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总体跟随

有人说车市寒冬里只有吉利、比亚迪、长城成功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这三个品牌,产品结构合理,同时又响应政策布局了新能源车。

为什么比亚迪不学吉利一样收购合并其他公司?

成功了?谁告诉你的?吉利资金断裂。压货三四个月,长城销量比往年都少,比亚迪一样。

哪成功了?

吉利和培黎哪个好一些?

吉利,办学资金雄厚,硬件牛

各位大神,请问吉利远景X6能用手机启动吗?

可以用的不过是只有最高配的支持远程启动。还需要下下载一个吉利Gnetlink这个APP。

吉利循迹“一带一路”:左手全球化播种,右手本土化扎根

在其他国内车企的“大航海时代”刚刚扬帆之时,吉利已在全球化的深水区中破浪前行许久。

以马来西亚市场为代表,吉利今年的全球化攻势尤为凌厉:从5月吉利战略支持的宝腾汽车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X90,到9月吉利与奔驰合资的smart与宝腾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再到10月吉利与DRB-HICOM集团签署主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马来西亚AHTV项目……。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句话通常用来赞誉一部构思精巧的书,但也可以用来描述一家战略眼光长远的企业。

作为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国内车企之一,吉利在马来西亚乃至在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布局的成功铺开,都绝非偶然,背后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这家企业对机遇的洞察。

今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满十周年。这一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倡议,就是吉利全球化发展所依托的关键机遇之“线”。

全球化顶级姿势是本土化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古丝绸之路卖出的是“老三样”,即丝绸、茶叶、瓷器。如今,“一带一路”新鲜供给的是两类“新三样”,其中包括电动载人汽车。在此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机遇之下,中国车企成为响应号召最积极的群体之一。

如果要在中国车企中要评出态度最积极、水平最高的一家,吉利毫无疑问将是呼声极高的一位候选人。

市场层面,吉利汽车的产品覆盖欧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技术层面,吉利控股与雷诺合资,将整合雷诺的内燃机、变速器等业务。资本层面,吉利已战略投资了德国豪华车企奔驰、传奇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等。

无论哪个维度的全球化,根本依托都是吉利强大的技术实力。十年来,吉利累计研发投入近2000亿人民币,在全球有三万余名研发工程师,并设有全球研发和造型中心,在汽车安全、绿色发展、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技术领域做了大量投入和探索。

面向未来,谈到全球化绕不过电动化。电动化是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方向,是任何一家中国车企推进全球化的必修课。在电动化领域,吉利不仅推出了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极氪,还有新奢智能纯电品牌smart,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银河系列,电动化转型后的路特斯等,均获得了市场广泛好评。吉利已在纯电、混动、换电、绿色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步伐。2022年吉利控股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4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近30%。今年前9个月,吉利新能源车销量超6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33.4 %。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已在市场业绩中得到充分展现。

全球项目的数量足够多、手笔足够大,这是外界对吉利全球化发展水平的第一印象。但吉利高水平的全球化,靠的并不仅仅是热情。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中国车企在全球不吝惜钱的企业并不少,但大量项目最终只沦为“交学费”的惨痛经历。因为,全球化既可能成为支撑企业腾飞的“金矿”,也可能成为拖累企业发展的“泥潭”。

吉利的成功,依靠的是“全球化+本土化”。如同吉利方面此前的表态,既要坚持全球化,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全球网络、服务全球市场、对接全球资本,又要做好本土化,抓住本土化市场机遇,做好技术产品、服务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

全球化与本土化,既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相支撑,彼此交融,也可以将本土化视为全球化的“顶级姿势”。

为什么说本土化是“顶级姿势”?站在宏观视野下,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做到走进去、走上去。其中,走出去对应的“硬联通”相对容易,走进去、走上去对应的“软联通”“心联通”,难度很大。

实现“软联通”“心联通”,不能秉持“外来户”心态,想着“吃独食”,必须充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耕本土化,这一点在汽车产业尤为关键。

汽车产业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足以成为牵动国民经济大局的关键产业。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只有深度融入不同国家地区的汽车产业体系,为当地产业发展做贡献,实现双方合作共赢,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以及获得与此而来的长久利益。

中国车企出海的宝腾范本

在吉利全球化发展诸多成果中,从低谷走向复兴的宝腾汽车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堪称一个极具示范意义的成功样本。

宝腾汽车建立于1983年,是马来西亚的“国宝级”汽车品牌。在吉利控股集团入股前,宝腾连续9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16亿令吉特。

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DRB-HICOM集团旗下宝腾汽车49.9%股份,作为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全面主导管理宝腾。双方制定了宝腾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品牌,并在十年内进入东盟前三大品牌行列的共同目标,宝腾的命运由此迎来转折。

目前,单一产品输出仍是中国车企出海的主要路径,少数车企实现了在海外建厂、开直营店,本地化水平普遍不高。

吉利对宝腾的支持,打造了一个中国车企深度赋能国外品牌的全球化新模式。在宝腾复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吉利在技术、产品、产能等全产业链资源的输出。

产品上,吉利战略输入了宝腾X70、X50、X90等多款SUV车型。产能上,宝腾丹绒马林工厂通过新车型导入进行扩建,同时全新建设发动机工厂。渠道上,宝腾经销网络遍布全球15个市场,包括东南亚各国、巴基斯坦,南非及中东等地区。

在吉利全产业链资源的支持下,宝腾汽车销量从2018年6.47万辆增至2022年14.14万辆,市占率翻番,出口销量从2018年1388 辆增至2022年 5409 辆。今年1-10月,宝腾汽车累计销量达129604台(含出口),同比增长12.3%。

与销量同步提升的还有收入。宝腾汽车2019 年扭亏为盈,营业收入由2018年338 亿马币增至2022 年939 亿马币,实现四年时间翻三倍。

今年,宝腾成立40周年,推出首款新能源产品,正式开启新年源转型之路。根据规划,未来,吉利将助力宝腾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宝腾年销量将达3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25%;到2035年实现年销量50万辆规模、新能源渗透率50%。

吉利主导运营下的宝腾,打造了中马两国优秀企业务实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典范。宝腾的复兴,让吉利与DRB-HICOM在马来西亚形成了合作共赢、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为双方继续深化合作、挖掘新机遇奠定了深厚基础。

新机遇来自于哪?政策层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今年6月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市场层面,东盟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型,当地电动汽车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如今,马来西亚正在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其中马来西亚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简称“AHTV”) 是马来西亚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对马来西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意义重大。

今年10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亲自见证吉利控股集团与DRB-HICOM集团签署主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马来西亚AHTV项目。AHTV项目是吉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投资,共同建设马来西亚国际科技园区,打造中马经贸合作标志工程。

根据规划,吉利将从产、学、研、城四大维度,聚焦汽车研发、制造、测试和零部件等产业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携手DRB-HICOM共助 AHTV成为东盟新能源和新技术研发制造高地。

毫无疑问,宝腾汽车的转型发展是中马两国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的典范,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生根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链条价值输出的成功探索。

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之下,吉利不仅成为成果最丰硕的国内车企之一,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多重示范效应: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应积极深耕本地化,以全球化促进本地化,以本地化支撑全球化;无论国家之间还是中外车企之间,都可以实现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础之上的共赢;中国车企在海外要勇于抓住来自当地的各种机遇,无论是政策的,还是市场的。

吉利李书福再放大招!极氪上市,市值一夜暴涨500亿

李书福又出“王炸”!

5月10日,极氪以“ZK”为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此时距离极氪品牌发布仅过去3年25天。

极氪一开盘,股价飙升至28.26美元,市值超过500亿。

作为吉利旗下新能源车“极氪”,成立仅3年,就迈入纽交所大门,跑赢一众新能源大哥。

“极氪”在众多的新能源车中并不算特别。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极氪却创造了“史上最快IPO”的纪录。

3年间,极氪背靠吉利这棵巨树,在其荫蔽下肆意生长,尽情烧钱,打下了一片壮丽山河。

出道即巅峰的极氪,让吉利再次伟大

十年前,中国新能源市场风起云涌。仅在2014至2015一年内,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就增长了238%,位列全球第一。

彼时新势力纷纷抬头,誓要驱散中国汽车制造业头顶上的阴霾,让国人不再仰望海外的月光。

在这样的背景下,渴望逆袭的吉利再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汽车行业将迎来大变局,此时再不“上车”,不仅会错失发展机遇,更有可能被市场淘汰,成为历史尘埃。

因此2015年,吉利强势入局,发布“蓝色吉利计划”,计划在2020年拿下新能源汽车九成以上的销量。

诚然,吉利家底雄厚,实力不凡,但是面对全新领域,还是会感到无所适从。

发布计划当年,吉利卖了4.9万辆新能源车。不过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油车产业仍是台柱,所以吉利花在新能源业务上的精力很有限,最后成绩也不够理想。

为了稳坐江山,扩充版图,吉利决定培养出一名“冠军侯”,替自己进军新能源蓝海,突破低端市场限制,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

就这样,极氪于2021年诞生了。

在此之前的2020年,国产特斯拉热销如引线一般引爆了国内新能源市场,造成今日一超多强局面的比亚迪还没有正式称王。

吉利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创立一众旗下品牌,其中极氪被委以重任,担负起生产高端纯电动智能汽车的使命。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朝气蓬勃的极氪没有让老父亲丢面子,仅用三年便后来居上,取得惊艳世人的成绩。

截至2023年底,极氪累计交付近20万辆电车,营收总额高达900亿元 ,全车毛利率从2021年的1.8%涨至15%。

线下方面,极氪使用直营店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4个中心、31个交付中心、240个极氪空间,以及45个极氪House。

此外极氪充电站遍布全国130个城市,并通过第三方合作为240多个城市提供充电服务。

而极氪的诚意直接命中消费者的心,大概是从那一年的换芯片事件开始的。

极氪001上市后,频频出现车机异常,接到大量投诉后,官方拿出3亿元为车主们免费置换,赢得了一大批人的好感。

看着极氪为自己献上的地图,吉利再次体验热血沸腾的快感。

虽说极氪成立不久便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但国内汽车行业自从进入新纪元后,便呈现出一派神仙打架般的场景。

当友商们被彼此的野心与现实的残酷所深深刺痛时,“战争”的白热化程度便会节节攀升。

车界迎战国时代,新秀卷入降价风暴

时间来到2024年,当各方势力都在埋头备战,努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竞争秩序时,比亚迪的一声炮响,为车圈送来一轮前所未有的降价风暴。

2月19日,比亚迪麾下的秦plus荣耀版降至8万元不到,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

此后不久,包括特斯拉、吉利、小鹏、问界在内的各路诸侯也纷纷祭出杀招,要么给出限时优惠政策,要么明确降价,直接让利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极氪也被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不仅要努力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还要全力以赴确保自己不被市场淘汰。

有专业人士指出,一款电车新品想要迅速占领市场,并保持长盛不衰的地位,就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具体来说,应在价格不上涨,甚至轻微下降的基础上,优化产品配置,增强续航能力,从而带给用户极致的性价比体验。

这就意味着,在发布新品,升级换代这方面,极氪一刻都不能停歇。

另一方面,对于极氪这样成立时间较短的车企,在没有形成庞大的规模,难以高筑墙,广积粮的情况下,即使初次登场便技压群雄,也会随着价格战升级而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从而导致亏损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1年到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是45.14亿、76.55亿元与82.64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极氪2022年净利率为-24.0%,2023年为-15.99%,但是当年四季度又跌至-17.96%。

可谓是起起落落,难有终时。

事实上,除了汽车生产,极氪收入来源还包括三电业务,研发与其他服务业,这两条业务线产生的收益十分可观。

不过持续向好的业绩并没有让极氪脱离巨额亏损的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投入研发的费用逐年增加。

而在正式下场前,极氪通过融资获得高达130亿美元的投后估值,而如今这些家产消耗殆尽,不足让极氪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在顶住持续亏损的前提下,一边要发布新车,一边还要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这对任何一家老牌车企而言都是艰巨挑战,何况是极氪这样初出茅庐的小将。

如果不是富爸爸吉利在背后提供技术和产业链,加上遇见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拐点,富二代极氪估计早就被市场吃干抹净,哪里还会有什么高光时刻。

谋求独立的极氪,难以摆脱家长庇护

在吉利的扶持下,极氪凭着自身努力闯出一片天地,只不过如今想要自力更生,成为完全独立的品牌,属实有些勉为其难。

在开发新品方面,极氪全部纯电车的研发,都是由吉利开创的SEA(第二代价值交换网络)平台提供原始动力与架构支持,其内含电机制造、代码开源以及模块化运行。

极氪公开表示过,SEA平台简直就是为自身量身定制的。

除此之外,吉利将数十年内积累的行业经验、品牌势能、技术产能,几乎毫无保留地打包送给极氪,让极氪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极大地减少了阻碍与资金成本。

而在开山之作001 发售前,极氪的营收主要靠向吉利售卖基础产品和服务来支撑,其中负责生产电池的子公司正是由吉利控股自身收购的。

可以说,为了支持小儿子创业,吉利几乎是倾囊相助,将其宠上了天。

到了局势动荡的2023年,不少新势力都因资金链中断而宣告破产,甚至以“蔚小理”为代表的第一梯队都遭遇了严重的现金流危机。

相比之下,极氪的状况也很不容乐观,年末手中仅存的32.6亿元现金只能让公司的运转维持半年。

值此危难之际,家长吉利再度出手,利用贷款的形式为极氪输血。

只不过该手段多少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贷款确实缓解了极氪的现金流压力,却变相地抬高了其资产负债率,达到惊人的132%。

而吉利之所以不直接出资,而是选择贷款,是因为自身负债率也处于高位,近几年都维持在70%左右,和同行相比算是典型的“高血压”表现。

当年意气风发的富爸爸现在也上了春秋,一边要照顾家族内的其他孩子,一方面还要干好自己的老本行,可是说在支持极氪方面,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对此,极氪只能另谋出路,去寻找舍得为自己花钱的“干爹”。

为了延续一贯的“低价策略”,极氪来到二级市场融资,而该策略的限制使其难以承担高成本的智能驾驶方案,只能和Mobileye这样的低成本供应商展开合作。

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Mobileye提供的产品看似物美价廉,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智驾方案和主流方案相差甚远,其次是智驾芯片更新几乎落后整整一代,Mobileye为此大力宣扬自己研发的算法,以掩盖芯片算力的不足。

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依靠这套算法所创立的架构,其核心模块的组建是由吉利旗下的子公司负责的。

这属实是完成了一次神奇闭环,离家许久的极氪,最终还是迎面撞上了家长不经意间的“爱”。

不论如何,如今的极氪俨然是新能源市场的一方诸侯,举手投足便能搅动风云。

然而,追求速度和“高端”品牌形象的极氪,似乎在激烈的竞争中,忘记了对自我灵魂的探索。

求胜心切的代价,是品牌灵魂的消解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概括极氪,那就是“快”。

从创立伊始到成功上市,蔚然用了4年,小鹏用了7年,理想用了5年,而极氪只用了3年。

之所以这般迅速,是因为在当今市场的“威逼利诱”下,速度和野心几乎是决定一家车企生存还是毁灭的首要条件。

在梦开始的2021年,极氪就给自己定下十分宏大的目标:在2025年实现65万辆电车的年交付量,并入围世界豪华电动车市场前三。

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极氪001于当年4月问世后,凭借超前的设计,独特的定位,大胆的宣传,迅速捕获年轻消费者的心,不到3个月就接到超6000单预定。

到了6月,极氪发表声明,表示2021年可成交定单已全部告罄。

8月,极氪获得5亿美元融资,得到众多知名公司的青睐。

2022年,极氪更是创下全年交付量近7.2万的记录,位列30万以上国产纯电车型销量第一。

极氪在完成快速跻身高端造车俱乐部的壮举后,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发展势头的疲软,许多上升期埋下的隐患由此集中爆发。

去年2月,在一场车主交流直播中,一些极氪车主正准备畅所欲言,却发现自己被平台禁言。

去年6月,厦门一商场内的极氪展车被一男孩意外开动,驶出一段距离后与扶梯相撞,所幸无人员伤亡。

今年3月,在一场南京车展上,极氪X展车在顾客体验时意外启动,造成在场其他5位观众受伤,隔壁展台车辆受损。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受高速发展的副作用影响,极氪品控愈发堪忧。

有句话说得好:“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

对销量与热度的极致追求,让极氪一时忘却了企业的灵魂,在于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由于队友Mobileye表现不给力,导致极氪的智能化与网联化体验始终欠佳,这是一个不小的黑点。但是在低价策略搭配高调营销的作用下,极氪尚能持续发力,保持热销状态。

只不过成也低价,败也低价,不俗的营销手段让用户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高端”上,而忽略了低价的代价。

低价代表低利润,而研发与营销费用的居高不下,让亏损的漏洞越捅越大;没完没了的亏损让极氪一边辛苦融资,一边用下策降本增效。

降本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与品控令人失望,导致投诉漫天飞舞,败坏企业形象。

降本看似让用户得利,但实际上硬压下去的品控“本”,最终还是让用户买单,兜兜转转后又回到极氪身上,变为高昂的代价。

急切的心一日不能安放,极氪的灵魂就一日无法解放。

截止5月24日,极氪汽车股价23.38美元/股,公司总市值高达57.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420亿。

这一战,李书福实实在在又赢了!这是他名下第9个IPO公司。

然而,盛世的繁华之下,总会有不易察觉的危机在悄然酝酿。

对极氪而言,亦是如此。

遥想当年,新生的极氪是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却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割裂而难以自拔。

身为旁观者,似乎都能指点一下江山。但作为局外人,不执子,就不会明白局内人有多么身不由己。

2023年的风雨已经过去,极氪迎来的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暴雨后的洪水滔天。

雷军和周鸿祎不断因为汽车收割流量,华为的余承东更是闷声发大财。

比起他们,“造车狂人”李书福最近似乎低调了很多。

2024年,新能源汽车竞争更为惨烈,未来只有少数技术过硬,韧性极强的新势力才有资格活下去,但凡实力稍逊一筹都会沟里翻船。

极氪仍在努力。

—End—

参考资料:

数读智车《重砸200亿,3年上市,吉利“嫡长子”誓与小米掰手腕》

科技新知《千亿极氪,一步之遥》

青橙财经《2024,极氪“称王”心切》

摩羯商业评论《极氪上市了,多“病”缠身的苦日子刚刚到来》

功夫财经《极氪,被严重低估的纯电黑马》

作者:白桃乌龙茶

编辑:柳叶叨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总体跟随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