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哪个好
吉利和长安来说,我还是觉得长安挺不错的,毕竟是国企,又是军工背景,质量还是可以有保证的
赛尔号吉利安技能表 吉利安技能数据
瞄准 属性 改变自身命中+1 PP40 13级 装甲片 属性 改变自身防御、特防等级+1 PP30 17级 碾压 普物 威力70 20%改变对方攻击等级-1 PP25 21 散弹速射 机械特殊 威力30 1回合做2-3次攻击 PP30 25 装填 属性 100%改变自身速度等级+1 PP30 组队时可向己方任意目标使用 29 榴弹 机械特殊 威力75 20%改变对方速度等级1 PP25 毒气弹 属性技能 100%令对方中毒 PP20; 精制弹药 属性技能 1回合内机械系威力为2倍 PP10; 岩铁碎 机械物攻 威力100,15%改变对方防御等级-1,PP20; 反装甲炮 机械特攻 威力120,惩罚效果,对方能力等级越高技能威力越大 PP10; 横冲直撞 普通物攻 威力120,20%改变攻击等级1 PP5; 酸性弹 属性技能 100%改变对方特防等级-2 PP20; 燃油 火系特攻 威力90,10%令对方烧伤 PP10; 后坐力火炮 机械特攻 威力150,10%令对方和本方疲惫 PP5;赛尔号吉利安种族值确定:吉利安体力98,攻击95,防御88,特攻112,特防82,速度98,六围综合573。
有驾人物志丨“跑男”安聪慧
【编者按】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智能化和电动化过程中最最痛苦的时刻。而在仍然看不清胜败的战场上,不少传奇人物正尽使浑身解数以便立上潮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为推动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推动者仍值得被我们铭记,那些充满争议的弄潮儿仍应得到全面认识。
百度有驾特推出《有驾人物志》栏目,为您展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重要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文为栏目第五篇,带您深度了解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
5月24日,极氪009光辉正式开启交付,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也作为首批车主代表参加了这次交付仪式。
这一个月,属于极氪的大事儿可不止这一条。
5月20日,极氪官宣,该品牌累计新车交付量已突破25万台。从首款车型开启交付至完成25万台交付,极氪仅用了31个月的时间,比“蔚小理”中任何一家开启交付至第20万台车交付的耗时还要短。
就在完成第25万台新车交付的10天前,极氪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完成挂牌上市,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截至完成IPO,这一新品牌才刚刚走过自己生命中的第37个月。
至此,极氪也创造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IPO的最快纪录。
看到一次次刷新造车新势力历史的“极氪速度”,如果要说有人比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更加激动,那个人恐怕就是安聪慧了。
在吉利工作28年,参与了吉利汽车创办的安聪慧,早已担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多年。但在极氪成立之时,他仍然主动选择出任极氪品牌CEO一职,承担起带领吉利在智能电动时代走向高端化的重任。
可以说,极氪就如安聪慧的孩子一般。当然,对于54岁的安聪慧来说,“孩子”远不止这一个。
与蔚来李斌、小米雷军等大佬早早就凭借高分成为校园传奇不同,安聪慧精彩的生涯则是从运动场上开始的。
1996年,年仅34岁的李书福已经通过摩托车创业成为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当年春季,他来到曾短暂求学过的“母校”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招聘。
招聘工作之余在学校操场闲逛时,李书福看到一个挥汗如雨的小伙子在不停绕着操场跑圈。他后来得知,这位让他动容的小伙子叫做安聪慧,也参与了他的这次招聘会。
彼时,财务管理专业的安聪慧已经是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在组织了一场年度汇演之后,安聪慧成为李书福此行的最后一位面试者。
“李书福和我谈了十几分钟,”安聪慧回忆道,“他特别有感染力,也很直接,希望找到自己的左膀右臂。”
那个年代,民营企业还被叫做“个体户”。但让安聪慧惊讶的是,“个体户”吉利却在北大、清华等名校一口气招聘了几十个大学生。更让他惊讶的是,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列在吉利的录取通知名单的首位。
让安聪慧有些纠结的是,自己当时已经办好了留校任教的手续。于是,他决定去浙江见识一下吉利,再决定自己人生未来的路。当他看到李书福3000人规模的摩托车厂后,这个决定就已经做好了。
出生于西北边疆的安聪慧,职业生涯就这样绑定在了东南沿海的浙江。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即便看了李书福的摩托车厂,他还是被李书福给“骗”了。
进入吉利一开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安聪慧被安排在审计处当审计员。李书福经常开着自己的大奔,带着安聪慧和几个人四处走。基本处于白天做事,晚上赶路的节奏。
有一次赶路时遇到塌方耽搁行程,李书福高价从周围村民那里买下方便面,并优先让给安聪慧等人吃。据此,他认定了李书福:“这样的为人,肯定能成。”
几个月后,安聪慧被李书福叫到了办公室。后者拿出了一张图纸:“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
听到此消息,刚刚毕业没几个月的安聪慧“被吓坏了”。李书福让他去临海基地,不是让他去听指挥的,而是直接担任副总指挥。要知道,这个项目的总指挥就是临海市市长。
即便如此,安聪慧还是决定:去!
又过了一个月,李书福又给他说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临海,我们要造的其实是一个汽车基地。”
谈到这一话题时,二人正在车里。安聪慧指着自己车前的面包车问“是不是要造这种?”李书福了摇摇头,然后拍了拍自己的奔驰说:“我们要造这样的车。”
“我们也不是骗他们,”李书福却这样解释道,“这个基地一半是摩托车厂,一半是汽车厂。但最终要搞汽车。”
安聪慧的造车生涯就这样被“骗”着展开了。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到极氪进行创业时,安聪慧表示:“我不是到极氪才开始创业,而是从到吉利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创业。”
到目前为止,安聪慧在吉利已经干了28年。
在这28年时间里,安聪慧仿佛始终不知疲倦,始终冲在工作的最前线,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或许这就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的精气神,或许这也是李书福选择他的原因。
在刚接触造车时,安聪慧就跑到全国各地的汽车公司到处看:“托朋友,找关系,有时候还乔装打扮一下,去看夏利、一汽,然后偷偷拍照。”
真正开始造车,吉利没有机械化生产线,没有像样的模具,全部开发和制造过程都是靠人去完成。一个座椅装不上,试几百次;一个车门能否关好,再试上千次……
安聪慧记得,在刚开始造车的那段时间,自己曾一天24小时不睡觉,连轴转过三个白天、两个夜晚。
1998年8月8日上午8点,吉利批量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豪情”正式下线。
1999年11月,吉利豪情以5.8万元的售价推向市场。这款新车在上市2个月内就卖出了1600多辆,并在上市第二年实现销量破万。
把车造出来还只是第一步。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吉利还想要掌握核心技术——发动机。这一次,又是安聪慧来挑大梁。
2002年,吉利开发出了自己的MR479QA发动机,正式告别了发动机外采的历史。
2003年10月,安聪慧又牵头成立了吉利CVVT发动机项目组。三年后,中国首款CVVT发动机JL4G18正式投产。没错,它是由安聪慧所带领的团队开发的。
新变速箱下线的当年,安聪慧又迎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开发一款售价在8~10万元且月销量过万辆的中高级轿车,从过去的低价竞争转变为质量、技术和品质的竞争。
2009年,吉利首款中高级轿车帝豪EC7上市。这款车型也开启了吉利旗下延续时间最长的车系帝豪系列。截至目前,帝豪家族累计销量超过380万辆,仍是当下吉利汽车的销量担当之一。
在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后,也正是由于后者看到了帝豪EC7高品质和低成本,才最终促成了两家车企间的积极合作。
2013年2月,吉利与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CEVT成立的目标,就是推动吉利的汽车开发进入架构化时代。二者联合开发的首个项目,就是CMA架构。
“TNGA和MQB一发布,丰田和大众就等于宣告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他们仍然能占据汽车市场的头部。”安聪慧表示,“而CMA架构的发布,同样意味着吉利势必进入全球主流汽车企业行列。”
2016年,CMA架构正式发布。同年,吉利推出基于该架构打造,直接竞争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的全新中高端品牌——领克。您没有猜错,牵头的又是安聪慧。
与此同时,安聪慧还承担着另一项重任,那就是开发一个面向智能电动化未来的全新汽车开发架构。这一全新架构就是后来的SEA(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浩瀚架构。
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就是开启极氪品牌的“极氪001”。
极氪品牌发布时,安聪慧已经51岁,在吉利工作25年,甚至出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都已有10年。
即便人到中年,即便身居高位,即便功成名就,安聪慧依然选择主动迎向新的挑战,依然眼里有光,依然希望更进一步。仿佛时光和磨砺从未在这位年过半百的西北汉子身上留下任何伤痕。
安聪慧曾表示,他对长跑的喜爱,是因为这是一项没有终点的运动。在他看来,当马拉松比赛主办方把终点线划在了42.195公里之外的时候,跑者心里就不能总想着终点了,否则一定难以完赛。
很多人习惯给自己设计一个终点,不然就不知道如何前进。如果这样,这个终点一定不会很远。显然,安聪慧不喜欢这样的设置。
2017年3月,吉利汽车曾联合承办了一场“向上马拉松中国公开赛”。那次的比赛场地是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座楼共101层,从一楼爬到顶楼就算完赛。
团队为彼时担任领跑的安聪慧制定的计划是,爬到20层,之后从一个小门出去,然后坐直梯到顶层,最后为获奖运动员颁奖。
比赛开始后,安聪慧的助理在20层左等右等,始终没等到人。如果安聪慧不在,意味着接下来的流程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云集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诸多明星的公众活动上,这种不确定性是绝不允许发生的。
实在等不到人的助理马上问楼道执勤的保安,是否看到领跑的人。结果对方表示:“早就上去了。”
最终,安聪慧和助理相见的位置就是位于顶楼的终点线前。他解释自己临时改主意要登顶的原因是,“爬到20层身体没什么感觉,我想再挑战爬一爬”。
担任吉利汽车总裁期间,安聪慧参加了所有帝豪品牌主办的向上马拉松比赛,并且每次都能名列前茅地完赛。在完赛半小时后,他会简单冲洗,再换上西装,又精神焕发地参与之后的环节。
对待长跑如此,安聪慧职业生涯中对待工作也是如此。每当看到有机会挑战新的“赛段”,他就会积极迎向它,比如1996年挑战造车,2000年的挑战造发动机,2006年挑战造高品质汽车……
不止是喜欢迎接挑战,安聪慧还不喜欢输。从踏入吉利的大门开始,他总是去挑战最难的、最具战略价值的工作。28年来,他所接手的每一项挑战,最终都走向了同一个结局:成功。
现在,安聪慧要面对的挑战就是极氪。如今面对极氪项目,他也不想输,也不能输。
扛起极氪,安聪慧所要解决的不只是一个51岁的创业者能不能在跨入新赛道后仍取得成功的问题,而是他作为主力建立起的“吉利帝国”未来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之下究竟能否再进一步的问题。
“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简单,容易进入这个行业,我不这么认为。”
安聪慧表示,电动汽车实际上比传统汽车更难。因为虽然零部件的数量比燃油车少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也比燃油车起码多了10亿行代码。
换句话说,新能源车的胜负手在于智能化。为了收获智能化时代消费者的心,极氪6~7成的员工来自汽车行业之外,包括互联网、手机等行业。17位高管中,也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来自吉利体系。
“极氪提倡平等、多元、可持续的品牌价值观,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不断驱动自己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安聪慧说。
要适应时代变化,就得从自己开始。在加入极氪后,安聪慧将自己的花名改为“聪聪”,并会主动更正那些还在称他“安总”的员工。他希望让大家感受到他对拥抱新时代、拥抱年轻群体的决心。
目标已经清晰,要从哪里开始走?
“从最难的产品和技术细分市场切入。”安聪慧为极氪选择了这样的开篇。
与特斯拉或其他新势力相比,极氪是一名“后发选手”。别人做什么,极氪也做什么,就会永远比别人慢至少一步。所以,极氪一开始推出的产品都是切入了绝大多数对手未入局的市场,比如中大型猎装车极氪001、大型MPV极氪009、紧凑级豪华SUV极氪X等。
在安聪慧看来,一上来先把难的事情做成了,后面的路就容易走了。
在极氪001的规划会上,当工程院提出把空气悬架应用在新车上时,不同的声音出现了。
空气悬架虽然能带来行驶体验的质变,但由于成本过于高昂,此前一直都是在百万级豪车才有。这场讨论持续过相当长的时间,相关项目甚至一度因财务压力过大,在开始后又出现过一段停滞。
有一天,安聪慧找来几个部门的负责人,语气和缓地说:“空悬还是要上呀。”
在安聪慧看来,这不止是单纯的配置或成本的问题,而是将奠定公司文化的选择:极氪要做一家怎样的企业?
如果在最初的产品规划上就有所保留,那么极氪只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品牌。安聪慧认为,极氪想要杀出重围,就没有退路,必须释放全部能量。顶住多大的压力,他都不在乎。
虽然做了非常多准备,但在极氪001刚刚发布后,面对如暴风雨般迎面袭来的用户反馈时,安聪慧还是觉得,“难度超出了想象”。
智能化,还是拖了极氪001的后腿。网络上有不少相关负面声音,座舱软件等问题反映强烈。
有段时间,极氪App上有一些不好的评价,运营人员屏蔽了一些帖子。安聪慧知道后,表示不要屏蔽,甚至还在App上开设了一个“吐槽建议”专栏,专门收集用户反馈。
在2023年的新年内部信中,安聪慧写下这样一句话:“不怕用户抱怨,就怕用户无声,疏通用户抱怨的渠道,把差评放在台面上。”
作为产品副总裁,徐云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迭代。她的团队每晚上都有“日清”会议,专门处理用户反馈的售后问题,努力将影响用户体验的每个细节问题都在最快的时间解决。
经历过痛苦的改进后,如今的极氪已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在2022年7月的“极氪进化日”发布会当晚,安聪慧宣布,对所有用户免费升级815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现场和直播间一片欢腾,“聪聪YYDS”的弹幕刷屏。
长跑考验的是速度、耐力和策略结合起来的综合能力。
如今的极氪已走过三年多的时光,也已完成25万辆新车交付。他们有速度,IPO、交付等方面跑赢了蔚小理;他们也有耐力,三年内交付25万辆车的同时仍保持着无自燃的记录;他们还有策略,那就是先难后易。
2024年1-4月,极氪累计销量超过4.9万辆,同比增长111%。随着极氪007的产能爬坡,再加上两款全新车型将于下半年推出,他们将挑战全年23万辆的交付目标。
虽然一切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安聪慧和他带领的极氪都还没有减缓前进的步伐。
加入吉利28年以来,安聪慧依然保持着几乎不怎么休息的工作状态。恐怕每天躺在床上的时间就是他仅有的休息时间了。他也从来没有连续休假4天以上,包括春节。
一到大年初三,安聪慧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想给各位高管打电话。意识到还没有开工,他再默默地将手机放下。
这就是安聪慧,这就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的素养。
文丨张宇喆
编辑丨王歆
出品丨有驾报道
长跑者——吉利安聪慧
前不久,吉利帝豪在青岛凑着世界杯决赛,举办了一场车主和媒体的嘉年华,庆祝帝豪完成销售200万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所有自主品牌乘用车中第一款达到200万辆的车型品牌。
活动现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发言时一时哽咽,坐在下面的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军,眼镜背后也有泪花闪现。这是吉利汽车的一款功勋车,更是一款救命车。
而缔造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那天却没有到场,他便是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安聪慧。如果你深入接触过汽车圈的大部分总裁,你会发现,安聪慧的气质非常有特点,和多数中国汽车人相比,在这场争夺资源和时间窗的游戏里面,他扮演了一个长跑者的角色。
起步,泥泞满地的跑道
1994年底,当李书福创办不到一年的“嘉吉”摩托车,在国内踏板车领域牢牢占据头把交椅的时候,这个在商界驰骋了八年,每做一件事情都无往而不利的民营企业家找到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汽车。
随即,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在那个时候,这个声音显得微不足道,不光是各种批文、各种技术和政策的壁垒,以及极高的资金量需求,在外人看来,任何横在只有一亿资金和一条跟重庆嘉陵合作的摩托车生产线的李书福面前的,都是过不去的坎儿。
在冰箱和摩托车的成功之后,李书福已经不像初出茅庐的时候那样,经常被人称为草根莽汉了,但是当他发出要造汽车的宣言后,这些称呼又一股脑儿重新回到了这位后来被认为是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之一的人物身上。这无疑更激发了李书福的斗志。
之前,李书福每次都会把上一次成功的斩获悉数放到下一次创业中,这一次也不例外。1994年底,李书福决定把一切都放到汽车制造中去。那个一直被记为始自1997年的传奇,事实上从1994年底的某个深夜,就开始了。
当李书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谋划如何撞破汽车行业森严的铁门时,在他短暂就学过的湖北经济管理大学,一个身材瘦削、但眼睛精亮的年轻人,正在学校操场上跑圈。
坐在操场边树荫底下你侬我侬乘凉磨时间的小情侣,只嫌无聊的下午时间太长,看到一个瘦高个子一次次从身边跑过,并没有去计算他到底跑了多少圈,也没留意他什么时候出现了身体的极限,什么时候忍不住灌了几口水,又把水往头上浇了下去。
只是在准备离开去报告厅看首次引进国内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的时候,女孩儿才随口说了一句,这个人怎么还在跑?
跑步的这个学生名字叫安聪慧,从新疆来到湖北就学,作为运动员,他的主项是长跑。
长跑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选择的体育项目。一来过于枯燥,每天在操场上一跑就是三五十圈;二来不容易出成绩,取得个省市级的冠军,也没人在意。看上去,这并不是一个聪慧的选择。
后来,在身为吉利汽车总裁之后,安聪慧参加了所有帝豪品牌主办的向上马拉松比赛,88层、100层,他每次都能名列前茅地完赛,在完赛半小时后,简单冲洗,换上西装,又神采奕奕地来参加媒体沟通会,声音沉稳,条理清晰,没有任何疲态。
安聪慧说过,他对长跑的喜爱,是因为这是一项没有终点的运动。比如马拉松,当规则把终点线划在了42.195公里之外的时候,跑的人心里其实就不能有终点了,否则你一定难以完赛。
很多人习惯给自己设计一个终点,不然就不知道如何前进,如果这样,这个终点一定不会很远。安聪慧不喜欢这样的设置,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安聪慧对吉利造车的追求,以及对吉利团队的打造,都没有画明确的终点线。
到1996年2月,从学校跑向社会的安聪慧加盟了李书福缔造的吉利汽车,学审计出身的他,成为了吉利集团审计处的一名审计员。
让人称奇的是,5个月后,安聪慧就被调离审计处,成为董事长助理,并且还获得了一个头衔——吉利集团基建工程部总指挥助理后任总指挥。
是什么让一位刚毕业的审计员迅速进入了李书福的视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安聪慧迅速表现出来的对于汽车工程、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兴趣和能力,从中可见一斑。而重新创业的李书福,在用人上的格局与眼光也让人感佩。
随后的十年,当李书福使尽浑身解数,获得一款又一款车型的准生证,一次又一次向市场证明,吉利汽车是值得购买的时候,安聪慧带领着吉利的研发生产团队,从造摩托车一般敲打出了吉利第一款车豪情,一直到生产出了吉利帝豪这样一款堪称自主明星车的产品。
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曾经记载,李书福当时对媒体笑称,汽车有什么难造的,不就是摩托车加两个轮子吗?
这话当初让同在浙江、浸淫汽车零部件已经二十余年的万向董事长鲁冠球听了乍舌不已,在业内也流传颇久,被视为民营企业家造车的一个缩影。
现在想来,李书福当初如此放言,真实的意思恐怕并不在认为造车容易,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李书福多次谈到造车不易,至于眼红声咽。当时,怀揣一亿元闯入汽车制造的李书福,是想通过这样的表达,向团队显示他的决心和乐观。
而对于当时年轻的安聪慧来说,这意味着他的汽车跑道,注定开始在泥泞、荆棘的荒野。就在这片方向不明、长度未知的荒野上,从审计转行生产研发的安聪慧居然跑得格外扎实。
多年以后,当有人问及,当初在那样一无所有的局面下,吉利的生产研发是怎么起步的,安聪慧真诚而不无幽默地说,谁说一无所有的,我们有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摩托车生产技工,而且李总也非常明确地给了我们方向——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在创业的跑道上,安聪慧的第一次短暂的极限,出现在2001年,安聪慧和同事一起去韩国现代起亚观摩学习。回来的飞机上,他陷入了犹疑。当时现代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汽车流水线和研发机构,让安聪慧觉得,依靠吉利的现有能力,要实现超越实在过于渺茫。
这种犹疑没有跟着安聪慧回到宁波北仑工厂。在新建成通车不久的沪杭甬高速上,空旷的公路让安聪慧突然释然,这些高速公路由空旷变为拥挤的时间,就是中国市场给百废待兴的中国汽车企业赶超的时间。
时间并不算宽裕,但是足够让一个长跑者调整好呼吸,按照他的节奏疾步前行了。
吉利自己的跑道,一边创造一边捍卫
从现在年产销150万规模的吉利来看,我们很难把它跟2014年前后,有些奄奄一息的吉利联系起来。但是,从2009年开始,自主品牌集体陷入困境,到2015年,新一轮自主崛起行情启动,这六年对每一家自主品牌都是一次注定会影响深远的考验。
吉利渡过了在荒野中狂奔的年代,走到2008年,资质和许可已经不再是困扰第一家民营车企的主要难题了。不仅是吉利,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在这一年前后遇到了两难的状况。
一方面,之前在A00、A0级市场建立起来的市场份额,体量和利润都在萎缩,一些名噪一时的明星车型,迅速如流星划过,明显丧失了后续带动力;另一方面,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正向开发能力的薄弱,使得很多自主车企也无法迅速进入与合资品牌面对面竞争的通道。
但是,即便如此,多数主流汽车品牌,仍然选择了所谓的品牌向上运动。自主汽车发展十年,向上不是第一次提起,但这次是第一次真刀真枪干。
吉利在这六年里,遭受了比初创时期更加多的非议。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在一开始,这家民营领头羊并没有急于推出一个高端自主项目,被人认为是不思进取;第二,随后李书福开始了一次会被载入史册并最终成为教科书的并购——收购沃尔沃乘用车业务。这被人看作是一场蛇吞象的赌博,随后在2012年到2014年,吉利的三年困难,也被人认为是不自量力的收购导致的恶果。
这两件事情的孰是孰非,如今已无需讨论。在这个阶段,2011年11月30日,安聪慧接任了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李书福的如此布局并不意外,在这之前13个月,吉利已经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而一年多以后,沃尔沃对吉利技术的反哺通道已经建成。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持续开发能力,成为吉利走向世界的主旨。
安聪慧在一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无所获、甚至“丧权辱国”的质疑中,开始了对吉利整个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的重构。这个体系最早的成果,是直到2014年底才轰动上市的B级车博瑞。随后带出的一系列所谓3.0产品,轻易地将2014年底还看似沉疴难起的企业带到了中国第一自主品牌的王座上。
而在2009年,当时还是吉利副总裁的安聪慧在整个自主品牌新车荒的时候,突然推出了一款名为帝豪的轿车。
安聪慧几乎自己担当了这款车的产品经理。彼时,微型车市场已经乏力,SUV时代尚未到来,自主品牌眼看着因为小排量补贴而卖到断货的1.6L合资轿车徒呼奈何。
当时很多企业认为,轿车的消费已经到了极限,但是未来什么车会成为新的蓝海却难有定论,大家只是讨论出了几个像运动化、个性化、时尚化这样没有实锤的词儿。
帝豪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应该说,这是一款既不太运动,也谈不上很个性化的轿车。它最大的特点是,在10万元以内的市场,和任何一台别的车放在一起,确实都看上去物超所值。这款车完美呈现了中国市场其实从没改变的车市第一关键词——大气。
一开始,市场和媒体对这款车并不看好。当时人们期待吉利像其他主流合资品牌那样推出新的高端品牌,一起冲击自主品牌天花板,所以对吉利反而推出一款帝豪并不满意。但是很快,市场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到2013年,当坐拥吉利、英伦、全球鹰三大品牌十款车型的吉利汽车,只有帝豪还在大批量出货,其他车型的销售几乎可以不计的时候,市场乃至很多吉利人才看清楚,帝豪不光是一款跑量之车,还是一款救命之车。
2014年,这一年被很多吉利人称为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年,到现在说起来都还心有余悸。现在负责吉利品牌销售的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宋军跟我聊起过,他说那个时候,明知道再熬一年就好了,强势的新产品线就会迅速缔造一个全新的吉利,但在当时,真的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很难想象,如果2009年,安聪慧没有推出帝豪,而是另起炉灶做了个全新的高端品牌,吉利是不是能熬过这段黑暗。
然而,帝豪更值得被书写的原因,是安聪慧给它赋予的使命,并不只是救命救急,也不只是领个风骚三五年。长跑者安聪慧,从开发帝豪的时候,想的就是要把它做成吉利企业的基石车型,做成吉利的卡罗拉、高尔夫或福克斯。
日后,安聪慧用于治理企业的品质文化、长效文化、对标文化,在帝豪这款车的开发、迭代中都可以窥见。
自主品牌并不缺少明星车型,但这些明星车型就好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中国的流行歌手一样,唱红了一曲《小芳》很快就流星一般不知所踪,后面便只在一些感慨怀旧的杂志文章里才能再见了。
安聪慧对帝豪的设计,蕴涵了他对吉利发展的思路。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卡罗拉或高尔夫这样历经数十年更迭、始终引领最广大A级车细分市场的产品,是很难走到行业顶端的。
我还清晰地记得,在今年年初,安聪慧接受访谈的时候,有媒体表示,帝豪简直是自主品牌树立在中国车市的一块神碑。安聪慧笑说,还没有算成功,帝豪既然是我们的高尔夫,我们的卡罗拉,那它就应该对标A级车销量最好的车型。
到上个月,整个帝豪家族月销量已经过4万,在中国整个汽车市场单一车型品牌销量中名列前茅。
帝豪就像是中国车市的一个特例,每个月都戳在销量榜上,让很多高喊“SUV是无解的趋势,轿车注定萎缩”的评论者们,时不时感到尴尬。直到上个月,SUV市场十年来第一次同比回落。
从帝豪上市,到博瑞上市,是吉利汽车自创立以来,市场最灰暗的一段,但也是吉利汽车发展中最关键的一段。经历了最初的野蛮生长之后,吉利开始建设自己的跑道,自己的体育场,这座与国际接轨的体育场十分雄壮,但是他们不得不一边建造着伟大的工程,一边忍受着建成之前,最让人窒息的那一段。
作为一个长跑者,安聪慧在这里经历了一次漫长而挣扎的极限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当下的难耐,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熬过去之后的豁然开朗。帝豪,在这个极限期里面,就好像一个极限中的跑者,突然拿到的一瓶水。
长跑者不需要休息
这同样是2018年年初,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的一句名言。当时,经历了三年的发力狂奔,吉利已经连续跨过了五十万和一百万两个年销量指标性的关口,连最乐观的人,也不禁开始担心,这样的速度是不是能持久。
到2018年初,没有人再去关注吉利和其他自主品牌的对比话题,因为没有人怀疑这个品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引领中国汽车制造。人们关心的只是,吉利到底能走多远,自身是否安好。
安聪慧之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媒体采访对象,因为他始终低调而谦和,不发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闻标题式言论。
在我多次和安聪慧的接触中,他透露最多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产品是一切的根本。这已经成为安氏烙印,任何话题安聪慧都会从产品开始,到产品结束。他试图让所有人感受到,产品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中无可置疑的超高权重。
第二点是提醒。面对所有吉利所取得的成绩,安聪慧的第一反应都是对标,提醒相关业务部门,你们是否已经做到与同领域最好的企业同一水平;如果已经做到了,那么你打算树立一个怎样的吉利标杆?
第三点是忧患。几乎所有当下的成绩,都会被这位长跑者立刻联系到未来可能的忧患。一个跑完数十公里的跑者,非常明白顺境与逆境之间的转化,在跑得很顺的时候,有一口气倒得不对,可能很快会带来呼吸的艰难。
安聪慧时刻都不忘提醒吉利团队,只有保持神经兴奋的同时,保持好呼吸的节奏、频率,不断在奔跑中提升自己的耐受力、抗击风雨的能力,吉利这个正在走向大型国际汽车企业的大块头,才能跑得顺跑得远,并且不用跑跑停停。对于任何一个上了规模的企业,停永远都蕴含着不再起跑的风险。
在吉利汽车,安聪慧被员工看作一位非常严厉的霸道总裁。在他建立的企业文化体系中,任何有可能破坏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事件,都是零容忍。
尤其是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安聪慧对于骄傲自满、功臣思想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保持着高度警惕。这是吉利会穿着军装到西柏坡开会的原因。
一位吉利的工作人员在一次交流中笑说,有一年部门奋战了一年,取得了一些工作上的突破,大家都很辛苦,我就找了个机会跟安总说,你看这一年大家打了这么多硬仗,您是不是给大家说几句鼓鼓劲。
结果安总在开头说了两句鼓励的话之后,正色地说了四十分钟必须戒骄戒躁,必须持续保持警惕,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赶超的训示。
在整个企业层面,对标文化是吉利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夸张到连食堂、会务等后勤部门也都纳入对标管理。
任何一个部门,你对标的就是行业内或者同类型企业中做到最好的一家,你不是正在超越第一,就是在努力超越第一的路上。
而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发展,吉利在诸多领域已经开始引领行业。这个时候,长跑者并不会告诉你你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停下来歇歇了,安聪慧适时开始进一步树立立标文化。
作为旨在成为全球性领军车企的吉利,学会引领是团队迟早要上的必修课。很多人习惯于跟随,前面有人领跑,他就可以一直跑下去。但是如果自己到了最前面,就会产生迷惘、不知所措的情绪,即便企业已经奔跑在划好了线的跑道上。
安聪慧让团队学会把更好的自己当作目标,这是吉利汽车走向行业顶端需要的修炼,也是每个吉利员工走向人生成功所需要的修炼。
在百度百科里,用四句话评价李书福的成功:
敢为天下先;单纯不复杂,特别适合做制造业;有理想情怀,愿意为此而押上全部个人利益;对民族工业有挚爱之心。
前两条难得的创业家品质,相比于后两条而言,其实要简单许多。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从来不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他们缔造过无数让世界都觉得刺眼的奇迹。中国同样不缺少单纯不复杂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埋头苦干,经常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做成了独角兽。
而后两条,不仅需要企业家具备更大的胸怀,并且需要他们克服更多困难,以更长远的眼光,不抄近路,不耍小聪明,而是脚踏实地地把建立伟大公司的雷区一个个趟过去,从而让自己真正强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书福和安聪慧的相遇既是幸运,也是必然。长跑者安聪慧的脚步,配得上爱国者李书福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