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奔驰多少钱一辆

如何看待“吉利要买奔驰”?

看来现在已经不是德系,美系煽动下国人的反日情绪就可以大卖的时代了。懂车的人,敢于维权的人越来越多。德系山穷水尽。

吉利与奔驰签约,收购Smart品牌50%股权,李书福能盘活吗?

对吉利的名誉没有什么影响,影响的应该是吉利在奔驰的分红……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独家 | 奔驰和吉利退出smart股东行列?官方回应:不实信息

文:懂车帝原创 常思玥

[懂车帝原创 行业] 6月28日,懂车帝从smart官方获悉,有关“奔驰和吉利退出smart股东行列”一事为“不实信息”。

smart官方回应奔驰和吉利退出smart股东行列一事

smart第一时间给到懂车帝相关回应,回应中smart发布声明:目前,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近日,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马达”)发生了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6月25日退出了投资人的行列。而在6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退出。

智马达投资人发生变更

不过与此同时,智马达的投资人更换为SMART MOBILITY PTE.LTD以及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由此可见,下一步smart或许会着重推进全球市场的布局。

下一步smart或许会着重推进全球市场的布局

smart一直坚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的战略方向,目前smart已经开始在欧洲进行交付,继今年3月在德国市场开启交付后,smart精灵#1于6月1日在法国市场上市并将开启交付。

伴随欧洲销售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及交付效能不断提升,smart精灵#1随后将在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等欧洲市场也将按计划逐步上市。

smart精灵#1

此外,近期smart在东南亚市场也有进展。5月25日,吉利旗下的宝腾汽车宣布,已任命DRB-HICOM的汽车零售部门EON(Edaran Otomobil Nasional Berhad)为smart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官方经销商。

smart已签约马来西亚经销商

去年8月18日,宝腾汽车宣布,正式与smart签订合作协议,将在马来西亚和泰国销售和服务smart汽车。第一款车型将是全新smart精灵#1,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

smart精灵#3

6月1日,smart品牌全新紧凑级轿跑SUV——smart精灵#3正式上市,推出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20.99万元起,提供续航520公里、555公里、580公里版本,BRABUS性能版最快可用时3.6秒完成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

根据规划,到2024年,smart品牌每年都会有一款新车型面世,品牌焕新后的第三款车型会在明年进行预热。

吉利收购奔驰,李书福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个不错的路径。

全文1116字,阅读约需2.5分钟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的前台。 图/新华社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吉利成功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宝腾之后,又一个重大企业并购行为。而这起广受瞩目的并购,也被视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突出案例。

吉利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动作频繁,从收购沃尔沃、宝腾、戴姆勒等并购案来看,都是立足于自身发展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汽车品牌、世界级汽车经营管理团队,瞄准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吉利汽车的连续“跳级”。

▲德国斯图加特,戴勒姆公司旗下奔驰汽车工厂。图/视觉中国

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示范样板。

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通过规模化等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吉利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并不缺资本、市场规模,但在品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是与国际上的企业巨头存在不小差距。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展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图/新华社

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得多。

但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待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其动机显然不是单纯为了实现快速的规模化扩大,而是到了品牌、服务客户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跳级”的关键阶段。

按照现代企业并购理论,并购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享受到了这种协同效应的红利。

这也是一种启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这无疑是个不错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笔90亿美元资金的来源,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这告诉我们,现代实体经济所处的环境早已经不是“汽车不就是‘沙发+四个轮子’”的时代了,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思维,跨国并购必然离不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助力,这恐怕是吉利为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留下的另一重启示。

企业强则中国强,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而非规模化增长。鉴于此,这样下着一盘“协同效应”大棋的跨国并购,显然有其可资参照之处。

文/盘和林 编辑 思凝

值班编辑:一鸣 李二号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奔驰多少钱一辆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