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旗下曹操出行拟赴港IPO:去年营收增四成,毛利率转正
曹操出行 IC 资料图
在如祺、嘀嗒之后,又一家出行平台拟赴港上市。
4月29日晚间,共享出行平台CaoCao Inc. (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下称“曹操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广发融资(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曹操出行于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成立,总部位于苏州。其服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及其他。
以网约车形式提供的出行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总交易价值(GTV)计算,曹操出行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直位列中国前三大网约车平台。
2023年收入增长四成,毛利率转正至5.8%
虽然仍在亏损中,曹操出行的营收明显提升,亏损也在收窄。
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年度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毛利在去年实现转正。2021年到2023年的毛利分别为-17.47亿、-3.39亿、6.15亿;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24.4%、-4.4%、5.8%。
针对去年的业绩提升,曹操出行方面表示,2023年,在订单量大幅上涨和车辆销售收入增长的双重推动下,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39.8%,毛利率提升至5.8%。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录得5%的经调整息税前利润率。
招股书介绍,通过改变出行服务的成本结构,曹操出行系统性地提高了单位经济效益,探索出清晰的盈利路径。2022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已将总用户获取成本占GTV(总交易价值)的百分比,从22.1%降低至18.1%,出行服务AOV(客单价)保持稳定的同时,用户获取效率大幅提高。
就具体业务来看,该公司2021年开始部署定制车和车服解决方案,随后在2022年开始部署定制车以提供专车服务,并于2023年为惠选服务部署更多定制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在24个城市运营一支约3.1万辆车的定制车车队。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这是中国同行业最大的定制车车队。
背靠吉利,B轮投前估值170亿元
招股书介绍,2017年到2021年间,曹操出行共进行了三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约为28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前估值为170亿元。
IPO前,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曹操出行股份的83.9%,为控股股东;相城相行创投持股为7.4%,三川基金持股为4.3%,农银投资(苏州)持股为1.6%;天堂硅谷天晟持股为1.3%;隆启星路持股为0.7%;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东吴创新持股为0.5%;桐乡乌镇壹号基金持股为0.3%。
其中,Ugo Investment Limited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全资持有。
背靠吉利,曹操汽车在定制车开发业务上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招股书介绍,与吉利汽车集团战略合作,曹操出行在开发定制车上拥有独特话语权,这为打造中国首个专注于共享出行的汽车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曹操出行深度参与车辆的设计过程,此外还参与车辆的部署、定价、销售、营运及服务,实现对定制车全生命周期的掌控,从而优化车辆TCO(车辆的持有和使用成本)。
通过部署定制车及提供全面车服解决方案,曹操出行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受益于吉利汽车集团庞大的规模经济及强大的供应链谈判能力,定制车的部署可实现高成本效益。
目前,该公司运营了两款定制车枫叶80V及曹操6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枫叶80V及曹操60的估测TCO分别为每公里人民币0.53元及人民币0.47元。与具有电池更换功能的典型纯电动车相比,曹操出行的定制车TCO分别减少了32%至40%。
招股书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2023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7.5亿万元,同比增长8.9%。
曹操出行在招股书中预测,中国出行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达到8.1万亿元,并在2028年增长至1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其中,共享出行在所有出行方式中的预期增长最快。
吉利“团战”共享出行市场:曹操汽车首款车型亮相,后续将向行业开放销售
每经记者:孙桐桐 每经编辑:裴健如
3月29日,曹操出行推出的共享出行定制车品牌曹操汽车,发布了首款面向B端市场车型——曹操60。据悉,曹操60续航里程为415公里,可以实现60秒极速换电。
根据官方资料,曹操汽车是专为共享出行市场推出的造车品牌,整合了吉利的产业基础和智造优势,及曹操出行服务1.5亿用户的共享出行实践优势。
曹操出行CEO龚昕表示,曹操60将在曹操出行平台上先行投放使用,后续也将向行业伙伴开放销售。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实际上,近年来,吉利在共享出行领域动作不断。2015年,吉利就成立曹操专车,进入共享出行领域。2019年,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曹操专车更名为曹操出行。2019年12月,吉利又与梅赛德斯-奔驰合资推出出行品牌耀出行,主打高端专车市场。就在3月29日,耀出行宣布,将战略布局从高品质出行服务转变为礼宾出行服务。
“出行服务只是我们的起点,在过去12个月,我们试运行了公务机服务。今年,我们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正式进入公务机的运营市场。下一步我们还会围绕着礼宾服务的核心战略,去拓展服务产品,延伸价值链。”耀出行CEO杨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曹操出行和耀出行有所区隔,吉利旗下LEVC(伦敦电动汽车)在去年10月发布了全新出行科技品牌——礼帽出行,只运营LEVC TX5一款车型,主攻定制化出行市场,采用“一个平台、一款车型、一套服务标准”的经营模式。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业内分析认为,旗下多个出行平台的发展,推动着吉利从汽车制造商向汽车服务商转变,吉利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布局也趋于完善,能够实现从日常出行到高端商务出行再到定制化出行的全覆盖。此外,吉利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发力,也将对吉利汽车销量及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公开数据,2017~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从2010亿元增长至22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021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为2344亿元,同比增长3%,2022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达到2436亿元。
从用户人数来看,2017~2020年,我国共享出行用户数量从4.5亿人增长至5.9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022年我国共享出行用户数量增长至6.1亿人。
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在此领域进行布局。除吉利外,上汽集团推出了享道出行,广汽集团推出了如祺出行,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则联手打造了T3出行平台。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不过,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目前出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国共有30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此外,来自第三方聚合平台的竞争也不容小觑,例如高德地图、百度打车、美团打车等。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收到的今年1月份订单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即聚合平台)完成1.46亿单,占比达到约25%。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旗下各大出行品牌能否形成“团战”优势,仍有不小的悬念。
每日经济新闻
吉利李书福“逐梦”共享生态,曹操出行赴港IPO紧抓救命稻草?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汽车狂人”李书福又开始冲刺第10家上市公司。
近期,共享出行平台CaoCao Inc.(以下简称:曹操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广发融资(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截至目前,李书福已手握9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刚于2024年挂牌上市。2024年2月,路特斯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年度首家在海外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车企;随后极氪于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创下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快IPO纪录。
也就是说,若曹操出行IPO进程顺利,李书福最快将于2024年末攒齐10家上市公司。
吉利系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于上市?李书福的野心是什么?而本次IPO主体曹操出行又在其中作为怎样的重要一环?
吉利系IPO大收割翻阅曹操出行的招股说明书,“吉利”一词被提及数百次,曹操出行的故事也要从吉利说起。
2014年,吉利汽车长达十年的营利双增戛然而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34%,净利润同比下降46.28%。
也正是这时,吉利集团将目光投向发展浪潮渐起的新能源领域。在李书福的认知中,布局新能源并非单纯卖车,而是构造一个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
曹操出行创始人刘金良曾预判,汽车业的未来是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传统汽车制造商做出行服务成为必然选择。“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从拥有权向使用权转换,共享出行便成为趋势。”
时间来到2015年,中国网约车行业迎来重要节点,网约车行业开始步入更加合规化、合法化的行业生态。
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稳坐中国出行市场主导地位。2015年,滴滴订单突破14.3亿,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对网络专车平台支持率高达86.7%。
也是在这个时候,吉利孵化出曹操出行。2015年5月,曹操出行正式成立,以国内第一家新能源网约车平台的身份,杀进这条尚且混沌但充满机遇的赛道。
对于孵化曹操出行,李书福曾表示:希望以曹操专车平台为起点,结合车载人工智能,优化智能网络空间,加快推进变革,把吉利控股集团从汽车制造商向交通运输服务商、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型。
作为吉利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一块试验田,在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下,曹操出行想要撬出一个缺口实属不易。
为迅速提升订单规模,曹操出行选择与各种聚合平台合作,以此提高网约车平台用户获取效率及品牌知名度。
曹操出行在招股书中提到,近年来,网约车平台对高德、美团、百度地图等聚合平台的倚重持续升高。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来自聚合平台订单的GTV由39亿元增至89亿元,占总GTV比重由43.8%增至73.2%。
在此期间,曹操出行营收规模增长迅速。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按总交易额来算,自2021年起,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
只是,随着对聚合平台依赖的加剧,曹操出行向聚合平台所支付的佣金也不断升高,由2021年的2.7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67亿元。
最主要的是,通过第三方聚合平台提交订单的用户,比起出行品牌更关心价格,且这一部分用户资源属于第三方聚合平台,较难提高曹操出行用户粘度,制约其定价模式。
有分析指出,如今聚合平台入驻的网约车品牌较多、竞争激烈,且这些平台大多情况下通过打价格战来竞价乘客。在此环境下,曹操出行作为其中一员,自然避免不了“价格内卷”。
对此,曹操出行也列出相关风险提示:我们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
网约车讲出新故事?事实上,网约车行业在经过初期的野蛮生长后,如今正面临着增长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市场增速放缓,用户规模趋于饱和。另一方面,行业内以滴滴为主的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新进入者难以撼动现有壁垒。
在中国网约车排行中,曹操出行虽位列第三,但与榜首滴滴相比,仅是零头。
结合曹操出行招股书数据,2023年以GTV(总交易价值)计算,中国前五大网约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为90.6%。其中,滴滴市占率达到75.5%,而曹操出行仅4.79%。
以2023年营收规模来看,滴滴出行在中国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750.34亿元,是曹操出行规模的16倍。
猛虎口中夺食的曹操出行,总要拿出些新故事来讲讲才行。
不同于行业常见的C2C模式,曹操出行主打的是“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模式。2022年,曹操出行开始部署定制车以提供专车服务,背后是吉利集团汽车产业链的支撑。
截至2023年末,曹操出行已在24个城市部署了约3.1万辆定制车的车队,定制车比重已占曹操出行运营车队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长22.1个百分点至50.7%。
在定制车领域,曹操出行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度参与到车辆的设计、部署、定价、销售、营运及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把控可以减少更多同行可能无法避免的成本
在招股书中,曹操出行提及一概念,即TCO(总持有成本),包括初始购买成本、租赁成本、能源补给成本及车服成本。
具体而言,曹操出行借助吉利造车+换电+维修等全套体系,有效减少TCO。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的目前运营的定制车型包括枫叶80V、曹操60,两款汽车较同行具有换电功能的典型可比纯电动汽车的TCO可减少30-40%。
对于定制车的未来规划,曹操出行CEO龚昕曾透露,曹操60上市后将在曹操出行平台先行投放使用,但同时它也面向整个B端出行市场,甚至司机个人销售。除了在曹操出行平台上投入使用之外,还会开放给其他平台使用。
可见,曹操出行所做的并非是简单信息交互的共享经济,这背后或有更大野心。除造车、卖车外,曹操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涉猎。
2020年,曹操出行宣布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元戎启行展开合作,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研发。2022年,与小马智行的合作,加速了曹操出行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同年,曹操出行宣布与吉利汽车创新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展开合作。
在本次曹操出行IPO募资项目中,便有一项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曹操出行透露,公司正在推广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并计划与吉利集团合作,未来部署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公司也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无人出租车计划。
不过,曹操出行这份“野望”距离成为现实还需一些时间,目前相关部署的具体的投入规模以及技术进展都未进一步披露。
2023年,曹操出行的出行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依旧高达96.6%,车辆租赁、销售等其他业务占比不足5%。
资本能否被打动?野心不小,压力更大。
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销售成本分别为89.00亿元、79.70亿元、100.52亿元,其中2021、2022年的数据高于当年营收,2023年占营收比例约94.23%。
数据显示,曹操出行销售成本8成左右来自于出行服务司机收入及补贴,这部分成本分别为72.00亿元、62.85亿元、81.46亿元。
曹操出行提到,“为保持在若干市场的竞争力,并缔造网络规模和流动性,我们有时下调车费或服务费,而提供大额司机和乘客优惠。我们可能按需要继续无限期提供这些大额折扣和优惠。这些做法可能对我们的财务表现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曹操出行的定制车模式,长远角度有利于降低成本,但短期内的巨大投入也持续加重公司的财务负担。
招股书中提到,自2020年起,曹操出行一直向吉利生态圈的公司采购新能源汽车。据已披露数据,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就采购汽车(包括定制车)向吉利控股集团及相关公司支付的购买金额分别为2.56亿元、13.23亿元、17.70亿元。
高昂支出,让曹操出行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净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期间累计亏损70.58亿元。虽然2023年毛利率实现了5.8%的转正,但盈利之路依旧漫长。
在此背景下,近几年资本对网约车赛道热情减弱,对想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输血”的曹操出行而言无外乎雪上加霜。
据相关统计,2022年网约车行业的融资总额仅为175亿元,与前几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2023年截止到11月,网约车行业融资仅为48亿元。
以曹操出行举例,成立9年间共经历3轮融资,累计金额近30亿元,最后一次18亿元的B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8月,距今已近3年时间。
无奈之下,曹操出行也只能通过借款来支撑运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的短期部分,分别为23.90亿元、34.72亿元、51.77亿元;长期债务的非流动部分分别为14.00亿元、21.07亿元、23.53亿元。
招股书中特别指出,公司有3笔银行借款将于2024年11月、2024年12月和2025年4月到期。基于披露的借款金额、期限和固定年利率粗略推算,曹操出行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共计7.25亿元。而截至2023年底,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为5.83亿元。
可见,在入不敷出的亏损状况下,对亟需补流回血的曹操出行而言,上市显然成为如今的“救命稻草”。
需要注意的是,除滴滴外,嘀嗒出行、如祺出行、曹操出行等其他玩家先后希冀登陆港交所,但至今尚跑出“网约车第一股”。
对于曹操出行而言,肩负的是吉利在新能源领域大杀四方的野心。而在目前一超多强的格局下,“新故事”能否打动资本市场尚且打个问号。
总的来说,网约车行业新一轮洗牌期即将到来,谁率先拿下“稻草”救命则成为活下来的关键一环。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