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怎么样,可以和奔驰宝马比吗?
xts相当好,真心的,原来我国的行政车是a6l,现在凯迪拉克真正出手了,要把a6l比下去。我不是车托。因为这车外形真挺漂亮的,树状的双格led日间行车灯,超过5米2的车长,凯迪拉克经典的钻石切割线条,盾形格栅,整体看上去大气沉稳。我在汽车之家的测试帖上看了xts的cue人机交互系统,启动时的全液晶仪表实在是太绚,太漂亮了。内饰做工相当精致,空间超大,风格比奥迪好多了。2.0t的发动机,动力澎湃,油耗也小,确实建议购买。纯手打,望采纳。
吉利收购了奔驰?
吉利花90亿美元从二级市场买了戴姆勒将近10%股份,变成戴姆勒最大股东,这次收购其实就像股民在股市买股票一样,不是奔驰主动出让。不过不管怎么样,吉利在戴姆勒集团拥有了话语权,也能参与决策了,未来可能会推动吉利和奔驰在国内的合作,所以吉利奔驰还真不是没可能。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戴姆勒”、“奔驰”和“梅赛德斯”分不清?一个故事三者间关系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六)——梅赛德斯·奔驰是戴姆勒旗下品牌
它麾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AMG等豪华品牌,它是商用车领域世界翘楚,一百多年前,它的创始人曾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内燃机摩托车与四轮汽车,它就是戴姆勒公司。
戈特利布·戴姆勒制造出了第一台四轮汽车
一个故事说清“戴姆勒”、“奔驰”和“梅赛德斯”
看到这个“三叉星”,你会联想到哪些名字?戴姆勒(Daimler)、梅赛德斯(Mercedes)还是奔驰(Benz)?是不是平时对三个名字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它们三者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可以说清。
19世纪末,戈特利布·戴姆勒创办了“戴姆勒引擎公司”,并在1909年注册了“三叉星”商标,“三叉星”代表了创始人戴姆勒希望事业向天空、陆地、海洋发展的雄心壮志。
后来,戴姆勒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与当时的“土豪”埃米尔·耶利内克建立了合作,后者帮助戴姆勒在奥匈帝国、法国、美国建立销售渠道,但条件是,销售的汽车必须用埃米尔·耶利内克女儿梅赛德斯的名字来命名,于是便有了“梅赛德斯·戴姆勒”牌的汽车。
“梅赛德斯·戴姆勒”的标志为:在原先戴姆勒标志的基础上,增加了四颗小“三叉星”及“MERCEDES”字样,环绕在大“三叉星”周围。
提起“三叉星”,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奔驰”,其实“三叉星”与“奔驰”产生关联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了,那时,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公司和卡尔·本茨的公司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就此诞生。
戴姆勒:向往海陆空
戴姆勒公司以制造发动机起家,在发动机方面一直有很深的造诣,这也吸引了当时很多发动机行业的顶尖人才加入公司,其中就包括威廉·迈巴赫、费迪南德·波舍尔等汽车界先驱,时至今日,戴姆勒的发动机制造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虽然1900年去世的戈特利布·戴姆勒没能见证公司的发展壮大,但在“三叉星”照耀之下,戴姆勒的产品的确已经征服了这个星球的陆海空。
在戴姆勒公司诞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予了戴姆勒小试牛刀的机会,悬挂着“三叉星”的戴姆勒汽车成为了德军的机械军马,更重要的是,戴姆勒公司还参与了当时的顶尖武器——坦克的研发,这为戴姆勒公司在军工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二战时期,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已经合并,在德国机械化部队“闪电战”席卷欧洲背后,戴姆勒·奔驰则在战争中实现了戈特利布·戴姆勒征服“陆海空”的愿景:
戴姆勒·奔驰公司除了继续生产豪华汽车和载重汽车外,在空中,戴姆勒·奔驰制造了著名的DB-601发动机及相关改进型号,这一型号发动机一直是二战德国主力战机——Bf-109的“心脏”;在海上,戴姆勒·奔驰制造的柴油发动机则装备到了德国海军鱼雷快艇上。
Bf-109战斗机采用了戴姆勒·奔驰的发动机
二战结束后,尽管戴姆勒·奔驰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是伴随着战后西德的经济崛起,戴姆勒·奔驰很快恢复了元气,戴姆勒·奔驰先是于1960年收购了引擎制造商弗里德希哈芬,成立了欧洲著名的动力系统供应商MTU,后者生产的各种功率柴油机被广泛运用在轨道交通、船舶、发电机组及军事装备上。
德国豹2主战坦克采用了MTU柴油机
而在八十年代,戴姆勒·奔驰则联合道尼尔、AEG等公司成立了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DASA),并参与了欧洲战斗机、阿里亚娜火箭等欧洲重要航空航天项目的研制工作。2000年,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与西班牙CASA、法国宇航等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今天的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
戴姆勒的合纵连横
在豪华车BBA三强中,梅赛德斯·奔驰似乎一直位居C位,其实戴姆勒的强大不止于此,历史上BBA差一点就被完全并入戴姆勒麾下——1958年,戴姆勒曾一度收购“汽车联盟”(Auto Union,今天奥迪汽车前身)的大部分股份;而在1959年,要不是匡特家族注资相助,宝马早已被戴姆勒收购。
1998年5月,戴姆勒-奔驰曾以383.3亿美元兼并了克莱斯勒,组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两者又在2007年被拆分。
在2019年的世界财富500强排行榜上,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位列排行榜第18位,在汽车厂商里,规模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而在戴姆勒集团的业务版图上,除了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这样的豪华汽车业务外,戴姆勒也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之一。
虽然都挂着“三叉星”,但梅赛德斯·奔驰与奔驰商用车在戴姆勒公司内部却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
在中国,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虽然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上风生水起,但立足高端的进口戴姆勒商用车却一直存在着“不接地气”的问题,今天,戴姆勒商用车在中国市场上的存在感主要是依靠合资车型得到的。
福田戴姆勒的欧曼系列重卡以及福建奔驰凌特等车型都是戴姆勒与中国车企合资生产的商用车。
2018年2月,吉利出资90亿美元,正式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成为了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这一消息一度让国人感到欢心鼓舞,但是也必须看到的是,9.69%股份并非意味着“当爸爸”,作为世界上最“资深”的汽车厂商,戴姆勒的成长历程几乎就是人类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在一百多年里,戴姆勒积攒下的家底,除了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这样闪闪发光的品牌外,还有令别人艳羡的车辆技术及发动机技术,而以往的教训都在告诉我们,想在汽车领域和强者并肩而立,靠的唯有自身硬实力的强大。
往期回顾: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一)——三菱汽车背后的三菱财阀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二)——现代汽车背后的现代集团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三)——沃尔沃汽车和沃尔沃集团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四)——历史悠久的标致家族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五)——手握宝马的匡特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