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奔驰已经亏损了,为何吉利还要收购戴姆勒旗下的Smart?
答案是肯定会翻身的,最简单的原因smart现在已经到了谷底。至于smart能翻多高还真就不好说了。
从发展角度而言,smart的发展并不成功,虽然全球已经有超过200万客户,但是smart绝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Smart诞生之初其实是被规划为一个纯电动汽车的品牌,在戴姆勒的C.A.S.E.战略中,smart成为了欧洲市场首款量产电动汽车,并获得广泛认可。也正因如此,戴姆勒决定将smart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所以,单凭这一点,smart在中国发力电动未来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吉利一直矢志于推动旗下国际化产品阵容的电动化进程,这与戴姆勒的愿景不谋而合。
其实吉利在成为戴姆勒大股东之前,就已经与smart的合作洽谈,而且时间远远早于入股戴姆勒的时间。在smart的合作上,双方并不是因为吉利入股戴姆勒而展开的合作。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双方一直基于前瞻性技术展开合作探讨,smart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smart发展的这些年里,虽然其销量不是很好,但是smart却有着很大的粉丝量,至于未来smart与吉利的发展是传承还是颠覆,其实戴姆勒和吉利早就有了答案。smart品牌发展至今已经拥有20年历史,任何品牌不会一成不变。就目前而言电动化是smart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纳入计划的,而且传统燃油车将在2020年停止生产。
目前,吉利旗下有领克品牌、沃尔沃汽车、Polestar、吉利汽车品牌乃至未来的路特斯都将使用CMA平台。当然,未来smart也将会出现在CMA平台之上。根据双方的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奔驰Smart巨损21年,被吉利收购,是否能“咸鱼翻身”?
smart是一个窄众车型。
s代表是了合作方之一的手表巨头swatch,m代表了另一个合作方梅赛德斯奔驰,art代表着艺术。所以smart与其说是一辆汽车,倒更像是一个艺术品。是汽车艺术的智慧结晶。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达芬奇密码》中汉克斯开着smart与警察当街飙车的戏码。
老实说,这些年靠边际效应smart也收割了不少粉丝。虽然造型大同小异,但就像swatch的手表对颜色的掌控一样,smart颜色玩得也很溜。从燃橙限量版,到哑光灰限量版,耀金特别版,流光绿特别版,耀目灰特别版,驭风蓝特别版都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还有敞篷版,硬顶版,4门4座,3门2座……,你也不得不佩服设计师,在不到7立方米的空间内能翻出如此多的花样,生动演绎了空间的艺术。
上面说的都是外在的,内在的虽然这是奔驰与swatch的合作产物,但60%的零件都与雷诺twingo共享,而它的发动机更广泛应用于雷诺和达契亚的多款车型。
这里再多说一句,雷诺Twingo,也是一个微型车最早于1992年推出,2007年推出二代车型。2010年的4月份日产-雷诺汽车联盟和戴姆勒结盟,就包括了新一代smart fortwo和新一代Twingo共同研发。至于达契亚,那是另一个故事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网上扒一下。
smart吸精确实无疑了,但实用却不尽人意,当然如果你认同好看也是实用价值,那么也算smart遇到知音了。
但对于更多人来讲,这车的造型和身量开在马路上确实有回头率,只不过喜欢归喜欢,但让你掏出十几二十万买它,请原谅臣妾做不到。国民最开始接受它是因为它背靠着奔驰这棵大树,如果换成了吉利,别沦为当年的双环小贵族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人事变动!吉利老将重返smart任中国区CEO
1月8日,smart中国区CEO由易寒担任,工作范围主要负责smart中国的销售和市场营销。
相关资料显示:易寒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早前在吉利集团工作多年,曾担任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市场总监、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刚入职吉利集团最开始主要负责吉利汽车国内销售公司市场管理工作。2016年,易寒被调任到沃尔沃任职市场副总裁,主要负责沃尔沃在华市场产品销售、推广、渠道拓展以及市场传播等工作。
2017年5月底,易寒离职调回吉利集团担任常务副总裁,负责领克品牌。2022年7月,易寒担任吉利集团推出全新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雷达汽车的首席业务增长官。去年1月,易寒发文正式离开吉利集团。随后加入小鹏汽车,出任副总裁,负责小鹏汽车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的时候,市面上就有传闻称,易寒将加入smart。此外,还有汽车媒体发文透露,易寒重回吉利体系主要是受家庭和环境因素影响。实际上,对于smart品牌易寒并不是首次接触,早在2019年易寒就曾负责过smart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宣传,这次又再次负责smart中国的销售和市场营销对其来说也算是份得心应手的差事。
不过,smart品牌虽说是背靠着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两大靠山,车型由梅赛德斯-奔驰设计部门负责造型设计,吉利控股的浙江豪情汽车负责整车制造,但其市场存在感并不强。
该品牌首款车型smart精灵#1在2022年6月上市,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构打造,售价区间为18.16-22.66万元。数据显示:2022年smart精灵#1累计销量为9026辆,平均每个月1500左右的销量。为了提升品牌的销量,去年6月,官方再次推出第二款车型smart精灵#3,新车定位纯电SUV,售价区间为20.99-28.99万元。不过遗憾的是,smart精灵#3的上市并没有带来销量的提升。smart精灵#3最新月销为869辆,2023年累计销量为6621辆。
与此同时,亏损也再不断的加大。数据显示,2022年智马达营业收入为18.56亿元,净利润约为14.59亿元;负债总额为70.7亿元。去年上半年,智马达营业收入为52.11亿元,净利润为6.61亿元,负债总额达133.6亿元。为此,官方也不得不加快融资脚步。去年7月smart开启A轮融资,计划募集2.5亿-3亿美元来加速推进品牌全球发展。同年9月13日,smart宣布与国内锂矿巨头牵手合作,获得天齐锂业1.5亿美元投资。
从近年来smart品牌在中国的表现来看,发展相对缓慢。与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易寒的到来,能否帮smart品牌在中国区市场打开销量大门,这个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