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lg化学 吉利

吉利联姻LG化学,李书福打的什么算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栋栋|北京报道

6月13日,吉利汽车(HK.0175)宣布与韩国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称合资公司将主攻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

这是李书福掌舵的吉利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又一次进击。

半年前的2018年12月20日,吉利汽车曾与宁德时代牵手成立合资公司,在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出于对补贴以及风险的考虑,中国车企大多选择两家以上的电池厂商。例如,除选择宁德时代外,上汽还选择万向,北汽选择了孚能,江淮选择了国轩高科等。

至于LG化学,在与吉利汽车的“联姻”后,重返中国市场的步伐已经加速。

未雨绸缪,确保供应链安全

吉利汽车6月13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相关的应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88亿美元,双方以现金方式出资,各持股50%。合资公司将实现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共同为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稳健发展服务。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此次与LG化学的合资,将进一步为吉利新能源战略全面落地提供坚实的体系支撑。株式会社 LG化学社长、电池本部长金钟现表示,LG化学拥有软包电池技术专利约2000多项,技术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通过与吉利汽车组建合资公司,能够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经验积累,加快研发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吉利汽车在电池领域的布局与当前的市场态势有关。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2-3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未来,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以及新能源车型性价比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电池在一辆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要想在新能源汽车盛宴中占据先机,对包括电池在内的供应链的把控能力至关重要。

2018年12月20日,吉利汽车旗下控股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宣布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在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宁德时代出资5.1亿,持股比例51%;吉利汽车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出资4.9亿,持股比例49%。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高端电池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此前,奥迪、特斯拉都被曝因电池卡脖子导致产能受限。吉利不断在电池领域布局,无疑是要确保供应链安全。

吉利坚定电动汽车战略

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氢燃料汽车的兴起,以及电动汽车补贴退坡等,更让业界对电动汽车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吉利汽车联姻LG化学让外界看到了其对电动汽车战略的坚定。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制定了“2020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达到90%”的目标,作为配套的电池制造项目也必须随之加速推进。

除了合资建电池厂,吉利汽车还努力实现动力电池“自给”。2016年4月1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金华动力电池总成项目开工,基地规划投资20.5亿元,设计新能源动力电池年产能为150万千瓦时。项目建成并达产后,每年可满足8万台纯电动轿车使用。

2017年4月,吉利又全资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LG还将帮助吉利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含沃尔沃)继续升级电池技术。吉利集团把该工厂的生产设备拆迁至旗下浙江金华的衡远电池基地。采用LG锂电技术的动力电池将由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不仅是吉利汽车,其他车企也在电池领域也有动作。

1月22日,丰田汽车公司与松下电器宣布,双方将于2020年底前成立车载电池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该新公司的出资比例为丰田持股51%,松下持股49%。新合资公司所生产的电池将不仅供应给丰田,而且会对外开放。未来,该合资公司也将向马自达、大发汽车以及斯巴鲁等车企供应电池。

就连恒大这样的房企巨头也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着手布局电池产业。1月24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宣布以10.6亿入股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占股58%成为第一大股东。

LG化学加速重返中国市场

因为种种原因,LG化学等韩系电池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和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技术和成本成为胜负的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包括LG化学在内的日韩电池企业在电池领域相对领先,这些企业有望在2020年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次与吉利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也被看成是LG化学正加快重返中国市场的步伐。

早在2018年5月8日,LG化学与华友钴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产能规划10万吨,计划2020年5月正式量产。

事实上,LG化学的思路也是其他日韩企业在国内新一轮布局时的共识。

2019年新年前夕,日媒报道称,松下计划花费数亿美元在其中国电池工厂部署两条新生产线,此举将使松下在中国的电池产能增加多达80%。去年8月,SKI宣布在江苏常州金坛开发区建立动力电池厂,预计年产能达7.5GWh。同时,SKI还加大了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投资布局和与本土企业的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企业,正在广泛联结更多的中国车企,这给本土电池厂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编辑:贺诗

编审:张伟

中国吉利汽车牵手LG化学成立合资电池公司

(观察者网讯)

据韩国《中央日报》6月14日报道,韩国锂电池制造商LG化学(LG Chem)6月13日宣布,公司将与中国吉利汽车合作成立合资电动汽车电池公司。合资公司由LG化学和吉利汽车分别出资1034亿韩元(约合6.1亿人民币 观察者网注)资本共同成立,两家公司各持50%股份。工厂选址和法人名称将在之后协商确定,并计划今年年底动工,2021年底建成,计划产能为10亿瓦时。

报道称,合资公司生产的电池将从2022年开始向吉利汽车及其子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电动汽车供货。

LG化学公司总裁金钟现说,“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全世界的电池企业都在寻求与中国公司合作成立合资法人,我们能够与中国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合作,相当于在中国市场抢占了有利高地。未来我们将通过合资公司积极对中国市场展开攻略,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市场,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观察者网了解到,这不是吉利汽车第一次与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去年12月,吉利汽车的子公司浙江吉润曾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这一名为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已于今年4月3日成立,宁德时代持股51%,浙江吉润持股49%。

先后牵手宁德时代和LG化学之后,可以保证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有效供应,不受电池企业牵制,也更有利于其技术水平的提升。

路咖评:和LG化学合资 是吉利-奔驰的新伏笔?

成功的商人,近乎不会做出没有目的的投资,这句话放在李书福身上十分适用。仅仅在我们眼前的6月,目前中国汽车品牌中的头名-吉利汽车,还在扩大着自己的一系列布局。

6月,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吉利汽车控股的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汽车与吉利旗下的科技公司亿咖通、马来西亚ALTEL公司组建三方合资公司。这背后的目标很清晰,更好的抓住东盟地区对智能化的需求,吉利用自己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宝腾赋能,为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埋下伏笔。

就在三方公司成立的6月12日,吉利汽车再次释放重磅消息: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电动汽车电池。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8亿美元(LG化学方面发布公告,双方各出资1034亿韩元-约合6.05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华普国润及LG化学各出资50%。这次合资初步为期20年,可经双方一致同意以股东决议案形式进一步延期。

有人说 这是韩系动力电池的卷土重来?

尽管拥有着相关不错的技术储备,但韩系动力电池、日系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各种一直处于颓势。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世界范围内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 LG化学、三星SDI以及松下,都对中国市场翘首以待,也就在当时很多整车企业在与这三家进行洽谈,准备使用其产品。但,自2016年5月1日起,《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出台,在市场中销售可以获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采用规范条件中企业目录的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由于LG、三星等韩系电池未能上目录,使用这些外资品牌电池的新能源车无法获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国内车企迅速调整方向,开始采购国产品牌电池,直接促成了当前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这一现状正在改变,2018年5月,中汽协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其中除了比亚迪、力神等本土企业以外,韩系动力电池企业首次进入榜单。虽然,名单与补贴无直接关系,但被业内认为是关于未来下一步的新动作。再加之, 2020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全部退出,这意味着整车企业们届时会调整自己的电池选择。电池厂商们谁给出的性价比更好,产品品质和成本之间权衡的更好,就更有希望获得整车企业的青睐。

LG与吉利汽车的合资,对于韩系电池制造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是利好消息,而这也并非是个案,也就在6月12日当天,另一家手握重金谋求打造自己汽车帝国的企业-中国恒大集团,应韩国SK集团邀请,许家印一行考察SK集团。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砸下几千亿人民币的许家印还有所表态,恒大将与SK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并提出与SK集团联手,将进一步巩固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

截止2020年补贴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的这个关键节点,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确实有了比此前更好的机会,来打开和拓展中国汽车市场。但,从目前的体量和市场竞争来看,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们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元,从最早的政策化推动,到如今新能源补贴即将取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现了成长。韩系动力电池制造商在中国汽车市场卷土重来,对于如今的动力电池行业而言,短期并不会有太多影响。

而这 是吉利奔驰的伏笔?

吉利与LG的合资,对于目前吉利汽车的发展是加分项,目前的吉利汽车以及沃尔沃汽车,均与宁德时代有不错的合作,也就在2019年5月,宁德时代官宣了与沃尔沃签订采购协议的合作,将为SPA2以及CMA平台上的车型供应电池模组。当然,对于全球所有的大型汽车企业而言,押宝一家企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供应商并不是明智之举,携手LG之后,吉利汽车能在开发新能源车型上找到更多选项。

而此次合作,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关于戴姆勒、关于奔驰。

早在2015年3月,路透社报道,LG化学表示,公司已成为戴姆勒Smart新系列电动汽车的独家电池供应商。LG化学称,他们将向戴姆勒提供Smart电动汽车单电池(cell)。戴姆勒旗下全资子公司Deutsche ACCUmotive再利用这些单电池生产电池组。

而吉利汽车目前正是戴姆勒的最大单一股东,也手握着关于Smart的下一步命运。2018年2月24日,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分别公布了吉利集团拥有戴姆勒9.69%表决权股份的消息。按照戴姆勒当时的股价,吉利集团所收购股份的市值高达90亿美元。彼时,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蔡澈曾表示,没有考虑与吉利进行任何合作,戴姆勒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合资伙伴北汽。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曾表示:"只有进行合作,股权投资才有意义。"

当然,最终逐步沟通后呈现的结果是,2018年10月24日,吉利与戴姆勒达成了新的合作共识,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吉利和戴姆勒在中国成立一个50:50的合资企业,共同生产Smart,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

而就在2019年开年,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在德国斯图加特表示,公司正就深化与中国吉利的合作进行谈判,讨论其他更大范围的话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蔡澈退休,戴姆勒换帅,与吉利汽车合作的大方向却没有改变。根据最新消息,2019年5月,戴姆勒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和吉利汽车进行更多的合作,"欢迎"吉利作股东;预计这不会与戴姆勒和北汽集团合资企业的经营产生冲突。也就在2019年5月15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戴姆勒移动服务公司共同合资组建新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双方各持股50%。

吉利汽车显然对于未来有着更多的追求,也有着更提前的布局,与戴姆勒的合作或许是打造高端车型,或许是共同奔向自动驾驶,但本质的目的不会变,就是掌握更先进的技术。

但,从吉利汽车目前手握的新能源牌来看,宁德时代与LG化学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2019年3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相关场合表示,对于汽车动力电池供需,高端还是缺货,低端供大于求;公司还没有考虑在欧洲其他地方建设工厂,目前都在考察和看;发电储能方面,公司在做一些技术准备。

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在出货量表现上傲人,但高端电池部分有待拓展,而LG化学不同。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提供高端电池以LG化学、松下、三星SDI等为数不多的企业为主,其中LG化学是向奥迪、梅塞德斯-奔驰及其母公司戴姆勒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提供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供应商。

2019年,正因为LG化学电池供应不足的原因,奥迪下调首款电动车年产量预期,并将E-tron第二款车型的发布时间推迟到明年。 如今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争霸,正在从此前的注重规模变得更加务实,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巨头,在寻求着动力电池高质量与低成本之间的调和。如今,吉利汽车在高端电池层面的布局又一次抢先,再加之手握的戴姆勒股份,未来显然耐人寻味。

写在最后

能够看出,尽管我们不知道吉利汽车的短期大目标是什么,目前它已经实现了对高端电池、现有动力电池供应方面的布局,同时在品牌层面,收购戴姆勒股份后,有了更多向上冲击的机会。

并且,在关于戴姆勒的股权结构层面,吉利汽车也走在了北汽的前面。甚至在2018年5月,汽车行业中一度引发过一场关于吉利汽车入局北汽集团混改的讨论。再融合2018年震荡行业的那条消息,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综上,此前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新环境,而此次吉利汽车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又一次抢先完成了相关的行业布局,再加之手握的戴姆勒股权,戴姆勒集团越来越积极主动寻求合作的态度,这些或许都是关于未来吉利-奔驰的新伏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lg化学 吉利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