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2020目标

问界M7车型助力问界汽车超越理想,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110%,2024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之间竞争地位变化频繁。问界汽车在2024年1月的销量超过理想汽车,成为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与此同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迅速崛起,例如吉利汽车的月度销量超过了比亚迪(002594)。这些数据显示出“车二代”品牌的强大潜力,它们在2024年1月集体表现出色,继续对新势力品牌构成压力。问界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依赖于新M7车型,该车型在1月的交付量中占据了95%。新M7在2022年8月开始交付,随后销量下滑,但在2023年8月推出新版本后,实现了“起死回生”,1月单车型月销首次超过3万辆。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1月累计实现销售213487辆,同比增长110%,创下集团单月销量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65826辆,同比增长591%,新能源占比突破30%。吉利汽车设定了新年目标,总销量19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66%。“车二代”品牌在2024年1月继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例如,埃安累计交付48.0万辆,同比增长77%,1月全球销量24947辆。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1月交付12537辆,同比增长302%。长安汽车(000625)的深蓝品牌1月交付17042辆,同比增长177%。这些品牌的表现对新势力品牌构成了挑战。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预计将保持增长,但竞争将更加残酷。比亚迪已明确表示将打价格战,这可能会迫使其他品牌跟进。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相关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试驾实测吉利银河 L7 纯电续航和亏电油耗,真的全域不失速?

经过 2022 年之后,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趋势已经是来势汹汹,不可逆转。

也许是为了传达出直面新能源大趋势时,品牌全力转型的坚定决心,吉利在年初就宣布推出定位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全新品牌——吉利银河。

按照官方的说法,相较于会继续专注燃油车的吉利品牌,全新的吉利银河品牌会推出一系列有着新设计新架构的纯电、插混乃至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

很快,来到董车会面前的,是吉利银河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银河 L7。

尽管银河 L7 和发布会前持续预热的「银河之光」概念车有着比较大的反差,但其「可油也可电」的混动架构,加上极具竞争力的售价,依然引起了比较多消费者的关注。

作为一部紧凑型的插电混动 SUV,银河 L7 搭载了「雷神电混 8848」动力系统,最大纯电续航

所以,银河 L7 的竞品也很明显,那就是此前 PHEV 车型的销量霸主——比亚迪 宋 Plus DM-i。

通过一整天的试驾体验,董车会想要找出四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3 挡 DHT 究竟好不好开?纯电续航表现如何?亏电油耗表现如何?亏电状态还有动力可言吗?

按照惯例,开车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银河 L7 的内外设计。

整车外观:迎合潮流,转向极具「电感」的设计

(第一眼看过去)哟?这是吉利的纯电新车?
(目光再次打量)诶不对,这车牌的首字母怎么是 F 开头的?
(仔细研究之后)噢?这不是增程,是混动?

作为新品牌的首款量产车型,银河 L7 的前脸设计一上来就摆脱了以往 PHEV 大多都是「油改电」的刻板印象,更像是新能源车型了。

银河 L7 采用了电气化的封闭式前脸,从银河之光概念车同出一脉的「飞檐斗拱」日行灯让整车有了更高的辨识度,亦有了些许属于新能源的未来感。

这套封闭式的简洁前脸,仅在正中放置了新的吉利银河 logo,然后将狭长的进气口放在了底部。

吉利的工程师再次强调了他们特意去把进气做小的难度。

据吉利介绍,与更小的进气口所匹配的,是新增的 3 层水冷技术,在保持较优的进气散热效果的同时,比以往节省了 30% 的进气口面积,以解决封闭式前脸的散热问题。

银河 L7 的整车尺寸算是紧凑型 SUV 里,尺寸偏大的一款,长 4700mm,宽 1905mm,高 1685mm,而轴距为 2785mm,为同级 SUV 最长。

车身的一些立体棱线让银河 L7 的侧面看起来更加修长,配合相对较长的轴距和流线型的车顶,侧面看起来也算协调。

吉利银河 L7 有 6 种颜色,白色占了两种,其中最为特别的一款,名为「银河炫彩白」,用上了纳米级双层色漆喷涂工艺,光影下细看会有一层变幻的光彩镀膜跃居于主体的白色之上,而且车漆给我的感觉也是比较厚。

我觉得,在这个价位里有这样的车漆,也算得上是一个小惊喜,尤其是这个「炫彩白」看起来也很有质感。

当然,两种白色远看其实都差不多,作为主打色,放在银河 L7 身上都很自然恰当。

除此之外,蓝色和银色都比较吸睛和耐看,饱和度拿捏得挺好。

黑色的车顶和车身是两种不同的颜色,顶部从前往后有一个小溜背的曲线过渡,直到车尾处还很利落地留出了一个小鸭尾的设计。

车尾灯设计得比较锐利,两侧是像羽箭般的图形向中间靠拢,而转向灯和倒车灯会藏在中间的那道细线之中。

倒车灯位于右侧,而转向灯会带有顺序点亮的流水灯动效。

吉利银河将 L7 的后雨刮隐藏在高位刹车灯之内,算是一个比较用心的细节。

只不过有点困惑的是,银河 L7 尾部的车标依然是 GEELY,和吉利的其他车型没作特别区分。倒是尾标的「吉利银河」和「L7」都做了黑化处理,和尾灯的略带熏黑的设计对应上了。

内饰和车机:银河 N OS 上车,用起来更像手机

打开车门进入到车内空间,前排的三块屏幕似乎就是银河 L7 对「智能化」的直接回应。

车内配备了 10.25 英寸的液晶仪表屏幕,13.2 英寸的中控竖屏,同时还有一块横向的 16.2 英寸副驾大屏。

但——空调、后视镜调节等等等等本应放在实体按键的功能,都给集成到屏幕里面去了,着实不是那么的方便。

中间的中控屏幕,会对主驾侧有一定的角度倾斜;而副驾也有一块专属的大屏。在一定角度倾斜之后,中控屏幕也会对副驾屏幕作出一些遮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副驾追剧导致主驾分心的可能。

车机搭载了高通 8155 芯片,预装银河 N OS 系统,也提供了全场景可视即可说的语音助手。

不知道是不是有魅族 Flyme 团队的参与,但银河 N OS 的确是遵从了手机和平板的交互逻辑,让大多数用户上手的时候都没有过多的学习成本。

显而易见的优点还有完备的应用中心和较好的界面设计,不足之处是系统的整体流畅性还可以继续打磨,和业内搭载同款芯片的顶级选手们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且部分功能的入口还是比较深,需要用语音准确地喊出功能名才能跳转至对应的设置菜单。

好在,银河 N OS 支持 FOTA,这些软件上的痛点都有望通过之后的更新来解决,这似乎也是吉利系车机的「传统」了。

值得夸赞的是银河 N OS 预装的「车机互联」功能,支持华为系手机(HarmonyOS)的 HiCar 连接和小米/vivo/iQOO 系列手机的 ICCOA Carlink。

正好我在用华为 P60 Pro,很简单就通过无线的方式连上了车机,交互操作非常流畅,界面也很友好,直接可以调用手机里的高德地图和音乐 app 来满足导航和听歌的需求。

如果,我是说如果,它能 OTA 升级把 Apple CarPlay 也支持了,那该多好。(星瑞好像已经可以用 CarPlay 了)

副屏的清晰度还不错,显示比例比较适合用来看电影,若是看常规 16:9 视频的话,两侧会留出一片空间。

虽说清晰度和亮度都不错,但是这块亮面屏幕在车内遇到强光的白天环境时,偶尔还是会因为反光而导致视线不佳。

在顶配车型上,我们还会见到由 11 个扬声器组成的哈曼 Infinity 音响(含头枕音响)。

再看车内空间,整体的乘坐舒适度是能够令人满意的,前后排的坐垫用料都很足,填充够舒服,皮质也够软。我们这个顶配版本的车型还提供了前排的座椅通风和加热,本广东人十分满意。

副驾位置还有腿托,座椅可进入「影院模式」并一键放倒至 125 度的「躺平」状态,座椅缓缓退后可以提供 630mm 腿部空间(后排没坐人的情况下),最后实现眼睛和副驾屏距离 860mm 的观影位。

说实话,在十几万区间的混动 SUV 里,这算是我意料之外的一个舒适性配置。但有得必有失,伴随着脚托的出现,手套箱却消失了。

而比较符合这个价位区间,踏踏实实的舒适性配置,我认为是后排的乘坐感受。后排过道很宽,我正常乘坐的情况下,腿部和前排大概还能有差不多两拳的空间。

同时,后排的头部空间非常夸张,我们随车的教练员是一个 1 米 85 的大高个,他坐在后排跟车大半天了,也不会有觉得压抑等不舒服的情绪,而且后排座位也是有一定角度的可调。

这可能是得益于电池尺寸比较小,没有过分侵占后排位置以及后备箱的空间。

后备箱的装载空间也比较大,后排座位支持四六放倒,因为坐垫比较厚实柔软,所以座椅放倒之后还是有一点点角度仰起。

动态试驾: 3 挡电混,亏电下仍有较强动力

看完内外饰设计之后,接下来就是全天试驾的环节,除了获得直观的驾驶感受之外,我们还想要探究一下这套三挡雷神电混的能耗表现。

为了实测纯电续航和亏电油耗的真实表现,我们先把银河 L7 开到了快充站,先给它充满电。

银河 L7 支持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种充电方式,对于家里有桩的用户来说,这点非常友好。使用充电站场的直流快充桩,大概半个多小时左右,我们就把银河 L7 充满了电。

可见,在满电的状态下,表显纯电续航是 115km(CLTC),而官方表示这块 18.7kWh 电池的 WLTC 纯电续航是 90km。

考虑到当天青岛的气温也算比较热,太阳也比较晒,车内乘员四人的情况,所以我们全程都将空调设置得比较凉快,动能回收按驾驶习惯调成了低,然后将小计里程清零,以纯电模式去行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城区混合快速路以及环岛公路的行驶,表显电量 CLTC 0 km 时,实际我们纯电行驶了 88.3 公里,非常接近于官方宣称的 WLTC 90km 的纯电续航;平均电耗是 14.6 kWh/100km,感觉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成绩了。

发动机方面,吉利银河 L7 搭载了一个四缸的「雷神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官宣的热效率达到了 44.26% 的领先水平。

要强调一下,这套四缸 1.5T 的混动发动机,只需要加 92 号汽油。

比较特别的是,它搭载的 3 挡变频电驱 DHT Pro 是可以实现 P1+P2 两个电机并联,在深踩油门的时候 P1 电机也可以辅助驱动,甚至实现弹射起步。

虽说它的提速不算快,但动力响应带来的体感还是比较明显的,百公里加速在 6.9 秒的水平,在真实场地路面上,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测出来的成绩是在 7.4 秒左右。

而三挡的作用是在中低速的时候,匹配到一档的时候,发动机还是能提供一些直驱的动力,来帮助车辆起步或者脱困,也解决单挡位混联式或者增程车型在低电量时,扭矩不足的问题。

然后相对来说,它二三挡的齿比都是偏小的,以满足中高速巡航的需要,极速会比单挡位的更高,低电量提速也不会有衰减,并且在中后段再提速也是有心有力,没电的时候要跑高速也是没有什么顾虑。

简单来说,有了三个档位之后,电池电量不再成为混动车型的桎梏,有电没电开起来都有同样的性能表显,发动机在低速起步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到驱动里了。彻底改变了以往部分 PHEV 车型「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表现。

有了这套三挡混动,吉利银河便自信地喊出了「全域不失速」的口号。

事实上也是如此,发动机在亏电状态下(电池续航 0%)也能活跃地介入到驱动,所以银河 L7 在智能模式下依然能够提供较强的动力,在城市快速路上能够轻松地完成变道加速超车的动态操作。

这套插混系统,在 60km/h 到 100km/h 这段中高速提速的时间是感觉非常快的,心里默念地去推算了一下,这段加速时间大概在 3~4 秒的左右(有其他媒体实测 3.52s)。

这对于在快速路上需要借道超车的时候,它的动力的确能够给予你充足的超车信心。

在亏电的情况下,我们一路行驶到临近要还车的时间,再度在城区里的普通道路行驶了 39.6 公里,临近下班高峰期所以还是堵了会车,此时的平均油耗是 5.8L/100km,也算是比较符合 WLTC 百公里油耗 5.23L 的官宣水准。

▲ 上下两端比较平整的异形方向盘,比较运动,但转大弯换手的时候要适应一下

整体驾驶下来,银河 L7 的表现是能够令人满意,毕竟 CMA 的底盘(L7 是 e-CMA)一直都有很好的口碑,这套前麦弗逊配合后 E 型多连杆的独立悬架的确调校得比较好,低阻尼段很好地可以过滤掉不必要的震动,而在转弯和变道的时候亦有很好的支撑,有点儿「沃里沃气」的味道。

刹车部分是银河 L7 让我比较迷惑的一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试驾车乃至现在上市的量产车都有这个情况,在前段踩下去大概有 10% 的区间刹车是虚位的状态,得继续深踩才会有比较线性的刹车,需要多踩几次才能适应。

▲ 前后刹车都是单活塞+通风盘

在试驾结束后,董车会也和驾驶其他试驾车的媒体们交流了一番,他们对刹车这块也有同样的感受。

驾驶模式有四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行驶可以直接选择「智能」驾驶模式,发挥电混的最大价值。

如果家里有车位然后安上了充电桩的话,在城区里的短途出行那必然是纯电了,一方面是更环保,另一方面也是最省钱的选择。这也是现在这种装配了较大电池的 PHEV 混动车型们,最理想的出行状态。

短途用电,远途用油,没有续航焦虑,可油可电可增程。

13.87 万元起售,基本满足既要又要的混动需求

试驾完银河 L7 之后,我不得不感叹现在这个价位的车型真的是太卷了。

我们常说,混动存在的目的,是榨取每一滴汽油的最大价值。与此同时,混动架构以往存在着的一系列缺点和妥协,都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而被逐一解决。

如今,吉利银河带来的这套雷神电混 8848 就是想要告诉用户:

「省油省钱和高效性能之间不再需要妥协。」

相比起一众 PHEV 竞品车型,我觉得对于日常习惯开燃油车的朋友们来说,银河 L7 带来的驾驶节奏和底盘表现会比较符合习惯认知。

至于科技感的呈递,银河 L7 的车机体验也相对更加先进一些,随着 FOTA 的升级,未来也会解锁更多的玩法。

还想吐槽一下的是,吉利银河依然为 L7 设置了较多版本的 SKU,虽说用配置差异来划分多段售价是常规做法,但其命名规则的混乱和差异较大的配置选项,无疑会让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又增添了一道纠结的门槛。

但相比起以前 20 万元左右的传统燃油车来说,现在自主品牌在这个价位里已经给到了充足的诚意,尤其是银河 L7 给出了 13.87 万元的起售价格,让此前大多数的质疑声音,都转为了惊叹。

吉利27年深耕,产教融合绘多方共赢教育蓝图

  张朝阳对话李书福:

  吉利,为何不营利也要持续办学?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这个夏天,吉利学院将迎来迁址成都后首届普通本科毕业生。

  5月24日,“张朝阳的物理课”首次走进吉利学院,课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进行了一次关于“逐梦”的对话,谈论到人才教育理念,并向毕业生送出了寄语。

  李书福表示:“只要心中有梦,你就有持续奋斗的动力!”他还特别提到,千万不要放弃梦想,“要像逆流而上的鱼一样,持续奋斗”。张朝阳则提出“三个终生”,即终生学习、终生努力、终生折腾。

  这是吉利学院迁址成都的第四个年头,这段时间里,学院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了校地共赢。与此同时,吉利学院也成为吉利教育高质量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结出盛大的“果”,源于此前种下的不同寻常的“因”。

  1997年,吉利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深感汽车行业人才匮乏之痛,在浙江台州临海成立了第一所吉利学校。

  27年来,吉利不营利也要办学,创办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层次,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塑造了教育新模式,打造出中国民企办教育的独特标杆,并由此让业界和社会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多元发展。可以说,吉利教育持续深耕背后,藏着中国民企办教育的进化密码。

  渴望改变人才匮乏的状况,无疑是吉利深耕教育的“因”,吉利学院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则是吉利教育的一枚硕果,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正是这枚硕果“含金量”的展现。

  四年时间里,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下,吉利学院毕业生学到了“真本领”,练就了“硬功夫”。深入了解吉利学院办学理念及相关成果后,张朝阳发现:“产学研结合,这是吉利学院的特点,学以致用。”

  正因如此,给学院学生上物理课之前,他开门见山:“你们是在一个代表未来、代表教育方向的学院,祝贺你们!”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对话环节,面向吉利学院学生,张朝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毕业以后,工作都是有保证的?”

  很快得到答案:“绝大多数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价值越来越高。”

  这一问一答的社会背景是,这个5月,不少年轻人遭遇“就业难”,另一方面,人才紧缺同时成为热门话题。

  5月21日,“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其援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

  这之中,上海作为我国集成产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却有10万之多。

  在汽车行业,人才紧缺也备受关注。

  5月初猎聘发布的《汽车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汽车行业人才紧缺指数(TSI)高于全行业水平,招牌难度相对更大,进入2023年,“智能型”汽车人才供需矛盾也逐渐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汽车行业新发职位分布城市TOP20,还是汽车行业求职者投递城市人才分布TOP20,成都、重庆均榜上有名。

  上述两个热门赛道,正是吉利教育持续发力的关键赛道。以集成电路为例,吉利学院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还特别聚焦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万亿产业。

  据电子信息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吉利学院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而在汽车人才领域,吉利教育更是深耕多年。2023年,吉利技师学院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这方面,吉利学院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另一个万亿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建设汽车相关专业,创办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也开设了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

  扩展来看,凭借新能源、芯片设计、储能、电控电视、人机交互等前沿学科建设,和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27年来,吉利为社会累计培养包括汽车行业人才在内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18万。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全国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业就职。

  通过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外溢”,吉利教育既不断培养、输送着人才,也驱动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的升级。

  毫无疑问,这正是吉利教育的毕业生“工作有保证,价值越来越高”的底层逻辑。

  【持续进化,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

  上海集成电路人才紧缺,为此,成立“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这意味着,填补人才缺口,产教融合是“密钥”。

  这也契合教育学者熊丙奇的观察。在他看来,我国确实存在“企业人才荒和学生就业难”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推进产教融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之所以强调“长效机制”,是因为有些产教融合停留于形式。

  熊丙奇表示:“当前,不少高校推进的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很难深入,如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基本只是开一两次讲座,而不是带教学生。企业、技能人才、高校三方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怎样才能避免“浮于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吉利教育的战略是,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目标,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这背后,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吉利对经济转型与产业变革的感知能力更强,让吉利教育的学校能够先于其他院校感受到“春江水暖”,也更有探索和尝试破解高等教育领域困难和挑战的紧迫感。

  具体策略是,将学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得更接近市场和产业的需求,为师生创造“真题真做”的机会与平台,进而“打破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错位、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转型和产业变革的困境”。

  这些年来,坚定走产教融合之路,吉利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已经发展到了3.0版本。

  简单来说,1.0版本的校企合作,即校企共同制定人培方案、共育人才、共建双师型队伍,共享校内外实习场所等。

  2.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由企业提出胜任关键岗位人才标准,学校用作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指南,校企将学生高价值岗位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标准。

  3.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吉利各本科院校开始逐步融入所合作的头部企业的科创体系,学校自带“干粮”,即自筹相应的研发人才和相应的研发资金,加入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

  从产教融合3.0版本不难看出,吉利聚合教育链和产业链资金、资源,使吉利教育成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的关键力量,最大程度为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是产教融合持续进化,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脚踏实地的同时,吉利教育也在仰望星空。

  事实亦是如此,吉利学院以工学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和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去年,吉利学院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而今年,吉利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将毕业。

  三亚学院则拥有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电子信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且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

  李书福曾说:“吉利办学是在自由探索,要把塔基做大,塔尖做高。塔尖做高,即办学层次要不断提升;塔基做大,是指教育要产生规模优势,使学校能够持续发展。”

  做大塔基,做高塔尖,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不断推动人才升级产业升级,吉利教育仍然在不停进化。

  【千人千面。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

  “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2020年,李书福在吉利学院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吉利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千人千面”。

  这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如何“助力每一个梦想”,无疑是当下教育模式下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

  和张朝阳对话时,李书福介绍称:“吉利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实现每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大纲,每一个学生到学校里,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千人千面,因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

  张朝阳颇为认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得非常好,生动且很有兴趣”。他还表示,学生“一定要有理想和追求”,这样才更有创造性。

  而要实现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达到“千人千面”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吉利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这方面,吉利教育设立可以灵活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计划,代之以灵活的、可调整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课程,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有辅修专业,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之余,还能跨专业类修读辅修专业,取得辅修证书,为自身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多方向。

  其次,设置模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突出思维方式教育,明确专业方法教育,进行精准专业的技术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实现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者,实施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举个例子,在4月底举行的2024“蓉漂”人才成果展上,吉利学院学生展示了“松露猎人”“高原上的致富果”“蓉东果汇”“吉刻到达”等多个项目,其中,“吉刻到达”瞄准低空经济,希望以无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开发为核心,推动绿色航空产业发展。显而易见,这些项目立体化展现出“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

  此外,吉利建设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展开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更重要的是,吉利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吉利、百度、京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盛宝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打通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走向社会。

  梳理至此,我们看到,吉利教育为学生成长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多维联动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而“千人千面”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

  如今,这批毕业生将带着“真本领”,奔向自己的理想。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毕业生走向社会,吉利教育也将坚持公益办学,继续落实“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持续进化中,加速成为产教协同创新和聚焦人才战略发展的非营利民办教育全球品牌,不断深化中国教育的多元发展,同时有力、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2020目标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