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招聘!月薪4500~7000元!六险一金!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在贵阳市投资兴建的全资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为支持中西部发展和自身发展战略需要而兴建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吉利汽车集团首个MPV制造基地。贵阳吉利整车产业化项目坐落于贵阳市观山湖区,占地面积一千余亩,该项目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整车四大工艺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相继获得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省级万企融合标杆项目、贵州省先进就业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公司主要生产MPV嘉际、中型SUV豪越、帝豪甲醇出租车及枫叶换电车型80V等。
招聘详情
招聘岗位
普通岗位:
点焊工、涂装工、装配工、仓管工、叉车工(叉车证)
关键工种:
模具维修工、路试检验员、设备维修工(低压电工证)
管理岗位:班组长
四、任职要求
1.中专及以上学历,年龄16-38周岁;
2.人品端正,责任心强;
3.具备良好的身体状况;
4.能适应流水线工作,能吃苦耐劳。
五、薪资待遇
五天八小时月预估:
普通岗位:4500-6000元/月;
关键岗位:5000-7000元/月;
管理岗位:面议
薪酬组成:月预估+补贴+加班费+其他弹性激励。
六、公司福利
1、入职缴纳六险一金(除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外,公司还为员工的直系亲属购买商业保险)
2、免费健康体检;
3、丰厚的过节福利
4、完善的后勤保障:住宿:衣柜、空调、卫生间、24小时热水沐浴间等干净舒适的住宿条件;
5、购车等优惠政策;
6、学历提升及取证。
联系方式
面试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观清路999号(现代产业园内)-2号门
面试时间:
每周一至周六(下午13:00-14:00)法定节假日除外
总监制|郑荣 监制|张和国 编审|许东 编辑|邹朝鑫来源|GTV百姓就业吉利集团在贵州新建的这家工厂 给贫困户开出了大学生的工资
“招汽车生产普工,4500元/月,有五险一金,无工作经验学历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
这是贵州吉宏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近日发出的一则招聘公告。这家“吉”字头的汽车工厂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贵阳投资六千万元新建的一家“扶贫工厂”。除了8位由吉利集团派驻的管理人员外,普通工人几乎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吉利新建的汽车工厂,给贫困户开出了大学生的工资
由于招聘门槛低、工作内容简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的扶贫工厂工资普遍不高。吉宏泰公司开出的4500元月薪,已相当于去年贵州民营企业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水平。“除了五险一金,我们还会提供住房和餐食补贴。员工纳入吉利集团的福利待遇体系,在购房、购车等领域享受优惠。”公司副总经理孙鹏博介绍。
吉宏泰公司员工领到中秋福利
“待遇要和吉利整车厂保持一致,不能因为是贫困户就区别对待,是集团领导层一致作出的决定。”吉利集团党委书记、资深副总裁陈文明介绍,吉宏泰是吉利集团“吉时雨”精准扶贫计划在全国建设的最大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计划解决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我们将工艺较简单的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环节集中到了这家工厂,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经过培训后也能很快上手。”
吉利贵阳扶贫工厂效果图
走进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忙着装修办公楼、安装设备,为争取下个月正式投用做准备。在公司对面,隔了一条马路就是吉利汽车的贵阳制造基地。项目启动以来,陈文明多次前往贵阳检查项目进度,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考虑到贵阳本地贫困户不多,不容易招人,他帮助吉宏泰公司与杭州对口帮扶的黔东南州牵线搭桥,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精准扶贫订单班。
正在建设中的吉利贵阳扶贫工厂
据陈文明介绍,工厂投产后每年利润可达800至1000万元,“这笔钱的40%将交给贵阳慈善总会,剩余60%用于再生产,吉利集团分文不取。”
海拔1220米高山上建起的这座茶厂,创造了“杭州速度”
吉宏泰公司并不是吉利集团在贵州援建的第一个扶贫项目。在黔东南州雷山县,由吉利集团捐资2000万元打造的吉利茶旅文化结合扶贫示范项目今年初正式移交给当地政府。这家当地最现代化的全自动化茶叶加工厂于2018年8月开工,仅六个多月就完工,被当地干部誉为“杭州速度”。
这一“奇迹”的背后,靠的是分秒必争的“吉利效率”。陈文明透露,最初他们其实打算采取“吉利出钱、当地建设”的形式,“结果先期八百万元款项打过去后,过了三个月还没有动静。”赶到雷山后,当地一位乡党委书记告诉他,政府走前期流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建完这个茶厂“至少要一年半载”。
怎么办?陈文明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把茶厂建好,就会耽误明年的春茶生产。经过紧急研究,他决定在保持总捐赠额不变的情况下,将原定的捐款形式改为捐物+捐款,由吉利集团建好项目后再捐赠给当地。
在召开紧急会议后,吉利集团的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前期流程,一边开工建设一边派人去购买相关设备。77岁高龄的陈文明更是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往山里跑一趟,还从吉利贵阳基地调人来担任项目公司董事长,现场督促项目进度。
吉利雷山云尖茶厂
短短六个月,占地11150平米的吉利雷山云尖茶厂就从海拔1220米的高山上拔地而起。项目累计通过收购茶青、提供就业、利益联结等方式帮助建档立卡户8500人次,惠及当地茶农16000人次。
“吉时雨”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四年多,惠及全国3万贫困户
用5年时间,投入6至7亿元,帮扶10省20地区至少20000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这是2016年3月吉利集团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行动时定下的目标。四年多过去,如今吉利集团已先后投入5.9亿元,帮扶贫困户近3万人次,光是像雷山云尖茶厂这样的农业项目就建了31个。
陈文明将吉利的扶贫模式总结为“主业为基、四轮驱动、两两联动”十二字,“以汽车产业为基础,通过‘农业扶贫+消费扶贫’,既夯实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基础,又兜底保障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升贫困群体造血能力;通过‘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既以技术赋能贫困人口,又依托产业发展需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
除了建设产业、农业项目,吉利集团还充分利用旗下5所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扶贫,招收贫困户子女1600多人,并与地方院校合作开办了260个“吉利成才班”。此外,吉利集团还资助了一万多名社会大学贫困学子。
今年6月,四川小伙胡林进入吉利成都BMA工厂,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就在三年前,他还因家中一连串的变故准备放弃高考——2016年,胡林的父亲外出打工期间全身瘫痪,次年弟弟和奶奶又因车祸去世。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吉时雨”项目组人员三次敲开了他家的门。除了给予10万元的资助,他们还帮助胡林免费就读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让他重拾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吉利的基地建到哪里,精准扶贫就做到哪里。”陈文明表示,集团要求各制造基地都要保留10%的岗位给贫困户子女,并就近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50%的福利费直接用于消费扶贫,至今已累计采购农副产品7900万元。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之年,“吉时雨”也将继续“润物细无声”。“社会责任已成为吉利生命的一部分。在完成‘吉时雨’行动目标基础上,我们还将紧跟中央步调,努力防止脱贫人员因疫情返贫,并将工作重心进一步放在乡村振兴上。”陈文明表示。
记者:张克环 陈立平 通讯员 叶万芳
来源:杭州日报
吉利汽车:进军国际市场 贵阳建起独特生产体系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凭借高端自动化,线条流畅性和用户体验至上的经营理念,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贵州贵阳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汽车生产体系,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据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建刚介绍。
“为满足菲律宾人对宽敞空间的需求,公司设计生产了第一批出口产品——一款七座SUV车型,已于2020年10月份运抵菲律宾。”他说,“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出口1300多辆这样的车型到菲律宾。”
“我们打算今年6月份进军中东市场。”谷建刚表示,“与国外汽车公司相比,吉利汽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独特设计和高性价比上。”贵州吉利公司拥有成熟的工厂和强大的汽车生产力,进军海外市场,前景可观。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27亩,2015年11月开始建设贵阳吉利整车产业化项目,2018年4月建成投产。公司现已成为吉利控股集团重要的新能源及传统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公司共有四大生产车间,包括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车间。“冲压厂配备257台自动化机器,自动化率最高,约占总自动化的75%。若整个工厂生产线同时工作,一小时就能生产出45辆车。”谷建刚说,“吉利工厂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灵活地匹配同等速度,生产不同类型的汽车。”
他介绍道,“公司生产的汽车品牌涵盖甲醇动力、新能源插电混和动力及传统燃油动力等。不同于其他汽车工厂只擅长生产某种特定车型,吉利在中国市场以整车柔性生产数字化,能满足多种产品改款生产需要,我们的初始目标就是希望设计多样化的车型。”
“为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和升级。”谷建刚说道,“此外,公司还加大了研发力度,包括解码市场新趋势和改进硬件设备等。”
据他介绍,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公司不得已暂停了生产,但并没有停止研发设计。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解决新车型的改款设计上,为6月顺利推出新型汽车做足前期准备。
他感叹,“很幸运的是,工厂2月20日就开始恢复生产了,到3月公司完全恢复正常运作。”
吉利公司选址于风景优美的贵阳观山湖区,公司利用自身产学融教的优势,与省内各高校的融合共建,定期为省内培养大量汽车产业亟需的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支撑省内汽车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目前,吉利汽车公司在贵阳有大约2500名员工,包含相关外包人员,协作单位员工,其中90%是贵州省本地人。
谷建刚说:“在中国,极少数汽车工厂能像我们这样倚靠秀美的山川湖泊开展工作。而我们现在面临最大挑战就是专业人才的稀缺。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工厂新起之秀希望未来能够成为吸纳人才的强劲磁铁。”(记者 王小予 杨军 编译 王瑾)
原文见2月2日中国日报国际版10版头条 英文链接: