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电子自研首款车规级IGBT产品成功流片
IT之家 3 月 16 日消息,吉利科技旗下浙江晶能微电子近期宣布,其自主设计研发的首款车规级 IGBT 产品成功流片。新款芯片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
晶能自主研发 IGBT 流片晶圆该款 IGBT 芯片采用第七代微沟槽栅和场截止技术,通过优化表面结构和 FS 结构,兼具短路耐受同时实现更低的导通 / 开关损耗,功率密度增大约 35%,综合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晶能与晶圆代工厂深度绑定,采用工艺共创方式持续提升芯片性能。
晶能表示,一辆典型的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超过 1200 颗。功率半导体占比接近 1/4。公司将围绕动力总成系统中的开发需求,不断研制性能优越的芯片和模块产品。
晶能自主研发 IGBT HP Drive 模块IGBT 是现代电力电子中的主导型器件,被誉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 CPU。近期,也有行业开发者讨论将 Si IGBT 和 SiC MOS 封装在一起,形成混合并联模块的解决方案。未来,功率芯片和模块的创新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
晶能微电子是吉利科技集团孵化的功率半导体公司,聚焦于 Si IGBT&SiC MOS 的研制与创新,发挥“芯片设计 + 模块制造 + 车规认证”的综合能力,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光伏、储能、新能源船舶等客户提供性能优越的功率产品和服务。
IT之家注: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型三极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的高输入阻抗和电力晶体管(Giant Transistor,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GTR 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 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 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非常适合应用于直流电压为 600V 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
IGBT 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应用极广。
IGBT 模块是由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与 FWD(续流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而成的模块化半导体产品;封装后的 IGBT 模块直接应用于变频器、UPS 不间断电源等设备上。
IGBT 模块具有节能、安装维修方便、散热稳定等特点;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多为此类模块化产品,一般所说的 IGBT 也指 IGBT 模块;随着节能环保等理念的推进,此类产品在市场上将越来越多见。
晶科电子科创板IPO折戟后转战港股,吉利“依赖症”凸显
据港交所文件,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晶科电子”)递交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中信证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据悉,晶科电子曾于2019年12月申请股份在科创板上市,但是在2020年5月主动撤回了科创板申请。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晶科电子于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在中国高端照明行业器件和模内资厂商中排名第三,在中国中高端汽车智能视觉行业内资厂商中排名第五。根据同一资料来源,以销售额计,晶科电子于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在中国液晶电视背光显示行业内资厂商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四。
肖国伟为唯一执行董事
股权方面,于2023年12月8日,微晶先进光电、晶裕投资、晶领投资、晶瑞投资及晶实投资订立一致行动人士协议,为一致行动人士关系。
因此,肖国伟、陈正豪和袁立明、APTESS、Giant Power,连同劳美良、微晶先进光电、晶裕投资、晶领投资、晶瑞投资及晶实投资就其于公司的权益而言为一致行动人士。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一致行动人士集团合共直接及间接拥有晶科电子股本总额的约47.11%。
据招股书,陈正豪与劳美良为夫妻关系。
此外,李星星通过辉宁科技持股13.76%;晶宇光电持股0.94%;34名其他股东持股38.19%。
晶科电子的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分别为肖国伟,非执行董事分别为陈正豪、袁立明、吴南阳、郑鑫;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张禾(曾用名:张晓苗)、蔺楠、丁晖、陈志光。
根据上市规则,公司须有足够管理人员留驻香港,一般指至少须有两名执行董事通常居于香港。晶科电子表示,鉴于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中国内地,执行董事和高管常居于业务所在地更为实际,因此该公司未按上市规定在香港派驻足够的管理人员,对此,联交所已根据晶科电子的申请授出了相关的豁免。
晶科电子将通过若干安排以确保与联交所之间定期及有效沟通。包括委任肖国伟及郑龙锋为授权代表,作为与联交所的主要沟通渠道;且已委任公司通常居住于香港的联席公司秘书锺明辉为替任授权代表;同时,委任迈时资本有限公司为晶科电子的合规顾问,作为公司与联交所的额外沟通渠道。
据招股书,肖国伟2022年薪酬总额为256.8万元。
晶科电子表示,于有关期间以及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概无应付非执行董事的报酬。
资料显示,肖国伟,55岁,为晶科电子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肖国伟为微晶先进光电及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自2006年8月至2015年10月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并自2015年10月至2023年3月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裁。肖国伟目前在集团的其他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
肖国伟在先进半导体封装、微电子制造工艺、光电半导体、材料和可靠性分析方面拥有逾25年经验。在公司成立之前,于2003年2月创立微晶先进光电,并一直担任微晶先进光电的董事。在此之前,他于1990年7月至199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学部(前身为电子工程系)任教,最后的职位为讲师,并于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高级技术员。目前亦担任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及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均为矽晶片开发商及制造商)的董事长。
肖国伟分别于1990年及1997年6月在中国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及工学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11月在香港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陈正豪,74岁,为晶科电子非执行董事。自2006年8月至2014年4月担任公司监事。陈正豪为微晶先进光电及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并自2004年6月起担任微晶先进光电董事。
增收不增利显现明显
晶科电子曾在2019年12月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在2020年5月撤回申请。对此,晶科电子在招股书中解释道,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高端照明及智能汽车照明业务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以及本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9个月(简称“报告期内”),晶科电子收入分别为13.88亿元、14.11亿元及13.39亿元;净利润达到分别为7800万元、3910万元4960万元。
对比此前在科创板提交的招股书,尽管营收有明显增长,但净利润却没跟上。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分别为9.23亿元、6727.45万元。
一方面,是公司传统业务高端照明产品出现衰退。2021年,高端照明贡献收入10.34亿元,占总收入74.5%;2023年前三季度,下滑至5.13亿元,占比38.3%。
高端照明市场趋向饱和且竞争加剧,晶科电子将筹码押在智能汽车业务上,2021年开始涉足汽车智能视觉领域,其车规级LED产品进入吉利、广汽及长安汽车供应链。
对吉利依赖严重
汽车智能视觉业务收入也迎来爆发,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430万元、4亿元及5.26亿元,比重从5.3%大幅增加至39.3%。
但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波动较大,报告期内,汽车智能视觉业务分别为1.1%的毛损率、17.5%的毛利率及12.6%的毛利率。晶科电子表示,2023年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竞争性定价策略,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换言之即“以价换量”。
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汽车智能视觉收入占市场总规模仅0.6%。
与此同时,公司的吉利“依赖症”凸显。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和2023年前9月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吉利系企业。吉利生态系统的成员包括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精灵、路特斯及若干其他汽车主机厂。期内,来自吉利系企业的收入分别为5060万元、3.5亿元及4.8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6%、24.8%及36.1%。
晶科电子预计该增长趋势将持续下去,2024至2026年,来自吉利系的交易金额将进一步增至10.81亿元、12.18亿元和12.55亿元。
这也进一步加剧公司的客户集中风险。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1.8%、73.2%及71.7%。
此外,公司面向吉利系企业有持续关联交易,一直向吉利集团采购仓储服务。2023年前9月确认的采购费达146.5万元,预计2024年至2026年预计的采购费达440万元、480万元和570万元。晶科电子提及,与吉利集团合作的多个汽车智能视觉项目已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其产量及销量将于2024年大幅增长。
目前,晶科电子拥有三个工厂,包括位于广州的晶科生产基地和联晶生产基地,以及宁波的领为宁波生产基地。
但这几个工厂的利用率水平并不高。2023年,晶科生产基地、联晶生产基地利用率为54.6%和78.8%;领为宁波生产基地的利用率按车前大灯计为76.1%,按车尾灯计为48.6%。
产能并未饱和,晶科电子却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线。根据招股书,融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扩张汽车智能视觉产能,计划扩建领为宁波生产基地并建立领为广东生产基地,前者计划新增年产能40万套,预计开支2.35至2.85亿元;后者计划新增140万套,预计开支4.5至5.5亿元。
专业科创服务,助力威布三维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案例荐语:
LC 科创集团在项目早期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的企业——「威布三维」是集FDM、食品、SLA、DLP等三维打印与扫描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培训等为一体的3D打印综合方案服务商,致力于打造“威布三维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整合行业内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国际前沿的高科技产品使用体验与服务,始终专注于教育、制造、航空航天、科研、食品等领域。
无论是宝马、博世、宝洁这样的跨国品牌,还是奇瑞、吉利、捷安特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或是增长惊人的华为、小米等企业都在面临多变市场格局下,研发成本倍增而效率下降的问题:怎么才能快速生产出样件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怎么才能低成本逆向获取产品的三维数据并制作出精准模型?
这些问题,全部指向如何更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企业的个性化生产,亦正是「威布三维」致力于通过 3D 打印与 3D 扫描技术为客户切实解决的痛点。迄今为止,「威布三维」已为约 500 所著名高校、近 1000 所中小学、约 10000 家企业提供专业的 3D 打印综合解决方案。那么,「威布三维」是如何快速发展成长,LC 科创集团又在其中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LC 通过前期与项目的多次沟通和调查研究了解到,3D 打印作为一项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高端新兴技术,近年来强势崛起并迅速介入工业制造和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且「威布三维」业务范围已覆盖了工业、教育和消费等多个产业。LC 和项目经过深入探讨分析行业产业链,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了 3D 打印+创新生态圈。
依托 LC 多年的专业科技咨询经验,我们建议项目使用多年来的技术积累针对 3D 打印多个细分领域孵化一批新的创新主体,这些主体每个都是高层次人才项目,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这样一批优质的 3D 打印创新主体将形成初步的产业创新集群,也有助于加快打造集研发、制造、集成、测试、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
文化创意领域
工业制造领域
教育领域
生物医疗领域
食品加工领域
此后,LC 为项目又持续提供了园区服务,积极推进「威布三维」落户以“科技创新高地、都市经济新城、品质生活家园”为目标定位的盐南高新区,并协助项目对接政府、基金等资源构建运营 3D 打印国际科创园。该园区集聚各类创新力量,引入 3D 打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盐南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3D 打印产业集群,并将积极寻求 3D 打印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文化创意深度嫁接,全力构建多元化、一体化产业链条。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园区计划到 2023 年,集聚一批 3D 打印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出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引进一批省级以上“双创”人才、团队,建成一个集平台服务、装备研制、材料研制、示范应用于一体的 3D 打印产业链,构建出一个创新驱动的 3D 打印生态体系,建成“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3D 打印服务之都”。
「威布三维」 CEO 周海鹏曾表示“让制造更简单”是「威布三维」的使命,「威布三维」会集聚公司最大力量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先进智造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降低成本并提高制造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