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蓝色越野车

2017款百万帝豪车身是什么色?

根据沃尔沃汽车的网站,浙江吉利的瑞典子公司持有沃尔沃汽车99%的股份,在沃尔沃上市上吉利拥有完全的话语权。所以沃尔沃的上市由吉利决定,那么如果真的上市,对吉利来说一定是有利的。

自吉利从福特手中以25亿美金接手沃尔沃汽车已有八年之久,经吉利之手,沃尔沃已经从当初的债务累累发展到现在,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在豪华车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而按照最近传出的消息,沃尔沃IPO估值达到了16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约为吉利收购时的十倍。

沃尔沃上市注定会让吉利拥有的沃尔沃股权被稀释,但上市无论对吉利还是对沃尔沃都有利。

1. 沃尔沃2017年营收相比2016上涨了27%,利润率也在稳定上升,沃尔沃已经有了令人满意的业绩,但上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沃尔沃每年都会使用大量资金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融资有助于沃尔沃更好地分配资源,并扩展其原本不完整的产品线。

2. 吉利从传统车企进军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与比亚迪等公司在此领域进行竞争,势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并购,沃尔沃的上市有助于缓解吉利在沃尔沃身上投入的资金压力。

3. 沃尔沃上市后由于业绩与股价挂钩,市场会促进沃尔沃进一步发展。

2017款百万帝豪车身是什么色?

在2010年的时候,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了具有严重财务危机的Volvo,对其大量的资金注入帮助沃尔沃得以喘息,到现在的满血复活。所以吉利相当于沃尔沃的再造父母。现在种种迹象都表明着沃尔沃上市的强烈意图,表面上看,沃尔沃中的吉利百分之百的控股被稀释了,也许会不再成为沃尔沃的唯一老大哥,但是沃尔沃的最终上市还是要经过控股100%的吉利的点头同意,所以现在全权控股的吉利,在沃尔沃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是有绝对的话语权。

如果沃尔沃重新上市了,吉利能够在控股的情况下转让出部分股权而获得资金,这些资金也能被吉利用来投入自己的现金流中,扩大生产规模,也是一件好事。想起当年吉利在危难之中向沃尔沃伸出援手,向其注入大量的资金帮助沃尔沃恢复生机,现在作为乘用车部门的沃尔沃要上市,不免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沃尔沃翅膀硬了就要不顾以往情面,飞走了呢?其实纵观全局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自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吉利品牌的提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就比如曾经像蓝色“阿迪达斯”的吉利标,被现在的蓝色盾形logo取代,后来设计的吉利帝豪,帝豪GS、帝豪GL等等,看上去都显得更加上档次,其工艺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大都受到了沃尔沃的积极影响。更何况现在吉利沃尔沃联合推出的领克,这些代表吉利和沃尔沃会有更好的未来,无论以什么方式相处。

所以最起码现在看来,沃尔沃的上市对吉利并没有什么大的坏的影响,就算股权被稀释,但是沃尔沃上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究竟如何,还是等沃尔沃真正上市之后见分晓。

昔日战友分道扬镳,21亿元官司背后,吉利与威马的斗争

《商战风云》

## 引言

商场如战场,商战永无休止。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吉利与威马这场商业纠纷案的庭审,一个昔日的战友反目为仇的故事。一场21亿人民币的天价官司揭开序幕,吉利和威马的纷争成为商业世界的焦点。

## 草根车企到行业巨蟒

### 吉利的创业历程

李书福的创业经历是一段辉煌的历程,从拍照片、金属回收,到冰箱配件厂和摩托车产业,每一步都是一次奋斗的足迹。

吉利的初创时期,面对民营汽车行业的重重难题,他们努力获得第一张许可证,为公司的发展铺平道路。最终,吉利敢于豪赌,成功收购沃尔沃,实现了华丽的转型。

## 沈晖的加入与沃尔沃并购

### 沈晖的背景和加入吉利

沈晖,曾担任菲亚特中国区总裁,在吉利的战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如同一场异想天开的赌局。沈晖以全球筹备负责人的身份,成功将沃尔沃在中国引入,成为一次成功的国际并购。

## 两位创业者的矛盾与分歧

### 沈晖的压力和痛苦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沈晖的压力和痛苦。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成本差异使他倍感压力。管理团队的更替和沈晖的辞职,揭示了两位创业者之间师徒关系的裂痕。李书福对沈晖的逐渐疏远,让人惋惜。

## 沈晖的新梦想与威马的诞生

### 沈晖的留学背景和菲亚特经历

沈晖的留学背景和在菲亚特的经历为他在吉利的角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他的加入对吉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沈晖最终在哈佛的启发下,决定追逐自己的新梦想,于是威马应运而生。

## 新旧势力的交锋与市场格局

### 2015年:新能源汽车兴起,创业公司涌现

2015年,新能源汽车兴起,一批创业公司开始涌现。吉利宣布“蓝色吉利行动”,高调转型新能源,为市场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威马自建工厂,严控品质,成功融资,迅速崛起。新旧势力的交锋,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开端。

## 现实的对决:威马EX5引发的官司

### 威马量产的第一辆车:EX5

威马量产的第一辆车EX5,成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21亿人民币的天价官司也随之而来,吉利对威马提出了指控,纠葛不断。商业战场上,双方的对决愈发激烈。

## 结语

商业战场的未来充满变数。吉利与威马的争斗历程,是商业世界中一段令人瞩目的篇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向令人期待,而在商业竞争中,胜者与败者之间的差距将更加明显。

安聪慧五项承诺,没能挽回“蓝色吉利行动”的败局,谁的责任?

车评观察 《车评社》第386期:(一)吉利为何干不好新能源汽车?

前言:不得不承认,蓝色吉利行动还是失败了。

还记得5年前,吉利汽车雄心勃勃发布的“蓝色吉利行动”吗?彼时的李书福坚信,五年后的吉利肯定会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彻底转型。

而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更是在当时的战略发布会上唾沫星子乱飞,坚定地讲述了“蓝色吉利行动”的核心内容,最重要的是还给出了五项要实现的承诺。

这里要画个重点,五项承诺分别为:

1、率先承诺提前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第四阶段企业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

2、实现消费者用传统汽车的购车成本购买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梦想;

3、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4、在氢燃料及金属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5、实现新能源技术,智能化、轻量化技术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对此,安聪慧还进一步表示:“蓝色吉利行动”吹响了吉利在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打造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号角。

而五年后再来看,这口号“吹”的确实震天响,执行的结果来看却是一地鸡毛。

五项承诺,变“空头支票”

据车评社了解,吉利新能源在上半年的总计销量为18020台,仅占上半年总销量的3.4%。

而号称是“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的新能源汽车"几何"仅卖了1165辆,较去年同比大降72%,整个新能源及电气化车销量同比大降49%,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尴尬的数据不完全是外部市场行为,而是被吉利自家的“曹操专车”等网约车平台和渠道内部消化而来。

为什么会这么差?

其实,从市场来看,吉利新能源车型的存在感很低,别说和比亚迪比,销量也早已被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超越。

有人会说,今年比较特殊,各个行业都不太乐观,所以吉利新能源表现差。

为了睡说服你,咱们把时间线拉长。

再从吉利发布的2019年销量数据来看,其全年销售汽车超过136万辆,位居中国品牌销量第一,但我们要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11.3万辆,占比不足10%。

不论从哪看,这个数据都很尬。

事实上,吉利在发布“蓝色吉利行动”之后的两年里,自家产的新能源汽车并无大作为。

比如,在2016-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暴涨,而吉利却只推出了帝豪EV、帝豪PHEV两款产品;而在小微型车称霸电动汽车市场时,吉利主打的却是主流家轿车型。

2016年7月,吉利还减持了知豆与康迪的股份,彼时知豆和康迪的小型电动车卖得火热,抛弃这两家企业,无异于抛弃了新能源车市场。

果不其然,2017年吉利新能源车销量仅为2.5万辆,被竞争对手比亚迪和北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2018年,是吉利的关键一年,也被吉利认为是新能源元年,除了低端车型远景系外,帝豪、博瑞、领克车系都有新能源产品上市。

可即便如此,销量暴涨的还是更加耗能的SUV车型。从2018年销量来看,博越、远景、领克等SUV及“跨界”车型销量高达85.4万辆,同比增长34%。

而新能源车只售出6.7万辆,占比4.47%,就算占比达到5%,距90%这个目标还是太过遥远。

可以说,“蓝色吉利行动”从那时起,就已经沦为业界笑柄。

车型少,定位乱?

那么有人问了,如此不堪的销量是因为车型少?定位乱造成的吗?

其实,在吉利新能源汽车的成立之初并不成熟,如此定制新能源汽车战略有点“大跃进”的意思。

比如,在2015年推出帝豪EV车型,市场销量不佳。而在沉寂两年后,2018年帝豪GSe上市,但是市场反响很是一般,因为两款车型均为"油改电"车型。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吉利近年来着力打造纯电动汽车,但是受制于传统车企限制,其宣传的几何A也不是一个从头打造的全新纯电平台。

不过吉利并没气馁,在推出几何之后,又打出了“极星、枫叶、还有未来的smart”等多张牌,如果再加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和伦敦电动汽车,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在面对新能源大趋势时,吉利不能错过,也不想错过。

但事实是,吉利众多的新能源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不强,似乎又出现了历史上相似的一面,与曾经的英伦、帝豪、全球鹰尴尬场景如出一辙。

归根结底,吉利汽车并没有出过爆款新能源车,“多生孩子好打架”行不通,所有品牌的新能源加在一起,不及他人一款新能源品牌。

即便是吉利迅速又推出了几何C、极星也动作不断。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处处"慢半拍"的吉利,正错过了一个个风口,而现在汽车产业转向纯电动化,吉利的市场如何保住也是个问题。

战略失误,谁的责任?

面对新能源战略的失利,或许吉利内部更加人心惶惶。

此前,有关吉利汽车被称变相裁员话题发酵,甚至还传出了吉利“变相裁员”的丑闻。

网传多位人士透露,吉利汽车将原有2521业绩考核机制升级为2422,其中有20%员工将被评为C级,认定能力不胜任岗位,或派驻一线或进行无意义的培训,有称之为“蓝海计划”,而实际确实为了裁员巧立名目。

此外,吉利新能源“一哥”郑状被吉利高层“下课”,而由刘智丰接棒,他能否继续支撑起这个“梦”还有待观察。

今天不早了,明天,我们继续聊聊吉利新能源的“人事”变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蓝色越野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