,养殖亏损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4

京东刘强东,1050亿=>600亿

传统电商在2023年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昔日的电商TOP3企业京东的市值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数据显示,京东的市值相比2022年已经下跌超过1600亿元。

在传说各种新闻满天飞之后,去年底回国后的京东掌门刘强东鲜少公开露面,却在内部开启了一系列急风骤雨般的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提升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面对拼多多等企业压力,改革的京东也并没有在电商领域玩出什么新花样。

在胡润百富榜中,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及其妻子章泽天的身价也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刘强东夫妇的身价已经跌落到第66名,身价缩水了450亿。

有分析指出,京东市值的不断下跌,和京东不断进行拆分公司上市的策略有关。京东系已经有京东物流、达达、京东集团等8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在采取边拆分边上市的策略,外加上有物流这样的重资产,所以一时身价下跌,强哥也未见得着急。

03

万达王健林,1000亿=>470亿

12月初,万达的新闻多次冲上热搜。首先是万达电影转让了51%股权给上海儒意。作为万达几大板块中仅次于地产的万达电影终于成为了王健林手里的弃子,不少人戏称老王这次是割掉了“心头肉”。在整个万达体系内,万达电影算得上是优质标的之一,尤其是在电影市场加速回暖的当下。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更让王健林头大的是万达面临的资金紧张的困境和三次IPO不成功的万达商管即将面临对赌协议回购的压力。据统计,万达今年至少出售了5个万达广场。

然而万达的危机又出现了转机,12月12日,万达官网宣布太盟投资集团与大连万达商管签署新投资协议。太盟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对万达商管再投资,新投资的28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有望缓解万达和王健林因为上市对赌协议所造成的资金压力。

曾经屡屡爆出金句的王健林在最近几年里,变得沉寂了很多,昔日的首富身价也从2022年的1000亿跌至今年的470亿,身价被腰斩。对他来说,后面的几年里,一个亿或许不再是一个小目标。

02

阿里巴巴马云,2350亿元=>1700亿

11月29日是中国电商历史性的一刻,拼多多盘中市值首次超过了阿里巴巴。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从拼多多到字节跳动等一代新贵的崛起。

在缴纳了70亿元的罚款后,蚂蚁金服重启上市计划了。但股价却没有给马爸爸的复出以支持,今年11月,传说马云家族信托减持以后,阿里的股价曾经一度出现单日10%的暴跌。马云的个人身价也在一年之内出现了650亿的下跌。

不少人在总结阿里巴巴何以衰落时,提出了阿里的两大失误。首先是过分追求高端化,对于高端电商天猫的打造实际结果是用户被拼多多、抖音攻城略地。其次是阿里的机构越发臃肿,网传阿里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24万,高人力成本已经违反了互联网发展的实质。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云和阿里仍是贵族。

01

宁德时代曾毓群,3348亿=>2243亿

要问去年国内哪个富豪的身价下跌最多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就是宁德时代的曾毓群,胡润的排名显示,2022年曾毓群的身价还有3348.2亿,位列第二,到了今年曾毓群的身价跌至2243亿,身价直接下跌了1000亿元。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

2021年11月,宁德时代的市值一度逼近1.6万亿元,在A股市场里成为了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大盘股,而进入2023年,宁德时代的股价却遭遇了连续下跌,市值已跌至7767亿,不足高峰期的一半。

宁德时代昔日的大涨,背后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国产特斯拉一度有20%电池属于宁德时代,但对车企而言,配件被一家企业过分垄断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2020年起,不少新能源车企开始分散电池供应商,一些如奔驰、吉利、大众等车企甚至启动了自己研发电池的计划。2023年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虽然还是全球电池行业龙头,但市占率已经从37%下降到了34%。宁德的电池显然不如以前那么好卖了。

总结

2023年,很多人对财富和消费谈的更多的是降级和收缩。但现实是有小镇青年加持的拼多多成了在今年少数几个能笑出声的企业。多个排名显示,拼多多黄峥的个人财富飙升1000亿元,第一次杀入前三甲。还有人预测如果字节跳动能够成功上市,已经身价2450亿的张一鸣有望成为中国的新首富。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地产、头部互联网等行业的具体萎缩与其说是一次集体财富缩水,不如说是一次消费市场的集体转型,当打工人在一二线城市开着汽车、还着房贷,小镇青年们正在刷抖音和逛拼多多过程中放飞着新的消费潜能。

参考资料

1、2023胡润百富榜:首富财富缩水50亿,马云掉到第十位,红星资本局

2、首富都亏了50亿,到底谁在赚钱?智谷趋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资产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