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武汉吉利总店在哪里

武汉经开区加快迈向数字车谷!一批头部企业落户 数字经济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

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大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李岿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军山新城内,国内首个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正为居民提供短途出行服务;

工厂里,全球自动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平均每9秒就能下线一台空调外机;

校园内,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人人都有一个AI助手……

走进武汉经开区,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换道超车”新机遇,武汉经开区乘势而上,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车谷。

截至2021年底,全区数字经济企业已达320家,其中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132家,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34.6亿元。

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集聚

“自去年10月揭牌以来,中国电子云采取‘边建设边运营’方式,已建立4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上线50余款产品,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云数’底座,支撑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重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4月14日,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张翔宇介绍。

中国电子云是信创产业“国家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云品牌。2020年9月,中国电子云总部落户武汉经开区,打造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和最大研发中心。

“中国电子云总部预计2025年达产,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20亿元,人员规模达到1.5万人。”张翔宇介绍,目前,中国电子云正积极推动武汉经开区制造企业上云,已经有100多家工业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

这是车谷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抢抓数字经济窗口期,武汉经开区主动求变,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强势崛起。

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科大讯飞,投资50亿元在车谷建设华中总部、华中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构建总部外规模最大的区域平台。目前,三大项目进展迅速,华中总部一期已正式启用。

我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投资30亿元设立南方研发基地项目,助力车谷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在5G产业领域,大唐互联、华砺智行、南斗六星等“5G+”企业快速成长,引领车谷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云智学院已经落地,东风技术中心无缝化移动服务平台等项目入选湖北省首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化改造走在武汉前列

一条130米长的空调外机装配线,43台工业机器人和100多套专机依次排开,从底盘、外壳装配,到钣金装配、外观包装,数十道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整条装配线自动化率达75%以上。

“这是目前全球自动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平均每9秒就能下线一台空调外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投资主管朱传松介绍,自2004年以来,武汉工厂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先后攻破8项世界级难题和17项行业难题。武汉工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既要数字产业化,也要产业数字化。作为武汉工业经济的主阵地,武汉经开区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东风本田、东风李尔、美的等3家企业已获评武汉市智能标杆工厂,东风楚凯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化改造对接企业数量、参加智能化诊断企业数量、新立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数量均居武汉市前列。全区技改投资占比提升至50%。

与此同时,该区聚焦“数字+”场景,打造数字领域新兴增长点。在数字消费领域,已引进菜鸟、供销E家、T3出行等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集聚中文在线、当当网全球数字出版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集聚发那科、哈工大等领军企业,大唐互联等4家企业入选湖北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

新基建按下“加速键”

位于军山新城的通顺河畔,占地1312亩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

这是我国七大智能网联测试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平行驾驶等前沿技术,构建起国内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系统。

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武汉经开区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正奋力跑出“加速度”。

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5G宏站1014个,实现5G信号全覆盖。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106公里5G全覆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已经建成,具备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运行条件,是国内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

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武汉经开区还基于车路协同搭建了“开放、包容、共享”的车城网平台,建成16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城市三维空间模型,实现人、车、路、物、云之间的互联互通。

新基建带来新动能。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武汉经开区已集聚东风领航、东风悦享、元戎启行、亿咖通等一批智能网联头部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联合实验室等自动驾驶创新平台,一个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V2X等为核心关键技术、关键资源和支撑能力的下一代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武汉经开区表示,将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努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量和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存量产业,重点打造“网”(5G+工业互联网)、“云”(云计算)、“智”(人工智能)、“数”(大数据)、“端”(智能终端)五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大讯飞工作人员展示“AI+教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科大讯飞

最大区域平台布局车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李萱庭

在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创新谷,科大讯飞华中总部一期大楼刚刚启用,就已是一派繁忙。展厅大屏上,企业在湖北的产业布局一目了然。

“目前我们在湖北的员工总数已近1800人,以武汉经开区为中心,先后布局了教育、医疗、园区、水利、政务、工业等领域,运用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科大讯飞华中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大讯飞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智能语音领域的头部企业,2017年落户武汉后,持续加大在汉布局。2020年11月,科大讯飞与武汉经开区签订战略协议,投资50亿元建设华中总部、华中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构建总部外规模最大的区域平台。

短短一年间,落户车谷的三大项目均进展迅速——

华中总部一期启用后,正引入科大讯飞旗下绩优产品线资源,增强车谷产业创新动能。

华中人工智能研究院调动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领先科研优势,已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水利等领域展开国家级产研课题研究。

产业加速中心本地部署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提供核心技术赋能上下游,已引进孵化企业66家,业务覆盖氢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智慧农业等赛道,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

在加快产业布局的同时,科大讯飞持续发挥优势,以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赋能数字化转型。

在武汉经开区,依托科大讯飞的技术支持,47所学校先后完成智慧教育信息化设施全覆盖,人人都有一个AI助手。

在钟祥、鄂州、仙桃、荆门、恩施等地基层医疗机构,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日常协助基层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电子病历书写、传染病防控外呼,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AI赋能车企智能化、网联化,小鹏、蔚来汽车已搭载科大讯飞语音智能交互系统。同时,科大讯飞还将深度参与全省智慧养老建设,推进陪伴机器人、康养机器人的专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讯飞华中(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晴表示,作为湖北省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科大讯飞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力争2025年在汉员工超3000人,孵化企业过百家,将华中总部打造成为未来科大讯飞发展民生经济的主阵地、主战场。

东软睿驰

为全球车企提供领先的软件平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4月19日,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一辆东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进行测试,视觉系统让它能360度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驾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则提高了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控制汽车“大脑”的软件,就是来自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今年1月,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在车谷正式揭牌,它是国内汽车基础软件龙头企业——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第二个重要研发基地,总投资41亿元,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为全球车企提供可复用的核心技术产品和软件平台产品。

“目前,睿驰武汉已在武汉经开区聚集了60余人的高级研发团队,并挂牌‘东软睿驰软件创新中心(武汉)暨岚图汽车—东软睿驰SDV创新中心’,研发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成功应用于岚图汽车,可实现基于L2级别辅助自动驾驶。”睿驰武汉财务总监刘文锋介绍,睿驰武汉公司还设立了先行研发中心,面向L4高级别自动驾驶展开研发,全面助力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据悉,以车谷为基地,睿驰武汉将主要负责长江以南的布局,包括智能驾驶、车云一体、汽车基础软件产品-NeuSAR的业务,以及研发、采购、销售结算、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并逐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

除东软睿驰外,东软集团也正加快布局武汉经开区。东软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南方研发基地,去年9月签约落户,将于今年内实现拿地,这是东软集团在国内的第3个研发基地,将主要从事政务、智慧城市、汽车电子、医疗、网络安全、教育等信息化的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开发,逐步延伸至华中、华南、西南等各区域。

东软集团华中大区总经理、东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琦介绍,目前,东软集团已为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南医院、岚图汽车等提供了软件支撑,服务客户1000多家、三甲医院500多家,并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建立了智慧校园系统。

华砺智行的V2X车路协同终端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华砺智行

将先进的车路协同技术辐射到全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你能想象吗?未来,汽车司机将有“第二双眼睛”,能够自动获取实时路况,并根据路况自动选择最佳行驶路线,甚至实现“零交通事故”……

“其实,这一切已经不是‘想象’。”4月14日,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邱志军介绍,通过先进的V2X车路协同技术,我们可以采集城市路口红绿灯的等候时间,以及监控探头的影像资料等,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再实时传递到正在行驶的汽车终端上,让驾驶更舒适、出行更高效。

他介绍,目前,华砺智行已组建60多人的研发团队,与武汉市交管局等合作,打造智能网联交通运营数据平台,为辅助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交通运营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华砺智行2017年在武汉经开区创立,是一家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行业提供V2X(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的公司,着力于交通智能算法研发,深度参与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

“自落户以来,我们与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共同成长,不仅研发人员翻了一倍,还成功入选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新锐企业。”邱志军介绍,华砺智行推出的多款V2X车路协同终端及智能软件产品,已在国内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项目落地应用,赋能“‘聪明的车’跑上‘智慧的路’”,销售额年增长达到200%,以每年融资一轮的节奏连续完成多轮融资。

扎根车谷4年,邱志军最大的感受是车谷数字经济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今年公司对外招聘,有来自光谷上市公司的3名高管前来应聘,高端技术人员愿意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目前,华砺智行正与武汉经开区、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湖北省智慧交通管理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千亿级智慧交通产业集群建设。邱志军表示,华砺智行将在车谷设立新的研发中心,持续扩大V2X车路协同产品线的研发与生产,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提供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将V2X车路协同技术辐射至全国乃至全球。

湖北迈睿达

自研供应链平台让库存准确率达99.9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尽管疫情对汽车供应链造成冲击,但凭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50%,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开门红’。”4月19日,湖北迈睿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孝怀介绍。

湖北迈睿达是一家提供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与智慧物流服务的企业,2012年在武汉经开区创立。自主研发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及智能物流机器人,成功填补国内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平台的空白,实现了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名单中,有一半企业是该公司的客户。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是排名全球第26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日立安斯泰莫汽车减震器武汉工厂,迈睿达自主研发的5台MAIE机器人已经上岗。它是一种以AI技术为核心的移动机器人,能将零部件从备货区精准抓取,完成扫描、出库后,运送至指定的线边区域。“仅此一项,一年就可节省各项成本90万元,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邓孝怀介绍。

除了为日立安斯泰莫、采埃孚、麦格纳、霍尼韦尔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物流解决方案,迈睿达的客户群体还覆盖了吉利、福特、沃尔沃等多家整车企业。

领克张家口工厂,每天需要组装百万级别的零部件。去年8月,迈睿达研发的新一代室内外自主牵引机器人睿行者01在这里率先上线。该款机器人拥有最大4吨的牵引力,自带定位导航、避障等多功能系统,可自动收发订单,实现物料的高效智慧配送。

“通过供应链的全流程数字化,工厂线边库存从原来的8小时减少到4小时,企业节约运输成本20%。”邓孝怀介绍,迈睿达已为吉利汽车在全国的13家工厂提供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97%。

目前,湖北迈睿达已成长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致力打造细分行业的全球供应链标杆企业。今年1月,省经信厅公示2021年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拟认定名单,迈睿达供应链管理平台成功入选。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的“十八栋”

武汉大写

曾经来过武汉大学的胡适先生有句名言:“大学不是大房子,而是大师。”

有大师级的教师的确是大学的财富,但这些大师也不能不住房子,还不能住普通的房子。所以说,一座名牌大学既要有大师,也要有与之相配备的不同寻常的房子。

十八栋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房子。它是武汉大学大师云集的地方,是珞珈山上智慧的渊薮。

很多人不知道美丽的武汉大学有一个十八栋——它被满山的绿树掩蔽着,也被历史的烟云湮没了。

但它与那么多的学术大师、历史名人休戚相连,积淀了那么多有关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史、学术史息息相关的历史信息,注定要成为后人永远探寻、追忆的胜地。

一个鸟语花香的春日,我们跟随十八栋曾经的居住者——著名电化学家查全性院士、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来到这里,踏访已经沉寂、破败多年的十八栋,回眸它数十年前云蒸霞蔚的历史,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武汉大学医学部

“教授中的教授”——户主寻踪

武汉大学建设之初,并不是“先生产,后生活”式的不注重教师的住宅建设,没有梧桐枝,引不来金凤凰。师道尊严,学校之首要,哪能不精心经营。

上世纪30年代初,矗立在珞珈山南坡的三排西式小洋楼十分打眼——因为那时山上光秃无树,现仍倒在石阶边的一通光绪年间“皇清诰封宜人故继妣王母蔡太君之墓”碑可作佐证,当时的“罗家山”是一座坟山。

坟山的好风水轮流转给了大学的教授楼。它背山临湖、错落有序,数字恰好合了个吉利数,人们开始称它为“十八栋”,也希望它如十八青春般焕发。

于是,一大批名师鸿儒在此入住,他们的事业与新栽的小树一起生长,既给年轻的武大带来了莫大的声望,也为珞珈山滋生了葳蕤的人文绿荫。

“这第一间就是我家。”在环山南路的拐弯处,八十一岁的皮公亮先生像唐代诗人贺之章笔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的长者,眼里充满激情。

“王星拱是第一任教务长,他升任校长后搬到第18栋,我父亲皮宗石接任他,就从第16栋搬过来了。”皮老就这样讲开了十八栋的故事。山上的别墅群,最初总共有8个单栋和十个双栋,也就是说可住28户人家;加之后来增建的三单一双四栋房子,加起来就是30多户。这是“教授中的教授”所住的,也就是说,只有校长、教务长、文法理工农医各院的院长及部分系主任,才能住进来。甚至外界传言的苏雪林、吴宓等名家,当时还没有入住十八栋。

同在珞珈山别墅群18栋长大的查全性院士跟皮老一起凭记忆向我们一一介绍了这些楼栋及它们的主人,为历史存真。

从西向东、从下至上罗列,老十八栋的第4栋住过范寿康、陶因、刘乃诚、钟心煊等人,第5栋住过郭霖和蒋思道,第六栋住过缪恩钊、高翰,第7栋住过陶延桥、李儒勉,第8栋住过王星拱、皮宗石、刘正经,第9栋住过查谦、余炽昌、吴维清和席鲁思,第10栋人气最旺,先后住过汤佩松、方重、陈鼎铭、吴于廑以及刘炳麟和查谦,第11栋住过周鲠生、刘秉麟,第12栋住过徐天闵、张有桐、方壮猷,第12栋住过叶雅各,第14栋住过邵逸周,后改为招待所,第16栋住过皮宗石、葛杨焕,第17栋住过杨端六、陈华葵周如松夫妇和外籍老师,第18栋则分别住过三任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和周鲠生,第19栋和第20栋有汤藻真、黄叔寅、刘永济、高尚荫等人先后住过,具体分布就很难记清了。在第20栋和第21栋之间,原来还有一栋,抗战中毁了,第21栋则住过许崇岳。

西边后盖起的四栋,第1栋住过杨端六袁昌英夫妇,第2栋住过朱祖晦、刘乃诚、陈源(陈西滢)凌叔华夫妇和刘永济,第3栋住过查谦和桂质廷(桂希恩之父),第15栋住过高尚荫。

这两位年过八旬的当事人回忆的史实,可算是最具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了。

十八栋的黄金时代

或许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十八栋,也真不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在上世纪30年代,它的环境之雅、门槛之高是有名的,是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的一部分。郭沫若曾誉称其为“蜂窝水涡”、“物外桃源”,“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尤其教书的人,是有福了。”并表示抗战胜利后要来这里任教。

据说,受文学院长刘永济之邀,著名历史学家吴宓于1946年到达珞珈。“夫宓在武大,既不能与一区仙山楼阁(指18栋,笔者注)之贵家世臣,同处共乐(见《吴宓日记》)”,就因为不能入住十八栋,这位吴大教授怏怏不欲久留,辞别而去了北大。

很多人垂青这片人间乐土,据苏雪林回忆,当时教学区在老斋舍一带,从珞珈山南麓到老斋舍,以正常步速计算,至少需30分钟,且一路翻山越岭。为了让住在18栋的名教授们轻松上课,学校专门开通了定时往返的交通车。这在当时实属豪华。须知,解放初期全武汉市总共只有150辆汽车。在上世纪30年代学校有此壮举,令人震惊!

十八栋的含义,不仅仅是指那风光旖旎依山傍水的小洋楼,可能更重要的是那里面居住着代表了武汉大学文化、学术和气质的教授们。能够住在这里不光是舒适、气派,更重要的是名份。这就是为什么高尚荫教授第二次回国时要求仍住十八栋的原因所在。

处在海拔110多米的十八栋,因地处珞珈山南麓,避免了冬季呼啸南下的北风,而太阳由东南升起,由西南降落,刚好一整天跟这排别墅打了个照面。所以,一年的很长时间,这里总是一派静谧祥和。

教授们的月薪在400块光洋左右,相当于普通员工的几倍,堪称白领贵族。所以他们就在山顶上开创了一种寻常人难以想象的优雅生活。

武大美女

皮公亮说,当时小洋楼基本格局相同,真假四层。一楼为厨房、杂物房和厨师房,二楼三间为书房、餐厅、 客厅,三楼为三间卧室,四楼堆放杂物。电话、冰柜等一应俱全。厨房的炉灶烧白煤,炉膛有盘状水管,可以为三楼洗浴间提供热水,这在当时中国是为数不多的。皮公亮记得每家都请有两个佣人,若设家宴还要打电话到粮道街的魁星楼酒店请厨师,由他们挑担把菜肴原料送来。至于西式茶点,有汉口合昌西点铺的伙计每天按时推着自行车来送货。偶然有汽笛响起,那是定时上下的班车和校长乘坐的福特牌轿车,有个司机姓林,小伢们都面熟。

查全性说,那时武大有自备水厂和电厂供水供电,到晚上10时半准时停电熄灯,加之当时学校禁止打麻将,也就没有什么晚间活动了。平时的业余生活,有的教授爱到磨山打猎,那里有麂子和野鸡,叶雅各就有杆双管猎枪。看电影稍微麻烦一些,武昌没有电影院,要到汉口的“上海”、“中央”去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影片,就得搭车坐船花大半天。

属于两位名门之后的儿时记忆有很多,春捉蝌蚪,冬打雪仗,夏粘知了,秋采野果。青梅竹马中,有的教授结成儿女亲家,如叶雅各的儿子叶绍智和钟心煊的女儿钟芝明、皮宗石的儿子皮公亮和刘永济的女儿刘茂舒,都是在十八栋长大,缘定终生。

只是,属于他们和十八栋的黄金时代十分短暂。

服务类技术岗招聘需求上涨 武汉市“春风行动” 送来15万个家门口岗位

2月27日,武汉市2024年“稳岗就业促进行动”在武汉经开区启动,1万多个优质岗位线上线下同步招聘,3249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其中1873人被现场录用。 (通讯员 田钰杰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春风送岗,让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奔赴。眼下,武汉市“春风行动”线上线下系列招聘会正火热进行,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各类企业用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走访发现,求职现场气氛热烈,不少企业面试窗口前大排长龙。其中,旅游、餐饮、物流等服务类招聘岗位需求明显上涨,芯片工程师、软件开发等技术岗投递热度高,月薪普遍过万。

武汉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稳岗就业促进行动”期间,武汉市将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150余场,服务重点企业5000家以上,预计提供岗位15万个(次)以上。

技术岗月薪普遍过万

“今年第一次来招聘会,没想到这么顺利,和好几家公司都达成了初步意愿。”2月底,“春风行动”武汉经开区专场招聘会上,湖北商贸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姜正,和同学组队来应聘,一上午就投递出近十份简历。“我的意向岗位是研发工程师,现场来的多家企业都是我心仪的目标公司。面试一圈下来,感觉沟通效率很高效,直接就加上了企业人事负责人的微信,薪资待遇、入职培训等方面比预期好不少。”

现场,东软集团(武汉)、武汉中原长江科技、湖北长江电气、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扩招研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月薪普遍过万,相较往年均有提升。对于硕博学历或有大厂技术开发经验的高端人才,部分企业甚至开出50万元以上的年薪。

2月29日,在武汉市江岸区人力资源市场,该区“春风行动”今年首场现场招聘会吸引大批求职者前来咨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徐文婉 姚婕 摄)

今年春招,东软集团(武汉)放出200余个软件开发岗位,涵盖汽车电子、网络安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多个重点技术方向,岗位年薪12万元至24万元。东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胜明介绍,总投资30亿元的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畔,预计今年建成后将吸引软件产业人才4000余人。

东软集团(武汉)现场招聘负责人介绍,“公司南方研发基地即将投用,对于技术型人才大为渴求,岗位招聘人数也相较去年增长约30%。在待遇上,我们提高了底薪,希望能吸引更多优质的武汉大学生。”

对于普遍开出高薪的技术岗,求职者投递热情高涨,但应聘门槛也有一定提高。3月7日,武昌区2024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上,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公司一上午收到近百份简历。“技术类评估咨询经理至少需要统招一本,并持有相关工程师证件,经验特别丰富的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公司招聘负责人介绍,“求职者很多,但符合硬性条件的只占一成。后续,我们还将扩大线上招聘信息的推送,持续寻找人才。”

江汉人才之家的人才夜校上,学员与培训师互动教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摄)

服务类、制造类岗位需求快速释放

招聘会现场,除了大批应届毕业生及青壮年求职者,还有不少“宝妈”及返乡务工者穿梭其间,正迎合了母婴、保洁、餐饮等服务业及普工等制造业的大量招聘需求。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春节后首周,服务消费类招聘岗位迅速增加,旅游/度假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56.3%,排名第一。其次是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幅分别为26%、21.6%。医疗/护理/美容/卫生服务,酒店/餐饮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4.6%、10.5%,也位居增速榜前十。

80后“宝妈”周娟是其中一位求职者,二胎刚上小学的她希望能求得一份兼职工作,既能照顾家庭,还可以多一份收入。“原以为带娃兼职工作不好找,没想到还是有不少靠谱的岗位。”周娟询问了育婴嫂、超市配送员、网络客服等岗位,基本都能接受兼职,还能到就近门店上岗。“待遇也不错,干得多的话,兼职一个月也有六七千元。”

“近两年,养老看护、育儿、保洁收纳及物流配送员等订单成倍增长,相关服务岗位的招聘人数及待遇也随之增长。”武汉育珂便民服务公司招聘人员介绍,“助餐助洁、配送等岗位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很多‘宝妈’及大龄再就业人群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对于持有专业育婴证、养老护理证的年轻人,薪资能开到1万多元。”

此外,格力电器(武汉)、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公司、武汉仟吉食品、武汉吉利汽车等公司纷纷放出大量生产线普工、技工等岗位,吸纳外地返乡务工人员,并在宿舍、伙食、岗位待遇上开出比往年更丰厚的条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武汉吉利总店在哪里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