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和吉利技术实力谁强?
国产汽车为代表性的就这三家了,就短期而言,目前领跑的应该是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动机技术是制约国产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动机作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对于一个车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汽车品牌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许多国产车品牌都曾使用过三菱的发动机,不过现在已经有不少国产车品牌掌握了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吉利、长安、长城这些都是代表。那么国产发动机哪家强呢?
国产汽车品牌发动机技术排名应为:长城>长安>吉利,长城曾经逆向以及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至少有三台能代表国产车技术高水准
长安发动机自主研发蓝鲸系列,这几年投入都比较多,可靠性还是可以的,吉利发动机,纵观这几年,都是买买买,很少听说发动机研发投入,要么那沃尔沃发动机做事,
内燃式发动机的排名还是长城比较有代表性,其次是乘用车领域名不见经传的江淮汽车,上汽也有两台不错的逆向机,剩下则是电驱领域有领先优势的比亚迪,这些品牌的发动机表现不输于多数合资品牌。
长安、吉利、长城哪个强一点?去哪个公司上班好?
你要知道百年长安不是浪得虚名,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建有研发基地不是摆设,有底蕴才能造出最好的车,这是常识,如果连这点都不懂,你真的out了,所以长安车还有必要拿出来比较吗。
蔚来活成了补能行业标杆!广汽、长安、吉利纷纷加入换电联盟
5月8日,蔚来与广汽集团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换电产业涉及的电池标准、换电技术、申池资产管理及运营、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充电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
对于广汽此次合作,业界并不感意外,毕竟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与蔚来合作布局换电已成趋势。目前,长安汽车、吉利控股、江汽集团、奇瑞汽车、皖能集团、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路特斯等企业已经和蔚来达成换电相关合作。以蔚来为中心的“换电联盟”,正在快速扩大,已经覆盖了中国主流车企的半壁江山。
时至今日,换电已经从传统认知中的“边缘游戏”,走向补能C位。
换电联盟,缘何火速盛行?
早在2011年,国家电网就基本确定了电动汽车的商业运营模式,即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然而,由于换电站的建设成本与难度大大高于充电桩,导致整个行业布局速度很慢,除了蔚来等少数企业持续部署外,鲜有参与者,甚至,公众对于蔚来的换电模式也不看好。
到了去年末,这一形势发生变化。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明确表示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直到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这让外界充分感受到,换电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推动。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方向,值得坚决投入。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动化时代下的造车生意,本质上是关于补能的生意。谁能在补能上为用户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并打造出差异化竞争,谁就能先一步造出护城河。
目前,蔚来是全国布局换电站最多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全国布局超过2,400座换电站,在全国高速公路布局797座高速换电站,建成7纵6横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2025年将打通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截至5月8日,蔚来已为用户提供超4,360万次换电服务,现日均服务近7万次,平均每1.2秒就有一台车从换电站满电出发。
可以说,蔚来换电在广度和深度上已经具备优势,其他品牌从0开始起步的话,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这种规模。于是,与蔚来合作,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捷径”。从2023年11月至今,短短六个月,蔚来已经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江汽集团、奇瑞汽车、皖能集团、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科技、路特斯等企业达成换电合作。
而且,蔚来换电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同业合作的可行性。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去年末公开表示:“从做换电的第一天就决定要开,现在换电服务到了可以对外输出的阶段。”那时起,就有车企开始陆续合作。
换电的底层逻辑
实际上,体验过换电的人,对这种模式普遍高度认可,因为换电的效率非常高,只需3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满电出发,比燃油车加油还方便。
深挖换电的底层逻辑,它的根本是“车电分离”。结合换电,蔚来的BaaS方案得以很好实现,除能够让用户降低购车门槛、享受电池灵活升级,以及更专业的电池健康管理外。
对于用户而言,有了换电就不需要担心电池的寿命问题,可以在车辆使用周期内,在换电站换到一块健康程度高的动力电池,相当于获得了“电池终身质保”。根据蔚来此前发布的目标,要实现动力电池使用15年,达到85%健康度。
从更高维度的社会发展层面看,换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稀缺资源的消耗。据专业人士介绍,换电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延长电池寿命,最大程度发挥每一块动力电池的价值,降低对锂、镍、钴等金属资源的消耗。
目前热度正高的“换电联盟”,对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发展更为有利。首先,换电合作有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标准化和兼容性提升,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效率。此外,通过统一电池规格和接口标准,不同品牌的车企可以共建共用换电站,可以提升单座换电站的服务效率和范围。最重要的是,广泛的合作打通了不同车企之间的技术隔阂,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进步。
藏在汽车公司里的能源地图
先发优势明显,蔚来在充换电领域的布局还在加速推进。
根据计划,蔚来将再新建1000座换电站,进一步提升用户加电体验。到2025年,蔚来将打通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公路换电网络。随着新一轮“千站计划”的实施,蔚来用户在城区和高速公路的换电将比加油更方便。
同时,蔚来还推动换电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让蔚来的能源服务具备更大的价值。
今年2月,蔚来与南网储能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虚拟电厂、换电站业务、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推动充换电站、储能站、可调负荷等聚合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
对于蔚来自身而言,随着换电开放发展,其规模优势得以显现,建设成本有效降低。最初,李斌就将换电网络比作“云服务”。正如2003年亚马逊开始构建云服务一样,一个机房难以满足一片区域,需要建立非常可靠网络规模,实现网络效应。至于换电网络,就相当于能源互联网的云服务基础设施,需要一定的投资量级,也需要一定的回报时间,一旦做成规模,就形成了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
专业人士看来,蔚来深藏的一张能源商业地图已经浮现,让蔚来与车企之间,构筑起了差异化的护城河,更具有能源公司的特征。结合蔚来推进的长寿命电池战略来看,其有助于换电站建设的降本增效,比如可以有效降低换电站电池系统的更新频次,让一次性投入的使用时间有效延长。
更重要的是,蔚来的能源地图里不只有换电,充电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按照蔚来最初的设想,“可充可换可升级”是补能最佳解决方案。目前,蔚来能源与吉利控股、上汽通用、深蓝、极越等企业达成充电互联互通相关合作,充换电的和谐互补,将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条主线。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20秒电车满血复活吉利、长安、广汽、奇瑞、一汽加入“换电联盟”
近年来,换电模式在汽车行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蔚来汽车,一直以来都在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不过,不只是蔚来,其他大牌车企也开始纷纷入局。从长安到吉利,再到广汽,一个个重量级的玩家加入这场赛道,使得换电模式的竞争和合作愈发激烈。去年11月,长安汽车和蔚来正式宣布合作,打响了这场合作的第一枪。
一直以来,换电模式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早期,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很多人对这种模式持保留态度。然而,蔚来汽车坚持不懈地推进换电站的建设,逐渐在国内外建立起了一定的影响力。截至2023年5月20日,蔚来已经在全国布局了2420座换电站,这一数字在国内汽车品牌中是领先的。
2023年11月,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宣布,这标志着传统汽车制造商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之间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根据双方的协议,他们将共同研发可换电的车型,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款共用电池包的车型。这不仅涉及到电池标准和技术的统一,还包括换电网络的建设和资产管理机制的创新。
紧接着,蔚来与另一汽车巨头吉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进一步扩大了换电模式的影响力。双方同意在换电技术和服务网络建设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换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随着换电模式的逐渐升温,更多的车企和相关企业开始加入这一行列。以蔚来为主导的“换电联盟”快速壮大,奇瑞汽车、江汽集团以及英国的豪车品牌路特斯都相继加入。此外,包括能源和电力公司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大企业,例如皖能集团、壳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等,都纷纷表达了合作的意向。
2023年5月16日,广汽集团也不甘落后,宣布与宁德时代以及时代电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他们计划在换电车型和电池块的开发、生产及流通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这标志着另一个重要的汽车制造商正式进入换电领域。
尽管换电模式的前景被越来越多的车企看好,但这种模式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高昂的建设成本。据了解,蔚来第一代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在300万元左右,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到第三代时成本已经降至150万元左右,但前期的资金投入依然巨大。
此外,换电站的运营也是一大挑战。据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透露,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点大约需要每天50到60单,但目前蔚来换电站的日均单量只有35到36单。这意味着,尽管换电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它们的运营效率还有待提高。
面对这些挑战,车企们意识到,单打独斗不是最佳路径。与蔚来等已有经验的企业合作,可以借鉴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自身的换电模式的发展。广汽集团的高管冯兴亚曾表示,如果广汽单独推动换电站,可能需要7至8年时间来达到蔚来的规模,时间和成本的投入巨大。
尽管如此,换电模式的推广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充电模式。蔚来至今已建立了超过10000个充电桩和近2000座充电站,这表明在推动换电模式的同时,蔚来依然在加强传统充电网络的建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不仅为蔚来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也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优化,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可能最终会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