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迎春团拜会要注意什么?
“造车狂人”李书福跨界关心马化腾是否偷看用户微信,这份关心是否点醒迟钝的你我。
从小学开始用QQ,到后期自然过度到微信,多少年来都莫名其妙的对腾讯抱以“蜜汁”信任。
我突然思考为何这么多年都可以忽视微信隐私问题,应该是自觉身为小人物,无太多可窥探的商业机密和存款数额。但是在大数据纵横的今天,嘿嘿……我们的隐私突然可以衍生出价值了。
突然被知名人士点名,而且这份担忧有理有据,微信官方自然坐不住发了声明: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单纯的我要是从前看到了这份声明,一定立刻相信这个解释,但是现在我学会结合生活现象来分析声明的可信性。
1.腾讯的技术处理
腾讯做为互联网巨头,很明确知道隐私这东西碰不得。
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上,腾讯副总裁丁珂的一句“微信不会读取、存储聊天记录”大火,还上了微博热搜。
丁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微信的聊天记录是从来没有任何记录(的),虽然我们能力上完全可以,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所以你们用户的聊天内容我们从来不管。”
而据腾讯称:数据是要经过技术脱敏的,这项技术使腾讯方拿到数据后不知道你是谁。
从这方面来看腾讯绝对没有理由和时间去窃取、窥探、储存我们的微信聊天记录,但是吃瓜群众也难知道技术处理的可靠性。
2.李书福的担忧
李书福的的担忧是从商业角度落脚,担心腾讯主动去窃取商业机密,毕竟腾讯现在也来参和造车了。至于腾讯有没有这个技术或者会不会这样做,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腾讯敢做就一定会被发现,突破底线的行为只会迎来覆灭。
可是李书福的担忧在周鸿伟那儿都不是事儿,周鸿伟的微信只用来日常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事儿绝不用微信谈。从源头上杜绝偷窥的可能性,就是最高明的招儿。事实上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许多公司都禁用微信,保护商业机密。
3.用户定制体验来自我们的隐私
我使用微信,QQ时,感觉腾讯越来越贴心,但凡聊天时提及某家餐厅,“荒野求生”等关键词,就会立即跳出来大众点评或者游戏的广告推送。能推送的内容都是腾讯的亲儿子。
从以上体验可以肯定腾讯肯定有控制系统,我们的喜好,计划都会沦为精准营销的分析,微信也能抓取关键词以推送广告作为商业用途。
腾讯及相关社交软件都会通过用户数据来分析用户习惯,然后进行个性化定制,在这个为我们定制的过程中,隐私是属于我们个人,还是属于数据流向方,这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郑智慧 出品:懂财帝
如果您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
“三月三”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民间习俗?
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其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一直都广受争议。比如前段时间推出的微信版“身份证网证”,有大批网友对微信“网证”的安全问题提出质疑。虽然“网证”是公安部认可的国家法定证件及身份凭证,信息安全性问题大可不必担心。然而,从网友的争议声中,对微信信息安全的表示极大不信任感的言论便可窥一二。
不只是普通用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出席“2018正和岛新年论坛”时发表了一段“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可言”的演讲,他的言论又引发一轮热议。
1月2日,微信官方据此发表声明:“不会去看用户的微信内容。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第一,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第二,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第三,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无独有偶,早在2017年8月15日。腾讯副总裁丁珂就针对“华为腾讯流量之争”实践表示,针对微信群里危害到国家安全的言论,腾讯有能力做这个工作,但腾讯没有这个企图,“我们的价值导向是绝对不去涉及到用户相互之间的聊天内容”。“有能力是一回事儿,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就是用户至上,它一定是有边界的,用户的隐私是一定不能碰的,当然它有一些统计意义,是要经过技术的脱敏去处理的。”
对于腾讯这两次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发声,小编相信腾讯确实没有理由去窃取、窥视、储存微信聊天记录,毕竟一旦发现,对腾讯这样的企业,其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腾讯也不会选择去铤而走险。
另外,对于丁珂“它有一些统计意义,是要经过技术的脱敏去处理的”的说法,我理解的是微信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数据统计。因此小编对于“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的说法持保留意见。毕竟很多用户提出的“微信qq会抓取关键字用作以推送广告等商业用途”的现象确实也是存在的。
如今,用户数据的价值越来越被企业所发掘,腾讯这样的社交媒体公司也需要通过用户数据来追踪用户习惯,用以精准营销。然而,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用户还是属于腾讯,便是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