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吉利学院未来发展不只为吉利自身提供人才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 张雨瑄
2021年6月13日,在重庆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论坛上做了题为《打基础 练内功 抓住机遇 构建新格局》的主题发言,同时在接受主持人专访的时候,提到了吉利学院的建设初衷和未来发展。
尽管吉利学院建设的初衷是为吉利造汽车提供人才支持,但是发展到现在,吉利学院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吉利自身培养人才,已经发展到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才支持。“人才是一个国家竞争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的最基本要素,吉利高等教育是吉利人才成长培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李书福在访谈中提到,在当前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吉利的教育如何去适应眼前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需要学校总结过去将近20年在产学研结合得比较理想经验,最终在未来达成既为汽车行业提供人才支持,也为中国其他各个行业提供人才的支持。“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探索与发展。”
图片来源:吉利学院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2023儿童科学教育学术论坛在吉利学院举行
12月16日,由吉利学院、成都东部新区管理委员会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3儿童科学教育学术论坛”举行,13位教育专家齐聚吉利学院,共同探讨儿童科学教育话题。论坛由吉利学院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发起,得到了四川华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吸引到来自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的150多名同行齐聚,跨界对话,共同交流。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激发儿童创造力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吉利学院副校长马常松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儿童科学教育学术论坛举办为契机,把科学教育研究与新时代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儿童科学探索的原动力,聚焦于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着力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不断深化对科学教育领域知识的理解,促进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催生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林长春提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化,做好科学教育,培育科技人才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博士曹培杰阐述了数字时代科学教育应以培养创造力为引领,科学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教学技术研究专员林宇强调,科学教育以身边的问题作为引导,在使学生获得有趣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学习知识、技术、科研方法,培养在知识不完备的条件下学生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抗逆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杨秀杰从家庭教养的角度,提出培养儿童思维与创造力的方法。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新阅读》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凤鸣以“新时代科学教育的科学方法”为主题,提出一定要深入理解教育部科学教育新课标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馆配目录,理解国家科技型人才培养需要与要求,立足本土,创立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新方法,为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成都高新区社事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督学吴克勤、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副主任李兆端分别分享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如何对接数字化”以及“厚待创造力,做好科学教育”的房山经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邵发仙、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樊敏则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从创建“思维型课堂互动模型”到“新时代科学教育研究热点分析”展开讲述;原新东方教育副总裁、创建科学教育新品牌一盒趣奇创始人谢琴、四川华西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友国、主任龚远钊,分别介绍了科学教育机构、研学基地发挥开发、实践优势和资源,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闭幕仪式上,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边保旗简要介绍了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科技产业优势和理工为主的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幼儿早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训练、中小学科学教育路径与方法、汽车主题的科学教育课程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依托吉利学院省级国产智能汽车科普教育基地、沃尔沃汽车体验中心、领克汽车制造基地开展科学特色研学活动组织与实践。(陈芳芳)
2023脑科学与智能汽车人因工程学术论坛在吉利学院召开
脑科学+人工智能会有哪些突破?脑科学能为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如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转型背景下脑科学研究与智能汽车技术融合发展?
12月9日,由吉利学院脑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23脑科学与智能汽车人因工程学术论坛”在吉利学院隆重举行,论坛指导单位为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本次论坛主题为“探究人脑奥秘,助力未来出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焦汽车设计、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以及数字化时代心理学及脑科学技术应用等热点、焦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共话脑科学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前沿研究和产业发展未来走向。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吉利汽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脑科学作为重要的前沿技术领域,对人类健康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张亮围绕智能车机界面的心理学实践研究中的“变”与“不变”,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机关系已经从机器中心、人类中心,转变到人机协作时代,人与机器从互动关系已经转变为合作队友。人的认知规律、能力边界及基本心理需求永远不变,但人机交互界面和交互角色在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一定是指向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
吉利汽车研究院胡伟龙部长强调,随着技术发展,智能驾驶涉及的广度、深度正在急速扩大中,从传统的汽车电子领域,逐渐扩展到计算机、电子电器、人工智能、精密仪器、智能交通、心理学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吉利汽车正在整合多方面的力量,致力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以及智能汽车的全方位开发创新。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郭钢教授认为,由各类智能网联汽车参与方(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厂、软硬件供应商、科技公司、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基础设施运营商、车联网大数据运营商、开发者联盟等)组成的,以人工智能、车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驱动,以满足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第三生活空间”和“第三智能终端”的需求为目标,具有元素高度互联、开放合作、相互制约特点的崭新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可以称之为新汽车、新生态。脑认知在驾驶分心、驾驶疲劳、驾驶情绪的识别与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警吁研究员则以“是不是智能产品一定能给人带来好的体验?”、“心理学工作者能做什么?”两个问题切入,阐述了不良设计可能造成很多问题,低监控引起的情景意识丧失是人——智能交互的本质性问题,机器意图的有效表达仍然存在挑战,最可怕的不是机器失效,而是人失去控制。而心理学可以通过建立可计算模型,帮助设计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产品,找到自然高效的方法维持人的情景意识,找到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表达方式,增强人机互理解,设计可以用非智能方式帮人完成任务的方法。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张丹副教授分享了“基于前额单通道脑电的心流神经表征”,探讨了心流体验在多任务中不同时间进程的神经震荡活动;四川师范大学刘强、靳宇倡教授分享了视觉工作记忆系统中不同存储态具有独立的存储资源的相关研究和阶段性成果及数字化时代心理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方向;空军军医大学谢康宁副教授介绍了驾驶员走神智能提醒技术及装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杨家忠教授分享了驾驶舱惊吓惊奇的研究;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张艺竞博士介绍了基于多模态神经生理指标识别乘员工作负荷的自适应交互系统。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革命性的转型,新能源与人工智能技术为转型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智能汽车时代人的因素更受关注。未来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景,汽车行业的变革或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健康、环保、美观的智能汽车。这就要求汽车设计更加关注人的需求、感受、体验, 而脑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测量、评价、传达、互动、人机合作提供可能。论坛精彩纷呈,不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吉利学院副校长王桂琴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了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科技优势,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布局学科专业,探索深度产教融合和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眼于未来出行生态培养应用型复合性创新人才的做法和经验。
吉利汽车研究院人才经营总监王博敏表示,脑科学与智能汽车的结合将为汽车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希望以论坛为契机,与学术界、产业界深度合作,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为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